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 野客叢書
  • 王楙
  • 5831字
  • 2015-12-26 17:04:29

○后宮嬪御

古者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自世婦以下,不過備后宮侍御給使之役而已,豈必皆在寵幸之數!《毛詩正義》謂百二十人,排次當夕,各有定期,半月周遍。此說似拘,其說引《內則》“妾雖老,年未滿五十,必與五日之御。”五日不御則怨曠。故諸侯之制,五日一御九女,侄娣兩兩而御則三日,次兩媵則四日,次夫人專夜則五日也。天子則自九嬪以下,九九而御,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御女八十一人當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人當一夕,十五夕而遍,自望后反之。以御女八十一人而言,九御知當九夕,以數準之,故九嬪以下,皆九人當一夕也,夫人自然當一夕,是十五日一遍,三十日再遍,與望數相期,當以九人當一夕,半月之間,百二十人俱遍,后半月復然,周而復始。其說如此,不知其果然乎?今貴公子,多畜姬媵,倚重于區區之藥石,伐真氣而助強陽,非徒無益,反以速禍。雖明理君子如韓退之,有所不免,情欲之不可制如此。故士大夫以粉白黛綠喪身殞命,何可勝數!前覆后繼,曾不知悟,射工狐貍,工于迷人,正自不能不爾。嗚呼!安得廣成子之術告之哉!

○檄楚相文

張儀相秦,為文檄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此段文連五句用我汝意,其回互若此,甚與子胥謂夫差“我令而父霸”等數語同。

○石頭石城西塞

有兩石頭,一在豫章,一在金陵。在金陵者,所謂“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王處仲、蘇峻之所據之地也。在豫章者,即韓退之《次石頭驛詩》是也。晉殷洪喬為豫章太守,去都之日,得書百函,次石頭,悉投之水中。吳曾《漫錄》謂,傳言去都,而不言次豫章,疑投其書于金陵之石頭爾,非豫章也。然而豫章有投書渚者,后人意之耳。有兩石城,一在金陵,一在竟陵。在金陵者,即左思所謂“戎車次于石城”者也。在竟陵者,即莫愁所居之城也。而周美成詞,乃以金陵石城為莫愁事用,無乃誤乎?有兩西塞,一在川,一在武昌。案《唐書·張志和傳》,謂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愿浮家泛宅,往來苕間”,又志和詞中有“溪灣里釣魚翁”之句。明此,知志和之西塞,正在川。而在武昌乃曹武成王用師之城。洪內翰作《西塞漁社圖》亦嘗辨此。而《漫錄》乃謂志和西塞在武昌,所見亦誤矣。

○五言詩

晉唐以來,文人類多以五言詩起于李陵。或者又引《毛詩》五言之句,謂李陵五言出于三百篇之詩。仆謂是則然矣。往往李陵之詩,首尾徹章,皆以五言,前此未有考耳。仆觀徐陵《玉臺新詠》,有枚乘《雜詩》九章,皆五言徹章。此正明為五言詩者,在李陵之前。若是,則豈可謂五言詩起于李陵乎?林少穎先生所類《觀瀾集》,收枚乘詩數章,題曰《古詩》。注謂不知時代,又失姓氏,但云古詩。林先生未見《玉臺新詠》故爾。

○冠子

《三山老人語錄》云:性命生死之說,自秦后,賈誼獨窺其奧。其為長沙傳,賦鵬自廣,言千變萬化,未始有極。忽然為人,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又何足患!小智自私,賤彼貴我;達人大觀,物無不可,真人恬漠,獨與道息,釋智離形,超然得喪。乘流則逝,得坻則止。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泛乎若不系之舟”,此語自漢以來,皆不能出其右。漢文帝朝,惟賈誼穎然獨出,論性命,盡天地,后世無以加也。仆謂誼此等語,皆出于《冠子》。案袁淑《真隱傳》,冠子,楚人,隱居深山,以為冠,號冠子,著書言道家事,馮諼事之,顯于趙。劉向亦載其事,《前漢·藝文志》有《冠子》一篇。今所行四卷十五篇,如所謂“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物使之然”,皆出于是。韓退之獨非其書,以為好事者偽為是本,反用《賦》以文飾之,非誼之有取于此也。晚進小生,不敢妄據此書,書此以俟識者。

○武王鏡銘

唐太宗曰:“朕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此正周武王之意。案《武王鏡銘》曰“以鏡自照者見形容,以人自照者知吉兇。”非出于此乎?

