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寒熱

  • 證治準繩·女科
  • 王肯堂
  • 2128字
  • 2015-12-26 18:06:19

(師尼寡婦附)〔大〕經曰∶陽不足則先寒后熱,陰不足則先熱后寒,皆由勞傷氣血,陰陽不調,寒熱如瘧也。當分氣血虛實而治之。

〔薛〕前癥若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則陰氣上入于陽中,用補中益氣湯。若尺部脈弱,名曰陰不足,則陽氣下陷入陰中,用益陰腎氣丸。若因氣血俱虛,用八珍湯。若困怒動肝火,用小柴胡湯。若陰陽俱不足,則氣血不歸其本部,以致寒熱交爭也。一婦人年六十有四,久郁怒,頭痛寒熱。春間乳內時痛,服流氣飲之類益甚,時有血如經行。

又大驚恐,飲食不進,夜寐不寧,兩乳腫脹,兩脅 痛,午后色赤。余以為肝脾郁怒火燥,先以逍遙散加酒炒黑龍膽一錢、山梔一錢五分,服二劑,腫痛頓愈,又二劑全愈。再用歸脾湯加炒梔、貝母,諸癥悉愈。

〔大〕地骨皮散 治血風氣虛,時作寒熱,或晡熱內熱。

柴胡 地骨皮(各一兩) 桑白皮(炒) 枳殼(麩炒) 前胡 黃 (炒,各七錢五分)白茯苓 五加皮 人參 甘草 桂心 白芍藥(各半兩)上 咀,每服三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溫服。

生地黃散 治婦人血氣不調,或時寒熱,體痛,不思飲食。

生干地黃 北柴胡(各一兩) 羌活 木香 桂心 防風(各半兩) 酸棗仁(炒研)羚羊角屑 白芍藥 白術 黃 川牛膝 白茯苓 當歸 枳殼(各七錢五分)上 咀,每服三五錢,水一盞,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異功散 治婦人血氣虛冷,時發刺痛,頭目昏悶,四肢無力,寒熱往來,狀似勞倦,并宜服之。

烏藥 川芎 苦梗 玄胡索 當歸 陳皮(各一錢半) 官桂 牡丹皮 芍藥白芷 干姜(各一錢)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入酒半盞,再煎一二沸,不拘時。

上三方內有桂,唯寒多者宜之。第三方無滯氣、污血,尤不宜服。

七寶湯 治寒熱往來。

防風(去蘆) 知母 生地黃(各半兩) 柴胡(去蘆) 秦艽 甘草(炙)前胡(去蘆,各二錢半)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人參三寸,煎至七分,熱服。

柴胡散 治婦人寒熱體瘦,肢節疼痛,口干心煩,不欲飲食。

北柴胡 赤茯苓 黃 白術(各一錢) 麥門冬(三錢) 鱉甲(醋炙,二錢) 人參地骨皮 枳殼(麩炒) 生地黃 桑白皮 赤芍藥 桔梗 甘草(各半錢)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桃仁丸 治婦人頭目昏重,心神煩悶,或時寒熱,肢節疼痛,不欲飲食。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芎 白術 柴胡(去苗)人參(去蘆) 生地黃 酸棗仁(微炒,各一兩) 赤茯苓 訶黎勒皮(各七錢半)枳殼(麩炒微黃,去穣) 赤芍藥(各半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以生姜、荊芥、薄荷湯下三十丸。

青蒿散 治男子婦人肢體倦疼,虛勞寒熱。

用青蒿八九月間將成實時采,去枝梗,以蒿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曬干為末。每服二錢,烏梅一個,煎至七分服。

上三方,熱多者宜之。

〔師尼寡婦異乎妻外家之治〕〔羅〕劉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者,蓋有謂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病,治之不瘥。倉公曰∶此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眾曰∶何以知欲男子不可得?倉公曰∶診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

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婦人血盛以懷胎,夫肝攝血者也,是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則陰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信有謂矣。

〔大〕師尼寡婦與室女出嫁愆期者,多因欲心萌而不遂,懨懨成病,乍寒乍熱,久則為勞。又有經閉白淫,痰逆頭風,膈氣痞悶,面 瘦瘠等證,皆寡婦之病也。

〔薛〕前證若肝脈弦出魚際,用小柴胡加生地黃送下生地黃丸。久而血虛,佐以四物湯。若兼怒動肝火而寒熱者,佐以加味逍遙散。若兼虧損肝經而寒熱者,佐以八珍湯。

若兼虧損元氣而寒熱者,佐以補中益氣湯。若兼郁傷脾氣而寒熱者,佐以《濟生》歸脾湯。

一婦人因夫經商久不歸,發寒熱,月經旬日方止,服降火涼血藥,反潮熱內熱,自汗盜汗、月經頻數。余曰∶熱汗,氣血虛也。經頻,肝脾虛也。用歸脾湯、六味丸而愈。嘗治兼證既愈而寒熱不衰,當仍用本證藥。一婦人年三十有七,早孀居,兩腿骨作痛,晡熱體倦,月經不調,或發寒熱,數年矣。一日頸項兩側結核,兩脅脹痛,此系肝經郁火而成也。先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數劑,肝癥頓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加澤蘭、乳香、沒藥,三十劑,血癥漸痊。再用加味歸脾湯,年余而安。一孀婦兩腿作痛,或用除濕化痰等藥,遍身作痛而無定處,此血癥也。不信,乃服流氣飲之類而歿。一放出宮人年四十余,臀腿內股作痛,晡熱口干,月經不調,此系肝經血少不能養經絡而然也。宜加味逍遙散加澤蘭葉五十帖,諸癥稍緩,又以歸脾湯二百余劑而痊。一放出宮人,臀腿腫痛,內熱晡熱,惡寒體倦,咳嗽胸痞,月經過期而少,彼以為氣毒流注,服清熱理氣之劑益甚,此肝經瘀血停留所致。蓋肝經上貫鬲,布脅肋,循喉嚨,下循 內 ,繞陰器,抵少腹。主治之法,但當補其所不勝,而制其所勝。補者脾也,制者肝也。經曰∶虛即補之,實則瀉之。此定法也。彼不信,仍服前藥,遂致不起。

〔本〕生地黃丸 許學士治一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悸,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見其寒熱,作傷寒治之,用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急,召予診之,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弦長而上魚際,宜服抑陰等藥,故制此方。

生地黃(二兩) 柴胡 秦艽 黃芩(各半兩) 芍藥(一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烏梅湯吞下,日三服,不拘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株洲市| 南部县| 太谷县| 罗定市| 朝阳区| 威远县| 麻栗坡县| 大庆市| 金华市| 东安县| 东源县| 武宣县| 九龙坡区| 桐梓县| 宣汉县| 浏阳市| 随州市| 青海省| 晋宁县| 堆龙德庆县| 鹤峰县| 康定县| 瓮安县| 都江堰市| 滁州市| 清丰县| 保康县| 泽普县| 清丰县| 洛南县| 井冈山市| 中宁县| 龙川县| 门源| 什邡市| 三河市| 永新县| 壤塘县| 天台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