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事跡(二)
王沂公
王文正公曾為人方正持重,在中書最為賢相,嘗謂大臣執政,不當收恩避怨。公嘗與尹師魯曰:『恩欲歸己,怨使誰當?』聞者嘆服,以為名言。
廬陵居士集。此條今見歸田錄卷一。】
二
景德中,朝廷始與北虜通好,詔遣使,將以北朝呼之。王沂公以為太重,請止稱契丹本號可也,真宗激賞再三,朝論韙之。
三
祥符中,王沂公奉使契丹,館伴邢祥頗肆談辯,深自衒鬻,且矜賜新鐵券。公曰:『鐵券蓋勛臣有功高不賞之懼,賜之以安反側耳。何為輙及親賢?』祥大沮失。
以上見涑水紀聞。上二條今見夏校本涑水紀聞。逸文引宋刻五朝三朝名臣言行錄。】
四
王沂公曾,青州發解,及南省程試,皆為首冠。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士,戲語之曰:『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范魯公
范質初作相,與馮道同堂,道最舊宿,意輕其新進,潛視所為。質初知印,當判事,語堂吏曰:『堂判之事,并施簽表,得以視而書之,慮臨文失誤,貽天下笑。』道聞嘆曰:『真識大體,吾不如也。』質后果為名相。
談苑。】
二
范魯公質早輔周室,及太祖受禪,不改其任。兩朝翊戴,嘉謀偉量,時稱名相。然自以執政之地,生殺舒慘所系,茍不能蚤夜兢畏,悉心精慮,敗事覆餗,憂患畢至。加之道有枉直,時有夷險,居其位者,今古為難。嘗謂同列曰:『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為宰相矣。』
涑水紀聞。】
范文正
范文正公仲淹少貧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授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納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已絕。后十余年,文正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曰:『爾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筆錄。】
二
景佑中,范文正公知開封府,忠亮讜直,言無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離間大臣,自結朋黨,乃落天章閣待制,出知饒州。余靖安道上疏論救,以朋黨坐貶。尹洙師魯上言,靖與仲淹交淺,臣于仲淹義兼師友,當從坐。貶監郢州稅。歐陽修永叔貽書責司諫高若訥不能辨其非辜,若訥大怒,繳奏其書,降授夷陵縣令。永叔復與師魯書云:『五六十年來,此輩沉默畏慎,布在世間,忽見吾輩作此事,下至灶間老婢,亦相驚怪。』時蔡襄君謨為四賢一不肖詩,
夏校本涑水逸文,以下五十九字作『以歌之』三字。】播于都下,人爭傳寫,鬻書者市之,頗獲厚利。虜使至,密市以還。張中庸奉使過幽州,館中有書永叔詩在壁者。四賢:希文、安道、師魯、永叔也。一不肖,若訥也。
涑水紀聞。此條今見夏校本涑水逸文。】
三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仲淹遭母憂,寓居城下。晏公請掌府學,仲淹常宿學中,訓督學者,皆有法度,勤勞恭謹,以身先之。夜課諸生,讀書寢食,皆立時刻。往往潛至齋舍诇之,見有先寢者詰之,其人紿云:『適疲倦,暫就枕耳。』仲淹問:『未就寢之時,觀何書?』其人亦妄對,仲淹即取書問之,其人不能對,乃罰之。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易及所當用意,亦使學者準以為法。由是四方從學者輻湊,其后宋人以文學有聲名于場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服除,至京師,上宰相書,言朝廷