○用張家故事

張子野晚年多愛姬,東坡有詩曰“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正均用當家故事也。案唐有張君瑞,遇崔氏女于蒲,崔小名鶯鶯。元稹與李紳語其事,作《鶯鶯歌》。漢童謠曰“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又曰:張妾名燕燕,其事跡與夫對偶,精切如此。鶯鶯對燕燕,已見于杜牧之詩,曰“綠樹鶯鶯語,平沙燕燕飛。”前輩用者,皆有所祖。魯直作《蘇翰林出游詩》曰“人間化鶴三千歲,海上看羊十九年。”皆用本家故事,而不失之偏枯,可以為法也。仆嘗有一詞為張儀真壽,曰“三杰后,福壽兩無涯,食乳相君功未既,嫵眉京兆眷方茲,富貴莫推辭。門兩戟,卻棹一綸絲,莼菜秋風鱸美,桃花春水鱖魚肥,笑傲溪湄。”

○杜詩用玉盤二字

吳曾《漫錄》曰:梁沈約《詠梨詩》“摧折非所吝,但令入玉盤”,梁簡文《朱櫻詩》“已麗金钅義瓜,兼美玉盤橘。”故子美詩“竹里行廚洗玉盤”。仆謂前后賦果用玉盤字,何可勝數,不獨此三人而已。如江淹《楊梅頌》云“為我羽翼,委君玉盤。”梁武帝詩“玉盤著朱李,金否盛白酒。”梁簡文《橘詩》“無假存雕飾,玉盤予自嘗。”徐ゼ《橘詩》“愧以無雕飾,徒然登玉盤。”謝惠連《橘賦》“受以玉盤,登君子堂。”吳均《橘賦》“金衣之果,亦委體于玉盤。”王維《櫻桃詩》“中使頻傾赤玉盤”,似此甚多,不可縷舉。《漫錄》謂子美用此二字,起于沈約,非也。

○挽河洗兵

吳曾《漫錄》曰:杜詩有《洗兵馬》,末云“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案《說苑》,武王伐紂,風霽而乘以大雨。散宜生諫曰:“此非妖與?”王曰:“非也。天洗兵也。”仆觀梁簡文詩“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裴行儉碑》曰“洗兵諾真之水,刷馬草心之山。”此皆有洗兵之語。所謂“挽天河”語,子美之前罕聞。張說詩“貫{木系}挽河流。”

○一頓

《漫錄》曰:食可以言頓。《世說》羅友曰:“欲乞一頓食。”仆謂頓字豈惟食可用,如《前漢書》“一頓而成”,是言事也。《唐書》“打汝一頓”,是言杖也。《晉書》“一時頓有兩玉人”,是言人也。宋明帝王忱嗜酒,時以大飲為上頓,是言飲也,豈獨食哉!《續釋常談》引《世說》,以證一頓二字出處,不知二字已見《前漢書》矣。

○陳平祖人故智

陳平祖人故智,如說漢王曰;“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疑其心,破楚必矣。”此意出于《尉繚子》。尉繚子說秦王曰:“愿大王毋愛財物,賂其群臣,以亂其謀,不過二三萬金,即諸侯可盡矣。”又如當諸呂用事之時,日飲醇酒,戲婦人。此意出于信陵君。信陵君自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之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平之二策,無乃祖此乎?石林謂飲醇酒,戲婦人,以遠世故,蓋自陳平以來用此策,失記信陵君之事乎?

○俗語有所自

吳曾《漫錄》曰:江西俚俗罵人曰“客作兒”。案陳從易《寄荔枝與盛參政詩》“橄欖為下輩,枇杷客作兒。”仆謂斥受雇者為客作,已見于南北朝。觀袁翻謂人曰:“邢家小兒為人客作章表。”此語自古而然,因知俗語皆有所自。近龔養正作《續釋常談》二十卷,仆病其未廣,更俗續之。未果,姑疏大略于茲。樓羅見《南史》,噤門見《晉書》,主故見《東漢》,人力見《北史》,承受見《后漢》,證左見《前漢》,相仆見《吳書》,直日見《禮記注》,門客見《南北史》,察子見《唐書》,駔儈見《前漢》,求食見《左傳》,措大見《唐書》,高手醫見《晉書》,小家子、無狀子見《前漢》,浮浪人見《隋書》,茶博士見《語林》,酒家兒見《欒布傳》,廚下兒見《吳書》,家常使令見《衛子夫傳》,快活三郎見《開元傳信錄》,掉書袋見《南唐書》,同年友見《劉禹錫集注》,齋襯錢、年月日子、入粗入細、看人眉睫見《南北史》,近市無價見《曾子》,巧詐寧拙誠見《說苑》。十指有長短,痛惜皆相似,見曹植詩;賣漿值天涼,見姜子牙語;近朱赤,近墨黑,見傅玄《太子箴》;積財千萬,不如薄藝隨身、教兒嬰孩,教婦初來,見《顏氏家訓》;生為人所咀嚼,死為人所歡快,見左雄語;舉頭三尺有神明,見徐鉉語;龍生龍,鳳生鳳,見丹霞語;對牛彈琴,作死馬醫,冷灰豆爆,皆見《禪錄》。似此等語,不可枚舉。今鄙俗語謂“不在被中眠,安知被無邊”,而盧仝詩曰“不予衾之眠,信予衾之穿。”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而《趙世家》曰“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謂“讓一寸,饒一尺”,則曹氏令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謂“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而曹氏令曰:“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又如謂“一雞死,一雞鳴”,此語亦有自也。觀《前漢·郅都傳》曰“亡一姬,復一姬”,疑是此意,訛一姬為一雞耳。

