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內集(8)

如十一月屬子,萬物氣皆藏于中也,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者,陰氣衰而陽氣將出也。嘔者,陽明病氣,至則善嘔,嘔已乃衰,挾寒則嘔腥水,挾風則嘔甜水,挾濕則嘔酸水也。噦者,其人舊有寒氣,因谷氣入胃,上注于肺,寒氣與新谷氣相攻相并,復出于胃而為干噦也。心痛者,氣郁胃脘當心而痛也。乳痛者,陽明主乳房也。

熱惡炎氣(人聲亦惡),腋腫口渴流涎,甚則登高發狂;發狂逾墻上屋者,陽盛則能升高也。經曰:陽明之厥,則巔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言妄見。

虛惡木音,呵噫腹響脛枯,甚則身腰俯。

胃,土也,虛則聞木音惕然而驚,聞鐘鼓則不動,土惡木喜金也。噫者,陰氣上走入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所以時時心悶,欲食不喜,食來欠多也。腹響者,腹中谷谷,便溺難,多寒氣也。胃陽虛,則陰氣上與陽拒,故脛寒或腫或枯,而股不能收也。虛寒者,面目俱浮,骨節皆痛,虛甚則筋脈解墮,氣不復用,故為身也。腰俯者,陽明腰痛不可以顧,顧而有見者善悲。

冷則振寒鼓頷,翻胃吐清;陽虛則寒栗鼓頷,又陰氣虛而陽氣加之,故灑灑振寒也。翻胃吐清水不止者,冷敗證也。

血瘀鼻衄腸風,酒食蠱。

血熱或衄或吐。胃風在下,則為腸風下血,在上則為面腫。酒、食瘕、蠱注,皆胃氣不行,而瘀血與痰相結而成也。

巴豆大黃立瀉,石膏連翹頗涼,瀉用巴豆、大黃、枳殼、芒硝、硝石。涼用石膏、連翹、玉屑、元明粉、滑石、寒水石、白術、石斛、茅根、黃連、黃芩、干葛、天花粉、升麻、紫參、山梔、松脂、竹茹、韭汁。

丁香豆蔻從溫,白術山藥最補。

溫用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良姜、香附、生姜、木香、川芎、藿香、濃樸、益智仁、吳萸、辛荑、胡椒、香薷。補用白術、山藥、蓮肉、芡實、山楂、陳皮、扁豆、麥芽、神曲、滑石、黃、半夏、百合、蒼術。

水榮谷衛,脾胃相通;胃為水谷之海,脾為消化之器,水入于經,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通行,天命常有。

春實秋虛,陰陽逆忤。

脾為陰,胃為陽,陽脈上行,陰脈下行,陽脈從外,陰脈從內。春夏陽明為實為從,太陰為虛為逆;秋冬太陰為實為從,陽明為虛為逆,此脾胃病,常相更迭而不定也。

肺系喉管,而為氣之宗;肺系有二;一系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系相通。肺之系者,自膈正中微近左脅,居胃之上,并胃胞絡及胃脘相連,貫膈與心肺相通,膈膜相綴也。一系自心入于肺兩大葉之間,曲折向后,并脊膂細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系相通。腎納氣,肺主氣,肺主行榮衛,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氣之本也。相傅,如今之尚書。

形似人肩,而為臟之蓋。

形似人肩,又如磬懸于五臟之上,而為臟之華蓋。

三斤三兩,空空相通,六葉兩耳,脈脈朝會。

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共八葉,下無竅,葉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脈氣流經,經氣歸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臟,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義配于心,肺在德為義,心為禮,肝為仁,脾為信,腎為智,然皆統于心也。

卦象乎兌。

肺在卦象兌。又曰肺氣通而象干,心象離,肝象震,脾象坤,腎象坎,膽象巽,胃象艮。以外象言之,則干為左腳,坎為外腎,艮為右腳,震為右身,巽為右手,離為頭頂,坤為左手,兌為左身。然人稟兩儀而生,配合八卦,大概如此。其實一氣流行,每子時自左腳心涌泉穴起,陽循左足腹脅手,而上至頭頂囟門午位而止。

午時自頂門循右手脅腹足,而下至右腳心而止。是坎離為陰陽消息,故后天圖獨言之。

谷稻畜馬,魄藏于中;稻色白,為肺之谷。馬善斗象金,為肺之畜。并精出入謂之魄,乃精氣之匡佐也。肺藏魄,肝藏魂,魂乃陽之精,魄乃陰之精。陽動而陰靜,魂游而魄守,陰陽相濟,魂魄相守。魂不游而魄不守,陰陽俱喪。魄不收而魂枯,陽亦消亡,陰陽宜常相濟。故叔和云:魂將魄共連。凡人之夢寐,皆魂魄合而成者也。肺熱則夢美女相根據,或兵戈相競;虛則夢涉水田。

合皮榮毛,鼻應于外。

肺主皮毛,上榮于眉,開竅于鼻。白色。小理者肺小,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咳;粗理者肺大,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肺高則上氣肩息咳;合腋張脅者肺下,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肋下痛。好肩背濃者肺堅,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肩背薄者肺脆,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背膺濃者肺端正,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肋偏疏者肺偏傾,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氣逆胸痞背疼,喘哮息賁。

