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3519字
  • 2015-12-26 18:21:51

實脾飲 治水腫。

蒼術(米泔制) 白術(土炒) 濃樸(姜汁炒) 茯苓(連皮用) 豬苓 澤瀉 香附 砂仁 枳殼(麩炒) 陳皮 大腹皮 木香(各等分)上銼一劑,燈芯一團,水煎,磨木香調服。氣急加蘇子、葶藶、桑白皮,去白術,發熱加炒山梔、黃連,去香附;瀉加炒芍藥,去枳殼,小水不通加木通、滑石,去白術;飲食停滯加山楂、神曲,去白術;惡寒手足厥冷、脈沉細,加官桂少許;腰上腫加藿香,腰以下加牛膝、黃柏,去香附;胸腹腫脹飽悶加蘿卜子,去白術。

加減胃苓湯 治水腫。

蒼術(米泔制,一錢半) 陳皮(去白,一錢) 濃樸(姜制,八分) 豬芩(去皮) 赤茯苓(去皮)澤瀉 白術(去蘆。各一錢) 大腹皮(六分) 神曲(炒,八分) 甘草(炙,三分) 山楂(去核,七分)香附(姜炒,六分) 木瓜(一錢) 檳榔(八分) 砂仁(七分)上銼一劑,水二鐘、生姜三片、燈芯一團,煎至一鐘,食遠溫服,渣再煎服。

水腫腹有積塊者,宜半消而半補也。

木香流氣飲 調順榮衛、流通血脈、快利三焦、安和五臟,治諸氣痞滯不通,胸膈膨悶、口苦咽干、嘔吐食少、肩背腰脅走注則痛、喘急痰嗽、面目虛浮、四肢腫脹、大便閉結、小便赤澀;又治憂思太過,怔忡郁積、香港腳風濕、結聚腫痛、脹滿喘急、水腫等癥,并皆治之。

陳皮(一錢四分) 青皮(去瓤) 香附 紫蘇(各一錢二分) 赤茯苓 木瓜 白術(去蘆) 麥門冬大黃(各二錢五分) 白芷 枳殼(麩炒。各三分) 草果 人參(去蘆。各一錢半) 官桂 蓬術 大腹皮丁皮 檳榔 木香 沉香(各四分半) 木通(六分) 甘草 半夏(姜汁炒) 濃樸(姜汁炒。各一錢二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不拘時熱服。

消腫調脾順氣湯 治水腫,消脹滿,順氣和脾,除濕利水。

蒼術(米泔浸) 陳皮 濃樸(去皮姜炒) 草果 砂仁 豬苓 澤瀉 木香 檳榔(男雌女雄) 香附枳殼(麩炒) 桔梗 三棱 莪術 官桂 大茴香 木通 人參 木瓜 桑白皮 牽牛(男用白,女用黑) 大腹皮大黃 甘草上銼劑,生姜煎服。

水腫因氣惱者,宜順氣也,分心氣飲。(方見氣癥。)根據本方加豬苓、澤瀉、車前、葶藶、木瓜、麥門冬。

濕熱作腫脹滑泄者,宜清熱除濕利水也。

葶藶木香散 治濕熱內外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泄,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瀉、利小便之圣藥也。

豬苓(一錢半) 澤瀉(五分) 白術(二錢半) 茯苓(二錢半) 官桂(二錢半) 葶藶(二錢半)木通(五錢) 木香(五錢) 滑石(三兩) 甘草(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食前服。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泄看,此乃濕熱痞悶深而攻之不開是反為注泄,乃正氣已衰,多難救也。

水腫元氣壯盛者,宜消導也。

三消丸 治腫脹。

甘遂 木香 巴豆(去殼。各一錢)上共研為末,寒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量人虛實用之。實者每服二分,虛者每服分半。先服五芩散加瞿麥、車前、木通、滑石煎服,后服此三消丸。消上用陳皮湯下,消下用蔥白湯下。隔一日進一服,三服止。若動三五次,以冷粥補之。消完后用白術(三兩)、陳皮(三兩)、甘草(炙,三兩),濃樸(姜炒,二兩)皂礬(三兩),用面炒盡煙,或用醋炒皂礬三五次,同前藥研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每日進三服,忌惱怒、戒煎炒及無鱗魚諸般發物,連服四十九日而安。

