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 御選語錄
  • (清)愛新覺羅·胤禛
  • 1056字
  • 2015-12-26 17:54:57

御選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張平叔語錄

悟真篇後序

切以人之生也。皆緣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則有患。若其無身。患從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體夫至道。欲體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觀性。則圓明之體自現(xiàn)。無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頓超彼岸。此非心鏡朗然。神珠廓明。則何以使諸相頓離。纖塵不染。心源自在。決定無生者哉。然其明心體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亂其真。則刀兵烏能傷。虎兕烏能害。巨焚大浸。烏足為虞。

達(dá)人心若明鏡。鑑而不納。隨機(jī)應(yīng)物。和而不唱。故能勝物而無傷也。此所謂無上至真之妙道也。原其道本無名。聖人強(qiáng)名。道本無言。聖人強(qiáng)言爾。然則名言若寂。則時(shí)流無以識其體而歸其真。是以聖人設(shè)教立言以顯其道。故道因言而後顯。言因道而返忘。柰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鈍。執(zhí)其有身。而惡死悅生。故卒難了悟。黃老悲其貪著。乃以修生之術(shù)。順其所欲。漸次導(dǎo)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故道德陰符之教。得以盛行於世矣。蓋人悅其生也。然其言隱而理奧。學(xué)者雖諷誦其文。皆莫曉其義。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訣。縱揣量百種。終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豈非學(xué)者紛如牛毛。而達(dá)者乃如麐角也。

余向己酉歲於成都遇師授丹法。當(dāng)年且生公傾背。自後三傳於人。三遭禍患。皆不逾兩旬。近方憶師之所戒云。異日有與汝解韁脫鎖者。當(dāng)宜授之。餘不許。爾後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敘丹藥本末。既成。而求學(xué)者湊然而來。觀其意勤。心不忍祕。乃擇而授之。然而所授者。皆非有巨勢強(qiáng)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達(dá)。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禍患。心猶未知。竟至於三。乃省前過。故知大丹之法。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則立超聖地。是以天意祕惜。不許輕傳於非其人也。而余不遵師語。屢泄天機(jī)。以其有身。故每膺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懼克責(zé)。自今以往。當(dāng)鉗口結(jié)舌。雖鼎鑊居前。刀劍加項(xiàng)。亦無復(fù)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詠大丹藥物火候。細(xì)微之旨。無不備悉。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豈須余區(qū)區(qū)之口授之矣。如此乃天之所賜。非余之輒傳也。如其篇末歌頌。談見性之法。即上之所謂無為妙覺之道也。然無為之道。齊物為心。雖顯祕要。終無過咎。柰何凡夫緣業(yè)有厚薄。性根有利鈍。縱聞一音。紛成異見。故釋迦文殊所演法寶。無非一乘。而聽學(xué)者隨量會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後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見聞此篇。則知余得達(dá)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也。如其習(xí)氣尚餘。則歸中小之見。亦非余之咎矣。時(shí)元豐改元戊午歲仲夏月戊寅日。張平叔再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上栗县| 浑源县| 疏勒县| 夏邑县| 连山| 盈江县| 郓城县| 弥勒县| 澜沧| 西宁市| 宿松县| 遵化市| 卓资县| 门头沟区| 宝丰县| 聂拉木县| 关岭| 岐山县| 密云县| 缙云县| 新巴尔虎左旗| 来宾市| 张家口市| 无棣县| 铜陵市| 游戏| 凌海市| 洞口县| 光山县| 广汉市| 宕昌县| 富民县| 衡南县| 牙克石市| 大渡口区| 红原县| 油尖旺区| 阿合奇县| 科技|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