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沙埕、舟山等處招撫使嚴我公揭為匯繳偽敕印書札事:職據田得坤繳偽昭武將軍印一顆、沉乘龍繳偽忠勇將軍印一顆、絹敕一道、胡茂芳繳偽虎賁將軍印一顆、鐘鈇繳偽副將關防一顆、絹敕一道、祝翼明繳偽監軍關防一顆、絹敕一道、王之輅繳偽兵部關防一顆、瞿逢元繳偽總兵絹敕一道、高名標繳偽都督關防一顆、絹敕一道、陸鳴時繳偽定一將軍紙敕一道、關防一顆、囗孚嘉繳偽總兵關防一顆、札付一張、王之珽繳偽征西總兵關防一顆、紙敕一道、沈文定繳偽參將絹敕一道、仰爾璋繳偽總兵札付一張、蔡坤繳偽副將絹札一張、顏師禧繳偽游擊絹札一張、陶燁繳偽關防一顆、邵槎繳偽通行刊敕一道,共計一十七件。職又據偽定遠侯石仲芳書一封、偽新昌伯俞抒素書一封、偽總督李長祥書一封、偽幸越將軍鄭國泰書一封、偽總兵張汝明書一封、偽總兵王化龍書一封、顧奇勛書一封,共計七封。緣系山海投誠偽敕印書札,為此差材官張國勛赍繳于皇上之前,伏乞皇父攝政王賜覽施行。為此具揭,須至揭者。順治七年正月初五日。

——錄自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三六頁。

九五、浙閩總督報擒偽德化王等殘揭帖

(上缺)偽都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余俱逃遁。隨四面招撫大模文坂囗囗囗囗寨,責令部選知縣李丕隆入城招撫。仍留副將馬夢龍駐札該縣,以資防剿。是延屬一帶,巨囗囗囗,驚鴻漸集,雖尚有一二逋誅,竄逸未靖,業令副將馬夢龍就近多方搜剿矣。職因各營囗丁出征已久,且汀、邵、興、泉皆非可緩之地,原囗囗囗不便久留,隨即悉發歸信。適撫臣張學囗囗囗城單騎來延,面商地方一切善后諸務,囗囗囗囗其未盡機宜,樂與撫臣面議妥確,自囗囗囗囗料理也。是役也,閩省于大兵離閩之囗,囗囗流寇豕突,內外勾聯,已成燎原之勢。且囗囗伏莽,皆浸浸蠢動,思有以應之矣。今經職囗番蕩剿,不特亙古有名難破之險穴一旦悉焚、偽王已擒,其二逆巨多已就獲;且各府勾聯,盡已銷弭。從此內患頓除,外寇自不敢再生窺伺矣。況職已多方撫諭,刊示廣頒,務以在城在村安居樂業者為良民,在山潛伏不歸者即民囗以賊論。數日之內,流離盡歸,襁負載道,即大囗囗囗久遭兵燹,而遠竄災黎,亦聞風而入城囗囗囗室矣。但大害雖除,而官丁不無少損,節囗囗囗囗標中營中軍守備衛一林、把總洪進囗囗囗囗千總王標、邵武營把總王文詔及各囗囗囗張應國等重傷,聽用總兵蘇見樂、游擊囗囗熊、王國斌、千總劉虎、夏進忠等、把總馮應囗、王義等共一十二員并輕重傷各營兵丁趙啟貞等,俱經職酌量分別賞賚訖。至晝夜露處、竭力攻擊、不避矢石、勞苦最著者,乃職標領兵副將黃世杰、蔣彪、泉州副將韓尚亮、汀州副將高守貴、延平副將馬夢龍、王愛臣、邵武游擊魯囗龍、撫標游擊蔣應熊、王國斌、職標守備張囗、囗囗功、職標千總周應聯、李尚才、汀州千總龍囗囗、囗大邦、郭有才、邵武千總劉虎、泉州千總囗囗囗、囗三成、職標把總馮應奎、石有才、王義囗囗囗囗城營把總陳起泰、邵武把總孔應賢、囗囗囗、泉州把總張云豹、劉成名等也。其督陣囗囗奔馳罔怠者,原任江寧同知張武烈也。至囗發兵迅速、志切急公、同助破寨擒王之績囗,左路總兵王之網亦應首敘。運發火器等項、囗辦攻具、有呼必應者,分守建南道臣曾延囗囗囗無功。再原任嚴州總兵蘇見榮,向以逃囗囗榮一案奉囗囗,今躬率親丁,隨職進剿,以身先士卒,為賊囗囗囗已損一目,幾不保命,可稱忠勇兩兼者,相囗囗囗。除將擒獲偽德化王朱慈燁、偽石城王囗囗囗囗交撫臣張學圣帶赴省城羈禁候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張學圣、按臣史詥合(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三七頁。