涑水作『政』。】得失及民間利病,凡萬余言,王曾見而偉之。時晏殊亦在京,薦一人為館職,曾謂殊曰:『公知范仲淹,舍而薦斯人乎?已為置不行,宜更薦仲淹也。』殊從之,遂除館職。頃之,冬至立仗,禮官定議,欲媚章獻太后,請天子帥百官獻壽于庭。仲淹奏以為不可,晏殊大懼,召仲淹責怒之,以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誤知,常懼不稱,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論得罪于門下也。』殊慚無以應。
湘山野錄。此條今見涑水紀聞卷十。】
四
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無敢往別。王待制質獨扶病餞于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范公天下賢者,顧質何敢望之!若得為某黨人,公之賜質厚矣。』聞者為之縮頸。
五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帥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衰绖數人,營理喪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寄居士
原作『仕』,據明抄本及涑水改。】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斂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赒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并涑水紀聞。此條今見夏校本涑水逸文。】
六
慶歷中,范希文以資政殿學士判邠州,予中途上謁,翌日召食。時李郎中丁同席,范與丁同年進士也。因道舊日某修學時,最為貧窶,與劉某同上長白山僧舍,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虀十數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湘山野錄。】
曹武毅
曹翰以罪謫為汝州副使,凡數年。一日,有內侍使京西,朝辭日,太宗密諭之曰:『卿至汝州,當一訪曹翰,問其良苦,然慎勿泄我意也。』內侍如旨往見,因吊其遷謫之久,翰泣曰:『罪犯深重,感圣恩不殺,死無以報,敢愬苦耶?但以口眾食貧,不能度日,幸內侍哀憐,欲以故衣質十千以繼飯粥,可乎?』內侍曰:『大尉有所須,敢不應命,何煩質也。』翰固不可,于是封裹一復以授,內侍收復,以十千答之。洎回奏翰語及言質衣事,太宗命取其復,開視之,乃一六幅畫幛,題曰『下江南圖』。太宗惻然念其功,即日有旨召赴闕,稍復金吾將軍。蓋江南之役,翰為先鋒也。
此條今見東軒筆錄卷十。】
王參政
王參政化基興國二年及第于呂蒙正牓,釋褐,授贊善,知嵐州。趙韓王學術平淺,議以驟進少年,無益于治,抽詔改淮幙。公嘆曰:『不幸丞相以舊勛自恃,特忌晚進。男兒既逢明時,豈能事幕府,承迎于婉畫之末乎?』抗疏自薦,表稱真定男子。公嘗慕范滂有攬轡澄清天下之志,遂撰澄清五
『五』玉壺作『疏』。】略,皆切于時要。太宗壯之,曰:『化基自結人主,慷慨之士
『士』玉壺作『俊杰』二字。】也。』亟用之,由著作郎、三司判官、左拾遺,召試中丞補闕,知制誥。
此條今見玉壺清話卷八。】
狄武襄
天圣五年,王文安公堯臣狀元及第,釋褐,將作監丞,通判湖州。是年,狄武襄公青始投拱
『拱』字據明抄本及東軒補。】圣營為卒,晚年同入樞密院,武襄為使,文安副焉。
并見東軒筆錄。】
魏咸熙
魏咸熙,仁浦之子,性寬厚,任太仆少卿,累典藩郡。知杭州日,晨朝視事,掌舍卒掛油釭中間簾鉤上,正中其額,翻污冠綬,咸熙戒左右勿得輙言,使老卒亟還臥內,易衣巾而出。歸朝大治酒具,賓友集饌,陳越中銀扣陶器,僮仆數人,共舉食案而前,相嘲誚,足跌,盡碎之。坐客皆失色,咸熙殊不變容,但令易它器,別具蔬果,亦不加笞責。人皆服其量,以為劉寬之比。
二
