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雅連(四分) 香附(二錢) 使君子(一錢五分) 檳榔(一錢) 烏梅肉(三分) 淡干姜(四分)桂枝(四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鶴虱(一錢)
童損
巫(左) 先后并虧,任督俱損。胸凸背聳,童損情形也。
生地炭(四錢) 濃杜仲(三錢) 茯苓神(各二錢) 川桂枝(三分) 橘紅(一錢) 炙綿(二錢) 川斷肉(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生熟谷芽(各一錢五分)二診 脈象虛軟,氣口及左關俱帶浮弦,其為氣血虧損,風邪乘虛而入,略見一斑。前法參以祛風。
川桂枝(五分) 炙綿 (二錢) 川獨活(一錢) 濃杜仲(三錢) 西黨參(二錢) 香白芷(一錢) 川斷肉(三錢) 白歸身(二錢) 防風(二錢) 生熟谷芽(各一錢五分)
內癰
某 少腹作痛有形,腿股屈伸不利。濕郁氣滯恐成內癰。
制香附(二錢) 錦紋大黃(酒炒后入三錢) 生薏仁(四錢) 臺烏藥(一錢五分) 敗醬草(三錢) 南楂炭(三錢) 丹皮(一錢五分) 蓬術(一錢炒)
梅毒
梁(左) 濕熱流入筋骨,遍身作痛。脈象弦緊。宜祛風理濕。
白蘚皮(三錢) 皂莢子(二錢) 生薏仁(四錢) 左秦艽(一錢五分) 土茯苓(一兩) 生甘草(五分)白僵蠶(三錢) 防風(一錢) 綠豆衣(五錢) 銀花(五錢二味煎湯代水)二診 脈弦緊稍柔。肩胛腿膝酸楚,步履疲軟。濕熱未楚,肝腎已虛。再從厥少二陰主治。
淡蓯蓉 潼沙苑 淮牛膝 金毛脊 甘杞子 云茯苓 川萆 虎潛丸三診 培補肝腎,兼清濕熱,脈證相安。然兩手腿股廣痘未消。前法仍參清化。
海風藤 蓯蓉 白蘚皮 生甘草 左秦艽 桑寄生杞子 土茯苓 川萆 虎潛丸 銀花(五錢) 綠豆衣(五錢二味煎湯代水)四診 腰腿仍然酸軟,四肢廣痘未化。濕熱未清,而肝腎已經虧損。再補瀉并行。
干蓯蓉(三錢)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桑寄生(三錢酒炒) 懷牛膝(三錢酒炒) 甘杞子(三錢) 秦艽(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 綠豆衣(五錢) 仙靈脾(三錢) 濃杜仲(三錢) 金銀花(五錢) 鮮土茯苓(用木器打汁一兩)五診 廣痘漸化,腰足酸軟。仍益肝腎。
干蓯蓉(三錢) 于術(一錢五分) 當歸(二錢) 濃杜仲(三錢) 仙靈脾(三錢) 甘杞子(三錢)菟絲子(三錢) 牛膝(三錢) 生甘草(三分) 桑寄生(三錢) 金毛脊(四錢) 綠豆衣(三錢)六診 肝腎虛而濕熱未清。腰足酸軟,小溲不爽,廣痘漸化漸發。再清濕熱,兼益肝腎。
白蘚皮(三錢) 金銀花(三錢) 川萆 (二錢) 淮牛膝(三錢酒炒) 茯苓(三錢) 甘草梢(五分)綠豆衣(三錢) 生薏仁(三錢) 虎潛丸(三錢先服)左 濕毒不化,龍相上凌。神煩不寐,玉莖破碎。化毒泄熱,亦定理也。
鹽水炒黃柏(二錢) 川萆 (二錢) 夜交藤(二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醋 真珠母(四錢)炒知母(二錢) 云茯神(三錢) 龍齒(三錢) 酸棗仁(二錢川連三分煎汁炒) 鹽水炒燈心(三尺)余(左) 脈細弱,重按微滑。下疳雖愈,而陰莖短縮,近根帶腫,溺有余瀝。此濕熱襲入肝腎,易入難出,不易圖治,擬以丸藥入下。
虎潛丸(五錢每日服二次) 囑服半月定方陳(左) 濕毒深伏于腎,曾經淋濁,橫 下疳,雖經治愈,而喉間糜碎,經久不除,舌下腫脹。脈細而左尺堅硬鼓指。以少陰之脈系舌本、循喉嚨,此響而彼應也。擬方請專門名家采擇。
