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赤眉寇略

高皇帝得天下類漢高,而大明大行皇席不與靈獻同風,其亡也忽諸,不亦異哉!闖與獻、曹同起綠林為巨寇,而闖獨入長安,篡天下,僭偽號。改元紀年,易官名,異服制,號令嚴切。所遣守土之吏,無敢暴民,亦旬月之雄也。然而竊據四十一日而遽敗,乃復載珍寶,大縱火,焚宮室,肆掠而西,與赤眉之去長安而走番須者無以異。豈非寇賊之孽,而無足與統紀之數哉?志赤眉寇略。

李闖始末

李自成,初名鴻基,陜西延安府米脂縣雙泉堡人,以萬歷丙午歲生。曾祖世輔,祖海,父守忠,一名印,家頗饒,世有里役。熹廟時,自成以里役征稅。歲饑,逋稅者甚眾。稱債以償,猶不給,官司督之。其里艾同知又逼其債,莫償,遂為寇。劫人于秦、晉間。貌甚魁壯,而鼻纖齒黃,短發蓬松。

崇禎改元,戊辰,正旦大雪。自成與眾飲山中。眾有羨為官者,自成曰:『若此世界,賄賂公行。文官必由七篇文字,武科也由策論。我輩不讀書,不識字,安敢妄冀有此?或者取皇帝,未可知也』!時自成齒長,皆躍然曰:『愿哥為之』!自成曰:『試卜之』。遂舉骰一擲,得六紅。大喜,飲過醉,眾皆起作朝賀狀。自成曰:『還當問天』。因以箭歃雪中,拜而祝曰:『若可作皇帝,雪與矢齊;不然則否』。其雪適與矢齊,遂自負焉。明年己巳,賦渠高迎祥稱闖王,自成往依之,與其黨劉良佐自結一隊,曰闖將。

十年丁丑,同高迎祥寇秦、曹文詔、尤世威等與戰,潰于潼關。秦督盧象升率祖寬等大破之;秦撫孫傅庭又破之,殺高迎祥。自成竄西川,窮走苗城。

十一年自成只身潛返奔楚,勢遂孤。

是年張獻忠、曹操等九伙俱在房、竹山中。自成遁去附獻忠。不許;至竹溪,且謀殺之。自成遁去。

張獻忠亦秦人,與高闖同時起事,號稱八大王。初在榖城受撫,復行劫于路。洪承疇擒之,復縱焉。

曹操本名羅汝才,初與李自成、劉國龍同盟,依高迎祥。迎祥被擒,而汝才走楚,入房、竹山。

十二年己卯,國龍乞降,汝才勢遂孤。

十三年,楚督楊嗣昌合兵剿之。獻、曹奔蜀,大兵還。

是年,自成復招集亡命百余人,潛渡入豫。計取洛陽,群盜復聚。自成遂為戎魁,稱闖王。會獻、曹復東破襄陽,尋亦回豫,遂與闖合。

十四余辛巳,傅宗龍殺劉國龍,而自成破洛陽,獨雄一部,而汝才改稱曹營。曹營王玄珪,山左人。自成軍師宋獻策,河南人,長不過三尺許,通呼曰:「宋矮子」二月攻汴,圍之。五月,自成督戰,城卒射中左目。矢鏃入骨,不能出。幾死,乃退。自是闖目遂眇。六月,獻與闖不合,遂奔鄖西。闖、曹分兵從東南下,而秦保之兵,一敗于棗陽,再敗于火燒店,闖勢漸大。十二月,復進圍汴,丁啟睿分剿獻忠,追之洛陽。獻忠大敗,僅以百余人東走,求附革左革右。二人忌不與合,獻忠因詐死,匿深山中。

丁督復馳援,而闖困汴甚。

十五年正月,闖卒有踰城者,汴固守不下。郾陽一戰,敗傷過半,且以糧盡解去。四月,秦兵大敗于襄城。賊資其甲馬火炮,乘勢復破歸德。五月,悉其眾百余萬復圍汴,復固守越四月不下。

