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9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4953字
  • 2015-12-26 17:01:30

積塊瘕

〔丹〕氣不能作塊成聚,塊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成聚,宜醋煮海石、醋三棱、莪術、桃仁、紅花、五靈脂、香附之類,石堿白術湯下之。瓦龍子能消血塊,又能消痰。治塊當降火消食積。(食積即痰也。)行死血,血塊去后,須大補之。

石堿,痰積有塊可用,洗滌垢膩,又能消食積。塊在皮里膜外,須用補氣香藥開之,兼二陳湯加補氣藥,先須斷濃味。凡積病不可用下藥,徒損真氣,病亦不退,當用消積藥,融化開則自消。

〔垣〕治積要法 許學士云∶大抵治積,或以所惡者攻之,所喜者誘之,則易愈。如 砂、水銀治肉積,神曲、麥 治酒積,水蛭、虻蟲治血積,木香、檳榔治氣積,牽牛、甘遂治水積,雄黃、膩粉治痰積,礞石、巴豆治食積,各從其類也。若用群隊之藥分其勢,則難取效。須要認得分明是何積聚,兼見何證,然后增加佐使之藥。不爾,反有所損,要在臨時通變也。治積當察其所痛,以知其病有余不足,可補可瀉,無逆天時,詳臟腑之高下。如寒者熱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堅者削之,強者奪之,咸以 之,苦以瀉之,全真氣藥補之,隨其所積而行之,節飲食,慎起居,和其中外,可使必已。不然,遽以大毒之劑攻之,積不能除,反傷正氣,終難復也,醫者可不慎歟!諸積皆本于喜怒傷臟而陰虛,陰既虛矣,則風雨襲陰之虛,病起于上而生積,清濕襲陰之虛,病起于下而成積。(詳見針灸條。)〔潔〕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時有感,皆能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結之藥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矣。干漆、 砂、三棱、牽牛、大黃之類,得藥則暫快,藥過則依然,氣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善治者,當先補虛,使血氣壯,積自消,如滿座皆君子,則小人自無容地也。不問何臟,先調其中,使能飲食,是其本也。

〔丹〕有婦人三十歲,因哭子,至半年后,胸痞有塊如杯,飲食大減,面淡黃慘黑,若不勝衣,六脈弦細虛澀,至日晡后則發寒熱。予察其事勢已急,補瀉兼用,以補中益氣湯隨天氣寒暄加減法,與東垣痞氣丸相間服,方見五積門,食前用湯,食后用丸,常令湯多于丸些少。如此近一月,寒熱皆退,食亦稍進,又以丸用湯相等服之,至第二月以后,忽一夜大發寒熱,至天明熱退,胸中之塊如失,至晚手足下半節皆腫,遂停藥。三五日后,忽一夜手足之腫如失,至天明胸中之塊復有,比如前覺小一暈。遂以二陳湯加桔梗、白術、枳實,調理半月而安。次年復生一男。一婦人四十余,面白形瘦性急,因大不如意,三月后乳房下貼肋骨作一塊,漸漸長大,掩心微痛膈悶,飲食減四之三,每早覺口苦,兩手脈微而短澀。予知其月經不來矣,為之甚懼,辭勿與治。思至夜半,其婦尚能出外見醫,梳妝言語如舊,料其尚有胃氣,遂以參、術、歸、芎,佐以氣藥作大服,一晝夜與四次,外以大琥珀膏貼塊上,防其長。經一月余,服補藥百余帖,食及平時之半。仍用前藥,又過一月,脈氣漸充。又與前藥吞潤下丸百余帖,月經不及兩月而至,澀脈減五分之四。時天氣熱,意其經行時,必帶紫色,仍與前補藥加醋炒三棱,吞潤下丸,以抑青丸十五粒佐之。又經一月,忽報塊已消及大半,月經及期尚欠平時半日,飲食甘美如常,但食肉則覺不快。予令止藥,且待來春木旺時又與區處。至次年六月,忽報一夜塊大,比舊反加大半指,脈略弦,左略怯于右,至數日平和,自言食飽后則塊微悶,食行卻自平。予意有動心事激之,問之果然。仍與前補藥加黃芩、炒黃連,以少木通、生姜佐之,去三棱煎湯吞潤下丸,外以琥珀膏貼之半月,值經行而塊散。此是肺金為內火所爍,木邪勝士,土不能運,清濁相干,舊塊輪廓尚在者,因氣血之未盡復也。濁氣稍留,舊塊復起,補其血氣,使肺不受邪,木氣平而土氣正,濁氣行而塊散矣。

