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古代史官概述(2)

記曰,左史記言,右史記動(dòng),其職不見于《周官》,其書不傳于后世,殆禮家之愆文歟。后儒不察,而以《尚書》分屬記言,《春秋》分屬記動(dòng),則失之甚也。夫《春秋》不能舍傳而空存其目,則《左氏》所記之言,不啻千萬矣?!渡袝返?、謨之篇,記事而言亦具焉。訓(xùn)、誥之篇,記言而事亦見焉。古人事見于言,言以為事,未嘗分事與言為二也(《文史通義 書教上》)。

章氏所論,誠當(dāng)于理,然考之《周禮》,內(nèi)史掌書王命,同于唐宋之知制誥,即左史記言之謂也。大史掌建邦之六典,同于魏晉六朝之著作郎,即右史記事之謂也?!渡袝分毒普a》、《顧命》,即內(nèi)史所撰之王命,《春秋》為事典,《周禮》為政典,《儀禮》為禮典,即大史所掌之六典,所記之言,不必限于《尚書》,而其體必近于《尚書》,所記之事,不必限于《春秋》,而其體必近于《春秋》。如黃氏所釋左史即內(nèi)史、右史即大史之說為不誤,則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之說,亦淵源甚古之記載也。章氏雖未釋左右二史當(dāng)于《周禮》之何史,而于《周禮》之書則深信不疑,則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之說,亦不得謂為無據(jù)矣。然記言者未嘗不載事,如內(nèi)史所撰之王命,必以事為依據(jù)是也。記事者未嘗不載言,如大史所掌之六典,其中亦言事兼載是也。不過一重在言,一重在事,非謂言中無事,事中無言,《漢志》舉《尚書》、《春秋》為喻,亦舉其大者言之耳。

古代史官表

氏名

時(shí)代

職名

出處

附考

倉頡

黃帝

《說文敘》、衛(wèi)恒

《四體書勢(shì)》

沮誦

黃帝

《風(fēng)俗通》、衛(wèi)恒

《四體書勢(shì)》

大撓

同上

《世本》宋衷注

隸首

容成

史皇

同上

同上

孔甲

黃帝或

夏初

《史通 史官篇》

又注引《歸云集》

伯夷

虞舜

《大戴禮》

又堯舜時(shí)之

歷官有重、黎、羲、和四氏,且世其職,亦史官也

終古

夏桀

大史令

《呂覽 先識(shí)》

遲任

商盤庚

大史

《書 盤庚》鄭注

向摯

商紂

內(nèi)史

《呂覽 先識(shí)》。

《通典》、《通考》

俱作高勢(shì)

尹逸

商末

《周書 克殷》、

《史通 史官》

辛甲

商末

周初

大史

《左》襄四、《晉

語》、《韓非 說

林》

《漢書 藝文志》謂:辛甲,紂臣,七十五諫而去,周封之

史佚

周武王

內(nèi)史

《史記 晉世家》

疑與尹逸為一人,《晉語》作大史

史扃

《文選》注引

《六韜》

周任

大史

《左》隱六、

《論語 季氏》

大史

《周書 王會(huì)解》

戎夫

左史

《周書 史記

解》,汲冢古文亦

《漢書 人

表》作右史,

疑誤。

右史

宋衷《世本注》

史豹

周穆王

左史

《文選 思玄賦》

注引

原文稱曰左

史氏

史良

同上

左史

古文《周書》

史籀

周宣王

大史

《漢 藝文志》、

《說文敘》

史角

《呂覽 當(dāng)染》

史伯

《鄭語》韋注

《史記 鄭

世家》稱大

史伯

內(nèi)史

《左》莊三十二、

《周語上》

叔興

內(nèi)史

《左》僖十六 二

十八、《周語上》、

《說苑》

叔服

內(nèi)史

《左》文元

大玻 周 史

《莊子 則陽》

《人表》有周史大囗當(dāng)是一人

柏常騫

《晏子春秋 內(nèi)