當是時,督臣楊嗣昌率諸將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等,俱集朱仙鎮。良玉以賊勢銳,宜緩攻,與大威議不合。六月,諸將驟至,嗣昌兵嘩。賊乘勢擊之,諸軍潰。七月,劉澤清從東率兵渡河,戰敗而走定國。奉詔援汴,不敢渡河。汴勢孤危,猶守死不下。九月十七日,河決汴城水渰,遂失汴。時黃冠為禁兵戮殺,亦來與闖相合。而儲賊渠帥為革里眼,賀一龍、左囗〈犭回〉囗〈犭回〉、大總掌盤子、馬守應、爭世王賀錦、治世王劉希堯、胡闖,藺養成。胡闖向未掌特營,革賊奪左金玉兵與之。而諸賊各愿為闖偏將,惟囗〈犭回〉、革各居一部。然軍事亦皆聽令于闖,而其情乃厚曹。闖偏甚,忌焉。及破襄陽,下荊州,合兵鄖陽,闖令囗〈犭回〉囗〈犭回〉守彝陵,以澧當革走德安,以窺黃麻。革在黃陂,阻水不前,收左良玉殘兵八百而回。及歸,又先見曹,闖益恨之。

十六年三月初七日,闖設酒以邀曹、革。曹疑不來;革至,飲酒,竟為闖所縛。初八日五鼓,時闖率二十騎入曹營,即其帳中斬之。其部兵俱入各偽將,而曹中軍朱養民、楊承恩、李汝桂、楊金山、王可懷、羅戴恩等皆痛心切齒,欲為曹復仇。后三日楊承恩以親丁數十人奔陜西,李汝桂亦于是月鼓噪奔安盧。闖授囗〈犭回〉賊永輔營英武將軍金印,印重四十八兩,囗〈犭回〉嫌其小,不用。又渡江截得川船客銀十三萬兩。闖索之,止與三萬四千。闖怒欲盡殺其家。及囗〈犭回〉在澧,聞曹、革之變,中懷疑貳。闖屢調其帶兵回襄,囗〈犭回〉畏而不敢來。

闖既廣收部曲,設偽號,自稱倡義文武大元帥,一品為權將軍,二品為副權將軍,三品為制將軍,四品為果毅將軍,五品為威武將軍,六品為都尉,七品為掌旗,八品為部總,九品為哨總。

凡偽授將帥可記者三十九人:

提營總督將軍田見秀,混名鎖天鷂,眾呼為田副爺。

帥標權將軍劉宗敏,囗〈犭廉〉悍善戰,闖倚為心腹,眾呼為領哨劉爺。

帥標制將軍賀錦,混名爭世王,系蘄黃賊,眾呼南宮賀副爺。

帥標正威武將軍張鼎,闖義兒,眾呼小爺張將軍。

帥標副將軍將軍黨守素,混名亂點兵,眾呼黨將軍。

標左果毅將軍谷可誠,眾呼為頭隊,又呼谷將軍。

標右果毅將軍馬世榮,眾呼右營馬將軍。

標左威武將軍李及,眾呼二隊。

標右威武將軍辛思忠,混名虎焰班,眾呼辛將軍。

標前果毅將軍任繼榮,原官把總。

標后果毅將軍吳汝義,眾呼之為四隊。

左營將軍劉芳亮,闖最為信任,眾呼為左營大將。

右營制將軍劉希堯,混名治世王,向系蘄黃賊,眾呼為劉將軍。

初,闖之橫躪中原,所破城,多不守。自渡漢長驅至荊,見所在無一兵,遂有守土之心。于是先守荊襄,再守承德,漸及汝南。增立衛帥,遣將分據,而謀西入秦。

通達衛制將軍任光榮守荊州,原系札加守備,向在南陽。闖攻城時,令其弟繼榮呼為內應,城破,遂入賊營。闖得荊,令榮領兵六千駐守。后分兵二千守澧,在荊兵四千。

通達衛左威武將軍藺養成守彝陵,即混名胡闖者是也。向系蘄黃之賊,闖令其領原步兵八百余駐守。

通達衛右威武將軍牛萬才守彝陵,系囗〈犭回〉囗〈犭回〉頭目,令領兵六百駐守。

左營威武將軍劉江魁,眾呼為北營劉將軍。

右營左果毅將軍白鳩鶴,眾呼為白將軍。

右營右果毅將軍劉體純,混名飛虎,眾呼為劉將爺。

前營制將軍袁宗第,眾呼為袁將軍。

后營制將軍李遇,混名一只虎,左目瞎。少年驍悍敢前,闖愛之,眾呼李副爺。

前營左果毅將軍謝君交,眾呼為謝將軍。

前營右果毅將軍田虎,原系總兵王紹禹標下管隊,在洛陽投闖,眾呼為前營田將爺。

后營左果毅將軍張能,混名五闖王。性狠,喜殺人,眾呼為張將軍。

后營右果毅將軍馬重僖,眾呼為馬將軍。

帥標旗鼓楊彥,原系劉國能旗鼓,在營仍用標下,眾呼楊將軍。

帥標旗鼓趙應元,眾呼為趙將軍。

帥標旗鼓朱養民,闖破承天入賊黨,呼為朱將軍。

帥標旗鼓范鼎革,系羅汝才旗鼓,呼范將爺。

帥標都尉張禮,分守彝陵,混名張虛,原為闖牢役,時令招水兵六百分分守。

帥標威武將軍王文耀,守澧州。先為闖夜不收(囗),令分荊州二千余兵駐守。

楊威武衛果毅將軍白旺守安陸,先駐守承天,后令移兵二千兵駐守安陸。

都尉葉云林守荊門州,系郲縣生員,闖分兵六百駐守。

帥標威武將軍謝應龍,原系羅岱家丁,精于火器。在洛陽投闖。因土人不服,令撥兵三千駐防漢川之劉家隔。

左營都尉馬世大守景陵,向在劉芳亮陵(囗),土人不服,令領兵六百人駐防。

襄陽衛左威武將軍高一功,領兵二千駐守茲土。

襄陽衛右威武將軍馮碓,撥兵二千駐守。

汝寧衛威武將軍韓華美駐守信陽,系土冠。闖破汝寧時,授偽都司,令領兵八百余人,駐守之。

均平衛果毅將軍周鳳梧,守禹、鄭二州,本鎮筸鎮參將。去歲鄖撫委令守灘,及闖渡江,鳳梧帶所領兵奔至岳山。以兵無食,降闖。其母妻二子俱在襄陽,闖信用之。領帶原兵七百駐守,并令招集鄭州中牟土寇,共兵約計二千余。

共兵二百三十余隊,標營一百隊,左右前后四營一百三十余隊。每隊兵馬五十,廝養小兒三十,或四十有差。步兵每隊一百或五十有差。總計馬步兵六萬,馬騾二萬,每隊立一標旗,行營望之而走,營將各制一坐纛。標營用白旗,以雜色號帶為別,而纛皆用黑。左營則用純白旗,右營用紅旗,前營用黑旗,后營用黃旗,而纛之色隨之。惟闖用白鬃大纛而銀頂,上無雉翎,狀如覆釜。闖每臨陣,領標前向。自十五年夏,破荊、襄,設偽官。初設防御使,使府伊、州牧、縣令四官而已。

