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2709字
- 2015-12-26 16:11:54
國朝翟鳳翥撰。鳳翥字象陸,聞喜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是集文四卷,詩一卷,因嘗講學於其鄉之“涑水書院”,故題曰《涑水編》。卷首有徐元文《序》,稱原集本六卷,第五為制義,今制義不知何人所刪,目錄內亦為鐫去,故止存五卷云。
《蘭雪堂詩集》三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謝賓王撰。賓王字起東,臨淄人,順治丙戌進士,官南康府推官。是集為未刻鈔本,凡古體詩一卷,近體詩二卷,意興頗遒,而骨格未就。卷首題王士禎評選,蓋山左談詩之士,罕不問津於士禎者,此其一也。
《祓園集》九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梁清遠撰。清遠有《雕邱雜錄》,已著錄。是集清遠所自編,凡詩四卷,文四卷,詞一卷。其詩直抒性情,頗能蟬蛻於習俗之外,而人所應無盡無,人所應有尚未能盡有也。
《黃山詩留》十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法若真撰。若真字漢儒,號黃石,一號黃山,膠州人。順治乙酉,以“五經”特賜中式,授中書舍人,丙戌成進士,改庶吉士,官至江南布政使。若真詩、古文、詞,少宗李賀,晚乃歸心少陵,不屑櫛比字句,依倚門戶,惟其意所欲為,不古不今,自成一格。此本為張謙宜所編,共詩四千一百三首。
《心遠堂詩集》十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李霨撰。霨字坦園,高陽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勤。是集為霨所自編,初刻於康熙辛亥,至于丁巳,又續廣之。其論詩,謂王、李、鍾、譚其詞皆予,而所不予者,在其郊顰學步之流,持論最為平允。
故集中諸作,皆沖和雅正,不為叫囂之音,亦不蹈纖仄之習。其門人陳廷敬《序》,稱其寫一時交泰之盛,蓋遭際盛時,故其詩有雍容太平之象,古人所謂臺閣文章者,蓋若是矣。
《聿修堂集》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藍潤撰。潤字海重,即墨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湖廣布政使。潤初名滋,《故國學進士題名碑》及《館選錄》,舊本皆作藍滋。后官侍讀時,乃賜今名。其為江南學政時,有《視學錄》;為福建參政時,有《視閩紀略》;為廣東參政時,有《入粵條議》;為江南按察使時,有《臬政紀略》。今皆未見,惟此集為其子孫鈔傳,詩、古文寥寥數首,皆應酬之作,殆非所長。
《寒松堂集》九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魏象樞撰。象樞字環極,蔚州人。順治丙戌進士,歷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遷刑部尚書,以病乞休,圣祖御書“寒松堂”額以寵其歸,卒謚敏果。其平生立朝端勁,為人望所歸,講學亦醇正篤實,無空談標榜之習,文章樸直,亦如其為人。惟其子學誠編此集時,意在於先人手澤,一字無遺,遂細大不捐,幾盈百卷,未免有榛楛勿翦之憾耳。
《且亭詩集》(無卷數,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楊思圣撰。思圣字猶龍,鉅鹿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申涵光所作《小傳》,稱有《且亭詩》七集,然不著其卷數,此本乃思圣既歿,其子履吉所編,凡詩八百馀首,其入蜀諸作,刻意摹杜,而刻畫之痕未化也。
《夢吟集》一卷、《續集》一卷(內府藏本)
國朝王天春撰。天春字魯源,濟寧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兵部侍郎。致仕后惟以吟詠自娛,故此集皆暢所欲言,頗多率句。
《昆林小品》三卷、《昆林外集》(無卷數,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經注義》,已著錄。此其雜著諸篇,集外別行者也?!缎∑贰贩稚稀⒅小⑾戮恚锻饧穭t剞劂未竟,尚不分卷。裔介學宗朱子,著有《約言錄》、《知統錄》等書。而此集於二氏之學,亦若有取焉。豈晚耽禪悅耶?其文間有俚語,頗沿宋人語類馀派,而時露古質,亦復可觀;至駢體則非所擅長,雖無作可矣。
《四思堂文集》八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傅維鱗撰。維鱗有《明書》,已著錄。是集奏疏一卷,記序雜著二卷,詩五卷。所載如《更役法》、《嚴巡方》、《考核諸疏》及《屯田苦民書》諸作,頗有侃直之風,至《士傳民語諸謠曲》,盡明末兵荒流離之狀,然統其全集觀之,則頗傷粗率,蓋天性耿直,直抒胸臆,不甚留意於文章云。
《燕川漁唱詩》二卷、《植齋文集》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傅維枟撰。維枟字培公,號霄影,靈壽人。明吏部尚書永淳之子,雖生於貴族,而恬退不求仕進,早歲即棄舉子業,以詩文自娛,跡其品度,當屬勝流。然是集所錄,大抵應酬之作,罕逢高唱,豈并文章視為粗跡歟?