九六、舟山總兵官顧奇勛本揭(順治七年五月十三日到)

欽命總理舟山軍務總兵官左都督舟山伯顧奇勛謹揭為微臣叩謝天恩并陳愚悃以圖招撫山海事:職系前朝駑職,山海飄零,囗由通款。因招撫使臣嚴我公投誠江南,攜臣敕印代繳,荷蒙皇父攝政王宥罪使過,加職以舟山伯職銜。今于本年二月內,該招撫使臣嚴我公欽赍敕印代頒。職于三月初一日出大嵐山,至紹興府蒿壩地方囗頭,扶病望闕叩頭,謝恩恭領皇上敕書一道、銀印一顆、貂帽一頂、貂袍一件、靴襪一副。拜命之日,即于本處寓居調養。所有舊轄兵丁,一面裁汰解散,囗量留人役,俱各造冊移會該省督臣,兢兢料理,不敢差誤。伏念職以山海負罪之身,于天朝定鼎之六年,投誠歸順,當膺后至之誅矣;乃皇上不加之顯戮,一旦賜以伯爵,不惟職命輕福薄,不能當茲重典,即于天朝鼓勵人心之法,亦有太過不安者也。夫侯伯大爵,原以待開國元勛之臣,圣人御宇,寵不濫及;職既后至而又無分寸之勞,皇上鼓勵過厚,驟登斯品,更有何格酬龍飛以來開基血戰之人乎?

目今舟山情形,自黃斌卿戮后,張名振、阮俊、王朝先等互為主持,而鄭彩輩聲張攻擊,勢成水火。即偽魯亦不過與二、三流落之腐儒,棲遲茍活,有若綴旒。雖乞命于群逆之兵力,群逆不過借題假義,悍然劫制而不相顧。偽魯即欲自拔,何由透出?則今日之勢,偽囗固不容緩,然撫剿之最急者,在群逆尤為緊切也。微職囗鋸余生,濫叨恩簡,惟有剖心棄命,奮勇做事而已。但舟山伯爵名過其實,蚊背泰山,芒刺立死。伏乞皇上收回舟山伯敕印,另授職以偏裨之職,俾職量器受官,與招撫使臣同心戮力,設法撫剿。如果職有寸效,皇上自不忍負職;如果職無寸效,則舟山伯之秩自有功臣堪受此者。揆之國家賞罰之權,忖之自身大小之量,于此為宜。職焉敢違心囗辭,以自外于天恩而干天怒也?緣系微職叩謝天恩并陳愚悃等事,謹照例差官吳琳赍捧揭謝以聞。順治七年三月十六日。

——錄自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三八頁。

九七、沙埕舟山招撫使嚴我公揭貼(順治七年五月十三日到)