肺氣太過,則令人喘咳逆氣,背痛慍慍然,或胸膈悶之氣牽引背疼。又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乃肺之絡脈,逆而不得隨經上下故也。息賁者,肺之積名。言其或息而或賁起也,在右肋下,大如覆杯,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旺,旺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

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

風浮涕塞聲重,癮疹瘡疥。

涕乃肺液,傷風則涕流,鼻塞聲重,其聲哭,其志憂,故哭則淚出。又云肺熱涕出,凡黃涕如膿,大如彈丸從鼻中出,不出則傷肺。肺主皮毛,風盛則生癮疹、瘡疥。

熱著咽膈尻陰,股膝皆痛,鼻鼻痔或成成淵:肺通喉舌,候在胸中,故熱壅則喉舌腫痛,胸膈滿悶。尻陰股膝痛為痿者,肺熱葉焦也。鼻端紫紅粉刺,謂之鼻。內生肉,謂之鼻痔,流涕不止,謂之鼻淵。皆上熱下虛也。

虛極呼吸息微,欠伸溺頻,肺痿肺癰或成瘵。

肺主氣,虛則呼吸少氣不足以息,小便頻數或遺。虛甚為相火所乘,則咳而見血,或為癆瘵、肺癰、肺痿。

冷時身顫嘔涎。

用力顫掉,聲嘶氣虛,衛冷甚也。肺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循胃口上膈屬肺,故虛寒則善嘔沫也。

血燥掌熱干咳。

手太陰之別名列缺,起于腕上,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故肺經血燥,掌心亦熱。干咳者,肺中無津液也。

補以參阿膠五味子。

山藥、紫菀、酸棗仁、麥門冬、車前子、百部、白膠、栝蔞仁、白茯苓。

溫必陳皮半夏干姜。

款冬花、生姜、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

涼以知母栝蔞桔梗。

沙參、天門冬、玄參、貝母、馬兜鈴、香薷、枯芩、冬瓜子、蘿卜子、犀角、百部、山梔、枇杷葉、人溺、石膏、青黛。

瀉必葶藶桑皮蛤蚧。

防風、檳榔、枳殼、通草、澤瀉、赤茯苓、琥珀、冬葵子。

輕聲美食自清虛。

凡肺病皆因呼叫過度,或煎爆酒面姜椒太過,以致虛實見焉。病者宜輕聲緩語以養其氣,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以潤其燥。

夙興夜寐防災害。

秋三月,天地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大腸又名回腸,長二丈一(尺)而大四寸,受水谷一斗七升半;回腸者,當臍右回迭積十六曲,徑一寸半,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魄門上應闌門,長二尺八(寸)而大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

魄門者,肺藏魄也。又曰廣腸,言廣闊于大小腸也。又曰肛門,言其處似車缸形也。《內經》以此為一臟,故俗名墜臟。熱則重墜或突出,虛則脫下不收。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專主出而不納。凡腸胃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闌門者,大小腸各受物傳化而相會于此,滓入廣腸,水入膀胱,關闌分隔,故曰闌門。

肛之重也,僅十二兩;腸之重也,再加二斤。

肛門重十二兩,大腸重二斤十二兩。

總通于肺,而心腎膀胱聯系系膈;肛門亦大腸之下截也,總與肺為表里。大小腸之系自膈下與脊膂連心腎膀胱相系,脂膜筋絡,散布包裹,然各分紋理,羅絡大小腸與膀胱。其細脈之中,乃氣血津液流走之道。

外應在皮,而氣血津液潤燥不均。

肺應皮,腹皮濃者,大腸濃;皮薄者,大腸薄;皮緩腹里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氣血津液調和則大便亦調,燥熱則便堅而澀,寒濕則便潤而利。

風搏耳鳴齒痛便血,或時欲食不食嘔吐清水;便血有遠近者,腸系心腎膀胱故也。食則嘔吐者,肺風傳入大腸,令腸中宛轉搏上不欲食,食即嘔吐清冷水也。

血壅鼻衄目黃喉痹,或時大指次指肩痛頻。

手陽明脈起大指次指之端,循臂,外上肩之前廉,下齒還退場門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俠鼻孔交目側,故病如是。

氣秘腹滿切痛,外注皮膚堅硬;氣滯腸中切痛或鳴,腹滿大便秘澀。重感于寒,當臍而痛,即泄。不能久立。若氣注于外,挾痰則皮膚堅而不痛。

熱秘臍滿口瘡,內結痔癰痢。

俠臍滿痛,大便不通,或喘不能立,或口生瘡,皆熱癥也。濕熱內結,則為痔漏腸癰,痢下赤白。者,赤色也。

虛則腸鳴身易瘦,冷則滑脫耳難聞。

腸氣虛則鳴,身枯瘦如雞皮有鱗。虛冷則滑泄、脫肛、耳聾。經曰:邪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

