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8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3070字
  • 2015-12-26 17:01:30

升麻(二錢) 葛根(一錢半) 當歸身(二錢) 黃 (二錢) 甘草(炙,一錢) 紅花(一錢) 蘇木(五分)桂枝(一錢) 甘草(生,五分) 黃柏(酒,一錢)上 咀。作一服,酒三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渣,稍熱食前服訖,以火熨摩緊急處,即愈。夫口 筋急者,是筋脈血絡中大寒,此藥少代燔針劫刺,破惡血以去凝結,內泄沖脈之火熾。

〔羅〕風中血脈治驗 太尉中武史公,年六十八歲,于至元十月初,侍國師于圣安寺丈室中,煤炭火一爐在左邊,遂覺面熱,左頰微有汗,師及左右諸人皆出,因左頰疏緩,被風寒客之,右頰急,口 于右,脈得浮緊,按之洪緩。予舉醫學提舉忽君吉甫,專科針灸,先以左頰上灸地倉穴一七壯,次灸頰車二七壯,后于右頰上熱手熨之,議以升麻湯加防風、秦艽、白芷、桂枝,發散風寒,數服而愈?;蛟弧檬泪t多以續命等藥治之,今君用升麻湯加四味,其理安在?對曰∶足陽明經,起于鼻交 中,循鼻外,入上齒中。手陽明之經,亦貫于下齒中。況兩頰皆屬陽明,升麻湯乃陽明經藥,香白芷又行手陽明之經,秦艽治口噤,防風散風邪,桂枝實表而固榮衛,使邪不能再傷,此其理也。夫病有標本經絡之別,藥有氣味濃薄之殊,察病之源,用藥之宜,其效如桴鼓之應。不明經絡所過,不言藥性所主,徒執一方,不惟無益,而又害之者多矣,學人宜細思之。

秦艽升麻湯 治中風手足陽明經口眼 斜,四肢拘急,惡風寒。

升麻 干根 甘草(炙) 芍藥 人參(各半兩) 秦艽 白芷 防風 桂枝(各三錢)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連須蔥根白三莖,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后服。藥畢,避風寒,臥得微汗出則止。

〔丹〕婁舍人,口眼 斜,先自右邊牙疼。

防風(五分) 南星(一錢) 桂枝(三分) 半夏(五分) 蒼術(五分) 甘草(炙,二分) 白術(一錢半)茯苓(三分)上煎,后入姜汁一合服。

〔《本》〕治風客陽經,邪傷腠理,背脊強直,口眼 斜,體熱惡寒,痰厥頭痛,肉筋惕,辛 鼻淵,及飲酒過多,嘔吐涎沫,頭痛眩暈,如坐車船。常服解風邪傷寒,辟霧露瘴氣,爽慧神志,諸風不生。定風餅子。

天麻 川烏 南星 半夏 川姜 川芎 白茯苓 甘草(生,各等分)上為細末,姜汁為丸,如龍眼大,作餅子,朱砂為衣。每服一餅,細嚼,熱姜湯下,不拘候。熙豐間,王丞相常服,預防風疾神驗。

〔《千》〕枳茹酒 主口僻眼急大驗,諸藥不瘥方。

枳實上青刮取末,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炒去濕氣,以酒一斗漬,微火暖,令得藥味,隨性飲之。

〔子和〕東 一夫,患口目 斜,其兩手急數如弦之張,有力而實。其人壯氣充,風火交勝。與調胃承氣湯六兩,以水四升,煎作三升,分作四服,令稍熱啜之,前后約瀉四、五十行。去一兩,次以苦劑投之,解毒數服,以升降水火,不旬而愈?!睹}訣》云∶熱則生風。

《內經》治口眼 斜,多屬足陽明筋病,蓋足陽明筋結頰上,得寒則急,得熱則弛,左寒右熱,則左頰筋急牽引右之弛者,而右隨急牽引, 向左也。右寒左熱,則右頰筋急牽引左之弛者,而左隨急牽引, 向右也。故其治法,以火灸,且為之膏油熨其急者,以白酒調和桂末涂其弛者,又以桑為鉤,鉤其舌吻之 僻處,使正平,而高下相等。復以水調生?;?,于鉤柄之坎縫處,連頰涂之,以收其弛。兼飲姜酒,啖美肉,使筋脈氣和,以助外之涂熨。不飲酒者,自強其筋骨,以手拊拍其急處,使癥自去也。(詳見筋門)〔《千》〕又方牡蠣 附子 礬石 灶下黃土上四味,各等分為末。取三年雄雞冠血和藥敷其上,持鏡看候欲復,故便急洗去之。不速去,便過不復還也。(《千金翼》云∶偏左涂右,偏右涂左)又方 酒煮桂取汁一升,以故布浸拓病上則正,左 斜拓右,右 斜拓左。此秘方不傳,余常用大效(此方即《內經》用酒桂涂法也)。

又方 大皂莢一兩,去皮子,搗篩。以三年鍛石末水和,左 涂右,右 涂左,干又涂之。

〔《衍》〕取硬鍛石一合,以醋炒和如泥,于患偏風牽口 斜人口唇上,不患處一邊涂之,立便牽正。

〔孫〕卒患偏風,口 語澀。取衣中白魚摩耳下, 向左摩右,向右摩左,即正(即蠹,書魚也)。

〔《圣》〕治中風口 ,用巴豆七枚,去皮爛研。 左涂右手心, 右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盞,安向手心,須臾即便正。洗去藥,并頻抽掣中指。