○白鷗波浩蕩

《漫錄》曰:東坡謂杜詩“白鷗波浩蕩,萬里誰能馴。”波乃沒字,謂出沒于浩蕩間耳。《漫錄》謂予觀鮑昭詩,有“翻浪揚白鷗”,李頎詩有“滄波雙白鷗”,二公言白鷗而繼以波浪,此又何邪?仆謂善為詩者,但形容渾涵氣象,初不露圭角,玩味“白鷗波浩蕩”之語,有以見滄浪不盡之意,且滄浪之中,見一白鷗,其浩蕩之意可想,又何待言其出沒邪?改此一字,反覺意局,更與識者參之。或者又引鷗好沒為證。仆案《禽經》“鳧好沒,鷗好浮。”

○東坡賞花詩

《漫錄》曰:東坡《賞花詩》曰“仙花不用剪刀裁,國色朝酣卯酒來。太守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南部新書》記嚴惲詩“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否。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東坡全用此兩句。仆謂用前人一聯,足以己意,古人蓋有此體。觀宋于侯《董嬌嬈詩》曰“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而曹植《艷歌曲》曰“出自薊北門,遙望湖池桑。枝枝自相值,葉葉自相當。”但易枝值二字而已,意則一也。唐人詩多有此體,如昌黎詩“舉世盡從愁里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而杜荀鶴則改一字,曰“誰人肯向死前閑”是也。

○棠陰蠻

頌人惠愛用棠陰事,本《召伯》“蔽芾甘棠”之義。據詩無陰字,然用棠陰字久矣,如謝莊策文“棠陰虛館”,梁簡文詩“棠陰君詎鄰”是也。又有一棠陰事,見《沈約碑》曰“痛棠陰之不留”,注:落棠山,日入之地。今人類知棠陰為甘棠之陰,而落棠山事,鮮有知者。白樂天詩有兩小蠻事,如“楊柳小蠻腰”,即公侍姬也;如曰“小花蠻二三升”,曰“還攜小蠻去,試覓老劉看。”此小蠻,乃酒名耳。

○功參微管

語有不當文理,而承襲用之,不以為異者。如宋氏詔曰“謝元勛參微管”,陳蕭氵允表曰“功深微禹”是也,取“微管仲,吾其被發”,“微禹,吾其魚”之謂,而曰“勛參微管”、“功深微禹”,似不當文理。前此潘安仁詩嘗曰“豈敢陋微管”,謝玄暉詩“微管寄明牧”。后此如《劉義康傳》“臣以頑昧,獨獻微管。”《傅亮碑》“道亞黃中,功參微管。”似此用微管甚多,任彥升《彈文》曰“惟此庸固,理絕言提。”取《毛詩》“言提其耳”之義,謂言提,歇后語。《陳》、《梁書》中亦有是語。

○不磷不緇

《論語》“磨而不磷,涅而不緇”,今讀磷字,多作去聲;讀緇字,多作平聲。而古來文人以磷字為平聲,如摯虞、傅咸以至李、杜、元、白之流皆然。緇字作去聲協,見沈約《高士贊》,今禮部押韻,緇字只平聲一音。蓋當時未分四聲故爾。《論語》“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字合作去聲讀,故高適詩“憶昔相逢論久要,哂君與我輕常調。”曾文清公詩“久要不忘吾輩事,交情自昔幾人全。”皆作去聲用,而張孟押韻作平聲收,謬矣。又如“君子道長,稱物平施”,長字施字,并合作去聲讀。而傅咸、韓退之詩、梁氏詔,并作平聲用。“天子萬乘”,諸經音訓皆作去聲,而傅咸《高祖贊》作平聲協。此類難一二記。

