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 驗方新編
  • 鮑相璈
  • 4968字
  • 2015-12-26 18:02:05

(神氣太然,營衛(wèi)靜謐,定見太平景象。蓋黃為中和之氣,紅乃衣冠文物之色,紅黃隱隱,景物熙熙,焉有不安之理?寒邪初入皮毛,經絡乍滯,所以紋見紅鮮,由血滯也。無論內寒外寒,初病久病,一見此紋,總皆寒證。凡人中氣怯,則榮衛(wèi)不充,紋必淡瑩,淡而兼紅,虛寒之應,至謂深紅化熱,其理安在?紅本寒因,豈能熱?由其寒閉皮毛,腠理不通,蓋人身毛關紋見紫熱之征,青色為風古所稱。

傷食紫青痰氣逆,三關青黑禍難勝。

(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熱壅經絡,阻其陰榮之道,所以紋紫,紫為熱熾,千古定評也。少陽甲木,其色本青,肝膽受邪,紋見青色,此傷風候也,夫青者木之色,《內經》有在天為風,在地為木之言,所以風木同氣,肝受風邪,紋必現(xiàn)紫色而兼青。食傷之候,蓋食飲有形之物,阻抑中焦,壅遏脾氣,不能宣布,故風木乘其困而侮之,所以痰氣上逆也。疏通壅滯,令其疏得可也。倘抑郁既久,脾氣愈不運,營衛(wèi)愈見澀,則風痰食熱固結中焦,所以青而兼黑,此抑郁之至也。急宜攻下,庶有生機。誤認驚風,百無一救。)

淡滯定虛實歌

指紋淡淡亦堪驚,總為先天賦稟輕。

脾胃本虛中氣弱,切防攻伐損胎嬰。

(小兒稟受陽虛,肌膚晃白,唇舌淡瑩者,指紋四時皆淡,雖有病亦只淡紅、淡青、淡紫而已。蓋淡紅虛寒、淡青虛風,淡紫虛熱。此等之兒,根本不堅,中氣怯弱,無論新病久病總歸于虛,一毫攻化不敢輕用,倘誤投克削,覆水難收,悔之晚矣。)關紋澀滯基因由,邪遏陰營衛(wèi)氣留。

食郁中焦風熱熾,不行推蕩更何求。

(病邪阻郁營衛(wèi),營運遲滯,升降稽留,所以指紋推之轉澀,全無活潑流利之象,由食飲風熱相搏,是為實證。急宜推蕩去其菀 ,其愈亦易。若三關純黑,推之不動,死證也,不治。)

紋形主病歌

腹疼紋入掌中心,彎內風寒次第侵。

紋向外彎痰食熱,水形脾肺兩傷陰。

(掌心包絡所主,紋入掌中,邪侵五內,由中氣寒也,故為腹痛。紋若彎弓,內外有別,其紋之兩頭彎向中指為內,為順癥,為外感風寒,治之猶易。其紋彎向大指為外,為逆癥,為內傷飲食,治之稍難。形如水字,脾肺不足,食塞太陰,中氣怯弱,脾不運化故也。或問∶指紋惟止一線,安能有水字之形?曰∶不觀太淵之脈亦止一線,何以陽維陰維、陽蹺陰蹺皆左右彈石,豈非水字之形乎。脈有左右,安知紋無左右。但能觸類旁通,無往非理,豈特指紋為然哉。)凡看指紋,以我之大拇指側面推兒食指三關,切不可覆指而推。蓋螺紋有火,克制肺金,紋必變色。又只可從命關推上風關,切不可從風關推出命關,此紋愈推愈出,其紋在先原未透關,今誤推而出之,大損肺氣,慎之戒之。

以上表里寒熱虛實,鑿鑿有據。但能于臨癥時認得比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宰,雖不中不遠矣。

稀痘并免驚風

小兒初生三日內,用雞蛋一個,打放盤中,務于無風之處以手指蘸蛋清,自腦后風門骨(頸窩后高拱骨即風門骨)至尾閭骨(脊骨盡處即尾閭),男左旋,女右旋,按背脊骨逐節(jié)輕揉即出亦即是)。

又稀痘法∶孕婦懷胎時,用生白芝麻(不拘多少),置來往處隨便撮食之,及十月滿足,生下子女不受胎毒,出痘甚稀。

又方∶銀花(金者不用)陰干,飯鍋粑每一升入銀花一兩,共研末,用洋糖或做糕餅,或又方∶用橄欖一味,不拘新陳,愈陳愈妙,按一年二十四節(jié),將橄欖于火上焙干研末,以清滾水送下,每節(jié)橄欖一個,不可間斷,服之一年,小兒永不出痘。如逢節(jié)偶忘,須于下年照所忘之節(jié)補食一個。

