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編雖曰逆珰事略,然忠臣義士,直言讜論,無不畢具。毋誚曰「熏蕕同器」,蓋語云「世無小人,何以見君子」?
一、惟一人一事,而匯為三十二類。每類先敘事,后引疏中語。足為奸人針砭,可堪救時良劑者采焉。
一、錄用章奏,字字俱從邸報、郵傳,不敢竄易一字以欺人。讀者勿哂我田舍兒強學人作爾馨語。
一、凡忠言告君者,標出姓氏。間有諛辭媚珰者,止列官銜某字。第顯其事而晦其人,隱惡揚善之意也。
一、通卷倫次,具有條貫。愧我艸莽中人,聞見寡陋,膚淺無文。惟是不摭浮言,不綴繁辭,詎能顯處看月,直似牖中窺日耳。
一、雅俗兩洽,展卷易曉,直寫數年時事不平,以昭兇逆之終受天刑。既乏文采,誰能見賞?其如與謝孝劇談一出邪?
一、忤奸者闡揚未能悉,而輔奸者止寥寥數語。事見人隱,非稱烏有先生,即如亡是公子。若謂臧否人物,則小子何敢?
一、遇忠肝義膽之言,加之圈點。而毒焰兇鋒之事,亦加圈點。非徒供笑柄,特指其優劣易見,共賞共識爾。
一、遇害諸公,略舉其羅織起因。若生平大節,亦各有大方巨擘志傳諸篇,另具載于臚筆一書也。
一、附崔呈秀投繯,蕭靈犀刎劍者,為奸樞之惡已自暴著,而侍妾之烈亦不可泯滅者矣。
長安道人曰:按浪仙此編,直是一種豪俠不平之氣耳。觀其株守田間,不能請尚方以斬元兇,而兀兀低眉俛首,持三寸管于茅檐甕牖之下,以紀時事盈牘。時有見者,愕然誡之曰:「此殺身之道也,亟焚之。獨不聞維揚太守扇頭詩乎?」浪仙曰:「否,否,太守以紗帽累也。我一布衣之賤,那得見知于人。謹秘笥中,當不負教愛也。」今日幸逢圣天子當陽,日月重光,奸人正法,業享太平盛世,喜而匯帙,以為后車永鑒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