○續釋常談

龔養正著《續釋常談》。仆恨其搜羅未至,推究未廣,蓋嘗以耳目所及,拾其遺者,疏大略于前矣。所謂推究未廣者,亦匪一端,姑摘其顯然者言之。如家貧親老,則引《新序》閭丘印之語,不知子路、曾子蓋嘗有是言。如痛入骨髓,則引吳王濞、鄒陽之語,不知越句踐、晉文公夫人、樊于期、韓信亦有是語。如親家公,則引《五代史》,不知已見于《北史》。淚闌干,則引《談藪》、魏元景,不知已見于《吳越春秋》。人倫鑒,則引《南史》,不知已見于《后漢書》。所謂驕子,所謂太公,所謂博徒,并引《后漢書》,不知皆見于《史記》。所謂姑夫,引《五代史》,不知已見于《禮記》。所謂姊夫,引《元氏集》,不知已見于《三國志》。所謂市買,引《魏略》,不知已見于《田傳》。所謂待罪,引韓延壽、康衡,不知已見于季布。所謂一通,引《獨斷》,不知已見于仲長統。所謂某甲,引《三國志》,不知已見于《左傳注》。所謂郎君,引《世說》,不知已見于《后漢書》、《焦仲卿詞》。此類不一,雖然,天下之書,豈能遍睹?持尺寸之綆,而欲窮萬丈之泉,多笑其不知量也。

○養鷹化鳳

陳登謂呂布曰:“登見曹公,言‘待將軍譬如養虎,當飽以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養鷹,饑則為用,飽則揚去。’”《權翼》拾其說,指慕容垂謂苻堅曰:“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則去。”皇甫嵩謂董卓曰:“昔與公為鴻鵠,不意今日變為鳳凰。”范云拾其說,謂江曰:“昔與將軍俱為黃鵠,今將軍化為鳳凰。”

○唐突

《漫錄》曰:律有唐突之罪。按馬融《長笛賦》“奔遁碭突”,注:徒郎切,以唐為碭。李白《赤壁歌》“鯨鯢唐突留余跡”,劉禹錫《鏡詩》“瓦礫來唐突”,此唐突字。魏曹子建《牛斗詩》“行彼土山頭,起相搪突。”見《太平廣記》。仆謂碭、搪、唐三字不同,皆一意爾。東漢陳群曰:“蕪菁唐突人{艸參}在諸人之先。”正用此唐字。若引曹子建詩用搪突字,則《魏志》子建謂韓宣“豈應唐突列侯?”又用此唐字矣。晉人“無鹽唐突西施”之語,乃用漢人之意,豈但見于唐人劉、李二公而已。漢碑有“乘虛唐突”之語,孔融傳有“唐突宮掖”。

○青溪一曲制一弄

《琴書》曰:蔡邕嘉平初入青溪,訪鬼谷先生所居,有五曲,一曲囗一弄,有《游仙曲》、《綠水曲》。馬融甚異之。《文類俗說》曰“郗僧施青溪中泛舟,一曲處輒作一篇詩。謝益壽見其詩而嘆曰:“青溪之曲復何盡!”

○前輩與叔手帖

《漫錄》曰:晏元獻與兄手帖曰“殊再拜,莊客至,知大事禮畢”云云,此外“希順變不備,殊再拜十一哥、十一嫂。”仆家有富鄭公一帖,正與晏元獻一同,前后皆云“弼再拜幾叔幾嬸。”乃知前輩以再拜二字,施于尊長,不肯輕用。而今人或用此二字,則以為輕己,雖平交亦不敢,況兄與叔乎?

○集靈宮

《漫錄》曰:文忠公《集古錄》謂,武帝集靈宮,他書皆不見,惟見《西岳華山碑》。桓君山賦序云,余少時從孝成帝出祠甘泉河東,見郊先置華陰集靈宮,在華山下,武帝所立,欲以懷集仙者。仆觀《三輔黃圖》,有集靈宮、集仙宮,俱在華陰縣界,豈得謂他書皆不載,惟見華山碑?《漫錄》引桓君山序,見亦未廣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德昌县| 中宁县| 土默特右旗| 德庆县| 河北区| 平顺县| 灵璧县| 长兴县| 栖霞市| 玛纳斯县| 胶南市| 安丘市| 繁昌县| 沂南县| 柳河县| 和林格尔县| 莆田市| 天台县| 张家川| 洛扎县| 平利县| 武宁县| 彭水| 台北市| 岱山县| 永昌县| 绥棱县| 香格里拉县| 延川县| 临湘市| 伊宁市| 宁化县| 大田县| 托克托县| 突泉县| 邯郸县| 千阳县| 徐闻县| 赤城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