又方∶冬至時辰,在于屋內出入行走之地,掘一坑約深尺許,將新生雞蛋十五個埋于坑中,兩頭各用磚一塊,以濃竹片排鋪擱于磚上,用席片蓋之,仍將泥填好以便行走。至立春時刻取起,每日以綠豆一撮,煮雞蛋一個,令兒食之,不可間斷。若根據法服三次,則終身不出痘。稀痘方多,惟此有應。

小兒初生面紅啼哭不止

此熱極也,宜急治之,如過三日難治。用枳殼、梔子(炒)、扁柏葉(炒)、川連各三分,黃柏二分,生甘草四分,薄荷四分,水煎、去渣,入蜜糖四茶挑和勻,以鴨毛點舌上兩旁數次,面色變淡紅者可止。或用吳茱萸四錢,好醋調敷兩足心,日換數次,過一夜即愈。此法最妙。

晝啼不止

臺烏藥一錢,煎水服,甚效。

夜啼不止

多因穿蓋過暖,加以父母同床熱極所致。諺云∶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取雞糞涂兒臍中,男用雄雞糞,女用雌雞糞,極妙。

又方∶朱砂磨新汲水,涂心窩及兩手足心五處,最驗。

又方∶蟬蛻七個(去足頭,取下半截炒,研末)以薄荷二三分,煎水調服,立止如神。

如又方∶雞窩中草安席下,勿令母知。或用干牛糞亦可。若諸方不效,仍復夜啼,看面色青白手冷者,用川芎、當歸、茯苓、茯神、白芍、甘草、木香、勾藤,紅棗引,煎服。面赤唇紅身熱者,生地、黃芩、生甘草、木通,燈心、竹葉引,煎服。或用前吳萸敷足法,最妙。面赤唇口紅者方可用。

又方∶面赤心熱者,用青黛二分,燈心十莖,煎服。

又方∶燈花五朵,研末涂娘乳上,令小兒吃乳。

又方∶五倍子研末,口水和作餅納肚臍內,以帶扎之,效。

又方∶灶心土三錢,朱砂一分,麝香一厘,蜜水調,每服五分。

又方∶朱砂寫子午二字貼臍上,即止。

又方∶畫驢子一個,倒貼在小兒床頭壁上,自愈。

又方∶用本兒初穿汁衣放瓶內,自不哭也。

又方∶用其父母指甲二厘燒灰,綠蔥頭一錢,煎水飲,效。

又方∶用本家撥火棍,或燒殘柴火頭一個,削平焦處,如無即取柴棍撥火數日用之亦可。用朱砂向上寫云∶撥火杖、撥火杖,天上五雷公,差來作神將,捉住夜啼鬼,打殺不要放,急急如律令。敕。寫畢,勿令人知,安立床前腳下,男左女右。此黃澹翁所傳也。