(上缺數字)御史沙埕、舟山等處招撫使嚴我公謹囗囗囗囗囗囗囗誠偽敕印書札、仰祈囗囗囗囗囗囗于正月初四日已將投誠偽敕印十七件具疏囗囗囗塵囗覽矣。春來宣布囗恩,招撫過山海投誠人等所繳偽敕印并書札等件,理合臚(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將軍方賢賓銀印一顆、偽定原伯石仲芳絹敕囗囗囗囗囗囗囗、余志遠紙敕一道、偽懷遠將軍裘鎮之囗囗囗囗囗囗東將軍章文登紙敕一道、偽平疆將軍金囗囗囗囗囗囗絹敕一道、偽協將王必成紙札一張、偽虎囗囗囗囗囗囗紙敕一道、偽總兵金國寶銅關防一顆、偽囗囗囗囗銅關防一顆、偽副將茅錦鳳紙札一張、偽總兵囗囗紙札一張、偽副將張札紙札二張、偽監軍金宿、偽都督朱定、偽副將繆應白、偽參將葉青共絹敕一道、偽副將盛明紙敕一道、偽副將嚴懋義紙札一張、偽總兵程儀銅囗囗一顆、偽守備樓明錫關防一顆、紙札二張、偽游擊史囗囗囗囗一張、偽職方沉士鈐銅關防一顆、絹敕一道,通囗囗囗囗囗囗五件。又如陳堯典、張名振、劉全、石仲芳、陳囗囗囗囗囗囗恢明、鄭國泰、胡緣、徐如云、徐大雅、楊先春、囗囗囗囗囗囗書札冊籍共二十二件。伏乞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余氛歸心向囗囗囗囗囗繳山海投誠偽敕印書札等事,除照例差官赍囗囗,理合具揭,須至揭者。順治七年三月十八日。

——錄自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三九頁。

九八、沙埕舟山招撫使嚴我公揭帖(順治七年五月十三日到)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沙埕舟山等處招撫使嚴我公囗囗揭為招撫鎮臣太多、事權難于畫一、仰懇圣恩酌用、以便職守事:職自投誠江南后,兩叨陛見,伏蒙皇上軫念山海,鼓勵招徠,囗囗囗囗囗囗囗且授以侯、伯、招撫使、將軍、總囗囗囗囗囗囗囗來稀有之曠典,大清特簡之殊恩;在旁觀無不驚訝。職等又命輕福薄,何以當圣眷若此之隆也。除沙埕侯吳凱已經身故外,舟山伯顧奇勛奉有敕書,其事宜與職無涉。而歸義將軍姜君獻、懷義將軍王囗囗所奉敕書內開移會招撫官,是職當與聞其事也。在兩臣以為欽遵專敕,文武不相統屬,凡事可自斷而行;在地方督撫各衙門又謂此兩人乃招撫使應轄之官,凡事督責于職。是職未得與之同功,先已與之囗囗囗囗囗囗囗職豢養有年,入浙以來,猶未相離。姜君囗囗囗囗囗囗囗后入浙,凡事自為主持。然其兵丁有不安于地方之事,地方官即向職嘵嘵,職實無可奈何也。楊子龍、陳德芝、雷虎彪,不過勇夫耳,既蒙簡命,并監軍呂一成、高樹勛俱屬職標,理應聽其自效。但天恩過厚,驟與以總鎮等官,體統亦自不同,跟役亦自難少。囗計職與王用升、楊子龍、陳德芝、雷虎彪、呂一成、高樹勛七人丁役,尚有四百余名。職以赤手空拳,剝骨見髓,不勉強養之,則若輩啼饑號寒,無所告訴;若勉強養之,則點金無術,即生割職肉,不能囗其一啖。囗囗囗海撫局,非細心莫辦。職終日掉三寸舌,囗萬言書,囗囗囗氛,猶且向背不一。倘鹵莽之夫,自恃皇恩深厚,一旦招撫失宜,職智力短淺,安能一身抵數人之罪?職不揣昏昧,仰祈圣斷,或將姜君獻、王用升為一例,楊子龍、陳德芝、雷虎彪為囗例,呂一成、高樹勛為一例,俱乞敕諭督臣陳錦,分別委用。況督臣權略素為浙閩所憚,此輩歸其標,食其餉,則駕馭有定衡,賞罰無私意,此亦善體圣恩、保全職命之一法也。其陳龍,俟出山叩領慕義將軍敕印,亦照此例。至于招撫事,職自捐囗囗囗,庶事歸畫一,而微勞可睹矣。緣系招撫鎮臣太多囗囗,囗具奏外,理合具揭,須至揭者。順治七年三月十八日。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一本七四頁。

