第16章 匯考六(2)
- 明倫匯編官常典勛爵部
- (清)陳夢雷
- 4663字
- 2015-12-26 18:33:45
今不易之令典也其令皇太子副理萬機總統(tǒng)百揆
諸朕功臣勤勞日久皆以爵歸第隨時朝請饗宴朕
前論道陳謨而已不宜復煩以劇職更進賢俊以備
百官主者明為科制以稱朕心
太平真君五年以吐谷渾乞力延為歸義王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五年夏六月西平王吐谷渾慕
利延殺其兄子緯代是月緯代弟叱力延等來降乞
師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太平真君九年冬十有二月北平王長孫敦坐事降
爵為公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會群臣于江上班賞各
有差文武受爵者二百余人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云云
文成帝興安元年周忸陸麗等進爵為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興安元年冬十一月甲申平南
將軍宋子侯周忸進爵樂陵王南部尚書章安子陸
麗為平原王文武各加位一等十有二月丁巳以樂
陵王周忸為太尉平原王陸麗為司徒戊寅建業(yè)公
陸俟進爵東平王廣平公杜遺進爵為王甲子太尉
樂陵王周忸有罪賜死濮陽公閭?cè)粑倪M爵為王二
年秋七月若文謀反伏誅
興安二年杜元寶等皆進爵為王復長孫敷王爵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二年春正月辛巳司空杜元寶
進爵京兆王尚書仆射東安公劉尼進爵為王丙戌
尚書西平公源賀進爵為王三月壬午安豐公閭虎
皮進爵為河間王冬十有二月甲午復北平公長孫
敷王爵
太安元年冬十月庚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進爵
為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太安二年秋九月辛巳河東公閭毗零陵公閭紇并
進爵為王冬十有一月尚書西平王源賀改封隴西
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太安三年春正月壬戌征漁陽公尉眷拜太尉進爵
為王錄尚書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太安四年巡幸碣石班賞進爵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太安四年春二月丙子登碣石
山觀滄海大饗群臣于山下班賞進爵各有差改碣
石山為樂游山筑壇記行于海濱
和平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車騎大將軍東郡公乙渾
為太原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和平五年夏四月癸卯頓丘公李峻進爵為王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云云
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獻文帝即位六月封繁陽侯
李嶷為丹陽王征東大將軍馮熙為昌王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云云
獻文帝天安元年以陸定國為東郡王詔有詐取爵
位者削職有假爵號者子孫不得襲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天安元年春二月乙亥以侍中
陸定國為東郡王秋七月詔諸有詐取爵位罪特原
之削其爵職其有祖父假爵號貨賕以正名者不聽
繼襲諸非勞進超遷者亦各還初不以實聞者以大
不敬論
皇興三年慕容白曜韓頹皆進爵為王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皇興三年春二月己卯以上黨
公慕容白曜為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征南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進爵濟南王冬十一
月襄城公韓頹進爵為王
孝文帝延興二年詔假品者分別附正假爵者不得
世襲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延興二年五
月詔曰非功無以受爵非能無以受祿凡出外遷者
皆引此奏聞求乞假品在職有效聽下附正若無殊
稱隨而削之舊制諸鎮(zhèn)將刺史假五等爵及有所貢
獻而得假爵者皆不得世襲
承明元年免陸定國王爵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承明元年春二月司空東郡王
陸定國坐事免官爵為兵
太和元年夏四月壬申詔復前東郡王陸定國官爵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二年春正月丁巳封昌黎王馮熙弟二子始興
為北平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三年進封尉元等爵為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三年夏四月庚子淮陽公
尉元進爵為王秋九月壬子以侍中尚書右仆射趙
郡公陳建為司徒進爵魏郡王侍中尚書河南公茍
頹為司空進爵河東王侍中尚書太原公王睿進爵
中山王侍中尚書隴東公張佑進爵新平王
太和四年春正月戊午襄城王韓頹有罪削爵徙邊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五年秋九月乙亥封昌黎王馮熙世子誕為南
平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七年秋九月辛酉以氐楊后起為武都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制五等公服秋八月乙
亥給尚書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佩大小組綬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云云
太和十六年春降諸王公侯爵各一等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十六年春正月乙丑制諸遠屬
