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歸身(二錢酒炒) 黑豆衣(三錢) 土炒奎白芍(一錢五分) 海蛤殼(五錢) 制首烏(四錢)奎黨參(三錢) 潼白蒺藜(各二錢鹽水炒) 云茯苓(三錢)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二診 補氣以助健運,則濕痰不化而自化。養營以助滋涵,則肝陽不熄。而自熄前方已見和平,仍守前意。
奎黨參(三錢) 白歸身(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海蛤粉(四錢) 炒于術(二錢) 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廣橘紅(一錢) 制首烏(四錢) 潼沙苑(鹽水炒三錢) 六君子丸(三錢)周(右) 便泄雖止,腹仍攻鳴,眩暈氣逆,沖陽上升,脾土失和。宜育陰以制陽氣上逆之威,抑木即所以安脾也。
阿膠珠(二錢) 土炒白芍(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 池菊花(一錢五分) 炙黑草(五分) 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黑豆衣(三錢) 海蛤粉(三錢) 茯苓(三錢) 鹽水炒竹茹(一錢)孫(左) 向有遺精,腎水空乏,肝陽上升,擾神則心悸,外越則為汗,上升則頭眩耳鳴。脈象虛弦。非壯水不足以涵木也。
元武板(六錢先煎) 磁石(三錢) 麥冬(辰砂拌三錢) 女貞子(三錢酒蒸) 生牡蠣(六錢) 生白芍(三錢) 黑豆衣(三錢) 阿膠珠(二錢) 辰茯神(三錢) 大補陰丸(二錢淡鹽湯晨服)程(右) 肝陽上升不熄,眩暈目昏,四肢作酸。脈弦而滑。此肝風與濕相合,風主動搖,所以身如舟行也。
于術炭 茯苓 桂枝 炙甘草 煨天麻 蜜炙干姜 澤瀉 二妙丸二診 足膝軟弱稍退,而寐不能酣,合眼則光明異景疊呈。此陽氣乘于陰位。前法再進一層。
朱茯神(三錢) 白蒺藜(三錢) 菊花(一錢五分) 秦艽(一錢五分) 川桂枝(四分) 煨天麻(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 焦秫米(二錢包) 二妙丸(二錢)徐(左) 中脘之下,有形攻撐跳動,寤難成寐。脈象左弦。此由肝氣抑郁,肝陽上擾。急宜開懷頤養,不可專恃藥力。
酸棗仁(二錢研) 龍齒(三錢) 金鈴子(一錢五分) 夜交藤(四錢) 朱茯神(三錢) 制香附(二錢)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陳廣皮(一錢) 炒枳殼(七分) 左金丸(四分先服)二診 上沖之氣已平,而仍心悸少寐,牙齦脹痛,大便不行。還是肝陽撼擾,走竄胃絡也。
辰天冬(三錢) 朱茯神(三錢) 石決明(五錢) 元參(三錢) 川石斛(四錢) 龍齒(三錢)夜交藤(四錢) 鉤鉤(三錢后入) 活水蘆根(一兩去節) 青果(三枚打)嚴(左) 體豐濕痰素盛,熬夜勞神。陽不收藏,致肝陽挾痰上升。頭昏眩暈,惡心欲嘔,胸悶不舒。脈象糊滑,關部帶弦,舌苔濁膩。痰火交熾??诛L旋不熄,而致發痙。
制半夏(三錢) 枳實(一錢) 煨天麻(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制南星(七分) 橘皮(一錢)炒竹茹(一錢) 白蒺藜(三錢) 白僵蠶(一錢五分) 白金丸(一錢開水送下)二診 化痰熄肝,眩暈惡心已定,熱亦退楚。前法入出,以清邪藪。