方提領年五十六,丁丑年冬,因飲酒后受怒氣,于左脅下與臍平作痛。自此以后,漸漸成小塊,或起或不起,起則痛,痛止則伏,面黃口干,無力食少,吃此物便噯此味,轉惡風寒。脈之左大于右,弦澀而長,大率左甚,重取則全弦。此得熱散太多,以致胃氣大傷,陰血下衰。且與和胃湯以補胃氣,滋養陰血,并下保和丸助其化粕,伺胃實陰血稍充,卻用消塊和胃湯方。

人參(三錢) 白術(一錢半) 陳皮(一錢) 芍藥 歸身(各五分) 干葛(三分) 紅花(豆大) 甘草(二錢,炙)作一帖,下保和丸二十五、龍薈丸十五。

上三法,補氣血藥為主,磨積出入佐之,皆補多于磨,乃氣血虛甚而有積塊之法也。

敢村婦人腹下有塊。白術湯下保和丸三十五粒。

王郎心痛膈有塊,與白術(二錢) 青皮(一錢) 芍藥 木通 川芎 蒼術(各一錢) 甘草(五分)作一帖,煎下保和丸三十粒。

馮氏女年三十歲,形瘦色嫩,滋味素濃,幼年曾踏雪,嘗以火烘鞋履,以致濕熱上襲。至二十五歲時,口嘗吐清水吞酸。醫用丁香等熱藥,時止時作,作時仍服前藥,至當年心痛胸痞有塊,吃飯即吐些,常出三之一,遂與佐金丸二十四粒,以姜湯下之。與三十余次,全不進食。予曰∶結已開矣。且令止藥。或口干思飲,止與半盞熟水,間以青六丸與之。雖困臥著床,尤以絕藥為善。如此近四十日,診其脈前后些微弦,重取似澀,輕取稍和,至此弦脈漸添。遂令與人參酒芍藥湯,引金瀉木,漸漸思食,而苦于大便秘。病家必欲行大黃,予止之。

遂以生芍藥、陳皮、桃仁、人參為丸與之,用蜜煎導,大便行而食進,調理半月而安。

參萸丸 即佐金丸加人參一錢是也。

廬子裕左脅下因瘧后食肉與酒而成塊。

白術(一錢) 柴胡(醋炒,一錢) 茯苓(二錢) 枳殼(炒,五分) 人參(五分)作湯下阿魏五、保和二十、抑青十、與點十、攻塊五。

長垣朱郎因酒多年濕病,脅上有塊,腹滑泄,小便黃。

滑石(一兩) 白術 三棱(各六錢) 陳皮(五錢) 黃連 豬苓(各三錢) 黃芩 木通(各二錢)防風(一錢半) 干姜(一錢) 甘草(五分,炙)分七帖,煎下保和丸二十。

一丈夫肚左邊帶脅上有塊,先吃匾食牛乳者成氣痛,又因酒肉塊大如桃,食減三分之一。

滑石(半兩) 白術(四錢) 陳皮 三棱(各三錢) 蘿卜子 連翹 黃連(各一錢) 干葛(二錢半)桃仁(二十個) 黃芩(一錢) 甘草(錢半,炙)上分四帖,水煎服。

婦人脅下有塊,大如掌,脈澀,時有熱,此虛中有氣積,先與補虛,次與磨積藥。

白芍 歸須(四錢) 陳皮 白術(三錢) 青皮 川芎 木通(各一錢) 甘草(半錢)白水煎,熱服。

磨積藥∶三棱(醋煮,一錢) 枳實 青皮 桃仁(各五錢) 大黃(五錢) 桂枝(錢半) 海藻(醋煮,三錢)細末,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