《倚雉集》十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竇遴奇撰。遴奇字松濤,大名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僉都御史。是編為其友賀應旌所編,凡文五卷,詩六卷,詞一卷?!耙酗簟闭撸渌犹妹?。
《王文靖集》二十四卷、《附錄》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王熙撰。熙字子撰,一字胥廷,宛平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大學士,謚文靖。是集,為其子克昌所編。凡奏疏二卷,頌賦一卷,詩六卷,文十五卷,以自作年譜及行狀、志銘、碑傳附錄於末。前有其門人張玉書、吳震方二《序》。
又有朱彝尊《序》,核其詞意,皆熙在時所作,而標題亦稱其謚,或刊版者追改也。
《佳山堂集》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馮溥撰。溥字易齋,益都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大學士??滴跫何?,召試博學鴻詞。溥與高陽李霨、寶坻杜臻、昆山葉方靄四人同為閱卷官,得人最盛,故毛奇齡等為作集《序》,皆稱門人。其詩則未為精詣也。
《林屋文稿》十六卷、《詩稿》十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宋徵輿撰。徵輿字轅文,華亭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徵輿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倡幾社,以古學相砥礪,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睥睨一世,而精煉不及子龍,故聲譽亦稍亞之云。
《慎齋遇集》五卷、《蒞楚學記》一卷、《日懷堂奏疏》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國朝蔣永修撰。永修有《孝經集解》,已著錄。是集裒其平生之文,名曰《遇集》,言即所遇而成文也。中多記貴州、湖廣風土,蓋永修初官應山縣知縣,繼官平越府知府,終官湖廣提學副使也。其《學記》則康熙十九年提學時作,《奏疏》則官刑科給事中時所上?!督贤ㄖ尽贩Q其在應山,有守御功;在平越,清丈苗民虛稅八千有奇;在湖廣,振興文教,楚風為之一變,列於《宦績傳》中云。
《潛滄集》七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余一元撰。一元字占一,號潛滄,山海衛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禮部郎中。是集,卷一為《四書解》,卷二至卷六為《雜文》,卷七為《詩》。其《次韻答張筑夫詩》,有“良知自是姚江旨,躬秉幾亭夫子傳”句。附載張贈詩,有“姚江絕學重開辟,直續良知兩字傳”句。蓋其學出於陳龍正,集中所謂“幾亭師者”,龍正別號也。故其《四書解》中,以小學為格物,而深譏《朱子補傳》為非。猶宗王守仁之說,而小變之者也。是集,其所自編,卷端有凡例六條,述所以編次之意甚詳,然詩文皆不入格。觀其自編而自發凡例,或自譽,或自恕,儼如刪纂他人之集者。是於古來著述體裁,皆未及考,則所作可略見矣。
《安雅堂詩》、《安雅堂拾遺詩》(皆無卷數),《安雅堂拾遺文》二卷、附《二鄉亭詞》四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