十六年正月初一日,欽天監博士楊永裕投闖,自稱天文、禮、樂、兵法、地理無所不通陳言獻諛,且請發諸陵。闖輔牛金星詆其說,不行。嗣后時時勸進偽號。闖佯辭不許,而甚善之。于是永裕為更設六政府、侍郎、中從事諸官屬,其示約批發悉出永裕手。而增授府同理刑、州判、縣簿等官,俱質其父母婦子而后受事。分設政尹。可記者二十一人。

吏政府侍郎喻上猷,石首縣人,辛未進士。原任御史。

戶政府侍郎蕭應坤,江陵人,丙辰進士。官布政。

禮政府侍郎楊永裕招進縣人,原官任欽天監博士。

兵政府侍郎王家桂,丁丑進士、原任知縣。

囗天府侍郎鄧巖忠,江陵縣人,丙子舉人。

工政府侍郎徐尚德,洛陽縣人舉人。

吏政府侍中徐上,江陵縣人,貢生。順天乙卯舉人。

吏政府從事顧君恩,鍾祥縣恩貢生。

兵政府從事傅朝升,江陵生員。

荊州防御使孟長庚,洛陽舉人。

荊州府府尹張虞機,長葛生員。

揚武防御使陳藎,洛陽縣人,甲戌進士。原官榮陽知縣。

安陽府府尹姚胤錫,南州舉人。

襄陽防御使李之綱,郲縣生員。

襄陽府府尹牛佺,寶豐縣生員,牛金星之子。

南陽防御使吳大雍,鍾祥舉人。

南陽府府尹劉蘇,江陵舉人。

信陽防御使黃閣敘,江陵舉人。

汝寧防御使金府有章,江陵縣恩貢生。

汝寧府府尹鄧璉,江陵縣廩膳生。

均平府府尹劉茂先,鍾祥生員。

自闖犯楚以來,人心惶懼,所在棄城而走。張獻忠乘勢攻取。

十五日,襲破黃安。

二十三日,陷黃梅。

二十五日,復陷黃安,破蘄州。荊藩遷守道許文岐死之。

三月初四日,蘄水賊官任周之任勾獄攻縣,遂陷蘄水。

二十三日,陷黃州及黃陵。黃陵叛紳歐陽氏迎賊入。

四月初十日,攻麻城,叛黨迎賊入署。知縣事蕭頌圣死之。遂從鴨蛋洲渡江,掠武昌縣境,省城大震。舊輔賀逢圣親率士卒固守不下,賊急攻不退。五月楚糧盡,遂陷。賀逢圣死之

署江夏縣印徐學顏格斗遇害。

巡江都司朱士鼎罵賊被殺。

獻入武昌,殺傷殆盡,沿江積尸千里。

獻既掩襲武昌,闖聞之,遺書獻忠,欲其附己。獻亦卑辭以答,求闖彼此為援,互相攻取。

八月,長沙陷。偏沅巡撫王聚奎、副總兵孔全斌先遁。推官蔡道憲被執,大罵,賊磔殺之。

九月,陷衡州。巡按劉熙祚、衡陽縣知縣張鵬翼被執。不屈,死之。

是月,獻自岳渡江至荊,與囗〈犭回〉賊合營,而勢益猖獗矣。是年秋八月,闖急于西行去楚,以故獻得肆行于荊、岳間,旋躪楚地無余矣。

十月十四日,闖至潼關破之。

二十日,攻西安,又破之。按察司黃回自縊死,長安知縣吳從義投井死。

闖收關中,請鄉紳輸助,多三四十兩,或三五兩,惟舉人免輸。

二十三日,以秦王殿為宮,增舊殿為九間,地用銅磚鋪之。改西安府為長安,令百姓稱府或帥府,而無敢言流賊者矣。其鄉鎮不得穿箭衣,以別軍民。定令以明年正月起,每糧一石,派草六千觔,解送省城;搬運之費倍之。每縣發小驢三百頭,換米一千石,其斗大于民間者三升。

