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 醫術名流列傳
- (清)陳夢雷
- 4601字
- 2015-12-26 17:12:47
按《明外史》本傳:盛寅,字啟東,吳江人,受業于郡人王賓。初,金華戴原禮客吳下,賓與之游,翼得其醫術。原禮笑曰:吾固無所吝,君獨不能少屈乎?賓謝曰:吾老矣,不能復居弟子列。他日,伺原禮出,竊發其書以去,醫遂有名。將死,無子以授寅,寅既得原禮學,復討究《內經》以下諸方書,醫道大行。永樂初為醫學正科,坐累逮入南京,至則駕已北幸,輸作天壽山列侯。監工者見而奇之,令主書算。先是有中使督花鳥于江南,主寅舍,病脹,寅愈之,通遇諸途,驚曰:盛先生固無恙耶?予所事太監,正苦脹,曷與我視之?既視,投以藥即愈。適成袓西苑較射,太監往視,成袓遙望見,愕然曰:謂汝死矣,安得生?太監具以告,因盛稱寅,即召入便殿,令診脈。寅奏上脈有風濕病,帝大然之,曰:吾逐寇出塞,動至經年,為風寒所侵,吾謂是濕,而諸醫不知,幾誤我。進藥果效,遂授御醫。一日雪霽召見,帝語白溝河戰勝狀,氣色甚厲。寅曰:是殆有天命耳!帝不懌,起而視雪。寅后詠唐人詩:長安有貧者,宜瑞不宜多句,聞者咋舌。他日,與同官對奕御藥房,帝猝至,兩人斂枰伏地謝死罪,帝命終之,且坐以觀。寅三勝,帝喜,命賦詩立就,帝益喜,賜象牙棋枰,并詞一闋。帝晚年猶欲出塞,寅以帝春秋高,勸毋行,不納,果有榆木川之變。仁宗在東宮時,妃張氏經期不至者十月,眾醫以妊身賀,寅獨謂不然,出言病狀。妃遙聞之曰:醫之言甚當,有此人,奈何不令早視我?及疏方,乃破血劑,東宮怒不用。數日脹益甚,命寅再視,疏方如前。妃令進藥,而東宮慮墮胎,械寅以待。已而血大下,病旋愈。當寅之被系也,闔門惶怖,曰是殆磔死,或曰且籍沒。既三日,紅仗前呼還邸舍,賞賜殊腆。寅與袁忠徹素為東宮所惡,既愈妃疾,度怒稍解,然意猶甚懼。忠徹曉相術,知仁宗壽不永,密言于寅,寅猶畏禍。及仁宗嗣位,求出為南京太醫院。宣宗立召還,以正統六年卒。初,寅晨直御藥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療寅,莫能應,一草澤醫人應之,一服而愈。問狀,其人曰:寅空心入藥房,卒中藥毒,能和解諸藥者,甘草也。帝問寅果空腹入,乃厚賜草澤醫人而遣之。
按《吳江縣志》:盛寅,字啟東,以字行,逮之子,工詩善醫。永樂中,治內侍蠱奇驗,聞于上,召對稱旨,投太醫院御醫。太子妃孕而疾動,命寅診之,曰:此血疾也,當用利藥。諸醫皆駭,沮。妃令言利藥者進治,明日,疾大已,乃錫金幣直錢千緡。寅在上前,持論梗梗,上甚重之。扈從北征,尋掌太醫院事。宣德元年,賜勑褒嘉,日侍上,命視親王疾,有效,特賜白金良馬。嘗應制賦瑞雪詩。又嘗與同官韓叔旸奕于御藥房,駕卒至,不及屏,二人叩頭待罪,上命終局,因御制醉太平詞一闋以賜,仍命作詩,其寵遇如此。正統元年,丁父艱歸。周文襄公忱,素善寅,餉米百石,寅卻之。貽以詩,有:魚龍江海夢,雀鼠稻梁謀。忱嘆服焉。服闋將赴都,忽遘疾,自診脈曰:吾不起矣。臨終作詩三首,年六十七。弟宏、子僎、從子倫、孫愷,俱以醫世其家。僎性耿介,嘗使家童輸糧于官,多取一籌以歸,僎怒,置米屋后,以餉鳥雀。初,寅醫得之王高士賓,賓得之戴原禮,原禮得之丹溪朱彥修,故其術特精。時又有劉敏、李思勉者,俱傳寅術。寅所著有《流光集》。
