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7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2570字
  • 2015-12-26 17:01:30

〔錢〕胃虛冷,面 白色,腹痛不思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若不下利者,調中丸主之。(益黃散治下利而痛也,調中丸治不利而痛也。)調中丸白術 人參 甘草(炒。各半兩) 干姜(炮,四錢)上為細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前,溫水下。(海藏云∶仲景理中例也。)當歸散 凡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面青手冷,不吐乳是也,宜此方。服之效。

當歸(去蘆頭) 白芍藥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桔梗 陳皮(各一錢)上 咀,煎五分,時時少服愈。

上三方,治寒腹痛,屬胃虛,其候不思食是也。

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唇焦,小便赤黃,與三黃丸、人參湯下。(三黃丸方見發熱法。)〔丹〕腹痛夜啼。服牛黃丸如豆大,乳化吃之,于臍下書田字,立安。(《圣惠方》)〔錢〕積痛,口中氣溫,面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宜消積丸。甚者白餅子下之。后和胃,用白術散。(消積丸、白餅子方見癖。白術散方見消渴。)〔丹〕食積腹痛硬。必用紫蘇、蘿卜子之類。

〔世〕小兒好吃粽成腹痛。用黃連、白酒藥等分,為丸服。

〔湯〕三棱散 治積氣肚痛。

砂仁 甘草 益智(炒,去殼) 三棱 蓬術 青皮(炒,各等分) 為末,白湯點下。

蟲痛,面 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發痛有時,安蟲散主之。小兒本怯者,多此病。

(田氏云∶蟲痛,啼哭俯仰,坐臥不安,自按心腹,時時大叫,面無正色,或青或黃,唇白。又目無精色,口吐涎沫,此為蟲痛。)〔錢〕安蟲散 治小兒蟲痛。

胡粉(炒黃) 鶴虱(炒黃) 川楝子(去皮核) 白礬(枯,二錢半)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米飲調下,痛時服。

〔湯〕治蟲動,痛極不可忍。用干漆半兩,檳榔一枚生用,窯老一塊,再 細研,三件一處為末,空心熱酒調,良久,取下蟲,立愈,驗。(窯老,恐窯中 過泥物也。)又方 用干漆一兩,搗碎,炒令煙盡出,用新汲水入生麻油,空心調下。

〔錢〕安蟲丸 治上中二焦虛,或胃寒蟲動及痛。

干漆(炒煙盡,二分) 雄黃(一分) 巴豆霜(一錢)上為細末,糊丸如黍米大,量兒大小服之。取東引石榴根煎湯下,或苦楝根,或蕪荑湯下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發時服。

蕪荑散 主治同前。凡小兒痛時,便高聲啼叫,人中上鼻頭唇口一時黑色,脈法當沉弱而弦,今反脈大,是蟲癥也。

白蕪荑 干漆(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錢,米飲調下,發時服。

〔丹〕蛔蟲。用苦楝根為君,佐以二陳湯煎下。

〔錢〕積痛,食痛,虛痛,大同小異。惟蟲痛者當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隨其癥用藥。蟲與癇相似,小兒本怯故胃虛冷,則蟲動而心痛,與癇癥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蟲散主之。

辛氏女子五歲,病蟲痛。諸醫以巴豆、干漆、 砂之屬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睡臥不安,自按心腹,時大叫,面無正色,或青或黃,或白或黑,目無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臥轉不安。召錢至,錢詳視之。用蕪荑散三服,見目不除青色。大驚曰∶此病大困,若更加瀉,則為逆也。至次日,辛見錢曰∶夜來三更果瀉。錢于瀉盆中看,如藥汁,以杖攪之,見有丸藥。錢曰∶此子肌濃,當氣實,今證反虛,不可治也。辛曰∶何以然?錢曰∶脾虛胃冷則蟲動,而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更加瀉,知其氣極虛也。

而丸藥隨糞下,即脾胃已脫,兼形病不相應,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篤,七日而死。

脾主濕

鵝口

〔湯〕《巢氏病源》鵝口候者,小兒初生,口里白屑,滿舌上如鵝口,故曰鵝口。此乃胎熱,而心脾最盛,熏發于口也。治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黃丹 出火氣,摻于舌上。(葛氏方。)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脫,可煮栗 汁令濃,以綿纏指頭拭之。若春夏無栗 子,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下有膜如石榴子者,中隔連其舌下,后令兒言語不發,舌不轉也。可以爪甲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燒發灰敷之,即止。