十一月十四日,遣偽官考州縣生員;大者一等十名,準與六政府政屬;二等十名,準與州縣;三等十名,準在佐貳。縣小者一等五名有差,二等三等準此。是月攻榆林城,不利;又攻之,復敗。殺傷數萬。闖合大隊攻之,掘榆林城為大窖,用火炮震之。城墻崩數丈,遂破榆林,殺人殆盡。攻慶陽,亦不利,并隊攻其東城,遂陷慶陽。右參議段復興死之,將攻寧夏,至靈州,有黃河界,乃止。又至蘭州,亦以隔河未渡。以故河西諸道,甘肅諸鎮,俱無恙。而寧夏總兵牛成虎賊封偽伯,即鎮其地,以陳之龍為節度使。漢中府瑞玉聞賊勢大,遂遷入西川,時陜西總兵孫守保保護入蜀。

十二月初五日,發兵入漢中。

十二日,自陜西發兵萬余至三原。

十三日,至富平。

十四,至韓城。所過皆大掠其城,而留韓城凡數日。

二十日,賊兵從船鋪窩渡河,攻平陽,破之。

二十二日,從魏山上水過河,破稷山、河津、絳州三縣。大肆其搶掠于(囗)。

二十三日,復渡河去。

二十四日,至安邑,燒其西門。知縣房之屏跳入井中,賊兵撈出,殺之。遂圍寧夏縣擄掠。是時,蒲州鎮將高杰于二十三夜半聞賊已渡河,即率兵沿途搶掠。至澤州,駐于北門。差官持王命旗守余三門,許空人出入。婦女財貨,盡不放行;向毛、張、張、朱官家輩共勒銀七萬余兩。時都鄉宦饋以重禮,杰念其故交,差馬兵三名,送至青化,往原武而去。

二十八日,高杰,王老虎二家兵到處搜掠騾馬,于懷慶青源鎮駐札。

十七年正月初一日,闖賊僭位西安,僭國號大順,紀年永昌,速甲申偽歷。

自成親率二萬,從禹門過河入山,復攻陷臨晉、河津、絳州諸城。垣曲知縣令生員鄉民于稷山迎遞降表,所下城邑,即立偽官(垣曲知縣休,陵川知縣程,皆闖所設)。初平陽副將陳淳聞賊渡河,即棄城去。至正月二十五日搶岳陽縣,回青源山,搶騾馬。

二月十二日,闖騎九百到黎城,偽官教四鄉里官胥報縣民富戶驢馬。數日,鄉遂拷掠,官追銀。

十三日,潞安考試儒生,遣兵馬一技上太原,一枝往懷慶、彰德。

王府朱門皆用黑涂,而搜平陽及潞安銀,日夜運之西安。賊兵五千余騎至縣河西洪洞間,殺掠四千余里。先是,晉王出銀二千助守太原,至是賊從西南角破城,殺太原府知府孫康周(山東安邱舉人)。太原悉降。

十六日,到忻州,犒賞兵士,合兵進攻代州,破之。

三月,北攻寧武,總兵周遇吉戰甚力,殺賊過當。而兵少無援,賊兵蜂擁,遂陷寧武。

初七日,兵至大同,總兵姜瓖先出降,遂入大同,定之。自成既入,縛瓖數其賣國之罪,命斬之。賊將張天林勸釋之,不僇。

初八日,瓖為前驅,至陽和將士悉降。

初九日,至宣府,破之。

十三日,兵至居庸關。總兵唐通、太監杜勛,悉降。遂入居庸。

十五日,攻昌平,破之。十二陵伐木焚殿,連營進逼京師。

十六日,炮聲不絕,如萬雷轟烈,天地震懾。

十八日,破外城。是夜,各門以木枝梯城而上,東直門首降。

十九日平明,德勝等等門一時俱開(語具載眷謨留憾內)。時從自成入者:偽軍師宋獻策、偽內閣牛金星、偽尚書宋企郊、偽禮政府侍郎鞏煜、偽吏政府從事顧君恩、參謀韓霖及楊玉休、黎志升、張嶙然也。