張存
按《燉煌新錄》:張存,善針。存有奴,好逃亡。存宿行針縮奴腳,欲使則針解之。
劉冠
按《畿輔通志》:劉冠,儀封人。袓浩,從太袓取張士誠有功,授都指揮,不受,愿就醫。隨徐武寧調理軍士,遂家山海為醫,不輕試藥餌。時鄔主政艱嗣,寵姬多人,內有娠者,嘗以疾求診脈。冠曰:請以面盤印手。訖,出盤,冠曰:此非疾,乃吉兆也。主生男。后果驗。
周振譽
按《昆山縣志》:周振譽,字彥聲。世業醫,至振譽益精。正統初,征入太醫院,擢楚府良醫,老于鄉。治危疾多取奇效,名滿吳中。
欽謙
按《蘇州府志》:欽謙,吳縣人,由都督府經歷,改太醫院判,加一級。宣宗數召見,索秘藥,三問皆以不知對,最后切諭之,謙叩頭曰:臣以醫受陛下官祿,先圣傳醫道者,無此等術,亦無此等書。升下承袓宗洪業,宜兢兢保愛圣躬,臣死不敢奉詔。上愧怒,命力士以旃席裹頭,亟持付獄。謙入朝不歸,家人莫知其由,遍訪不得。有錦衣卒知狀,言械系衛獄,后幽室中。久之,上悟釋出,復其官。正統末,隨駕出土木殉難。天順初,贈奉政大夫太醫院使,蔭其后。
何全
按《松江府志》:何全,字廷用,華亭人,自宋元來,世以醫名。全生而穎慧,游郡庠有聲。正統十二年,領鄉薦不欲徙故業,益精岐黃術,每以匕劑起沉疴,無責報意。同郡張弼盛稱之。曾孫十翼仕為景楚二府良醫,能世其業。今郡中治傷寒,猶首推何氏。
蔣博
按《青浦縣志》:蔣博,字原博,號靜庵。正統辛酉發解南畿,乙丑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獄疫,博素知醫。手治善藥療之。累官至四川按察使,卒賜葬畬山。
徐沛
按《青浦縣志》:徐沛,字澤卿,少從周萊峰游,以文章行誼相切,讀古書,工詩,涉獵《內經》,用以診疾,危者輒起,然不售術也。以子三重貴受封,布袍角巾,闔門吟詠。
胡俊
按《滁州志》:胡俊,字士英,號兩庵,舒城人。明正統末寓椒,行岐黃術,多奇驗。一日,過白汪橋,見一婦伏男子尸,哭甚哀,將入殮。兩庵入視之曰:莫哭!緩須臾不殮,服吾藥,可不死。即解囊取藥少許,使尸口中,頃之,輒伸久,良久竟蘇,由是椒人以為神,稱名醫,而商南冏臺及六曹長皆來聘。莆陽進士鄭克昭述其行為最詳。年七十有八,因家于椒,為巨族。文學胡庭桂其裔也。今諸子孫,亦表表有文聲。
徐彪