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者皆降為公公為侯侯為
伯子男仍舊皆除將軍之號按官氏志舊制諸以
勛賜官爵者子孫世襲軍號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
之止襲爵而已
太和十八年冬詔定五等開國食邑歲祿之差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十八年冬十有二月己酉詔王
公侯伯子男開國食邑者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
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
太和二十三年定王及五等封爵職次為五品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二十三年高
祖復次職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為永制王第
一品開國縣公散公從第一品開國縣侯第二品散
侯從第二品開國縣伯第三品散伯從第三品開國
縣子第四品散子從第四品開國縣男第五品歸義
侯率義侯順義侯朝服侯散男從第五品前世職次
皆無從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別制也
宣武帝景明四年封蕭寶夤為齊王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景明三年春三月蕭寶卷弟建
安王寶夤來降四年夏四月癸未朔以蕭寶夤為鎮(zhèn)
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封丹陽郡開國公齊王
正始二年詔勛臣子孫隨才銓授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正始二年夏六月己丑詔曰先
朝勛臣或身罹譴黜子孫沉滯或宦途失次有替舊
流因而弗采何以獎勸言念前績情有親&;#宗及庶
族祖曾功績可紀而無朝官有官而才堪優(yōu)引者隨
才銓授
正始四年秋八月己亥齊王蕭寶夤坐鍾離敗退除
名為民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云云
永平二年定五等班爵出身之敘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永平二年冬十有二月詔曰五
等諸侯比無選式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
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異族出身公從七
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清修出
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
下可依此敘之
孝明帝神龜元年春正月甲子詔以氐酋楊定為陰
平王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云云
孝昌元年詔舉功臣子孫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孝昌元年秋九月辛酉詔曰追
功表德為善者勸祖宗功臣勒銘王府而子孫廢替
淪于凡民爵位無聞遷流有失潁川名守重泉令宰
惠風美政結(jié)于民心而猶同常品未蒙褒陟非所謂
愛及甘棠彝倫攸敘者也其功臣名將為先朝所知
子孫屈塞不見齒敘牧守令長聲稱卓然者皆仰有
司具以名聞朕將振彼幽滯用闡治風
武泰元年太后以臨洮世子釗踐阼詔加軍帥勛階
亡官失爵聽復封位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武泰元年春正月乙丑皇女生
秘言皇子二月癸丑帝崩甲寅皇子即位皇太后詔
曰皇家握歷受圖年將二百祖宗累圣社稷載安高
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經(jīng)世股肱惟良元首穆
穆及大行在御重以寬仁奉養(yǎng)率由溫明恭順朕以
寡昧親臨萬國識謝涂山德慚文母屬妖逆遞興四
郊多故實望穹靈降佑麟趾眾繁自潘充華有孕椒
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于時直以國步
未康假稱統(tǒng)引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極何圖一旦
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皇曾孫故臨洮王寶
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yǎng)愛特深
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及翌日弗愈大漸彌留乃延入
青蒲受命玉幾暨陳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寶即
日踐阼朕是用惶懼忸怩心焉靡洎今喪君有君宗
祏惟固宜崇賞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敘
內(nèi)外百官文武督將征人遭艱解府普加軍功二階
其禁衛(wèi)武官直閣以下直從以上及主帥可軍功三
階其亡官失爵聽復封位謀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
限清議禁銅亦悉蠲除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
授兒弟可班宣遠邇咸使聞知
孝莊帝永安元年封爾朱榮父子為王其余進封復
爵皆為王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武泰元年春二月肅宗崩大都
督爾朱榮將向京師謀欲廢立以帝家有忠勛且兼
民望陰與帝通榮乃率眾來赴夏四月丙申帝與兄
弟夜北渡河丁酉會榮于河陽戊戌南濟河即帝位
以兄彭城王劭為無上王弟霸城公子正為始平王
以榮為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
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封太原王己亥百寮相率有司
奉璽紱備法駕迎于河梁庚子車駕巡河西至陶渚
榮以兵權(quán)在己遂有異志乃害靈太后及幼主次害