〔子和〕一長吏,病口目 斜,予療之。目之斜,灸以承泣;口之 ,灸以地倉,俱效。茍不效者,當灸人迎。夫氣虛風入而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氣為氣邪所陷,故宜灸,所以立愈。(按∶此乃脈兼 斜,故灸之愈。若筋急 斜,非灸可愈,必用服藥及用燔針劫刺其急處,或用馬膏涂法,可愈。故承泣、地倉、人迎皆足陽明,陽明胃脈之所發也)。

〔《玉》〕口眼 斜∶地倉(針入二分,沿皮斜向頰車,一寸半,留十吸瀉之) 頰車(二分,斜向地倉。以上三穴, 右補瀉左, 左補瀉右)〔《甲乙》〕口僻,顴 及齦交、下關主之。面目惡風寒 腫癰痛,招搖視瞻,螈 口僻,巨 主之??诓荒芩疂{, 僻,水溝主之。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頰腫惡寒,口不能收,舌不能言,不能嚼,大迎主之??谄?,偏歷主之??谄Т烫珳Y,引而下之。口僻噤,外關主之。僻不正失欠,口不開,翳風主之。

〔《千》〕又方,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塞密,勿令泄風;一頭納大豆一顆并艾,燒令燃,灸七壯,即瘥?;加揖淖?,患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可灸之。

凡中風多有癢甚不收者,故編此附之于后,與前中風方相兼用之可也。

〔丹〕經曰∶諸癢為虛。血不榮肌腠,所以癢也。當以滋補藥以養陰血,血和肌潤,癢自不作矣。治身上虛癢,四物加黃芩煎湯,調浮萍末服之。治諸癢如蟲行,此虛也,先與大料四物湯服之。鹽一斗,水一石,煎減半,溫浴三次,能治一切風癢(《秘要》)。諸癢,凌霄花末,酒下一二錢。此花補陰血甚速。(《本草》云∶凌霄治熱風、身癢、游風、風疹、瘀血,蒼耳葉同用也)陶安人,身體肥壯,久患瘙癢,自投風藥,漸成虛癥,身上麻木無力,口苦干,小便數。

白術(二錢) 陳皮 芍藥 黃芩(一兩) 茯苓(七錢) 歸身 黃 人參 川芎 青皮 蒼術木通(五錢) 黃柏(酒炒) 五味子 甘草(炙,二錢)每服下黃精丸三十丸。

〔《靈》〕虛邪搏于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刺節真邪篇)〔丹〕何首烏散 治渾身風寒濕癢。

何首烏(鹽炒) 天麻 枸杞 生地 熟地(各一兩) 防風 川芎 薄荷 訶子 甘草(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溫酒空心服,溫茶亦得。

〔《集》〕治風氣客皮膚,瘙癢不已。蟬蛻、薄荷末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服。

又方 治風氣客于皮膚,瘙癢不已,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二三服。

〔《局》〕消風散 治皮膚頑麻癃疹瘙癢。

茯苓 川芎 羌活 人參 荊芥穗 防風 藿香 蟬蛻 白僵蠶(炒,去絲) 甘草(炒,各二兩) 濃樸 陳皮(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茶酒調下。

〔《經》〕治風疹癢不止。

枳殼三兩, 炒微黃,去穣為末。每服二錢,非時,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服。

〔《圣》〕治婦人瘙疹,身癢不止,用蒼耳花葉子等分,搗羅為末。頭淋酒調服一錢匕。

〔丹〕治一切癢,食羊蹄根,不宜多。

〔河〕癢,得爬而解者,爬為火化,微則亦能癢,甚則癢去者,謂令皮膚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火,故金化見,則火化解矣。

〔《圣》〕治風瘙癮疹,遍身癢成瘡者,用蠶砂一升,水一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渣熱洗。宜避風。

〔羅〕澡洗藥 治一切諸風,及遍身瘙癢,光澤皮膚。

干荷葉(三十三兩) 威靈仙(十五兩) 本(一斤) 零陵香(一斤) 茅香(一兩) 甘松 白芷(各半斤)上為粗末。每用二兩,生絹袋盛,水二桶,約四斗,煎五沸,放熱于無風處,淋澡洗之,避風少時。如水少時,便添熱湯,斟酌得所,勿添冷水,不添藥末。浴癢無如鹽,濃煎湯最妙。

〔仲〕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脈緩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大成癮疹,身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痂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曲周县| 白玉县| 垫江县| 宁安市| 新源县| 出国| 麻城市| 江源县| 合水县| 弋阳县| 柯坪县| 三亚市| 扎兰屯市| 华阴市| 延吉市| 祁连县| 平和县| 普定县| 肃北| 南召县| 雷州市| 永嘉县| 合江县| 沾益县| 子长县| 东方市| 莱芜市| 双桥区| 金川县| 柳江县| 永新县| 滦平县| 吐鲁番市| 封开县| 杨浦区| 米脂县| 阿拉善右旗| 大兴区| 新密市|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