又方∶烏藥五分,煎服,亦效。

又方∶明鏡掛床腳下,自止。

曲腰啼哭

此受寒腹痛也。淡豆豉、生姜、蔥白(細切)、鹽共炒熱,以手巾包熨肚上,立止。

遍身奇癢叫啼不止

生姜搗爛,稀布包擦,甚效。

初生遍身發(fā)黃

此胎中濕熱也,名胎黃。用生地、花粉、茵陳各一錢,煎服。或用鄭十五黃膽門黃蠟紙筒方治之,穩(wěn)而且妙。

初生遍身紅赤

此胎中熱毒也,名胎赤。用生地、花粉、甘草、連翹各一錢,水煎服。外用浮萍、水苔搗爛絞汁,調樸硝、赭石敷之。

初生無皮

小兒初生周身赤肉無皮,如懷胎在樓上居住,未受地氣者,將兒安于泥地上臥一宿、即長皮矣。

又方∶早稻米磨粉干撲之,候生皮乃止。

周身脫皮

此癥因生時觸風,滿身皮屑落下一層又一層,名曰脫殼。若作丹毒、火疹治之,則誤矣。宜用木通、藿香、黃芩各六分,麥冬半錢,加燈草煎服。

兩腿生瘡脫皮

兩大腿近小腹處生瘡,皮脫開,漸延小腹則不救。此名胎剝。用黃柏炙焦研末,和豬膽汁敷。或用伏龍肝(即灶心土),開水調敷亦可。

身如蛇皮鱗甲

名胎垢,又名蛇胎。用白僵蠶(去嘴為末)煎湯洗之。或加蛇蛻研末和入亦可。

初生身如魚泡如水晶

此癥破則水流,用密陀僧為末摻之。

瘡似楊梅破爛有孔

凡小兒或頭面遍身形似楊梅瘡,破爛有孔,用飯甑上滴下氣水,以盤盛取搽之。百藥不效者,用此如神。

紅絲瘤

一人生子一歲,生紅絲瘤而死,連生四子皆然。一醫(yī)云∶此胃中有伏火、胎毒故也。遂令男服滋胃丸(見內外備用諸方),女服六味地黃丸(見同上),后生子皆無此患。

囟門腫大

黃柏末,水調。貼兩足心,即愈。

頭縫不合

名曰解顱,此腎氣不足也。用干姜七錢,細辛三錢。肉桂五錢,共為末,姜汁和敷顱上,小兒面赤即愈。

又方∶南星(微泡)為末,醋調攤細綢上貼囟門,用熱手時時熨之,干則用熱醋潤濕。

又方∶柏子仁、防風、南星各四兩,為末,每用一錢,醋調攤紅綢上,看顱門大小剪貼,一日一換,干則以熱醋潤之。

又方∶茵陳、車前子、百合各五錢,為末,烏牛乳汁調涂足心及頭縫開處,用綢包裹,二日一換。

初生眼目紅赤腫爛

此胎中受熱也。以蚯蚓泥(又名曲 )搗敷囟門,干則再換,不過三次即愈。或以生南星又方∶甘草、豬膽汁泡過,焙干研末,每用一二分,乳汁調服。

又方∶熊膽少許,蒸水洗眼上,一日七次。如三日不開,宜服干地黃、赤芍、川芎、炙草、歸身、花粉各一錢,為末,燈心湯調灌之。

又方∶雄雞膽,燈心蘸點,極效。或用人乳蒸川連點之亦效。

又方∶胡黃連一錢,研末,人乳調敷足心(男左女右),神效。

又方∶黃連、黃柏、當歸、赤芍各二錢,杏仁(去皮尖)五分,打碎,以乳汁泡一夜,蒸

小兒斗眼

黑眼珠呆而不動者是。方見目部。

小兒變蒸

自生下之日起,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再過三十二日為一變,再過六十四日為一蒸,至五百七十六日而止,每當蒸變之日,身發(fā)微熱,不必服藥。

兩腮腫硬

新產月內小兒,有噤口不乳,啼聲難出,兩腮腫硬有核,名螳螂子,又曰 腮。熟諳穩(wěn)婆將利刃于口內兩腮剖開,挖出堅光惡肉,形象頗肖桑螵蛸。傷處搽藥自愈。若割治少遲時刻,則腫延喉鼻,不可救矣。多有割傷致命者,終非良法。今得一方,用麝香一錢,朱砂五分,螺螄七個,同搗如泥,敷囟門上,俟干時自落,切勿剝去。若重者,將針微刺患處出血,以好陳墨搽之自愈。或溏雞糞涂之更妙。切勿妄用刀割,致傷兒命。后有芙蓉花諸方,最為神妙。

又方∶蜒蚰一條(查《藥物備要》便知),銀朱錢半,同研爛,搽腫硬處,勿令擦去,即又方∶桑柴炭少許,入雄雞冠血二三滴,再加鹽鹵一匙和勻,時時搽之,亦效。

又方∶青橄欖核(又名青欖,如無,以鹽橄欖核泡去鹽味用亦可),好醋磨汁搽之。

又方∶紅飯豆(扁小微紅者)七粒,研末,好醋調敷,效。

口角生瘡

亂發(fā)燒灰,豬油調搽。

口角流水

方見口部。

口腫并生馬牙

小兒口中腫起如菌,名乳菌。牙齦生白泡子,名馬牙疳,致小兒不能吃乳。以指摘去其頭,倘有血出,以綿拭去,輕者京墨搽之即愈。重者急以僵蠶三條(去絲嘴),人中白四分,冰片一分,共研細,搽患處,略停片刻,用絹蘸茶洗凈再擦,一日三四次,自愈。如未愈,方中加硼砂、血竭、青黛各三分,兒茶分半,藥珠一分,各為細末,和入前藥,每日洗擦三四次,無不愈者。或用馬齒莧根,瓦上焙干,少加雄黃研末吹之。并用后芙蓉花諸方更妙