〔世〕一孺人左脅下舊有塊,漸長大,脈弦而大稍數,詢之近亦發熱,食亦減,倦怠,先與補之,次攻此塊。

陳皮(五錢) 白術(兩半) 柴胡 歸頭 青皮(各五錢) 甘草(一塊) 木通(三錢半)上作八帖服。

次與攻塊∶青皮(醋,一兩半) 桃仁(五錢) 三棱(醋,一兩半) 桂枝(三錢半) 海藻(醋洗,三錢)銼末,神曲糊為丸。

一丈夫脅下有積塊,內有痰熱,汗不得泄,兩脈大而散軟,此體有虛。

三棱(五錢) 白術 黃連(各三錢) 人參(二錢半) 甘草(五分) 連翹 木通(各三錢) 川芎 桂(一錢)水煎,下保和丸。

富小娘瘧后左脅下塊,小便少。

濃樸 柴胡(各二錢) 三棱(一錢半) 甘草(半錢) 木通(五錢) 白術(六錢半) 青皮(五錢) 生姜(一片)上食前熱服。

下邳錢郎正月發沙,因此臍邊有塊二枚,發起則痛,伏則不痛,有時又隱痛。自灸臍中,脈甚弦,右手伏,重取則略數。此蘊熱因春欲汗解,而氣弱不能自發為汗,復郁,又因食不節,邪挾宿食,所以成塊。宜以保和二十、溫中二十、抑青十,用白術、木通、三棱湯下。

上十一法,皆補藥與磨積相半兼服之。前七法治飲食酒肉成積,后三法治體虛有熱成積也。

〔丹〕陳里長男二十七歲,舊因飽食牛肉豆腐,患嘔吐,又不節飲食,右脅下生一塊漸長,今大如掌,痛發則見,痛止則伏,其脈弦而數。知此人必性急,塊上不可按,按則愈痛,痛則必吐黃酸苦水。詢之果然。或作腎氣治。予曰∶非也,此足太陰有食積與濕痰。

荔枝核(燒,二個) 山梔(炒,五個,去殼) 枳實(炒,十五個) 山楂(九個) 茱萸(炒,九枚)一方有人參。

上細研,急流水一盞,蕩起煎沸,入生姜汁令辣,食前熱服,與六帖,吐二帖,服四帖,與此藥且止其痛,卻與消塊藥∶半夏末(六錢,皂角六個,水煮取汁,拌半夏末,曬干。) 黃連(炒,五錢) 石堿(二錢,另研)以上三件,同為細末,以糖球膏為丸,如胡椒大。

〔丹〕一婢色紫稍肥,性沉多憂,年近四十,經不行三月矣。小腹中有一氣塊,初起如栗,漸如炊餅。予脈之,兩手皆澀,重取卻稍和。試令按塊痛甚,捫之高寸半,遂與《千金》消石丸,至四五次后,忽自言乳頭黑且有汁,恐是孕。予曰∶韭也,澀脈無孕之理。又與三五帖,脈之稍覺虛豁。予悟曰∶經阻久矣,令止前藥,與四物湯倍白術,佐以陳皮、炙甘草至三十帖,候服完,再與消石丸數次。忽自言塊消一暈,便令莫服。又半月,經行痛甚,下黑血半升,內有如椒核者數十粒,而塊消一半。又來索藥,以消余塊。予曉之曰∶勿性急,似開矣,不可又攻。若次月經行,當消盡矣。次月經行,下少黑血塊,又消一暈。又來問藥,予曰∶且守禁忌,至次月又消盡,已而果然。大凡攻擊之藥,有病則病受之,病邪輕而藥力重,則胃氣受傷。夫胃氣者,清純沖和之氣也,惟與谷肉菜果相宜。蓋藥石皆偏勝之氣,雖參、 輩,為性亦偏,況攻擊之藥乎。此婦胃氣弱,血亦少,若待塊盡而去藥,胃氣之存者幾希矣。

一婦人年五十五歲,形氣俱實,富而神勞,味濃性急,常經水過多。醫每用澀藥止。后病氣痛,胸腹共有積塊大小十三枚,遇夜痛甚,著床累月,飲食雖減,應接家事如故,其脈兩手皆澀而弱。此因屢用澀藥,致敗血積聚不行故爾。時三月間用蜀葵根煎湯,再煎人參、白術、陳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湯,入玄明粉少許,研桃仁調熱飲之,服至二帖,腹痛下塊一枚,再并渣煎服,又下一枚,時以病久血耗,不敢再取塊,告技窮而歸。后想此癥患病雖重,其形質尚可受藥,但當去葵根、玄明粉,其后塊漸消而病安。