積聚

脈:五積屬陰,沉伏附骨,肝弦、心芤、腎沉急滑、脾實且長、肺浮喘卒。六聚結沉,痼則浮結。又有 瘕,其脈多弦。弦結瘕積,弦細 堅,沉重中散,食成癖 。左轉沉重,氣 胸前,若是肉 ,右轉橫旋。積聚 瘕,緊則痛纏。虛弱者死,實強者痊。

痞塊者一名 瘕。不能移動者,是 塊;能移動,或左或右者,是瘕塊。五臟五積,六腑六聚。積在本位,聚無定處。氣不能作塊成聚,塊乃是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而成,此理曉然。且中為痰飲,左為血塊,右為食積,俱用潰堅湯,丸加減,消痰活血、順氣健脾為主也。積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無定位,無形之氣也;積塊者,痰與食積死血也。

潰堅湯 治五積六聚、諸般 瘕、 癖血塊之總司也。

當歸 白術(去蘆) 半夏(姜汁炒) 陳皮 枳實(麩炒) 山楂肉 香附 濃樸(姜汁炒) 砂仁木香(各等分)上銼一劑,姜一片,水煎,磨木香調服。左脅有塊加川芎;右脅有塊加青皮;肉食成塊加姜炒黃連;粉面成積加神曲;血塊加桃仁、紅花、官桂,去半夏、山楂;痰塊加海石、栝蔞、枳實,去山楂;飽脹加蘿卜子、檳榔,去白術;壯健人加蓬術;瘦弱人加人參少許。

潰堅丸 根據本方加海石、楞子、鱉甲,各為細末,將阿魏用醋煮化和前藥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服,黃酒送下,清米湯亦可。

真人化鐵湯 治五積六聚、癖 瘕,不論新久、上下左右。

三棱 莪術 青皮 陳皮 神曲(炒) 山楂肉 香附 枳實(麩炒) 濃樸(姜制) 黃連(姜汁炒)當歸 川芎 桃仁(去皮) 紅花 木香(各三分) 檳榔(八分) 甘草(二分)上銼一劑,生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

積塊屬熱者,宜清化也。

柴胡湯柴胡 黃芩 半夏(姜汁炒) 蒼術(米泔浸) 濃樸(姜炒) 陳皮 青皮(去瓤) 枳殼(麩炒)神曲(炒) 山楂肉 三棱 莪術(各等分) 甘草(減半)上銼一劑,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化痞丹 消積塊專攻之劑。

大黃(四兩,米醋浸一七,日曬夜露一七) 木鱉子(去油,一兩) 穿山甲(土炒,三兩) 香附米(童便浸,炒,一兩) 桃仁(去皮,研,一兩) 紅花(三錢,生) 青黛(五分)上為細末,將大黃醋煮成糊為丸,如豆大。每服五十丸或六十丸,茅根、葛根煎湯送下。忌花椒、胡椒、煎炙、糯米等物。

化鐵金丹 化一切積塊如神。

黃 人參 白術 當歸 川芎 陳皮 青皮(去瓤) 香附 烏藥 檳榔 枳殼(麩炒) 枳實(麩炒)木香 沉香 蒼術(米泔浸) 山楂肉 神曲(炒) 草果 麥芽(炒) 草豆蔻 蘿卜子 蘇子 白芥子三棱 莪術 濃樸(姜汁炒) 小茴香 白礬 牙皂 黃連 赤芍 柴胡 龍膽草 甘草(以上各五錢)大黃(生用,六錢) 牽牛(用頭末,八錢) 乳香 沒藥 阿魏 砂(用瓷罐煨過。各五錢) 皮硝(一兩)上為細末,釅醋打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送下,午間白水下,夜白水下,日進三服。

積塊屬寒者,宜溫散也。

大化氣湯 治五積六聚,狀如 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疼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

三棱 莪術 青皮(去瓤) 陳皮 桔梗 藿香 香附 益智仁 肉桂 甘草一方加大黃、檳榔,治諸般痞積,面黃肌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壁泥、茶炭、咸辣等物。用水煎,露一宿,空心溫服,不得些少飲食,則蟲積不行矣。

