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 圍爐詩話
- 吳喬
- 960字
- 2015-12-26 18:31:57
《孤雁》詩,鮑當云:“更無聲接續,空有影相隨。”切題而意味短矣。子美云:“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力量自殊。
子美之詩,多發于人倫日用間,所以日新又新,讀之不厭。太白飲酒學仙,讀數十篇倦矣。
讀杜集,粗語笨語有之,曾無郛廓語。
學杜詩者,宜全集俱讀,勿止守七律。學其七律者,宜諸詩盡讀,勿止守“三峽樓臺淹日月”,“萬里悲秋常作客”。
《秋興》首篇之前四句,敘時與景之蕭索也。淚落于“叢菊”,心系于“歸舟”,不能安處夔州,必為無賢地主也。結不過在秋景上說,覺得淋漓悲感,驚心動魄,通篇筆情之妙也。
子美在夔,非是一日,次篇乃薄暮作詩之情景。蜀省屢經崔、段等兵事,夔亦不免騷動,故曰“孤城”。又以窮途而當日暮,詩懷可知。“依南斗”而“望京華”者,身雖棄逐凄涼,而未嘗一念忘國家之治亂。“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與范希文同一宰相心事也。猿聲下淚,昔于書卷見之,今處此境,誠有然者,故曰“實下”。浮查,猶上天,己不得還京,故曰“虛隨”。離昔年之畫省,而獨臥山樓寂寞之地,故曰“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日斜吟詩,詩成而月已在藤蘿蘆荻,只以境結,而情在其中。
第三篇,乃晨興獨坐山樓,望江上之情景,故起語云“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一宿曰宿,再宿曰信。“信宿”與“日日”相應。“信宿漁人還泛泛”,言漁人日日泛江,則己亦日日坐于江樓,無聊甚也。“清秋燕子故飛飛”,言秋時燕可南去,而飛飛于江上,似乎有意者然。子美此時有南衡、湘之意矣。“匡衡抗疏功名薄”,謂昔救房次律而罷黜也。“劉向傳經心事違”,言己之文學,傳自其祖審言,將以致君澤民,今不可得也。“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既無賢地主,又無在朝憶窮交之故人,夔州之不可留也決矣。
“聞道長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勝悲”,悲世即悲身也。第三首猶責望同學故交,此則局面更不同矣。“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別用一番人,更無可望也。“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遲”,北邊能振國威,西邊不至羽書狎至,宜若京都安靜,有可還居之理。“魯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魚龍川在關中,秋江謂夔江,欲還京則無人援引,欲留夔則人情冷落,去住俱難,末句真有“匪兕匪虎,率彼曠野”之嘆。李林甫一疏,賀野無遺才,而使賢士淪落至此。玄宗末年政事,其不亡者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