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1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3493字
  • 2015-12-26 17:01:30

〔丹〕赤白帶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之。虛者不可峻攻,實者可行。血虛,加減四物湯。氣虛,以術、參、陳皮間與之。赤屬血,白屬氣,主治燥濕為先。濕甚者,固腸丸。相火動者,諸藥中加炒黃柏。滑者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赤帶。)性躁者,加黃連。寒月少加姜、附。臨機應變,先須斷濃味。帶下與夢遺,同法治之。肥人有帶,多是濕痰,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術、川芎。瘦人帶病少,如有多是熱,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帶、漏,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膀胱,出于大腸小腸,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白術、蒼術,仍用丸子。治結痰白帶,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下數丸,候郁積行,卻服補藥。

白術(一兩) 蒼術(半兩) 紅白葵花(二錢半) 白芍(七錢半)上蒸餅為丸,空心,煎四物湯下二十丸。

陶遵道外姑,年七十,形瘦善啖,白帶。食前,姜湯吞大補丸五十丸一二次,午膳后及臨臥時,各與小胃丹十五丸,愈。

〔《大》〕乳香散 治赤白帶下。

草果(一個,去皮,入麝香一小塊,用面餅裹,火炮焦黃,留性,取出和面用之)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皮飲調下,重者三錢。

〔丹〕帶下不止,用椒目、白芷。治白帶用椒目為末,米飲調服。

樗皮丸 治赤白帶有濕熱者。

芍藥(五錢) 良姜(三錢,燒灰) 黃柏(二錢。各炒成灰) 椿根皮(一兩半)上為末,粥丸,每服三五十丸。米飲空心吞下。

赤白帶因濕熱勝而下者。

蒼術(鹽炒) 白芍(各一兩) 枳殼(三錢) 椿根皮(炒,二兩) 干姜(煨,二兩) 地榆(半兩)甘草(三錢) 滑石(一兩,炒)上末粥丸,米飲下。

治帶下。

椿根皮(二兩) 神曲(炒) 麥皮曲(炒) 黃柏(各一兩,炒) 芍藥(一兩半) 滑石(半兩)枳殼(半兩) 蒼術(一兩)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

固腸丸 治濕氣下利,大便血,白帶。去脾胃陳積之后,用此以燥下濕,亦不曾單用,看病作湯使。

椿根皮為末,粥糊為丸。此藥性涼而燥,須炒用。一方加滑石一半。

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脈數者。

黃連(炒) 側柏(酒蒸) 黃柏(炒。各半兩) 香附(醋炒) 白術(炒。各一兩) 白芷(燒存性,三錢) 椿根皮(二兩,炒) 白芍(一兩) 木香(三錢)上為末,飯粥為丸,米飲湯送下。

上五方治帶椿皮例。涼燥之劑,濕熱盛者宜之。后一方有黃連、香附、木香,故可治七情所傷。

〔《大》〕地榆膏 治赤白帶下,骨立者。

地榆一斤,用水三升,煎至一半,去渣再煎如稠餳,絞凈,空心服三合,日二服。

治漏下五色。地榆三兩,銼,用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稍熱,食前服一合。

〔《千》〕治婦人赤白帶下。三葉酸漿草,陰干為末,空心溫酒下三錢匕。

上三方治帶地榆例。寒澀之劑,亦濕熱盛而滑脫者宜之。按三葉酸漿草,葉細如萍,叢生,莖端有三葉,俗又名布谷飯。布谷者鳩也,蓋鳩常食之,故又名鳩漿草。《衍義》誤入苦 條,即曰三葉酸漿草,豈苦 即酸漿歟。(苦 有子大如金柑,味酸可食,故亦名酸漿,非三葉也。三葉酸漿,小草布地而生,葉皆三瓣,惟開黃花,其莖葉皆酸者。)〔丹〕白帶。

龜板(炙) 枳子(各二兩) 黃柏(一兩,炒) 白芍(七錢半) 干姜(炒,二錢半) 香附(半兩)山茱萸 苦參 樗皮 貝母(各半兩)上為末,以酒糊為丸,空心下。

赤白帶。

龜板(二兩,酒炙) 黃柏(一兩,炒) 干姜(一錢,炒) 枳子(二錢半)上酒糊為丸,日二服,每服七十丸。

又方 治帶下,脈數者。

枸杞根(一斤) 生地(五斤)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上三方治帶,龜扳、黃柏、地黃例,腎水真陰虛者宜之。

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全文見診生死。

王注云∶出白,溲出白液也。蓋便濁白帶之類。戴人云∶遺溺閉癃,陰痿脬痹,精滑白淫,男子之疝也。血涸不月,月罷腰膝上熱,足 ,嗌干,癃閉,少腹有塊,或定或移,前陰突出,后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又云∶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也。)小腸移熱于大腸,為伏瘕,為沉。(全文見診病傳變。)〔《保》〕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于脈,故津液涌溢,是為赤白帶下。本不病結,緣五經脈虛結熱,屈滯于帶,故女子臍下痛,陰中綿綿而下也。經曰∶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王注云∶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于臍上,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帶脈起于季脅章門,似束帶狀。今濕熱冤結不散,故為病也。經曰∶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白,一名曰蠱,所以為帶下冤結也。冤,屈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后服苦楝丸、大延胡散調下之,熱去濕除,病自愈矣。(十棗湯方見傷寒。)苦楝丸 治婦人赤白帶。