上銼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心脾痛加烏藥、枳殼;脾滯合四圣散。

勝紅丸 治脾積氣隔滿悶、氣促不安、嘔吐酸水,丈夫酒積,婦人血積氣滯,小兒食積,并皆治之。

陳皮 莪術(二味同醋煮) 青皮(去瓤) 三棱(醋煮) 干姜(炮) 良姜(各一兩) 香附(炒去皮毛,二兩)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湯下,食前服。

男子積塊痛者,宜化氣也。

千金化氣湯 治男子腹中氣塊疼痛。

青皮 陳皮 枳殼(去瓤) 香附 砂仁 白豆蔻(各一兩) 木香(五錢) 丁香(三錢) 半夏(姜制)草果 干姜(各七錢) 檳榔(一兩五錢) 川芎 白芷 三棱(醋炒) 莪術 玄胡索(各一兩) 小茴香(五錢)濃樸(姜汁炒) 大腹皮 白芍(各一兩) 甘草(三錢)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半空心服。

女子積塊痛者,宜導氣也。

千金導氣湯 治婦人滿腹氣塊,游走不定,漉漉有聲,攻作疼痛,久年不愈者神效。

丁香 木香 砂仁 白豆蔻 香附 烏藥 枳實(焙) 當歸 川芎 白芷 白芍 白術(去蘆) 青皮(去瓤) 陳皮 桔梗 肉桂 濃樸(姜炒) 干姜(炒) 三棱(醋炒) 莪術(醋炒) 角茴 小茴牛膝(去蘆) 紅花 杜仲(姜炒) 干漆(醋炒凈煙) 乳香 沒藥 甘草上銼半水半酒,姜蔥煎,熱服。飽悶不食加山楂、神曲、麥芽;有熱加柴胡、黃芩。

積塊兼虛者,宜半消半補也。

消積保中丸 順氣化痞,理脾消滯,散痞結、除積塊、進飲食、清郁熱。

陳皮(去白,二兩) 青皮(清油炒,四錢) 白茯苓(去皮,一兩半) 白術(土炒,三兩) 香附(醋炒,二兩) 半夏(一兩,泡七次,姜汁炒) 木香(三錢,不見火) 檳榔(七錢) 莪術(醋浸炒,八錢) 三棱(醋浸炒,八錢) 萊菔子(微炒,一兩) 砂仁(四錢) 神曲(炒,一兩) 麥芽(炒,六錢)白芥子(炒,一兩) 黃連(姜汁炒,一兩) 真阿魏(醋浸,三錢) 山梔仁(姜汁炒,一兩) 干漆(炒凈煙,五錢)加人參(五錢尤效)上為細末,姜汁、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湯送下。

血積塊者,宜專攻也。

神化丹 消癖積、破血塊、下鬼胎、通經脈及諸痞積血氣塊。

砂 干漆(炒) 血竭(各三錢) 紅娘(二十個,去翅) 乳香(一錢半) 斑蝥(二十個,去翅足)上為末,棗肉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五丸,臨臥,或棗湯、姜湯,或紅花蘇木湯下。

凡積塊內服藥而外貼者,乃兼濟也。

五仙膏 治一切痞塊積氣、癖疾肚大青筋、氣喘上壅,或發熱咳嗽、吐血衄血。

大黃 肥皂角 生姜(半斤) 生蔥(半斤) 大蒜(半斤)上共搗爛,用水煎,取出汁去渣,再煎汁熬成膏,黑色為度,攤絹帛上,先用針刺患處,后貼膏藥。

神仙化痞膏 專治一切積聚痞塊,一貼即消,應驗如神。

當歸 川芎 赤芍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一錢) 紅花 肉桂 丁香 生地黃 草烏 巴豆 去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区| 广汉市| 安龙县| 呼伦贝尔市| 赞皇县| 富民县| 汉寿县| 疏勒县| 彭泽县| 两当县| 杭锦后旗| 荣成市| 曲周县| 青冈县| 陆良县| 祁东县| 浦县| 日喀则市| 斗六市| 侯马市| 库伦旗| 河曲县| 鄂托克旗| 澜沧| 澄江县| 临沂市| 秦皇岛市| 革吉县| 石河子市| 和田市| 绥化市| 宣城市| 昌黎县| 永善县| 弋阳县| 额尔古纳市| 循化| 金湖县| 崇明县| 石景山区|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