一女子年二十一歲,累因食傷,胃脘有塊,隨氣上塞咽中。問之,又因食煨鹽配粥。與∶白術(一錢半) 陳皮 半夏(各一錢) 桔梗 青皮 木通(各五錢) 甘草(炙些) 生姜(二片)煎服一二次,病遂平復,再與前藥。半月后加桔梗煎一服,令其吐,吐出痰積,遂愈。

〔子和〕息城司侯聞父死于賊,乃大悲。哭罷,便覺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塊,狀若覆杯,大痛不堪,藥皆無功,議用燔針炷艾,病患惡之,乃求治于戴人。戴人至,適巫者在其傍,乃學巫者雜以狂言,以謔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中結硬皆散。戴人曰∶《內經》言憂則氣結,喜則百脈舒和。又云∶喜勝悲,《內經》自有此法。

〔丹〕呂宗信年六十,素好酒,八月間因暑熱中得疾,兩足冷過膝,上脘有塊如掌,牽引脅痛,不可眠臥,飲食減半,卻不渴。已自服生料五積散三帖。予脈之,六脈俱沉澀而小,按之不為弱,皆數,而右為甚。大便如常,小便赤色。遂用大承氣湯減大黃之半而熟炒,加黃連、芍藥、川芎、干葛、甘草作湯,下栝蔞仁、半夏、黃連、貝母丸。至十二帖,足冷退至脛,塊減半,遂止藥。至半月,飲食復舊,諸癥悉除。

〔唐〕柳宗元纂救死方 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腳,夜半痞絕,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號哭,滎陽鄭詢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三次,氣通塊散。其方用杉木節一大升,橘葉一大升,無葉以皮代之,大腹檳榔七個,合搗碎之,童便三大升,共煮取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后服。

〔《肘》〕治卒暴癥,腹中有如石刺痛。牛膝一大把并葉,酒煮飲之。

〔《外》〕治卒暴癥,腹中有物,堅如石,痛欲死。取蒴 根一小束洗,瀝去水,細擘,以酒二升,漬三宿,暖溫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若欲速得服,于熱灰中溫令藥味出服之,此方無毒,神效。

上暴積急去條四方,如塊除后,必用補劑,以救其受攻之傷也。

〔海〕萬病紫菀丸 療臍腹久患 癖如碗大,及諸黃病,每值氣起時,上氣沖心,繞臍絞痛,一切蟲咬,十種水病,十種蠱病,及反胃吐食,嘔逆惡心,飲食不消,天行時病,女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懷孕多血,天陰即發。又治十二種風,頑痹不知年歲,晝夜不安,夢與鬼交,頭多白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著,腹中生瘡,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土) 吳茱萸(湯洗七次,焙干) 菖蒲 柴胡(去須) 濃樸(姜制。各一兩) 桔梗(去蘆)茯苓(去皮) 皂莢(去皮子,炙) 桂枝 干姜(炮) 黃連(去須) 蜀椒(去目及閉口,微炒出汗) 巴豆(去皮膜內油,炒) 人參(去蘆。各五錢) 川烏(炮,去皮臍,三錢) 加羌活 獨活 防風(各一兩)上為細末,入巴豆研勾,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漸加至五丸、七丸,生姜湯送下,食后臨臥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拜城县| 阿图什市| 镇坪县| 栾城县| 丽水市| 台北市| 保定市| 苏尼特右旗| 思南县| 米泉市| 哈密市| 安平县| 麻阳| 达日县| 日喀则市| 城固县| 英吉沙县| 天柱县| 德庆县| 北票市| 喀喇沁旗| 金溪县| 环江| 蒙阴县| 山东省| 屏边| 江口县| 十堰市| 洛浦县| 上虞市| 井陉县| 孙吴县| 裕民县| 余江县| 彭山县| 张家川| 炎陵县| 陆良县| 清水河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