口生白點

初生百日中,口中白點不計其數,拭之則去,少刻復有,滿口纏遍,內竄入喉,日夜啼哭不乳,俗名雪口,又名鵝口疳。用甘草、黃連等分煎湯,以綢裹指拭去,取桑皮中白汁涂之立愈。或用陳墨點之亦可。再以辰砂益元散(見備用諸方),燈心湯調下,則不再發(fā)。

又方∶檳榔燒枯研末點之,立見功效。并用后芙蓉花諸方更妙。

初生小兒或兩腮腫硬或口舌生瘡或生馬牙或重舌木舌蛇舌吐舌及口不開不食乳等癥芙蓉花,或葉或皮或根均可用捶極融爛,用雞蛋二個和勻,煮熟候冷,敷心口并肚臍,用布扎緊,屢試如神。

又方∶生香附、生半夏各二錢研末,生雞蛋白調作餅,貼兩足心,一周時即愈。此林屋山人引熱下行經驗方也。或用吳茱萸四錢,好醋調敷兩足心亦效。如口舌破爛者,用活鯽魚以尾入口中,頻頻搖擺,隨擺隨換,此方能去口中熱毒,初生時兒尚啼哭,用一二次后,口中生涼,兒自不啼,尾雖有刺甚軟,并不傷人,治后即能食乳,不過三日全愈,屢試甚驗,真奇方也,要用活魚方效。仍用前方敷足為要。

重舌

舌根肉壅腫疊出,短小如舌者是。用黃柏和竹瀝泡一夜,取汁點之。

又方∶巴豆半粒,飯四五粒,共搗爛為餅如黃豆大,貼在印堂中,待四圍起泡,去之即愈。各項舌病皆效。并用前芙蓉花諸方更妙。

木舌

舌尖腫大,塞滿口中,直硬如木、不能轉動者是。用蓖麻子肉搗爛,以紙取油,將紙搓條,點火吹滅,以煙向舌熏之即消。若舌下腫起,用銀針挑破出血,以鍋墨煙(以燒草者更佳),和鹽醋濃調敷之,脫去再敷。或用水調敷亦可。

又方∶蒲黃研末,時敷舌上,其腫自消。

又方∶僵蠶為末,吹入吐痰,甚效。并用前芙蓉花諸方更妙。

舌忽脹大腫硬實時氣絕

名曰 舌。用皂礬不拘多少,新瓦上火 ,紅色為度,放地上候冷,研細擦舌上,立效。兼治重舌、木舌。

又方∶頂上梅花冰片研爛敷。或以食鹽、百草霜共為末,井水調敷即效。

又方∶百草霜酒調涂舌上,即消。

又方∶干姜、蒲黃各等分,為末,干擦患處,并用前芙蓉花諸方更妙。

蛇舌

用前芙蓉花諸方更妙。

其舌常卷兩邊口角者是。用明雄研末,點舌數次即安。或用燈心泡水服。重則用川連一分蒸水服,即愈。

吐舌

人中白、冰片和勻,鵝毛刷上,再用好川連一二分煎服,舌自收入。冰片、雄黃、硼砂,共為末,乳調、涂舌上亦效。

頸軟

乃肝腎虛風襲入,用生附子(去皮臍)、生南星各二錢,為末,姜汁調攤貼天柱骨上。

痰喘有聲

胡桃(又名核桃),連皮搗爛,麥芽煎水加冰糖沖服,喘止痰消。此觀音夢授方也。或照又方∶巴豆一粒,搗爛、綿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自下,立愈。

喉嘶聲啞

甘草、薄荷各五分,桔梗、麥冬各一錢,水煎服,立愈。

又方∶蝦蟆膽取汁點舌上、立愈。

小兒病后口不能言

大生南星一個(泡去皮臍)為末,每用二三分或四五分,量兒大小用之,取豬膽汁調,再

兒不食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晋江市| 克什克腾旗| 遂宁市| 玉林市| 探索| 竹溪县| 建湖县| 阿克陶县| 凉城县| 桐城市| 罗定市| 剑河县| 石城县| 封丘县| 天峨县| 武冈市| 竹北市| 永州市| 鸡东县| 韩城市| 永新县| 托里县| 海阳市| 手游| 日喀则市| 读书| 商都县| 弋阳县| 昌宁县| 宁强县| 大英县| 台东县| 东港市| 新郑市| 眉山市| 宣城市| 太仆寺旗| 新田县| 湄潭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