篇 問下》

大史

《酒誥》

內(nèi)史

同上

伯陽父

大史

《周語》、《史記

周本紀(jì)》

或謂即老聃

辛有

大史

《左》僖二十二、

昭十五、《晉語

四》

棸于

內(nèi)史

《漢書 人表》

一作掫之

州黎

大史

《左》襄七、《說苑

君道》

萇弘

《左》昭十一、《國

語》、《淮南子}

《漢志》稱為

周史

蔡公

大史

《晉語》

原作咨于蔡

原、訪于辛

尹。蔡蔡公、

原原公、辛

辛甲、尹尹

佚、注:皆周

大史

原公

大史

同上

闕名

大史

《左》哀六

時(shí)居楚

闕名

內(nèi)史

《左》桓二、襄十

老聃

守藏

《史記 老子傳》

大史

同上

大史

《左》文十八

《魯語》作里

大史

《左》哀十一

闕名

大史

左昭二

韓宣子觀

《書》于大史

左丘明

大史

《漢書 藝文志》

掌惡臣

外史

《左》襄二十三

闕名

大史

《左》襄三十、昭

《說苑》有史

叟,亦鄭人

闕名

大史

《左》襄二十五

兄弟三人,

其中二人為

崔杼所殺

南史

同上

《左傳序正

義》謂南史

為大史之

副,應(yīng)是小

史之官。

柳莊

衛(wèi)

大史

《檀弓》、《韓詩外

傳》

華龍滑

衛(wèi)

大史

《左》閔二

又有史朝、

史魚、史狗,

皆衛(wèi)人

禮孔

衛(wèi)

大史

同上

伯◆

《左》昭十五

司典籍之史

辛有二

董史

大史

同上

董史即董典

籍之史。董

狐,其后也

史趙

《左》襄三十、昭

八、哀九

史龜

《左》哀九

董狐

大史

《左》五十二

屠黍

大史

《呂覽 先識(shí)》、

《史通 史官》

《說苑 權(quán)

謀篇》作屠

史蘇

《左》僖十五

《晉語》

闕名

左史

襄十四

左史謂魏莊

子云云

史墨

《左》昭二十九、

哀九、襄二十作

史黯

趙簡子之史

時(shí),三家尚

未分晉

倚相

左史

《左》昭十二、《楚

語》

史皇

《左》定四

楚又有史

疚,戰(zhàn)國時(shí)

史囗

《晉語二》

闕名

《說苑 君道》

《國策》

宋康王使占

雀生麒

內(nèi)史

《史記 秦本紀(jì)》

繆公時(shí)

闕名

御史

《史記 廉藺列

傳》

闕名

御史

同上

周含

《說苑》

闕名

御史

《韓策》

史起

I

《呂覽 樂成》

魏襄王時(shí)人,有民歌為鄴圣令史公之語

田齊

大史

《國策》

闕名

田齊

侍史

《史記 孟嘗君

傳》

胡毋敬

秦始皇

太史令

《漢 藝文志》、

《說文敘》

司馬談

太史令

《史記 自序》

司馬遷

漢武帝

太史令

同上

甲骨文、金文中時(shí)見古史官之名,茲不具引 。按此即黃帝以迄漢武之史官,所可考見之大略也。茲更取表列周代史官,分為王室史官、列國史官二類,將其官名人數(shù),綜計(jì)如左。

王室史官

人數(shù)

列國史官

人數(shù)