王文康公、薛簡肅公俱嘗鎮蜀,而皆有名。章獻時,同為執政。一日,奏事已,因語蜀事,文康曰:『臣在蜀時,有告戍卒反,乃執而斬之于營門,遂無事。』簡肅曰:『臣在蜀時,亦有告戍卒反者,叱出之,亦無事。』
并湘山野錄。】
薛簡肅
薛簡肅公,天禧初,為江淮發運使,辭王文正公。王無他語,但云:『東南民力竭矣。』薛退而謂人曰:『真宰相之言也。』
呂文靖
景佑末,西鄙用兵,大將劉平死之。議者以朝廷委宦者監軍,主帥節制有不得專者,故平失利。詔誅監軍黃德和,或請罷諸帥監軍,仁宗以問宰臣呂文靖公,公曰:『不必罷,但擇謹厚者為之。』仁宗委公擇之,對曰:『臣待罪宰相,不當與中貴私交,何由知其賢否?愿詔都知押班保舉,有不稱職者,與同罪。』仁宗從之。翌日,都知叩頭乞罷諸軍監宦,士大夫嘉公之有謀。
二
慶歷初,仁宗服藥,久不視朝。一日,圣體康復,思見執政,坐便殿,促召二府。宰相呂許公聞命,移刻方赴召,比至,中使數輩促公。同列亦贊公速行,公愈緩步。既見,上曰:『久疾方平,喜與卿等相見,而遲遲之來,何也?』公曰:『陛下不豫,中外頗憂,一旦聞急召近臣,臣等若奔馳以進,慮人心驚動耳。』上以為深得輔臣之體。
以上出涑水紀聞。上二條今見夏校本逸文。】
三
呂許公夷簡為郡守,上言乞不稅農器。真宗知其可為宰相,記名殿壁,后果正臺席。燕肅為郡守,上言應天下疑獄,并具事節奏取勑裁。仁宗知其有仁心,后至龍圖閣直學士。王安石為翰林學士,因萊州阿蕓謀殺夫,以為案問,欲舉免所因之罪,主上決意用為輔相。自燕肅之說進,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之中,凡有奏疑,未始不免死。案問之律行,凡臨劾而自陳者,皆得原減。所謂仁人之言,其利溥也。
東軒筆錄。】
李公擇
李常
澠錄作『李尚書』。】公擇,少讀書于廬山五老峰白石庵之僧舍,書幾萬卷。公擇既貴,
澠錄作『去』。】思以遺后之學者,不欲獨有其書,乃藏于僧舍。其后,山中之人思之,目其居曰:『李氏藏書山房』,而蘇子瞻為之記。
涑水紀聞。此條今見澠水燕談錄卷九。】
張乖崖
王均、李順之亂后,凡官于蜀者,多不挈家以行,至今成都知府猶有此禁。張詠知益州,單騎赴任,是時一府官屬,憚張之嚴峻,莫敢蓄婢使者。張不欲絕人情,遂自置侍婢以侍巾幘,自此官屬稍稍置姬侍矣。張在蜀四年,被召還闕,呼婢父母,出貲以嫁之,仍處女也。張在蜀,一日,有術士上謁,自言能煅汞為白金,張曰:『若能一火煅百兩乎?』術士曰:『能之。』張即市汞百兩俾煅,一火而成,不耗銖兩。張嘆曰:『若之術至矣,然此物不可用于私家。』立命工煅為一大香爐,鑿其腹曰:『充大慈寺殿上公用』,尋送寺中。以酒榼遺術者而謝絕之,人伏其不欺也。
東軒筆錄。】
二
張乖崖性剛多躁,蜀中盛暑,食餛飩,頂巾之帶屢垂于盌,手約之,頗煩,急取巾投器中,曰:『但請吃。』因舍
玉壺下有『匕』字。】而起。少年慷慨,學擊劍,喜立奇節,謂友人曰:『張詠賴生明時,讀典墳以自律,不爾則為何人耶,則為何人耶!』李順之亂,益州大將王繼恩、上官正輩,頓師逗遛不進,激
玉壺上有『公』字。】使行,盛陳供帳郊燕以餞之,
玉壺下有『酒酣』二字。】舉爵謂軍校曰:『爾曹蒙國厚恩,無以塞責,行當勉力平蕩寇壘。』以手指其地曰:『若師老日曠,即爾輩死所也。』徐謂繼恩曰:『朝廷始若許仆參后騎,豈至今日?醢賊以噉師久矣。』自是士氣果振,獲捷而還。
見玉壺清話。】
三
初蜀新亂,張尚書至,公宇襲舊制,周列更鋪凡數百所,公即日命罷之,人心大安。及代去,留一卷實封文字與僧正希白,且云:『候十年觀此。』后十年,公薨于陳州,訃至,希白為公設大會齋,請知府凌諫議策發開所留文字,乃公畫像,衣兎褐,系絳草裹,自為贊曰:『乖則違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因號乖崖。』公遂畫于天慶觀仙游閣。又九曜院皆畫公像,府衙之東南隅,又有祠堂,皆后人思公而為之也。初,蜀人雖知向學,而不樂仕宦。公察其有聞于鄉者,得張及、李畋、張遠,間召與語民間事,往往延入臥內,從容款曲。故公于民情,無不察者,三人佐之也。其后,三人者皆薦于朝,皆為員外郎,而蜀人寢多仕宦矣。每斷事,有情輕法重,情重法輕者,必為判語,讀以示之。蜀人鏤版謂之戒民集,大底以敦風俗、篤孝義為本也。
