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膀胱經(jīng)六十三穴分寸

睛明 穴在目內(nèi) 外一分宛宛中灸三壯一日禁灸攢竹 從睛明上行眉頭陷者中不宜灸曲差(一名鼻沖) 從攢竹上行發(fā)際間俠督脈之神庭穴旁開一寸五分正頭取之灸三壯五壯五處 從曲差后行五分俠督脈之上星穴旁開一寸五分灸三壯一云禁灸承光 從五處后行一寸五分禁灸通天(一名天白) 從承光后行一寸五分俠督脈之百會穴旁開一寸五分灸三壯絡 從通天后行一寸五分灸三壯玉枕 從絡 后行一寸五分灸三壯天柱 從玉枕俠項后大筋外廉下行發(fā)際陷中禁灸大杼 從天柱下行以項后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二寸陷中正坐取之灸五壯七壯風門(一名熱府) 從大杼下行二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二寸正坐取之灸五壯肺俞 從風門下行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是穴正坐取之千金云肺俞對乳引繩度之灸三壯一日百壯厥陰俞 從肺俞行四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灸七壯心俞 從厥陰俞行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甲乙經(jīng)曰禁灸千金方言風中心急灸心俞百壯膈俞 心俞之下有督俞在第六椎下去脊中二寸從督俞行七椎下亦去脊中二寸皆正坐取之灸三壯肝俞 從膈俞行九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灸三壯膽俞 從肝俞行十椎下去中行二寸正坐取之灸三壯脾俞 從膽俞行十一椎下去中二寸正坐取之灸三壯胃俞 從脾俞行十二椎下去中二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三焦俞 從胃俞行十三椎下去中行二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五壯腎俞 從三焦俞 行十四椎下與臍平去脊二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一曰灸隨年數(shù)大腸俞 腎俞之下有氣海俞在十五椎下去脊二十從氣海俞行十六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灸三壯小腸俞 大腸俞下有關元俞在十七椎下去脊中二寸此從關元俞行十八椎下去脊二寸伏而取之灸三壯膀胱俞 從小腸俞行十九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灸三壯中膂俞(一名脊內(nèi)俞) 從膀胱俞行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俠脊胛起肉間伏而取之灸三壯白環(huán)俞 從中膂俞行二十一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灸三壯甲乙言不可灸上 從白環(huán)俞行腰踝骨下一寸俠脊兩旁第一空陷中灸七壯次 從上 行俠脊旁第四空陷中灸七壯中 從次 行俠脊旁第三空陷中灸七壯下 從中 行俠脊旁第二空陷中灸七壯會陽 從下 行陰尾尻骨兩旁五分許(一名利機)灸五壯附分 自大杼別脈其支者從肩膊內(nèi)循行第二椎下附項內(nèi)廉兩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灸五壯魄戶 從附分下行第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灸五壯膏肓 從魄戶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千金翼云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動乃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根據(jù)胛骨之際相去骨際如容側指許按其中一間空處自覺牽引肩中是其穴也左右各灸至百壯或三五百壯多至千壯當氣下襲襲然如流水之降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前索孔穴灸之又取法以右手搭左肩上中指稍所不及處是穴左取亦然神堂 從膏肓下行第五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灸五壯從神堂下行第六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灸五壯膈關 從 下行第七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開肩取之灸五壯魂門 從膈關下行第九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灸三壯陽綱 穴在十椎下去取同魂門 灸三壯七壯意舍 穴在十一椎下去取同上灸七壯一云五十壯至百壯胃倉 穴在十二椎下去取同上灸五壯一云五十壯肓門 穴在十三椎下又肋間陷中前與鳩尾相對去取同上灸三壯志室 穴在十四椎下陷中去取同上灸三壯七壯胞肓 穴在十九椎下陷中去脊中各三寸半伏而取之灸五壯七壯秩邊 穴在二十一椎下陷中去脊中各三寸半伏而取之灸五壯承扶(一名肉 一名皮部一名陰關) 從秩邊下行在尻臀下陰股上約紋中灸三壯殷門 從承扶下行六寸 上兩筋之間灸三壯一云在浮 下二寸又云六寸浮 從殷門外循斜上一寸屈膝得之灸三壯又云在委陽上一寸委陽 從浮 下行仍在承扶穴下六寸屈膝取之委陽穴也而與會陽下合 中也灸三壯委中 從委陽下行 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仰頦至地伏臥取之灸三壯一云禁灸合陽 從委中下行膝 約紋下三寸灸五壯承筋(一名 腸一名直腸) 從合陽下行 腸中央陷中腳跟上七寸灸三壯承山(一名魚腹) 從承筋下行腿肚下尖分肉間陷中灸五壯至七七壯飛陽(一名厥陽) 從承山斜行足外踝后上七寸陷中灸三壯附陽 從飛陽下行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間灸三壯一云七壯昆侖 從附陽下行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細動脈應手灸三壯仆參(一名安邪) 從昆侖下行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灸七壯申脈 從仆參行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許白肉際灸三壯金門(一名關梁) 從申脈下行一寸灸三壯一云七壯炷如小麥京骨 從京門行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按而得之小指本節(jié)后大骨名京骨其穴在骨下灸七壯束骨 從京骨行足小指外側本節(jié)后陷中赤白肉際灸三壯通谷 從束骨行足小指外側本節(jié)后陷中灸三壯至陰 從通谷行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五壯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心胞經(jīng)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澤 門認間使內(nèi)關逾大陵勞宮中沖中指盡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心包經(jīng)九穴分寸