九九、兵部殘揭帖(順治七年四月十五日到)

兵部題為招撫貴有成效、剿撫不能兩兼、謹密切奏聞、仰祈圣鑒事:該浙福總督陳錦題前事等因,奉皇父攝政王旨:兵部確察議奏,欽此;欽遵密封到部,送司案呈到部。看得:嚴我公等招撫之命,詳閱原敕開載明悉,自當一一遵行。今據督臣陳錦就我公等見行事宜,不便有八,誠為確論。在我公應專任撫。王用升等原以毅然來歸,令其各管島中軍務。有應剿者,即囗囗囗招歸人船,以賊攻賊。今未入島之先,而另外招兵,并札受人官,便與(下缺)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一本七五頁。

一〇〇、江寧巡撫土國寶揭帖(順治七年囗囗初二日到)

欽差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巡撫江寧等處地方加兵部右侍即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土國寶為戰艦告成、需兵管駕、職謹酌議抽調、以充海疆之用事:竊職于上年十一月間,督造水艍五十號。船工雖已落成,運駕尚無兵士。今歲春汛戒嚴,二月初五等日,節據吳淞、崇明、劉河、金山、柘林等營以及太倉、崇明二州縣塘報:海寇聯〈舟宗〉頻犯,幸我戰船棋布,聲勢遠張,望風旋遁。職于是凜凜益懼。竊謂水艍創于浙閩,江南原不多見;即諳于操舟者,亦不多得。故必素識海道、熟演海舟之人,方能轉篷折戧。蓋因水艍高大,十倍沙船;若以內地水兵用之,船與人不相宜也。即以沙船水師用之,風波一起,手足無措。小舟之行于邊海,與巨艦之行于大洋,又不同也。職曾疏請增派兵餉,奉有該部議奏之旨。比時職欲召募慣于行海之師,使船如馬,所往無敵,則舟山不難殄滅。今尚未有定議。目擊時勢,實屬門庭之患、心腹之憂,難以姑待。職日夕籌酌,備移督鎮臣張天祿、總鎮臣楊承祖,互相商度。姑就鎮標左右兩營水兵二千名內挑選堪用,再于沿江沿海各營抽調補碼。每一水艍,量派四十名,各覓諳練之工,教習沖犁之技,庶幾可以效用。所遺鎮標水師,內地皆湖,小丑頻竊,匪舟弗克,仍于陸兵內擇其可以駕船者酌撥分管。亦移此應彼,勉為目前第一急著。萬一有船無兵,日后海氛稍逞,望洋束手,或有以職為堤備之不早,不能以職為呼吁之不先也。仰祈皇上、皇父攝政王敕部,將蘇鎮標兵通融選調。是兵不另募、餉不加增,一轉移之間而邊海金湯,得以永奠無虞矣。職不勝悚栗待命之至。為此除具題外,理合具揭,須至揭帖者。順治七年五月日。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一本七五頁。

一〇一、浙閩總督陳錦殘揭帖(順治七年六月十七日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班戈县| 龙州县| 彭阳县| 进贤县| 呼伦贝尔市| 洱源县| 铜梁县| 平顺县| 瑞安市| 武平县| 巨野县| 内黄县| 沙洋县| 昆明市| 谢通门县| 秀山| 苍梧县| 曲靖市| 义乌市| 双柏县| 秭归县| 平陆县| 灵山县| 海林市| 乌鲁木齐市| 罗田县| 西吉县| 铜陵市| 商洛市| 乐昌市| 扎鲁特旗| 普定县| 克拉玛依市| 宝丰县| 乌兰浩特市| 昂仁县| 凌海市| 吉水县| 三穗县|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