當是時,禮監太監王德化及各監局掌印太監皆出迎,自成即命照舊掌印。由是各招致名下聽選,共留八百余人,各令散去。闖既入,乃傳一牌,大書云:『主上救民水火,克破京城,其崇禎跳出紫禁城外,有能投首者,賞黃金千兩;隱匿者戮其全家』。又偽旨:『獻上者爵侯,賞金萬兩』。闖投宮,而大內黃金止十七萬、銀止十三萬。皆因魏珰與客氏偷空至此。闖見之,大為駭異,甚失所望。計登極時,賞賜不敷。夾官搜銀之令,由是酷矣。又偽旨:文武各官俱于二十日朝見。愿授職者量才擢用;不愿者聽其回籍;有隱匿者,鄰右同斬。

二十一日,添各門兵,盡放兵馬入城。而各兵至紳士商民家搜集馬騾,略無遺者。

二十二日,各官入朝,爭投授職名單,賦皆聚而焚之。自晨至暮,忍饑以待命者數千。牛、顧詈罵笑之,至暮始出。點名至周鍾,顧持下揖云:『主上饑渴求賢,當破格擢用』。旋語牛曰:『此乃名士也』。即授職。牛金星見闖甚譽之。曰:『真名士也』!闖曰:『名士如何』?牛曰:『善為文字』闖曰:『何不做「見危授命」題』!闖初不諳文義,自竄西川,頗事學問,而應對便給矣。是日入朝者三千余人,金星獨拔九十二人。用者從東華門出,送吏政府,不用者從西華門出,賊兵露刃排馬五隊押至李、劉諸偽將署中。是日搜索士大夫拘擊,路斷行人。闖令兵政傳檄縣中云:『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賄通官府,朝端之威福日移;擅宗紳,閭左之脂膏罄盡』。或云,此檄為黎志升所作也。

二十三日,舊內臣斂大行皇帝于茶庵。

是日東宮,二王見闖。闖曰:『吾當以杞宋之禮待之』。仍發權將軍,制將軍看守,未嘗封也。

二十四日,內臣進冕旒,窄不可戴。更之,復寬。至三易,始冠之,刻許,首痛如裂。急(囗)之,闖曰:『射箭去』!

二十五日,用者方巾藍袍、騎驢,小扇遮面,俱向牛金星、宋企郊、顧君恩署遞門生帖。凡在京舊官,除拷掠迫贓者,率多被用(事詳槐國衣冠)。

二十六日平明,被執先放各官,及著小帽青衣至午門叩頭謝罪;外任未選者,復到吏政點名。

二十七日,復嚴比各官,搜掠財貨。載入偽府,絡繹于道。搜不全者收禁候比。先是闖憤京師各官藏匿無出迎者,欲盡殺之。宋獻策力勸而止。

二十八日,悉派各官概入餉銀。內閣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一萬、部屬以下各以千計。大率用者派少,不用者派多。一言分辯,即夾。有夾于劉文敏偽署者,有夾于各營兵官者,有夾于監押健兒處者,有夾于勛戚各官家者,有夾于路旁者。偽都督劉宗敏夾書役三人于衢次。先是劉宗敏與闖結為兄弟,及闖僭號順主,遂為君臣。其自署銜云:『中吉營左軍都府左都督』。

每晨起,闖騎馬入西華門議事。或方巾,或白絨帽,無冠帶儀從,惟四五騎前導。門首立磔人柱,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且令置夾棍數十根,皆有梭鐵釘連綴,夾人無不骨碎至死者。