按《松江府志》:徐彪,字文蔚,太醫院使樞子也。正統十年,以能醫薦入太醫院。時代王久病瘇,又昌平侯楊洪在邊疾篤,受詔往視,皆不旬日而瘳,遂留御藥房。十三年,擢御醫。景泰二年,遷院判,常侍禁中,每以醫諫。景帝問藥性遲速,對曰:藥性猶人性也,善者千日而不足,惡者一日而有余。問攝生,以固元氣對。其因事納忠類此。六年,預修中秘書錄。子墱為國子生,彪質直洞達,善談議,少從父入秦,其邸舍,元許文正衡遺址也。秦王以魯庵題之,秦中稱為魯庵。及歸老,以詩畫適情,自號希古。所著《本草證治》、《辨明論》、《咳嗽條》、《傷寒纂例》各一卷。
王思忠
按《介休縣志》:王思忠,太醫院吏目,陜西渭南人。父當夏月,忽目不見物。思忠藥之,三日而愈。其神速皆類此。
方政
按《望江縣志》:方政,本縣人。景泰間以醫名,召入太醫院。
陸惟恭
按《太平府志》:陸惟恭,精于醫,診視高帝有功,除太醫院判。子才修父業,景泰間亦任太醫院判,京師稱陸一貼,謂愈不再贖也。生三子,長豫,字克賢;次道常,字克容,任蕪湖訓科;又次道源,字克貞,任太醫院御醫。豫子敏,字懋學,以太醫院醫生,中景泰元年順天鄉試。敏弟敔,字懋韶,任本府正科。陸氏代以善療傷寒,敔尤收速效,觀形色即知病源,一時重之。
武瓛
按《介休縣志》:武瓛,字大器,景泰時人,籍石澗里,性聰敏,母久病,時無能療者,嘆曰:為人子不知醫,不孝也。乃之縣南抱腹巖,研究《內》、《難》諸書,三年,人謗為讀妖書,縣系鞫之,知為母攻醫,乃釋。久之,以脈訣未真,遠游參證,得異人傳授,治病按脈,決生死若神。有欲試瓛術者,版筑崇堵,上望瓛過,躍下索診,瓛曰:汝速歸,死在目下。人以為戲,其人赴家,果即死,蓋飽食致腸斷也。名遂大著。每治危疑難辦諸證,不循常法,沉疴立起,人以是益奇之。瓛既精于醫,益知醫學之難,作論遺子孫,非甚明理有救人之心者,戒勿輕學。
張源
按《松江府志》:張源,字復本,華亭人,少業嬰醫。永樂中,征入太醫院,供奉禁廷,侍從北巡,常受金繒之賜。洪熙初,賜第于皇華坊。宣德中,授御醫。正統間遷院判,丁母憂,賜乘傳奔喪,即還職。景泰中,乞骸骨,置第城西南隅,有園池花竹之勝,特出賜金以會賓客,贍貧乏。年八十有八卒。
蔣主善
按《上元縣志》:蔣主善,用文長子,能世其傳。仁廟嘗諭用文曰:卿有子矣。用文卒,召赴京,諭慰再四,賜織金衣,即日授御醫,尋升院使,出宮媛三人李、莊、徐以為繼室,恩賚甚厚。景泰間卒。次主敬、主孝、主忠皆以醫名,而主孝喜為詩,主忠尤嗜儒術,為古文辭。
徐述 【徐迪】
按《武進縣志》:徐述,毘陵人。毗陵舊以醫著姓者稱徐、蔣、湯、丁云。徐之先世居毗陵,元兵屠城獲脫,復被擄至燕,居久之,得常州織染局官以歸。生二子,長曰養浩,博通儒書,始業醫,為無錫州學教授。子仲清繼,其業尤精,為湖州路儒學教授。子矩用薦兩任襄縣黃縣教諭。生三子:長曰述,字孟魯;次曰迪,字孟恂;又次曰選,字孟倫。述善診,迪善意。述診決人生死旦夕歲月若神。迪所治不盡責效于湯液醪醴,率以意為之。述常過市,市人躍而逾柜請診。迪曰:子腸已斷,法當死。市人曰:吾方食飽而出,本無疾也,烏得死!至暮果死。其他病甚且暝,述許其生,血肉華色,動履如常,述謂其死,而驗者尤眾。