湘山野錄。】
四
張乖崖未第時,嘗游湯陰,縣令賜束帛萬錢,張實時負之于驢,與小僮驅而歸。或謂曰:『此去遇夜道店,陂澤深奧,人煙疎闊,可俟徒伴偕行。』張曰:『秋夜矣,親老未授衣,安敢少留邪?』但淬一短劍而去。行三十余里,日已晏,止一孤店,惟一翁洎二子。見詠來甚喜,密相謂曰:『今夜好個經紀。』張亦心動,竊聞之,因斷柳枝若合拱者為一棓,置室中。店翁問曰:『持此何用?』張曰:『明日早行,聊為之備耳。』夜始分,翁命其子呼曰:『雞已鳴,秀才可去矣。』張不答,即來推戶。張先以坐床拒左扉,以手拒右扉。店夫既呼不應,即再三排闥,張忽退立,其人閃身踉蹡而入,張擿其首,斃之,曳入閫。少時,其次子又至,如前復殺之。及持劍視翁,方燎火爬癢,即斷其首,老幼數人,并命于室。呼僮牽驢出門,乃縱火,行二十余里,始曉。后來者曰:『前店人失火,舉家被焚。』
出倦游錄。】
五
故尚書張詠嘗謂人曰:『吾牓中得人最慎重,有雅望,無如李文靖。深沉有德,鎮服天下,無如王公。面折廷爭,素有風采,無如寇公。當方面寄,則詠不敢辭。』
名臣遺事。】
丁文簡
丁文簡公嘗言,舉進士時,以制誥為贄卷。既而復自笑曰:『是不揆也。』然其后為知制誥翰林學士,參知政事,亦見其所存有素矣。初舉人居鄉,必以文卷投贄先進,自糊名,后寖衰。賈許公為御史中丞,又奏罷公卷,而士子之禮都亡矣。
湘山野錄。】
二
丁度,字公雅,開封府祥符人。祖顗,盡其家資聚書至八千卷,為大室以貯之。曰:『吾聚書多,雖不能讀,必有好學者為吾子孫矣。』父逢吉,以醫事真宗于藩邸,官至將作監丞,致仕。度以祀汾陰歲舉服勤辭學第二人登科,解褐大理評事通判
涑水下有『通州』二字。】事,遷太子中允,直集賢院。今上即位,度上書請博延儒臣,勸講道誼,增置諫官,切劘治體,墾辟荒萊,安集流庸,
涑水作『竄』。】以為州縣殿最。章獻皇后善之,遷太常博士,賜緋。俄出知湖州事,徙京西轉運使,以祠部員外郎知制誥,遷翰林學士,久之,兼侍讀學士,又加承旨,又兼端明殿學士。國朝故事:中書制民政,樞密專兵謀。及趙元昊逆命,朝廷事多,度建言:『古之號令,皆出于一。今二府分兵民之政,若錯置異同,則下無適從,非為國體。』于是始詔:軍旅重務,二府通議。度在兩禁十五年,性寬厚,儻蕩不修威儀,流輩多易之。上嘗從容問度,用人資序與才器孰先?度對曰:『天下無事,則循守資敘。有事,則簡拔才器。』上甚善之。會諫官有言度承閑求進者,上以度言諭執政,且曰:『度侍從十五年,而應對如是,不自為地,真淳厚長者也。』尋以度為工部侍郎、樞密副使,逾年,參知政事。頃之,衛士為變,事連宦官楊懷敏。樞密使夏竦言
涑水下有『于』字。】上,請使御史與宦官同于禁中鞠其獄,不可滋蔓,使反側者不自安。度曰:『宿衛有變,事關社稷,此可忍,孰不可忍?』固請付外臺窮治黨與,自旦爭至食時,上卒從竦議。未幾,度求解政事。時初置紫宸殿學士,以度為之,起兼侍讀學士。尋以紫宸稱呼非宜,改為觀文殿學士。后數年薨,贈吏部尚書,謚文簡。度早喪妻,晚年學修養之術,常獨居靜室,左右給使,惟老卒一二人而已。
見涑水紀聞。】
歐陽文忠公
歐陽文忠公使遼,其主每擇貴臣有學者押宴,非常例也。且
澠錄有『曰以』二字。】公名重今代故耳。其為外夷敬伏如此也。
涑水紀聞。此條今見澠水燕談錄卷二。】
二
歐陽文忠公自歷官至為兩府,凡有建明于上前,其詞意堅確,持守不變,且勇于敢為,王荊公嘗嘆其可任大事。及荊公輔政,多所更張,而同列少與合者。是時,歐陽公罷參知政事,以觀文殿學士知蔡州。荊公乃進之為宣徽使,判太原府,許朝覲,意在引之執政,以同新天下之政。而歐陽公懲濮邸之事,深畏多言,遂力辭恩命,繼以請老而去。荊公深嘆惜之。
東軒筆錄。】
太宗知人
太宗時,賈黃中、宋白、李至、呂蒙正、蘇易簡五人,同時拜翰林學士承旨,扈蒙贈之以詩云:『五鳳齊飛入翰林。』其后,呂蒙正為宰相,黃中、李至、蘇易簡皆至參知政事,宋白官至尚書,老于承旨,皆為名臣。
廬陵集。今見歸田錄卷一。】
不信異端
李司空家,累世不置佛堂,不畜內典經文。王似宗家,不然楮鏹,祀其先人酒炙而已。
楊文公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