天池 穴在乳旁二寸許直腋下行三寸脅之撅起肋骨間(一名天會)灸三壯天泉(一名天濕)在曲腋下去肩臂二寸舉臂取之灸三壯曲澤 從天泉下行肘內(nèi)廉大筋內(nèi)側橫紋頭下陷中動脈灸三壯門 從曲澤下行掌后去腕五寸灸五十壯間使 從 門下行掌后去腕三寸兩筋間陷中灸五壯內(nèi)關 從間使下行掌后去腕二寸兩筋間灸五壯大陵 從內(nèi)關下行掌后骨下橫紋中兩筋間陷中灸三壯勞宮(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從大陵下行掌中央動脈屈無名指取之灸三壯中沖 從勞宮下行手中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陷中灸一壯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腎經(jīng)穴歌

足少陰俞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水泉連大鐘復溜交信筑賓立陰谷橫骨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得肓俞商曲石關蹲陰都通谷幽門直步廊神封出靈墟神藏 中俞府畢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腎經(jīng)二十七穴分寸

涌泉(一名地沖)穴在足心陷中伸腿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壯然谷 從涌泉上行足內(nèi)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灸三壯太溪 從然谷行足內(nèi)踝后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灸三壯大鐘 從太溪行足跟后跟中大骨上兩筋間灸三壯水泉 從大鐘行太溪下一寸內(nèi)踝下灸五壯照海 從水泉行足內(nèi)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之中陷中灸三壯復溜(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從照海行足內(nèi)踝后上除踝一寸陷者中前傍骨是復溜后傍骨是交信二穴止隔一筋灸五壯七壯交信 從復溜斜外正行復溜穴之后二寸許后傍筋灸三壯筑賓 從交信斜外上行過三陰交穴上 分中( 俗名腿肚)灸五壯陰谷 從筑賓上行膝下內(nèi)輔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得之灸三壯橫骨 從陰谷上行入腹陰上橫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任脈之中行旁開五分(一名下橫)灸三壯大赫(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從橫骨上行一寸去中行五分灸五壯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從大赫上行一寸去中行五分灸五壯四滿(一名髓府)從氣穴上行分寸同上灸三壯中注 從四滿上行分寸同上灸三壯肓俞 從中注上行一寸直臍旁去臍中五分灸五壯商曲 從肓俞上行二寸亦去中行旁開五分灸五壯石關 從商曲上行一寸去中行旁開五分灸三壯陰都(一名食宮)從石關上行分寸同上灸三壯通谷 從陰都上行一寸陷中去中行旁開五分灸五壯幽門(一名上門)從通谷上一寸去巨關旁各五分陷中灸五壯步廊 從幽門上行一寸六分陷者中去中行旁開二寸仰而取之灸五壯神封 從步廊上行分寸同上仰而取之灸五壯靈墟 從神封中行分寸同上仰而取之灸五壯神藏 從靈墟上行一寸六分亦去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中 從神藏上行分寸同,上仰而取之灸五壯俞府 從 中上行巨骨之下俠任脈之璇璣中行旁開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五壯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三焦穴歌