無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陽王雍司空公
元欽儀同三司元恒芝儀同三司東平王略廣平王
悌常山王邵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趙郡王敏中山王
叔仁齊郡王溫公卿以下二千余人列騎衛(wèi)帝遷于
便幕既而榮悔稽顙謝罪辛丑車駕入宮御太極殿
詔曰太祖誕命應期龍飛燕代累世重光載隆帝緒
冀欲闡茲洪業(yè)永在無窮豈圖多難遘茲百六致使
妖悖四起內(nèi)外競侵朝無恤政之臣野多怨酷之士
實由女主專朝致茲顛覆孝明皇帝大情沖順深存
隱忍奄棄萬國眾用疑焉茍求胡出入守神器凡厥
有心莫不解體太原王榮世抱忠孝功格古今赴義
晉陽大會河洛乃推翼朕躬應茲大命德謝少康道
愧前緒猥以眇身君臨萬國如涉淵海罔知所濟可
大赦天下改武泰為建義元年從太原王督將軍士
普加五階在京文官兩階武官三級壬寅太原王爾
朱榮上表請追謚無上王為皇帝余死于河陰者諸
王刺史贈三司三品者令仆五品者刺史七品以下
及民郡鎮(zhèn)諸死者子孫聽立后授封爵詔從之癸卯
以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實為太
保進封陽平王尋轉(zhuǎn)太傅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頓
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使
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王尋改封馮翊王甲
辰馮翊郡開國公源紹景復先爵隴西王扶風郡開
國公馮冏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悅并復其先
王爵庚戌封大將軍爾朱榮次子叉羅為梁郡王五
月辛酉大將軍爾朱榮還晉陽帝餞于邙陰秋九月
壬申柱國大將軍爾朱榮率騎七千討葛榮于滏口
破擒之余眾悉降乙亥以平葛榮大赦天下改為永
安元年辛巳以柱國大將軍太原王爾朱榮為大丞
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以榮子平昌郡開國公文
殊樂昌郡公文暢并進爵為王冬十月丁酉以冀州
之長樂相州之南趙定州之博陵滄州之浮陽平州
之遼西燕州之上谷幽州之漁陽七郡各萬戶增封
太原王爾朱榮為太原國癸丑以膠東縣開國侯李
&;#希復其祖爵南郡王
永安二年詔前朝勛書竊冒者一切焚棄其有勛未
敘者不在此限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永安二年秋七月庚午詔以前
朝勛書多竊冒宜一切焚棄之若立效灼然為時所
知者別加科賞蕃客及邊酋翻城降有勛未敘者不
在焚斷之限北來軍士及隨駕文武諸立義加泛五
級河北執(zhí)事之官二級河南立義及迎駕之官并中
途扈從亦二級
永安三年復李叔仁官爵進爾朱天光為王
按魏書孝莊帝本紀三年冬十月癸卯朔復通直散
騎常侍瑯邪縣開國公李叔仁官爵仍為使持節(jié)大
都督以討爾朱世隆冬十有一月丙子以驃騎大將
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國公爾朱天光開
府進爵為王
前廢帝普泰元年封高歡為渤海王
按魏書前廢帝本紀普泰元年春三月癸酉詔驃騎
大將軍儀同三司左衛(wèi)將軍大都督晉州刺史平陽
郡開國公齊獻武王封渤海王增邑五百戶
后廢帝中興元年增高歡封邑
按魏書后廢帝本紀中興元年冬十月壬寅即皇帝
位以齊獻武王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
軍錄尚書事大行臺增邑三萬戶
中興二年詔封拔鄴將士二月增封高歡并前六萬
戶
按魏書后廢帝本紀二年春正月壬午拔鄴擒刺史
劉誕詔諸將士泛四級封侯增邑九十七人各有差
等二月甲子以齊獻武王為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
師增封三萬戶并前為六萬戶
出帝永熙元年增高歡邑戶賀拔允進爵為王詔內(nèi)
外百司普加勛級追建明普泰封爵階級
按魏書出帝本紀中興二年夏四月戊子即帝位詔
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齊獻武王為大丞相天柱
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九萬戶并前十五
萬戶五月戊戌以齊獻武王固讓解天柱大將軍減
封五萬戶余悉如故六月戊寅詔內(nèi)外百司普泛六
級在京百寮加中興四級義師將士并加軍泛六級
在鄴百官三級河北同義之州兩級河橋建義者加
五級關西二級諸受建明普泰封爵泛級優(yōu)特之階
悉追秋九月癸卯燕郡開國公賀拔允進爵為王冬
十二月改元永熙
永熙二年高歡固讓王爵
按魏書出帝本紀永熙二年秋八月癸酉齊獻武王
上表固讓王爵不許請分邑十萬戶節(jié)降為品回授
勛義從之
孝靜帝天平二年加齊王高歡九錫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天平二年春正月己巳詔以齊
獻武王為相國假黃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余悉如
故王固讓不受三年春正月戊申詔加齊獻武王九
錫之禮侍中元子恩敦諭固讓乃止
武定七年封蕭衍弟子正表蘭陵郡開國公吳郡王
高隆為齊王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武定七年春正月戊辰蕭衍弟
子北徐州刺史中山侯蕭正表以鍾離內(nèi)屬封蘭陵
郡開國公吳郡王夏四月甲辰詔以齊文襄王為相
國齊王綠綟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食冀
州之渤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五郡邑十五
萬戶余如故王固讓
武定八年封齊王以十郡二十萬戶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八年春正月戊辰詔齊王為使
持節(jié)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臺齊郡
王食邑一萬戶三月進齊郡王爵為齊王夏五月甲
寅詔齊王為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渤海長樂安德
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
十郡二十萬戶備九錫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