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6章

明周世選撰。世選字文賢,故城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是集以衛陽為名,蓋故城在衛河之陽,世選以自號,因以名集也。世選以風節著,文章非所留意,然集中章奏,如《諫穆宗馳馬於禁掖》、《神宗講武於宮中》,皆不知明之積弱,由於朝廷之宴安,朝廷之宴安,由於諸帝之不知兵事,持論殊為迂闊。又姚希孟《序》謂:大學士高拱構禍華亭,將引世選效指臂,弗應,遂被逐去。復引其祭拱文中隱顯參商語,以證之。然世選出拱之門,不受指嗾,具見特立之操。乃拱既卒,而必特彰其事於祭文,是又不如置之不辨之,為厚矣。

《海亭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鄭普撰。普字汝德,海亭其號也,南安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云南府知府。是集文三卷,皆應酬之作,詩一卷,僅二十馀首,亦殊寥寥。據王慎中所作《墓志》,謂普精於經學,觀集中《復林次崖二書》,亦憑虛理斷之學,非元元本本之學也。

《覆瓿草》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林烴撰。烴字貞耀,閩縣人。嘉靖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事跡附見《明史林瀚傳》。集首有王穉登《序》,言烴官未逾藩鎮,既告歸,幾二十年,乃以薦為太仆,俄復請歸。與史不合。蓋史舉其所終之官,穉登所稱則其刻集時官也。穉登《序》極論七子末流之弊,而獨稱烴詩為有道之言,然是集為胡應麟所編,應麟故依附七子者,集中所錄,大抵舊調居多,新意殊少,仍七子之支派而已。

《逍遙園集》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穆文熙撰。文熙有《七雄策纂》,已著錄。是集為南師仲所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明史藝文志》作《逍遙園集》十卷,疑刊本誤脫“二”字也。

《處實堂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張鳳翼撰。鳳翼有《夢占類考》,已著錄。是編詩四卷,文三卷,末一卷曰《談輅》,則其筆記也。鳳翼才氣亞於其弟獻翼,故不似獻翼之狂誕,而詞采亦復少遜。生平好填詞,集中多論傳奇之語。《千頃堂書目》載:鳳翼《處實堂前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與此本皆不符,未喻其故。

《文起堂集》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張獻翼撰。獻翼有《讀易紀聞》,已著錄。是集凡賦一卷,詩六卷,雜文三卷。其詩文多參以俳偶,蓋獻翼雖頗與李攀龍筆札往還,而與皇甫涍尤契,故學其含咀魏、晉,而未能成家云。

《紈綺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張獻翼撰。乃自錄其早歲所作,於《文起堂集》外,別行者也。

《狎鷗子摘稿》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吳崇節撰。崇節有《古史要評》,已著錄。此其為武岡知縣罷歸后,所為文也。前有《狎鷗亭賦》及《霞塘八景》絕句,后則雜文,寥寥僅十數篇,皆詞意淺薄。中有《悟蘧生傳》,詳其詞意,乃崇節自謂,而其《狎鷗亭賦》又自稱“豫石子”,隨地易號,殆仿元結之例歟?

《魯望集》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袁尊尼撰。尊尼字魯望,吳縣人,僉事袠之子。嘉靖乙丑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是集純為七子之體,故王世貞《序》極稱之。

《天池草》二十六卷(編修吳典家藏本)

明王宏誨撰。宏誨字紹傳,瓊州安定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宏誨初釋褐時,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又嘗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為居正所銜,蓋亦介特之士也。是集,文二十卷,詩六卷,集首載諭祭文及本傳,猶古人附錄之例。又載其三世誥命,已為破格。至以萬歷己丑,宏誨為會試副總裁,遂并載是科題名錄,則從來編別集者,無此變體矣。

《謝山存稿》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吾德撰。吾德字有齋,廣東新會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僉事。吾德傳陳獻章之學,居官忤張居正,屢遭貶謫,其氣節亦錚錚者,詩文則直述胸臆而已。

《震川文集初本》三十二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歸有光撰。有光有《易經淵旨》,已著錄。是編為其子子祐、子寧所輯。

前有萬歷三年周詩《序》,所謂昆山本者是也。其中漏略尚多,故其曾孫莊又裒輯為四十卷,而有光之文始全。相傳子寧改竄父書,有光見夢於賈人童姓,其事雖不足信,而字句之訛舛,誠有如莊所指摘者。末載行述一篇,子祐所作,又序略一篇,子寧所作也。