十九日,偽禮政官鞏煜示各官率耆老等上表勸進。

四月初一日,偽軍師宋獻策奏:『帝星不明,宜速正位』。且曰:『天象慘烈,日色無光,亟應停刑』。

是日,權將軍劉宗敏下營點操。

初二日,偽禮政府示:文武百官于初三日再勸登極,榜示偽順儀制,頒為條約。凡文官俱受權將軍節制,行跪禮。

是日晚,自成至劉宗敏偽署,特言所系各官,宜釋者釋之。

初四日,牛金星吉服同黎志升考試舉人,題下:「天下歸仁焉」、「蒞中國而撫四夷也」、「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進考七十余人,大率皆順天府人。是時生儒紛紛乞考,填擁于市.牛、宋諭之曰:『開國用人之始,即行大比。各回,靜聽新主示期』。是日即示:『各省鄉試候旨即于中秋舉行』。

時罷市累日。闖慮變起,傳諭各將士收拾人心。贓物已追者造冊解進,在系犯官,量情釋放,因釋數百人。而系者尚眾,仍復迫掠。

初六日,榜取,實授舉人五十名,量才授職。監生吏員,爭趨告考,俱不準。

檄北直山西舉人入京聽選。考試順天秀才,取十二名,送國子監讀書。改錦衣衛曰『龍衣衛』。

令各營兵輪班午門值宿,走直入殿門,騎馬不禁。

闖嘗至萬壽山觀將士騎射,從者數千余人。

初八日鑄永昌錢,及當二錢。典錢局者系兵部侍郎劉永裕子也。

闖入京城后,即點裁縫戲子。宮人有竇氏者,甚寵之,號曰:『竇妃』。

闖夜宿,中晨少啜米,飲而出,憚用他物。或者龍鳳器,若有物馮之,輒震懾。初九日再勸進,改登極。

自成后給老本米止數斛,馬豆日數升,眾頗怨之。老本者,闖號老營為老本也。

賊眾累淫劫,軍令有犯淫劫者,文時梟磔,或割掌,或割勢。然犯者甚眾。賊初入民舍,曰:『假灶一炊』。少焉,白:『借床一宿』。繼而曰:『借汝女妻作伴』!藏匿者狎男子遍搜,不從則死。安福胡衕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

賊以宮窖花囗〈石罔〉做馬槽。文犀杯大者搗蒜虀,小者注油燃燈。時偽兵政府侍郎王某為同鄉人出一門示,禁止兵掠。劉宗敏大怒,訴諸闖,罷其職,系獄,一宿出,還其職。是時闖就宗敏署議事,見偽署中三院每夾百余人。有哀號者,有不能哀號,慘不可狀。因問宗敏:『凡追銀若干』?宗敏以數對。闖曰:『天象示警,宋軍師言當省刑獄。此輩夾久,宜酌量放之』。敏諾。次日諸將系者不論輸銀多寡,盡釋之。其勛臣懿戚各官暫令精兵押出,權住民舍,仍聚一隅;不許星散。各官有不見米粒者數日,而各偽將所追贓銀悉與入內府,命工人即合先朝內庫積銀共百余萬,镕成方版,而竅其中,為可運計。

初十日,鑄九璽,不成,闖始失色。

是日,盤祿米倉,并大通橋光祿寺諸倉,積米現數,造冊匯進。

禮政府示:定于十一日登極,百官朝賀,次日幸學,行釋菜禮。以十二日百官于天佑殿前習儀,十三日再習。

十四日,分遣偽權將軍郭升下江東,制將軍董學禮下天津,一路催餉。而北直等處皆已先遣大小果毅將軍分駐涿州。舊相馮銓父子俱擒入京,坐贓數萬。

十五日,頒詔天下,論功行賞。

十六日,百官于圜邱候駕。

十七日,黎明祭天地,加袞冕,即天位。諸臣各奏賀表。

是日午后,聞西平吳三桂興師,且入關。諜數至。

次日,各官如令至午門習儀。文諭院顯君恩出宮,面有憂容,疾呼曰:『且從容,諸臣悉退』。

十八日,復傳西平兵據關,益募兵西入。闖遂殺官百數十員于平則門外,輔臣陳演為首,余皆勛戚皇親也惟周奎以獻銀十萬,美女數人,獨不殺,仍賞銀一千兩。闖叩劉、李二將求其出御。二將耽樂已深,無斗意,乃下令親征。夜半密運輜重數百輛西歸,內幣于是蕩然矣。