脾主濕

口瘡

(見心主熱門)

脾主濕

口噤

〔田〕大人小兒,口噤不開,牙關緊者,諸藥無效。天南星末一錢,腦子少許,相和研勻。用指蘸生姜自然汁,蘸藥于左右大牙根上擦之,立開。

〔丹〕初生口噤不開,不收乳。用赤腳蜈蚣,去足炙末,豬乳汁調下五分,三四服愈。

〔《圣》〕小兒生下七日口噤。牛黃些少,竹瀝調下一字,以豬乳滴口中。

口噤搐鼻法。用郁金、藜蘆、瓜蒂為末,水調搐之。

脾主濕

滯頤

(口角垂涎是也)〔肅〕清心導痰丸 治舌縱涎下。(方見大人門。曾用甚妙。)〔湯〕小兒滯頤者,多涎流出,積于頤上,此由脾胃冷,涎多故也。脾之液為涎,緣脾胃虛冷,不能制其津液,故流出于頤,法當補脾。(按《內經》云∶舌縱涎下皆屬熱。此恐湯氏之偏見,今兩存之,以備參考。)張渙溫脾丹 治滯頤效。

白術 青皮(各半兩) 半夏曲 丁香(各一兩) 干姜(炮,半兩)上為細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兒十丸,二歲二十丸,米飲下。

脾主濕

臍風撮口

〔錢〕小兒洗浴,拭臍不干,風入作瘡,令兒撮口,甚者是胃虛,氣不和,口頻撮,調氣益黃散主之。

赤腳金頭蜈蚣(一條) 蝎尾(四尾) 僵蠶(七條) 瞿麥(五分)上為末,先以鵝毛管吹豆大入鼻內,嚏噴啼叫可醫,更用薄荷湯下。

〔錢〕柏墨散 治斷臍后為水濕所傷,或 袍濕氣傷于臍中,或解脫,風冷所乘,致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 釜下墨 乳發(燒。各五分)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之。

〔丹〕臍風。濕鹽二兩,豉二合,杵成餅子如錢,炙熱,熨臍上安。又,以黃柏末敷之。

〔姚〕小兒臍腫。桂心炙熱熨之,日四五。

〔《秘》〕臍風瘡。用年久東壁泥,研,敷之。

〔《圣》〕臍風久者成瘡,不干,伏龍肝敷之。又,馬齒莧,燒葉末敷之。(《千金方》)〔《子母》〕治小兒臍赤腫。杏仁杵如脂,敷臍腫上。

〔《圣》〕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并赤腫。用枯白礬,研細,敷之。

〔世〕治嬰兒因剪臍傷外風,致瘡不干,用白礬、 白龍骨各等分,同為末,每用少許敷之。又方,綿燒灰,研細,每少許干摻之。

〔丹〕撮口。夜合花枝煮汁,拭口并洗,愈。

〔田〕撮口治法,用白僵蠶為末,蜜調涂兒谷道。又,牛黃一錢,竹瀝一合,時時抹口中即瘥。

〔無〕小兒初生一七日內,忽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效,坐視其死,良可憫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證,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以溫水蘸熟帛裹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不藥神效。

小兒初生,臍風撮口,諸藥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三壯,針入三分,不宜見血,立效。

〔《甲》〕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

〔《明》〕臍腫∶腰對臍骨節間。(三壯。)〔世〕臍風撮口,在百日內不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元阳县| 蓬莱市| 鹤壁市| 巫溪县| 濮阳县| 阳江市| 防城港市| 安陆市| 兴海县| 潼关县| 南雄市| 合川市| 黑河市| 铜陵市| 来安县| 历史| 宜阳县| 嘉兴市| 循化| 托里县| 廉江市| 顺平县| 神农架林区| 新田县| 廊坊市| 内丘县| 渑池县| 宜君县| 车险| 清新县| 花垣县| 昭通市| 祁连县| 桃园市| 嘉定区| 大田县| 昌邑市| 孙吴县| 大名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