補以粟殼五倍棕櫚,牡蠣、木香、肉豆蔻、蓮肉、蓁子、訶子、龍骨。

瀉必硝黃續隨桃仁;芒硝、大黃、續隨子、枳殼、麻仁、石斛、檳榔、旋復花、榧實、巴豆、蔥白、牽牛。

溫以吳萸人參姜桂,干姜、肉桂、半夏、桃花石、木香、石蜜。

涼必芩連槐花茅根。

黃芩、黃連、天花粉、玄參、砂糖。

吁!水谷變化自然妙,經曰:大腸為傳道之官,變化出焉。《難經》曰:唇為飛門(言唇開則食入如飛也),齒為戶門(飲食由此而入也),咽為吸門(言咽入不得復出也),胃為賁門(言咽下賁向于胃也),太倉下口為幽門(在臍下三寸。居于幽暗,故名也),并闌門、魄門,合之為七沖門,皆水谷變化出入相沖之要路也。但水谷清芳甘美,運布則為精微,腐熟則為滓穢,乃陰陽自然之妙用也。

食息調燮由于人。

腎有兩枚,左屬水而右屬火;重各九兩,右主女而左主男。

左右兩枚,共一斤二兩,男以左腎為主,女以右腎為主。

連脅系心貼脊膂兮,裹以脂膜,里白外紫如江豆兮,相合若環。

腎連脅下對臍,形如江豆,相并如環,曲貼脊膂膜中,里白外紫。兩腎二系相通下行,其上則與心系通而為一,所謂坎北離南,水火相感者也。左右氣常相通,靜養極者,左右相合,則精不泄矣。

以左言其概,位北水惟慳;此條專言左腎天一生水,專一以慳為事,所以五臟俱有補瀉,惟腎有補無瀉。

納氣收血化精,而為封藏之本;左腎主納氣收血化精,司冬之令,專主收藏,故曰封藏之本。

壯志造無成有,別號作強之官。

腎藏志,意之所存者謂之志。精完則志壯,志壯則精益完,故曰精志自相隨。造無為有,男女交媾,造化形容。經曰: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言精志完而強于作用也。又,男曰作強,女曰伎巧。

候在腰而充骨填髓,腎之候在腰,其充在骨,諸髓皆屬于腦,而腎實主之。叔和云:實夢腰難解,虛行溺水湄。

竅于耳而榮發駐顏。

黑色。小理者腎小,腎小則臟安難傷;粗理者腎大,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傷以邪。高耳者腎高,腎高則苦背膂不可俯仰;耳后陷者腎下,腎下則腰尻痛,或為狐疝。耳堅者腎堅,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耳薄不堅者腎脆,腎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耳偏高者腎偏傾,腎偏傾則苦腰尻痛也。須發顏面皆腎脈所絡,陽精盛注于外,則須發榮盛,面體光潤。

風旋目無見,或面浮咳水而隱曲不利。

腎風多汗惡風面浮,目視無所見,若伏有水氣,則目下亦腫,名曰風水。不能偃臥,偃則咳出清水,男子身重難行,溺黃,女人月事不行,俱謂之隱曲不利。風盛者,膝脛攣急,不能久立。

氣動饑不欲食,或喘急奔豚而脅脊痛酸。

饑不欲食,喘嗽喉中鳴者,腎氣病也。奔豚者,腎之積。發于小腹,上至心下,如豚之奔然,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旺,旺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久而不已,令人喘逆少氣,竟至于骨髓痿弱矣。脅脊痛者,腎病小腹腰脊痛、脛酸,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二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熱則口燥舌干咽痛,甚則小腹脹而背亦強;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邪克于少陰之絡,令人咽嗌腫痛,不可納食。腎病則大小腹脹痛,背痛引心,厥心痛;引腰者,屬腎;引脅者,屬膀胱。

虛則心懸骨痿齒搖,甚則夢泄精而囊亦寒。

腎氣虛,心懸如饑善恐,惕惕如人將捕,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經曰: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言虛中有熱也。齒者骨之屬,腎虛則搖動不固。夢泄者,腎氣虛而下脫,或挾火邪也。囊寒者,腎氣衰也。人年六十,氣衰發墮齒落,經脈空虛,七十形體皆極,九十如樹之有根耳。

血癥口唾腸癖足心熱,并濕必發黃膽;經曰:咳則有血,陽脈傷也。陽氣未盛于上而脈滿,滿則刻期,故血見于鼻與口也。又少陰不足脈澀,病積溲血。足心熱者,心風入腎也。黃膽者,腎虛為濕熱乘之,必口淡腳軟,是為虛疸。

冷癥胸痹莖縮股內痛,并郁必然黑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大化| 阳朔县| 清新县| 武胜县| 雅江县| 东阿县| 红桥区| 安泽县| 德惠市| 兴和县| 开鲁县| 镇沅| 桃园市| 囊谦县| 旬邑县| 揭阳市| 临猗县| 黄大仙区| 南岸区| 柞水县| 汝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台湾省| 获嘉县| 台中县| 盱眙县| 黄陵县| 库伦旗| 晋江市| 天水市| 东明县| 永仁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上杭县| 涞水县| 安丘市| 合川市| 怀集县| 江安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