制半夏(二錢) 茯苓(三錢) 煨天麻(一錢五分) 牛膝(三錢) 白蒺藜(三錢) 陳膽星(五分)上廣皮(一錢) 炒竹茹(一錢五分) 蛤殼(五錢) 大地栗(三枚)張(右) 產后月事不來,血虛火熾,春升之際,忽發嘔吐,味帶酸苦,口渴咽燥氣從上升,少腹先滿,中脘氣沖。脈細弦少力。血不養肝,遂致沖氣肝陽逆上。擬和肝胃之陰。
金石斛(三錢) 大天冬(二錢) 生熟白芍(各一錢五分) 阿膠珠(二錢) 白蒺藜(三錢)鹽水炒牛膝(三錢) 磁石(三錢) 大生地(四錢) 紫蛤殼(六錢) 車前子(三錢)二診 上升之氣稍平,惡心亦減,咽燥較潤。的是沖陽上逆。再育陰養肝以平沖逆之威。
大生地(四錢) 生白芍(三錢) 生熟甘草(各二分) 川貝(一錢五分) 阿膠珠(三錢) 紫蛤殼(五錢)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牛膝(鹽水炒三錢) 大天冬(三錢) 生山藥(三錢) 車前子(一錢五分)三診 上升之氣漸平,胸次窒悶已開,咽燥惡心,仿佛全定,惟稍帶嗆咳。還是陰分未復,沖陽逆上,肺失降令。從效方出入。
大生地(四錢) 生白芍(三錢) 生熟甘草(各二分) 牛膝(三錢) 阿膠珠(三錢) 紫蛤殼(五錢)炒木瓜皮(一錢五分) 山藥(三錢) 川貝母(一錢五分) 牡蠣(六錢)四診 滋腎育陰,以制沖陽,氣升既平,渴亦大定,痰亦漸少,胃納較進。效方擴充,再望應手。
大生地(五錢) 大天冬(三錢) 炒山藥(三錢) 生熟草(各二分) 阿膠珠(三錢) 生白芍(三錢)紫蛤殼(五錢) 白茯苓(三錢) 牡蠣(六錢) 八仙長壽丸(四錢二次服)五診 滋水育陰,以制沖陽,胃納漸增,以中氣下根于腎也。氣逆既定,稍涉勞 ,猶覺沖逆,虛而未復,必然如此。起居寒暄,當格外珍衛。
大生地(五錢) 鹽水炒牛膝(三錢) 炒山藥(三錢) 酒炒白芍(三錢) 阿膠珠(三錢)紫蛤殼(三錢) 大天冬(三錢) 白茯苓(三錢)陳(右) 營血不足,肝氣有余。中氣痞阻,眩暈耳鳴,心悸少寐。宜養血熄肝。
制香附 金鈴子 白歸身 杭白芍 清阿膠 炒棗仁 朱茯神 決明 白蒺藜 煨天麻 甘菊花二診 向有肝厥,肝氣化火,劫爍陰津,致營液不能營養。遍身筋骨作痛,眩暈心悸耳鳴,顴紅火升,熱熏胸中,胸次窒悶,腎水不能上潮于心,時常倦睡。脈細弦尺澀。宜滋腎之液,以熄風木。
阿膠珠 生地 天冬 黑豆衣 元參 白芍 女貞子 朱茯神 生牡蠣 白歸身 淮小麥三診 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又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于夏,使人煎厥。
內經極言陽火內燃,氣血煎熬,陰不含抱,陽火濁炎,一時陰陽幾離,遂為煎厥,經義如此。原屬大概。今診脈象細弦,左尺小澀,右尺不藏。病起于數年前,屢屢發厥,旋即經事遲行,甚至一年之中僅來兩次,其陽氣之吸灼,陰液之消耗,略見一斑。茲則肩背腰膂股 皆痛,火時上升,心悸耳鳴頭暈。據述操持煩勞,甚于平人。顯由煩勞激動陽氣,壯火食氣,遂致陽明絡空,風陽乘虛入絡,營血不能榮養筋絡,是失其柔則養筋之常也。心為陽,心之神為陽中之陽,然神機轉運,則神氣靈明,神機不運,則神氣蒙昧,所以離必中虛,其足以轉運陽神者,陰津而已矣。今風陽亢盛,陰津日虧,雖有陽神,而機樞不運,所以迷沉善寐,是失其精則養神之常也。舌苔或黃或白,或濃膩異常,有似陰虛之中,復夾濕邪為患。殊不知人必有胃,胃必有濁,濁隨虛火升浮,舌苔自然變異,從可知濁乃假濁,虛乃真虛也。治之之法,惟有甘以益胃,滋腎祛熱,以熄風木。然必安靜勿勞,方能奏功,不可不知。