一女傷于怒,內向臥不得轉,迪診之,因索花作婦人妝,且歌且笑,患者聞之,不覺回顧大笑而愈。一孕婦仰而探物,遂不能俯。迪令之衣以裙數十層,掖之眾中,以漸而解,每解一裙,輒擲婦前,解至中牏,其婦不覺用手力護,因得俯。一人病俯而不能仰,迪令之坐,因以大鈹針,徐擬之,其人漸避漸仰。其用意皆此類。至其用針,尤多神效,俗呼曰:徐神仙。然三人者,皆負意氣,好施與,博物洽聞,于諸家多所究心。述尤工天文,選更以孝友稱。歲且除,從宜興載米百斛還,未至家,遍索故人與之,家人方潔鬵待炊弗恤也。吳人周克恭者,嘗有所托于選,家人弗知也。克恭歿,選急走其家,悉還之。道遇一貧人,寒甚,急解襦與之。述嘗夜讀《岳武穆傳》,怒甚,持梃起,無所泄忿,碎其盎于爨下。鄰人驚問之,曰:吾方切齒于檜賊也。洪武中,述、迪皆以他醫累,當遠戍,選贅得免。迪將奉母行,選不忍也,遂同行,艱苦備嗜者廿年,不以為勞。正統初,述語族子曰:天象如此。不越三年,萬乘其蒙塵乎?既而曰:其在己巳也。是年果有土木之變。景皇帝嘗召見述,欲官之,不果,厚賜金帛以歸。述所著有《難經補注》。
陸麟 【陸朝 嚴漢】
按《嘉興府志》:陸朝,嘉之世醫也。其先有名麟者,景泰間,衛軍征沙寇,以醫術療從行將士有功,授醫官,子孫遂世善其業。朝尤深于《內經》、《本草》,切脈洞見病源,決死生,一一不爽;治傷寒更隨手而瘥。然朝治病,不欲人遲于見功。每治女子及癆瘵不即起者,輒推引嚴漢,漢用藥以和緩取效,不效,不峻為攻補,名亞于朝。稱良醫者,必曰陸紹泉、嚴陵坡,蓋兩人別號也。
錢時用
按《江陰縣志》:錢時用,善度金針,殘廢立起,素為兵憲胡亶禮重。子鼎鉉克紹父術,各憲及帥府匾獎盈庭。
劉國符
按《江陰縣志》:劉國符,醫術工巧,且素性義俠,五控各憲碑禁關蠹,越詐鄉鎮,造福地方,不僅三指壽民。
鄒兆麟
按《西安縣志》:鄒兆麟,精岐黃術,素行醇謹,性好施予。凡饑民疫癘,兆麟皆捐施贈藥,全活甚眾。
虞摶
按《金華府志》:虞摶,字天民,義烏人。幼習舉子業,博覽群書,能詩章。因母病攻醫,醫道大行,求療者不責報。尤精于脈理,數年前診之,生死無不驗。韓方伯聞其名來聘,馳驛往見,雅敬重焉。治病余,扣問醫道,摶以節嗜欲、戒性氣、慎言語、謹服食,乃攝養之要,益加禮敬。義烏以醫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后。惟摶為最。所著有《醫學正傳》、《方脈發蒙》、《百字吟》、《半齋稿》行于世。
程朋
按《青州府志》:程朋,樂安人,饒資善醫。天順間,發粟濟荒,一方賴之。
徐嘉嗣
按《青州府志》:徐嘉嗣,臨淄人,善醫術,活人甚多。
彭賓
按《太平府志》:彭賓,正之子。天順壬午,乘傳診療諸王,獲重賞。子輔亦典供御藥,授王府醫正。
王容
按《太平府志》:王容,字志宏。天順間,療邊關戰士多愈,授王府良醫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