十九日,闖晨起,挈西平父吳勷以行。自成絨帽藍布箭衣東出,太子、二王各一兵抱持馬上。東宮衣綠,二王衣玄。見者皆為隕涕。各官送至金水橋,禮政府鞏煜出班奏云:『禮政府閑員宜簡用』。闖云:『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大隊精兵二十萬,盡從齊化門出。而牛金星大轎門棍,灑金扇,上帖「內閣」字,玉帶、藍袍、圓領,往來拜客,遍請同鄉。出示棋盤街,限商人三日盡行開店。制將軍李遇及賀錦二將,留守京都,禁約軍丁。時九門任人出入,各官有棄家眷南行者。大僚有偽死蓋棺,竅其下而潛出都城者,或為僧道乞丐而遁者。

巡城御史日出巡視,仆從甚多,賊兵見者皆下馬。

二十日,改大明門曰「大順門」。有粘示于宣武門大街云:「明當中興」,言是觀音賜夢,偽將李示捕左右居民殺之。

二十三日,都中微聞闖敗。制將軍劉將城外房屋督居民盡行拆毀,并及佛寺,運兵器上城守城,賊眾相聚耳語,有涕泗者。

二十五日,偽禮政府示稱:『主上東征,不日回京登極,凡該管衙門預先備辦,毋致臨時失誤』。

二十六日,闖從山海關歸。步兵盡死,馬一日夜馳五百里,心膽消喪。大隊入城,全無紀律,人馬盡憊矣。賊眾遍搜驢騾,無論蹇敝俱盡,益肆淫掠。夜劫婦女,哭聲震天。西城婦女填井死者,不可勝計。時紀功司李出示禁兵丁劫掠。

二十七日,忽傳登極,百官朝賀。或云,明日郊天,故城外預設鹵簿,而權將軍先以射傷入城。是日眠長桌上,用被迭覆手足,出其面。各兵俱束馱金帛于騾馬,紛然而去。二十八日,闖既即位,尊七代考妣為帝后。吏戶禮六曹各赦書。是夜五鼓,闖潛遁,而大隊先出。

二十九日卯刻,焚宮殿、各門城樓,惟正陽金樓獨在。后隊至午刻盡出。所有隨闖舊〔囗〕伏匿不敢動。日暮,百姓各自守門,街巷炮聲,自暮至曉不絕。是日,城中有傳太子在西平營者,紳士共議守保,各搜斬遺賊數千。自成至州南聞之,復點兵數千,將入屠城。會西平兵已有過都城而南者,闖兵不敢北而西。

五月初二日,吳西平兵追賊兵過琉璃河,而自成復走西安。所過山西郡邑,多有閉城拒者,闖輒攻破,屠之。

初三日,攝政王入,復遣兵合剿西安,闖南逼襄陽。

明年乙酉,大清兵攻之。秋自成棄走襄陽,至通城羅公山,為士兵所殺,獻其首于楚督何騰蛟。表上之,降其眾數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霸州市| 磐安县| 安吉县| 阳谷县| 桃园市| 历史| 福建省| 西平县| 翁源县| 绍兴市| 阿拉善盟| 蒲城县| 静乐县| 澄城县| 高台县| 崇阳县| 昌宁县| 邢台县| 子长县| 介休市| 平遥县| 台南市| 苍梧县| 巨野县| 筠连县| 新龙县| 清流县| 枞阳县| 临高县| 淄博市| 青龙| 沙洋县| 商河县| 南安市| 乾安县| 巴楚县| 青田县| 沾益县| 邢台市| 安福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