大生地(六兩) 白歸身(酒炒二兩) 木瓜皮(炒一兩五錢) 杭白芍(酒炒二兩) 大熟地(四兩) 黑元參(三兩) 朱茯神(三兩) 黑豆衣(三兩) 肥玉竹(三兩) 大天冬(三兩) 金石斛(劈開四兩) 潼沙苑(秋石水炒二兩) 女貞子(酒蒸三兩) 大麥冬(三兩) 西洋參(三兩) 野于術(人乳拌蒸一兩) 甘杞子(秋石水炒三兩) 柏子仁(去油三兩) 濃杜仲(秋石水炒三兩) 小兼條參(秋石水拌另煎沖入八錢) 生熟甘草(各七錢) 粉丹皮(二兩) 生牡蠣(八兩) 陳阿膠(溶化沖四兩) 龜板膠(溶化沖四兩)上藥煎三次,去渣,再煎極濃,以溶化二膠兼條參湯沖入收膏,每晨服七八錢,漸加至一兩余,開水沖化。
楊(左) 陰分久虛,下虛上實,風陽上逆,腹中極熱,眩暈火升,精水不固。脈象細弦,尺部帶澀。水虧木旺。
宜介類潛伏陽氣。
元武板(一兩先煎) 生牡蠣(六錢) 阿膠珠(三錢) 生甘草(五分) 大生地(四錢) 生白芍(三錢)黑元參(三錢) 大淡菜(二只)二診 陽升不寐,風陽鼓動則心悸?;鹬唤?,由于水之不升,水之不升,由于水之不足。
生鱉甲(五錢) 生龜板(一兩) 生山藥(三錢) 塊辰砂(三錢) 茯苓(三錢) 生牡蠣(七錢)生白芍(三錢) 粉丹皮(三錢) 大淡菜(二只) 金器(一件)吳(右) 血虛木旺,肝陽上升。頭脹眩暈,發則 雜易饑,心神擾亂。脈濡細,關弦尺澀。養肝以和陽氣。
阿膠(二錢) 酒炒白芍(二錢) 黑豆衣(三錢) 牛膝(鹽水炒三錢) 池菊(一錢五分) 酒炒歸身(三錢)炙黑草(五分) 杜仲(鹽水炒三錢) 茯神(三錢) 炒棗仁(二錢) 淮小麥(五錢) 大南棗(三錢)李(左) 脈漸耐按。頭暈似有漂浮之意。陽升不熄。當助其所以制伏陽氣者。
白歸身 龜甲心 黨參 龍骨 茯苓神 磁朱丸 生地炭 牡蠣 白芍 決明 制半夏方(右) 嘔吐已止, 雜亦減,然左脅下閃閃若動,身體有飄浮之意。無非陽氣之升逆太過也。
制半夏 白蒺藜 磁石 茯苓神 參須 橘紅煨蛤殼 龍齒 塊辰砂 金器褚(右) 體豐多濕,濕盛生痰,痰在胸脘,甚則嘔吐。吾人肝膽表里相應,肝上升則化心營,膽下降則化相火,胃居于中,為升降之中道,膽宜降,胃亦宜降。今胃中為痰氣所阻,胃氣不能通降,則膽木之氣不能獨向下行,于是但有肝之升,而無膽之降,遂成一有升無降之局,所以一身如坐舟中,有似虛空提起,目常帶赤,即是膽中之氣火,挾命陽浮逆于上也。脈象弦滑。為中風之根。所進一派粘膩陰柔之藥,是抱薪而救火也。吾見愈者亦罕矣。
制半夏 煨天麻 橘紅 枳實 制南星 云茯苓 白蒺藜 炒竹茹 白金丸 磁朱丸又 脈稍柔緩,軀體之升浮蕩漾,亦減于前。水不涵木,固令陽氣上升,殊不知胃膽不降,亦能使之上逆。藥既應手,無庸更章。
制半夏 制南星 枳殼 廣陳皮 杏仁泥 栝蔞皮 澤瀉 竹茹 鉤鉤 磁朱丸某 由脘脅阻窒,而致火沖不寐,肌膚發疹,面目帶腫。脈細弦滑,此肝火挾痰內阻,水火升降之道不通,坎離不相交濟。宜清氣化痰。
制半夏 制南星 酸棗仁 炒枳殼 橘紅 川雅連 粉丹皮 茯苓神 炒竹茹 桑葉凌(右) 便血之后,血虛不復,肝陽上僭。眩暈心悸,面浮肢腫,帶下連綿,經事澀少。一派內虧見證。擬養肝熄肝,兼攝奇脈。
生地 牡蠣 山藥 桑螵蛸 潼沙苑 阿膠 于術 茯神 黑豆衣 湖蓮肉二診 經來稍暢,胃亦略起。然仍眩暈心悸,面浮肢腫。血虛木旺陽升效方踵進。