手少陽經(jīng)三焦位二十三穴起關沖液門中渚陽池歷外關支溝會宗逢三陽絡入于四瀆注于天井清冷中消濼 會肩 穴天 天牖經(jīng)翳風 脈顱息角孫入耳門和 絲竹空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三焦經(jīng)二十三穴分寸

關沖 穴在手四指外端去爪甲如韭葉許灸三壯液門 從關沖上行手小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握拳取之灸三壯中渚 從液門上行一寸陷中握拳取之灸三壯陽池(一名別陽) 從中渚由四指末節(jié)直上行手表腕上陷中灸三壯外關 從陽池上行手腕后二寸兩骨間陷中灸三壯支溝(一名飛處) 從外關上行一寸兩骨間陷中灸七壯會宗 從支溝外開一寸以支溝會宗二穴相并平直空中相離一寸灸三壯三陽絡(一名通間) 從會宗內(nèi)斜上行一寸臂上大交脈灸五壯四瀆 從三陽絡上行肘前五寸外廉陷中灸三壯天井 從四瀆斜外上行肘外大骨尖后肘上一寸兩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灸三壯清冷淵 從天井上行一寸伸肘舉臂取之灸三壯消濼 從清冷淵上行肩下臂外肘上分肉間灸五壯會(一名 ) 從消濼上行 外去肩端三寸宛宛中灸五壯肩 從 會上行肩端 上陷中斜舉臂取之灸三壯天 從肩 上行肩缺盆中直是少陽經(jīng)之肩井穴后一寸灸三壯天牖 從天 上行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發(fā)際中夾耳后一寸不宜灸翳風 從天牖上行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灸七壯脈(一名資生) 從翳風上行耳后中間雞足青絡脈中灸七壯顱息 從 脈行耳后上間青絡脈中灸七壯甲乙經(jīng)曰灸三壯角孫 從顱息上行耳上上間發(fā)際下開口有空灸三壯耳門 從角孫繞行耳前起肉當耳缺處陷中禁灸和 從耳門行耳前兌發(fā)下橫動脈中兌發(fā)下即發(fā)角也灸三壯絲竹空 從和 上行肩后陷中禁灸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膽經(jīng)穴歌

足少陽經(jīng)童子 四十三穴行迢迢聽會客主頷厭集懸顱懸厘曲鬢翹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至陽白臨泣開目窗正營承靈腦空是風池肩井淵腋長轍筋日月京門鄉(xiāng)帶脈五樞維道續(xù)居 環(huán)跳市中瀆陽關陽陵復陽交外邱光明陽輔高懸鐘邱墟足臨泣地五俠溪竅陰畢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膽經(jīng)四十三穴分寸