《二酉園詩集》十二卷、《文集》十四卷、《續集》二十三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陳文燭撰。文燭字玉叔,沔陽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其詩分八集:曰《漢陰詩》、曰《廷中詩》、曰《淮上詩》、曰《嵩和詩》、曰《西蜀詩》、曰《東岱詩》、曰《金焦詩》、曰《黃蓬詩》。陳思育、王喬桂、皇甫汸、袁福徵、黃省曾、沈明臣、李先芳、孫斯億、任瀚、高啟愚、熊敦樸、陳宗虞、曾可耕、吳國倫、方沆、黃一正、李維楨、屠隆、周光鎬,十九人“序”之。文曰《五岳山人前集》、《五岳山人后集》,王世貞、歸有光、汪道昆、茅坤“序”之,后總編為《二酉園文集》,道昆、世貞又“序”之。《續集》則文燭身后,其孫之蘧所輯。皆文無詩,亦無當時名士“序”。惟之蘧自“序”之,又與文燭之婿龍膺各為一“跋”而已。斯亦生死之際,交游盛衰之驗,而文壇標榜,其不足盡據可知矣。

《楊端潔集》(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楊時喬撰。時喬有《周易古今文全書》,已著錄。是集為其子圣踐所編。

江右之學,惟時喬一本程、朱,故集中《大學》、《周易》諸“序”,及孔、朱二像“碑”,皆力辟心學之誤云。

《洪洲類稿》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王圻撰。圻有《東吳水利考》,已著錄。是集,凡詩一卷,文三卷,乃其提學湖廣時所自編,其孫謨又為重刻。圻所著述,如《續文獻通考》、《三才圖會》、《稗史類編》諸書,皆篇帙浩繁,動至一二百卷,雖龐雜割裂,利鈍互陳,其采輯編排,用力亦云勤篤。計其平日,殆無時不考古研今;其於詩文,殆以馀事視之,故寥寥如此,存而不論可矣。

《寶善堂稿》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舊本題慶成王宗川撰,不著其名。考《明史》晉王第四子濟炫封慶成王,其子孫襲封者,無宗川之名。集中孔天允《序》,稱王纂世十葉,趙訥《跋》亦云:王祖考安穆王,以世次推之,宗川蓋即榮懿王慎鍾之號。穆文熙《詩話》稱榮懿王以賢孝稱,器質敦厚,詩亦有體裁,足相證也。然《明詩綜》載,有慎鍾《夏日登萬佛樓次朱使君韻》詩一首,而此集中不載,則又未詳其故矣。

《山居集》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栗應宏撰。應宏字道甫,長子人。嘉靖中舉人,屢試不第,耕讀太行山中。

祥符高叔嗣謝病歸,應宏往與訂交,叔嗣作《紫團山人歌》贈之,是集即叔嗣所“序”也。集中惟五言近體,頗有隱秀之致,馀體則自鄶無譏。《千頃堂書目》載是集,作六卷,疑字之誤。又載有《太行集》十六卷,今未見傳本。

《吾野漫筆》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許炯撰。炯字吾野,新會人,嘉靖中舉人。是集凡文七卷,詩六卷。前有《自序》,謂少時不慧,從群兒騎竹馬,粘蜻蜓,捕鳥雀為戲。未幾病痁忽劇,夢一父老出袖中書授之,俄墜而覺,自是遂能把筆作詩。其一卷首篇《述戒》,稱有“通元先生過而誨之”云云。蓋才高而無所師法者,故其漫書各篇內,謂范仲淹、揚雄之流也,胥於僣矣;蘇洵、荀卿之流也,鄰於詐矣。又謂蘇洵《辨奸》,訾王安石也,吾以為洵亦安石之徒云云。皆率意一往,不復絜以規矩者也。

《俞仲蔚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俞允文撰。允文初名允執,仲蔚其字也,昆山人,嘉靖中諸生。年四十即棄去舉子業,一意為詩。《明史文苑傳》附載《王穉登傳》中。允文與王世貞善,故與盧柟、李先芳、吳維岳、區大任、世貞目為廣五子,然允文論詩,乃深不滿李攀龍,特才地差弱,終不能與之抗衡耳。大抵廣五子中,柟最挺出,大任次之,先芳、維岳及允文又其次也。

《天隱子遺稿》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嚴果撰。果字毅之,震澤人,嘉靖時布衣。是集,詩七卷,文十卷。首有王思任《序》云:弇州盱衡海內,才子俱上贄貢,所不能致者,會稽徐文長、臨川湯若士,其鄉則嚴毅之。可謂卓然自立之士。然其詩文則尚非徐渭、湯顯祖匹也。

《汪山人集》十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汪少廉撰。少廉字古矜,休寧人,嘉靖中布衣。其集第一卷為賦,二卷至十六卷為詩,末二卷為雜文。詩於分體中又各分類,名目繁細,每類中又注編年於其下,叢碎彌甚,所作音節高伉,而神理不具,往往失之蹈襲。其《邊憤》一詩,朱彝尊《明詩綜》獨取之,然究不出少陵《諸將》蹊徑也。

《大鄣山人集》五十三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吳子玉撰。子玉字瑞穀,休寧人,嘉靖中貢生。其文規橅李攀龍,集中分體二十,皆以某部為題,其《敘事》、《志略》、《說譜》等目,并出臆造。