上濂珠 上犀黃 西血珀 人中黃(四味研細吹喉) 滋腎丸(三錢淡鹽湯下)祝(左) 下疳之后,濕毒未清,遍身 瘰密布。癘風重證,須請專門名家診視。
秦艽 桑寄生 防風 僵蠶 萆 生薏仁 防己 土茯苓 澤瀉 三角胡麻程 濕熱流入筋骨,不時身痛,左膝破碎。病深在下,極難清澈。
白蘚皮(一錢五分) 陳松節(五錢) 海蛤粉(三錢包) 川貝母(二錢) 左秦艽(一錢五分) 川萆(二錢) 赤白苓(各二錢) 栝蔞皮(三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子(二錢) 甘草節(四分) 丹皮(二錢)二診 筋骨不時作痛,左膝破碎雖斂,而眼目昏花。良以濕毒流入筋骨,肝熱生風。輕劑育陰,以覘動靜。
龜甲心(五錢先煎) 元參肉(三錢) 炒當歸(二錢)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 池菊花(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 炙甘草(三分) 陳松節(五錢劈) 綠豆衣(三錢) 金銀花(二錢)黃 喉痹染毒。前服藥方進百帖甚效,原意治之。
細生地(三錢) 銀花(二錢) 牛膝(一錢) 人中白(一錢) 川連(三分) 鮮貫仲(三錢) 黃柏(一錢) 甘草(四分)左 濕火深伏于腎,少陰之脈上循喉嚨,以致咽輒哽痛,背脊轟熱,直至頭巔,脈象細弦。極難奏效,以病久而且深也。
甘中黃(五分) 知母(一錢五分) 元參(三錢) 茯苓(三錢) 黃柏(一錢五分鹽水炒) 細生地(四錢) 貝母(一錢五分) 綠豆衣(三錢) 金銀花(三錢) 竹茹(一錢五分)左 橫 雖經消散,而濕毒未清,營衛因而閉阻。寒熱往來,舌心灰霉,胃呆少納。濕毒之氣中入,最難圖治之證也。
制半夏(一錢五分) 香青蒿(一錢五分) 綿茵陳(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淡黃芩(一錢五分)廣郁金(一錢五分) 川萆 (二錢) 車前子(三錢) 川雅連(三分) 杏仁(三錢) 滑石(三錢)銀花(三錢) 綠豆衣(三錢)
瘰
唐(左) 氣血兩虧,肝火挾痰,竄入少陽陽明之絡。頸項結核堅硬,按之不移。脈虛弦滑。恐虛痰不化,而延入損途。
桑葉 海藻 制半夏 川貝母 郁金 茯苓 丹皮 桔梗 生香附 炒枳殼 雪羹湯煎二診 痰核軟加生于術。
某 頸有 痰,眩暈心悸,身體似覺震動,此濁痰內蘊,痰熱化風上旋也。
甘菊花 云茯苓 海蛤粉 白僵蠶 石決明 凈雙鉤制半夏 煨天麻 白蒺藜 橘紅 燥渴者雪羹湯。
張(左) 盤頸 痰已久,茲則內熱連綿,時見咯血,胸膺酸痛,日來腹痛便泄。脈細弦而數。陰虛木旺,虛火上炎,木乘土位。虛損情形,何易言治。
金石斛(四錢) 黑豆衣(三錢) 淡秋石(一錢)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女貞子(三錢) 炙黑草(五分)側柏炭(二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大天冬(二錢) 海蛤粉(三錢)二診 酸甘制木,以養脾陰,腹痛便泄已止。然虛火上炎,血雖未來,而咽痛音閃。脈數細弦。臟陰皆損,何易言治。
大生地(三錢) 大天冬(二錢) 生熟草(各二分) 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大熟地(二錢) 大麥冬(一錢) 女貞子(三錢酒炒) 海蛤粉(三錢包) 川貝母(二錢) 毛燕湯代水煎。
三診 音聲已開,咽痛亦止,而中脘猶復作痛。脈象細弦,舌質紋裂。 痰既久,氣血并虧,不能制伏肝木,致強肝克土乘脾則腹痛便泄,犯胃則脘痛嘔吐。急者先治之。