童子 (一名太陽一名前關) 穴在目銳 去 五分灸三壯聽會 從童子 下外斜行耳前起骨上面下一寸耳珠下動脈宛宛中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灸三壯客主人(一名上關)從聽會上直行一寸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灸三壯頷厭 從客主人上內(nèi)斜行兩太陽曲角上廉灸三壯懸顱 從頷厭后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之中灸三壯懸厘 從懸顱后行耳前曲角上兩太陽下廉灸三壯曲鬢 從懸厘后行耳前入發(fā)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灸三壯率谷 從曲鬢后行耳上入發(fā)際寸半陷者宛宛中嚼牙取之灸三壯天沖 從率谷后行耳后三分許入發(fā)際二寸灸三壯浮白 從天沖下行耳后入發(fā)際一寸灸三壯竅陰(一名枕骨) 從浮白下行耳后完骨上枕骨下?lián)u動有空灸三壯完骨 從竅陰行耳后入發(fā)際四分灸三壯本神 從完骨折上行神庭三寸直耳上入發(fā)際四分灸七壯陽白 從本神行眉上一寸直瞳子灸三壯臨泣 從陽白上直行入發(fā)際五分陷中正睛取之灸三壯一日禁灸目窗(一名至榮) 從臨泣后門一寸灸五壯正營 從目窗后行一寸灸三壯承靈 從正營后行一寸五分灸五壯腦空(一名顳 ) 從承靈后行一寸五分灸五壯風池 從腦空下行耳后下發(fā)際陷中大筋外廉按之引于耳中灸三壯七壯炷宜小肩井 從風池下行肩上會其支者合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灸三壯淵腋(一名泉腋) 從肩井下行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禁灸輒筋 從淵腋下行復行前一寸三肋端橫直蔽骨旁七寸五分半直兩乳側臥屈上足取之灸三壯日月(一名神光) 從輒筋行乳下二肋端縫下五分灸五壯京門(一名氣 一名氣府) 從日月行監(jiān)骨腰中季脅本俠脊臍上五分旁開九寸半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灸三壯帶脈 從京門下行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旁開八寸半灸五壯五樞 從帶脈下三寸一曰水道旁寸半陷中灸五壯維道(一名外樞) 從五樞下行過肝經(jīng)之章門穴下五寸三分灸三壯居 從維道下行三寸監(jiān)骨上陷中灸三壯環(huán)跳 從居 下行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灸三壯 環(huán)跳穴下行膝上外廉兩筋中以手著腿中指盡處風市穴也中瀆 從風市下髀骨外膝上外廉五寸分肉間陷中灸五壯陽關 從中瀆下行膝上二寸犢鼻外陷中禁灸陽陵泉 從陽關下行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間蹲坐取之灸七壯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 ) 從陽陵泉下行足外踝上七寸內(nèi)斜三陽分肉間灸三壯外邱 從陽交行外踝上七寸外斜灸三壯光明 從外邱下行外踝上五寸灸三壯陽輔(一名分肉) 從光明下行一寸輔骨前絕骨端內(nèi)斜三分灸三壯懸鐘(一名絕骨) 從陽輔下行三寸外踝骨尖動脈中尋按取之灸五壯丘墟 從懸鐘行外踝下斜前陷中灸三壯足臨泣 從丘墟下行三寸在足四指近小指本節(jié)后足跗間陷中灸三壯地五會 從臨泣下行五分在足小指次指本節(jié)后間陷中禁灸俠溪 從地五會下行一寸足小指次指本節(jié)前岐骨間陷中灸三壯竅陰 從俠溪下行足小指四指外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肝經(jīng)穴歌

足厥陰肝一十四大敦行間太沖是中封蠡溝伴中都膝關曲泉陰包次五里陰廉上急脈章門才過期門至

十二經(jīng)脈起止

肝經(jīng)十四穴分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聊城市| 防城港市| 临高县| 若羌县| 察哈| 莆田市| 布拖县| 西乡县| 荣昌县| 楚雄市| 正安县| 拉孜县| 永仁县| 汝州市| 台东县| 巴彦淖尔市| 晋州市| 大安市| 淮滨县| 新建县| 阿城市| 彰武县| 澎湖县| 阜城县| 邳州市| 青州市| 都匀市| 北安市| 大兴区| 南丰县| 托克逊县| 安乡县| 金沙县| 成安县| 潜江市| 永善县| 达日县| 都匀市| 剑川县|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