全當歸(一錢五分) 紫丹參(一錢五分) 池菊花(一錢五分) 桑螵蛸(三錢) 黑豆衣(三錢) 牡蠣(三錢) 阿膠珠(三錢) 潼沙苑(三錢) 湖蓮肉(三錢)虞(左) 自幼風痰入絡,每至發痙,輒嘔出痰涎而愈。茲當一陽來復,肝陽暴升,肝氣橫逆,發痙之后,氣撐脘痛嘔惡。風木干犯胃土,胃土不能下降,肝經之氣,漸化為火。以致發熱頭脹,連宵不能交睫,口渴欲飲,大便不行。脈細弦數,舌紅苔白浮糙,中心帶灰。木犯胃而胃陰暗傷之象??謴椭仑省M甘涼益胃,參以平木。
金石斛(四錢) 白蒺藜(三錢) 川楝子(三錢) 左金丸(八分先服) 半夏曲(一錢五分) 佛手花(八分)延胡索(一錢五分) 枇杷葉(去毛三片) 橘葉(一錢) 活水蘆根(五錢)王(右) 向有痰飲,茲則心悸不寧,遍身筋脈動躍,背脊寒冷,漸即汗出。脈象弦滑,舌胖苔膩。此肝陰不足,脾胃濕痰悉隨肝陽鼓舞,君火為水氣所干,以致搖撼震動。無性命之憂,有頻年之累。
茯苓神 石菖蒲 制半夏 廣橘紅 真武丸 遠志肉 塊辰砂 煨天麻 指迷茯苓丸高(右) 兩和肝胃之陰,肅肺以通腸痹,肺與大腸本相表里,清肅之令一行,府氣自然通降,所以藥進之后,如鼓應桴,大便即解。甘以養胃,陽土得和,風木之氣,不能動輒搖撼,所以煩 之狀已定,身熱退清,面紅赤轉淡。脈弦大轉柔,舌苔浮腐頓化。惟不易酣寐,而易汗出,還是陽不藏斂之兆。其為伏邪之后,肝胃陰傷,可謂毫發不爽矣。若踵余邪蘊濕論治,則陰愈傷而熱愈甚,熱愈甚則邪愈不敢撤,真有不堪設想者。今藥既平響應驗,無庸再事更章。方草正之。
金釵石斛 鮮竹茹 炒杞子 茯神 火麻仁 淮小麥(煎湯代水)半夏曲 地骨皮 鉤鉤 白蒺藜 龍齒
肝風
張(左) 外風已解,內風暗動,睡臥心神昏亂稍定,而時易汗出。陽氣不收。再和陰攝陽。
金石斛(四錢) 炒棗仁(二錢) 牡蠣(四錢) 川貝母(二錢) 茯神(三錢) 地骨皮(二錢)生甘草(三分) 海蛤粉(三錢) 淮小麥(五錢) 糯稻根(四錢)二診 心神漸清,汗出亦止。然肢體無力,口渴欲飲,胃呆少納。再和肝胃之陰。
金石斛(四錢) 白蒺藜(三錢) 黑豆衣(三錢) 茯苓(三錢) 池菊(一錢五分) 半夏曲(二錢炒)橘白(一錢) 生甘草(三分) 生熟谷芽(各一錢)李(左) 頭暈而四肢厥逆,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半月之中,連發兩次。厥逆既回,而頭暈汗出不定。此由肝風上旋,與時行之病不同。擬熄肝和陽。
炒棗仁 龍骨 茯神 白芍 地骨皮(桂枝二分同炒) 黑豆衣 白蒺藜 牡蠣 池菊花 淮小麥王(左) 心胸灼熱既退,寐亦稍安,而時仍眩暈。痰熱化火,上旋頭巔,肺胃交通之路,為痰所阻,陽出而陰不得入,所以動輒氣逆也。
光杏仁 青鹽半夏 蜜炙橘紅 白蒺藜 炒川貝 海蛤粉 天麻 薤白頭 栝蔞仁 澤瀉 云苓胡(左) 用龍牡救逆法,肌膚甲錯大退,四肢厥冷,筋惕肉 俱減,而仍悸暈耳鳴。還是陽氣少藏,恐尚周折。
白蒺藜 龍骨 朱茯苓 豆衣 鉤鉤 煨天麻 炒棗仁 牡蠣 淮小麥 金器服此方諸癥皆減,惟眩暈耳鳴異常,以苔膩為胃有濁痰,用膽星白金丸,寐安,余不應。曰、少陽膽火不泄,用桑皮丹梔夏枯決明加磁朱丸。乃應。耳仍不聰,加用龜甲。耳漸聰,又增帶下。曰、亦是陽不上升,用鹽水炒柴胡青葙子炒椿根皮萆 白芍牡蠣伏龍肝,乃定??芍^怪證也。(正蒙附志)楊(左) 向有肝陽,邇來神氣不能自持,言語錯雜,健忘善悲。脈弦虛大,右部歇止。此心腎交虧,水火不能交接。八秩大年,何敢言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