香附(二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半夏曲(一錢五分鹽水炒) 茯苓(三錢) 白芍(二錢土炒) 白蒺藜(三錢) 橘白(鹽水炒一錢) 鹽水炒竹茹(一錢) 左金丸(五分先服)四診 痛泄已止,脘痛亦減,而右脅猶復作痛。肝木克土之余,肝風入絡。再標本兼顧。
阿膠珠(二錢) 醋炒香附(二錢) 柏子霜(三錢) 炒木瓜皮(一錢) 生草(三分) 白茯苓(三錢)橘葉(一錢五分) 金鈴子(一錢五分)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五診 便泄既止,脘痛亦定,而右胸膺常覺作痛,舌苔紋裂。痰 既久,陰傷則肝風入絡。還恐損而難復。
阿膠珠(二錢) 白茯苓(三錢) 川貝母(二錢) 真猩絳(五分) 海蛤粉(三錢) 柏子霜(三錢)旋復花(三錢) 酒炒白芍(一錢五分) 青蔥管(三莖)六診 脘痛便泄,原屬肝陽克犯脾胃。紅爐潑水,則烈焰飛騰,所以兩進柔藥,火沖咽痛,隨藥而來。然火之有余。陰之不足也。再參辛燥之品,以反佐之。
阿膠珠(二錢) 粉丹皮(二錢) 海蛤粉(三錢) 柏子霜(三錢) 白茯苓(三錢) 女貞子(三錢酒炒)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制半夏(一錢五分) 大天冬(一錢五分)七診 胸膺作痛稍輕,不自覺熱,而脈形帶數,陰傷火熾。然痰核隨處結聚,恐其流竄。再熄少陽木火,參以化痰而和藏絡。
炙生地(四錢) 海蛤粉(三錢) 桑葉(一錢) 炒白薇(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柏子霜(三錢)丹皮(二錢) 女貞子(三錢) 川貝母(三錢)八診 脈象稍緩,舌紅苔膩。左胸膺作痛,牽引背肋,絡隧不和。再宣通化痰和中。
川貝母(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酒炒) 白茯苓(三錢) 粉丹皮(二錢) 桑葉(一錢) 海蛤粉(三錢)制香附(一錢五分) 川斷肉(三錢) 鹽水炙橘紅(一錢) 生熟谷芽(各一錢)某 少陽木火,挾痰流竄經絡,肝木從而不和,少腹時有氣聚。前法參以調氣平木。
香附(一錢五分) 川貝(二錢) 海蛤粉(三錢) 粉丹皮(一錢五分) 郁金(一錢五分) 橘葉(一錢五分) 桑葉(一錢) 川石斛(三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二診 脈數轉緩,內熱已退,而滑泄頻來,環口常發疹 。陰虛挾濕,混淆精竅。前法參以厘清。
桑葉(一錢) 川貝母(二錢) 干橘葉(一錢五分) 生薏仁(三錢) 川萆 (二錢) 香附(二錢) 丹皮(一錢五分) 豬茯苓(各二錢) 大淡菜(二只)三診 厘清精水,滑泄未來,而右半體仍覺牽掣。良由痰阻絡中,脈絡從而不和。擬化痰宣絡。
川貝母(二錢) 制香附(一錢五分) 生薏仁(四錢) 真猩絳(五分) 丹皮(二錢) 云茯苓(三錢)橘紅絡(各一錢) 炒玉竹(三錢) 旋復花(一錢五分絹包) 桑葉(一錢)四診 神情稍振,遺泄未來。再擬化痰以宣絡隧。
川貝(一錢) 香附(一錢五分) 黑豆衣(三錢) 郁金(一錢五分) 橘紅絡(各一錢) 枳殼(八分)海藻(一錢五分) 白蒺藜(二錢) 白茯苓(三錢) 浮小麥(一兩) 紅棗(二枚)五診 舌紋裂漸滿,紅色較淡,而腿股作酸,即發遺精,腹中漉漉。濕熱下行,精竅遂為混淆。再化痰而厘清精水。
制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橘紅(一錢) 海藻(一錢五分) 浮小麥(一兩) 川貝母(一錢五分) 萆 (一錢) 薏仁(三錢) 豬苓(二錢) 大淡菜(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