苦楝(碎,酒浸) 茴香(炒) 當歸上等分,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如腰腿疼,四物湯四兩,加羌活、防風各一兩,煎湯送下。

〔丹〕治赤白帶下,腰痛,或少腹痛有熱者。

樗皮(二兩) 延胡索 桃仁 側柏葉 川楝肉 茴香 當歸(各半兩) 香附(八錢) 官桂 烏藥(各三錢)麥皮曲(一兩,炒)上末,酒糊為丸。每服五六十丸,神效。

〔《衍》〕治帶下并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遂至臍腹更增冷痛。此蓋敗膿血所致,卒無已期,須以此排膿。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芍藥、白礬各半兩。礬燒枯另研,余為末,同以蠟丸如桐子大。

空肚及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補藥佐之。

〔垣〕固真丸治白帶不止,臍下冷痛,喜干食,惡湯飲者。(方見寒疝帶條。)〔《本》〕治婦人赤白帶下。

龍骨(半兩) 舶上硫黃(三錢半)上為末,每服半錢,無灰酒調,空心服,一日三服。不問遠年近日,盡效。

〔《大》〕伏龍肝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久不瘥,肌瘦瘁黃。

棕櫚(燒存性) 伏龍肝 屋梁上塵(懸長者,炒煙盡出火毒)上等分,研和,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二錢,酒調,醋亦可。患十年者,半年可安。有人經年崩漏不止,諸藥不效,脈濡微,與此伏龍肝散,兼白礬丸服之愈。(白礬丸用白礬四兩,附子二兩,黃狗頭骨灰四兩,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垣〕補經固真湯 白文舉正室,白帶常漏久矣,諸藥不效。診得心包尺脈極微,其白帶下流不止。叔和《脈經》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水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復亡,枯干不能滋養筋骨。以本部行經為引,用為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而益津液,以大辛熱之氣味,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苦寒之藥,泄其肺而救上熱傷氣;以人參補之,以微苦溫之藥為佐而益元氣,名曰補經固真湯。

柴胡 甘草(各一錢,炙) 干姜(細末,二錢) 橘皮(不去白,一錢) 人參(二錢) 郁李仁(一錢,去皮尖,另研如泥) 白葵花(七朵,去萼) 生黃芩(一錢,細切,另入)上件除黃芩外,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無宿食,熱服之,候少時,早膳壓之。

調經補真湯 冬后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帶再來,陰戶中寒,一服立止,大進飲食。

麻黃(半錢,不去節) 杏仁(三個) 桂枝(少許) 甘草(炙,五分) 良姜(一錢) 黃(七分) 人參 歸身 白術(各五分) 蒼術(二分) 澤瀉(一錢) 羌活(四分) 防風(二錢) 柴胡(四分) 獨活 本(各二分) 升麻根 黃芩(各五分) 干姜(二分,炮) 白葵花(七朵,去萼)上除黃芩、麻黃外,都為粗末,先將二味水二盞煎,麻黃一味令沸,掠去沫,入余藥同煎至二盞,又再入生黃芩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空心宿食消盡,日高服之,一時許,可食早膳。

〔《本》〕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瘁,飲食少味,累年無子,地黃丸。

熟地(一兩) 山茱萸 白蕪荑 干姜 白芍(微炒) 代赭石(醋淬,各一兩) 濃樸 白僵蠶上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酒下。日三服。此龐老方,婦人有白帶是第一等病,令人不產育,宜急治之。此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所以專為帶下醫也。

〔垣〕桂附湯 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肉桂(一錢) 附子(三錢) 黃柏 知母(各五分)如少食常飽,有時似腹脹,加白芍藥半錢。如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二十個。如煩惱,面上麻木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 一錢,人參七分,炙甘草二分,升麻半錢。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法如常,食遠熱服。

〔海〕香附六合湯 治赤白帶下。(方見婦人大法條,即四物加茴香、桂也。)〔《大》〕治赤白帶下,年月深久不瘥。

白芍(二兩) 干姜(半兩)上各炒黃色,同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二錢,日二服。

〔垣〕坐藥龍鹽膏丁香(一錢半) 全蝎(五個) 木香(一錢半) 良姜(一錢) 川烏頭(一錢半,炮) 枯礬(半錢)龍骨 茴香 歸梢(各二錢) 玄胡(五錢) 炒黃鹽(二錢) 濃樸(三錢) 酒防己 紅豆 肉桂(各二錢)木通(一錢)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綿裹,留絲在外,納陰戶內。

又方勝陰丹 為上藥力小,再取三錢,內加行性熱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吉水县| 偏关县| 澄迈县| 博客| 海门市| 中牟县| 云龙县| 永登县| 房山区| 于田县| 苏尼特右旗| 湖北省| 攀枝花市| 屏东县| 克拉玛依市| 安平县| 曲周县| 长治县| 延边| 汉寿县| 惠安县| 兴隆县| 启东市| 伊金霍洛旗| 抚顺县| 务川| 南宁市| 齐齐哈尔市| 乌兰察布市| 札达县| 临海市| 普定县| 靖江市| 陕西省| 吉林省| 富平县| 会宁县| 铁岭县| 凉山| 涟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