內(nèi)史

六人

大史

十四人

大史

十二人

左史

二人

左史

三人

內(nèi)史

一人

右史

一人或二人

外史

一人

六人

御史

三人

守藏史 一人 史 十一人

董史

一人

侍史

一人

《周禮》所載五史,即所謂王室史官也。茲則有內(nèi)史而無外史,有大史而無小史,何也 據(jù)黃以周所考,內(nèi)史為左史,而大史即為右史,是則戎夫、史豹、史良三人之稱左史者,即為內(nèi)史之異稱,而右史僅見名武者一人,即為大史之異稱,此可推而知之也。外史小史秩卑,故無可稱之人,或只稱為史,所見史六人,其中或?yàn)橥馐沸∈分???追f達(dá)《左傳序正義》云:“齊大史書崔杼弒其君,南史聞大史盡死,執(zhí)簡而往。明南史是佐大史者,當(dāng)為小史?!贝似渌f,雖為列國史官,正可借喻王室之有小史。五史中有御史,而王室史官中則不之見,亦以秩卑故耳。列國史官是否備有五史,頗有疑問。內(nèi)史秩尊于大史,為王室所專有,孔穎達(dá)謂諸侯無內(nèi)史,其說頗諦,于是有大史兼掌內(nèi)史之說。然內(nèi)史一稱左史,而列國又有左史,何也 考春秋時(shí),左史凡二見,一為晉左史,失其名,一為楚左史倚相。左氏哀公六年《傳》,謂有周大史之在楚者。以此例之,安知非周內(nèi)史之在晉楚者乎 藉令列國備五史之官,而改稱內(nèi)史為左史,亦以明其不敢同于王室之義,雖有左史無礙也?;蛑^魯為周公之后,故得備立其官,韓宣子觀書于大史氏,謂周禮盡在魯,是也。惟魯有無內(nèi)史,則不可考,而有外史之官。左襄二十三年《傳》,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孔氏釋以史官之居外者。蓋諸侯有外史,自必有內(nèi)史與之對(duì)立,孔謂諸侯無內(nèi)史,則無外史可知也。然《史記》謂秦有內(nèi)史廖,而晉楚二國皆有左史,左史即內(nèi)史也。內(nèi)史或?yàn)榍刈笫分畡e稱,否則為秦之僭制。夫列國既有左史,則有外史,亦無礙也。至其所見之史十一人,疑為外史、小史、御史之簡稱,以其秩卑,不為分別,亦與王室之史同?;蛞赏碇苤分娪谇?、趙、韓三國者,在君左右,職司記事,高于《周禮》掌贊書之御史,因而疑其不根于周制 。然秦漢以后,御史之官,且副丞相而為三公矣。其職司因時(shí)而變,又何足異。至其官名,必原于《周禮》之御史,不待問而知也。大抵列國之制,大史之官,在所必設(shè),故見于記載者有十一人之多。至于左史、外史,則或有或無,小史則雖有而只稱為史,如南史之為小史是也。若夫守藏史、董史,皆由董守典籍而名。而侍史則下比于周官之諸史,更不得與外史、小史、御史比倫矣?!稘h書。張蒼傳》云,秦時(shí)為御史,主柱下方書。師古注云,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之御史,故《十三州志》,謂侍御史周官,即柱下史(《后漢紀(jì)》注引)。是則周之御史,又一名柱下史。《史記。老子傳注》引《張蒼傳》,因謂老子為柱下史,柱下者即藏書之柱下也。然御史所主之方書,方謂版也,記事于版,本為官府之檔案,亦猶《周禮》掌贊書之謂,非老聃所守典籍之藏也。取以比附,恐未得實(shí),應(yīng)如《史記》稱為守藏史,斯已可矣。此吾所釋周代史官之大略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紫阳县| 丁青县| 醴陵市| 通渭县| 汤原县| 朝阳区| 孙吴县| 滕州市| 潞西市| 明星| 北京市| 洮南市| 古田县| 潞西市| 申扎县| 玉山县| 内黄县| 岳西县| 东乌| 腾冲县| 日喀则市| 柘荣县| 长汀县| 江津市| 牟定县| 嘉祥县| 彝良县| 嘉鱼县| 嘉义市| 广饶县| 冷水江市| 桃园市| 平武县| 肥东县| 黑山县| 赣榆县| 九龙县| 抚宁县| 武汉市|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