《何翰林集》二十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何良俊撰。良俊有《四友齋叢說》,已著錄。是集乃其詩文、雜著,并語林之《小序》亦載焉。朱彝尊《明詩綜》載,其有《清森閣集》。《千頃堂書目》載,良俊《清森閣集》無卷數,又載其《柘湖集》二十八卷。據集首莫如忠《序》,稱是集二十八卷,蓋即所謂《柘湖集》者。此本僅二十二卷,目錄亦復殘闕,則已非完書矣。良俊在當時,頗有文名,所作縱橫跌宕,亦時有六朝遺意,而落筆微傷太快,殆亦才人輕脫之習歟。

《蕓暉館稿》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茅翁積撰。翁積字穉延,歸安人,副使坤之子也。豪蕩不羈,以任俠自負,故所作多文酒宴會之詞。是集凡詩十卷,文二卷,樂府二卷,而以“行狀”、“墓志銘”、“小傳”,附其后。

《兔園草》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曹乾學撰。乾學字叔驥,太倉人。與王世貞為姻家,又與趙宧光輩友善,故集中多游覽酬贈之作,其詩不盡落婁東窠臼。然邊幅窘束,則才地限之也。

《黃說仲詩草》十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黃惟楫撰。惟楫字說仲,天臺人。其詩多與王世貞、區大任等唱酬之作,蓋亦沿七子之流波者。

《被褐先生稿》十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華善述撰。善述字仲達,無錫人。是集惟末一卷為雜文,馀卷皆詩也。王世貞為作《序》云:其詩或并比興而忘之,大概不可為典要。是深不滿之矣。

《童子鳴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童佩撰。佩字子鳴,龍游人。世為書賈,佩獨以詩文游公卿間,嘗受業於歸有光,其歿也,王世貞為作“傳”,王穉登為作“墓志”,蓋亦宋陳起之流也。詩格清越,不失古音,而時有累句。如《讀李博士集》:“繞屋梅花然”句,蓋用沈約“詩山櫻紅欲然”語,以之品梅殊不類。又如《觀魏知古告身歌》:“高齋試展竹滿墻”句,上四字下三字,邈不相貫。他如“囊琴挾水流,客鬢帶山蒼”之類,皆失之纖巧。“公牘無盈案,私錢不入囊”之類,皆失之拙俚。

“川原呈伎倆”之類,尤失之儇佻。舊《序》稱,其閉戶屬草,必屢易而后出,出則使人彈射其疵,往往未愜,并其稿削之,不留一字,殊不盡然也。

《松韻堂集》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孫七政撰。七政字齊之,常熟人。與王世貞諸人游,故詩亦類七子之體,而字句時傷於笨滯。

《王世周集》二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伯稠撰。伯稠字世周,昆山人。是集,卷首有王世貞兄弟《序》,頗相推許。然考其所作,似過於標榜。

《壯游編》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叔承撰。叔承初名光允,以字行,更字承父,晚更字子幻,自號昆侖山人,吳江人。《明史文苑傳》附載《王穉登傳》中。叔承早棄舉子業、縱游齊、魯、燕、趙,又入閩、入楚。其在鄴下,鄭若庸薦之趙康王。叔承以王無下士實意,賦詩以行。有“壯心欲別逢知已,羞向侯門待晚餐”之句。又客大學士李春芳家,亦以使酒偃蹇謝去。史稱其與王錫爵為布衣交,錫爵再召時,有《建三王并封議》者,叔承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爭,不當依違兩端負主恩,辜物望。蓋其氣節懷抱,亦非當時山人墨客以詩句為市者比。最后從顧養謙於塞上,無所成就而歸,乃不復出。此集即其初入都時作也。

《吳越游》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王叔承撰。是集前六卷為詩,無錫陳以忠所刻,后二卷為雜文,烏程范應期所刻。《千頃堂書目》作十卷,與此本不合,或字誤歟?

《涉江詩選》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潘之恒撰。之恒有《黃海》,已著錄。之恒初以文詞受知於汪道昆、王世貞,既而赴公車不得志,渡江歷潯陽、武昌,從公安袁宏道兄弟游。宏道稱其出汪、王之門,而能不入其蹊徑。然當時論者又謂之恒依傍汪、王,終不能有所解駁。宏道徒以其論與己合而收之,跡其生平,蓋始終隨人作計者也。集本二十卷,宏道刪定為此本。凡甲、乙集各三卷,丙集一卷。

《翏翏集》四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俞安期撰。安期有《唐類函》,已著錄。是集騷一卷,賦二卷,詩三十七卷,雜文一卷。安期之名,本由依附七子而成,故詩亦不出其流派。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其賦景有馀,言情不足,如觀翦采花,青紅碧綠,非不爛然,即而視之,總與根株不相符。可謂定評矣。

《江山人集》七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隆化县| 曲阜市| 保定市| 鸡西市| 大冶市| 凤翔县| 彭州市| 隆安县| 通许县| 徐汇区| 长丰县| 公主岭市| 滨海县| 牡丹江市| 铜陵市| 石城县| 阜阳市| 清水河县| 阜康市| 惠来县| 沈阳市| 景泰县| 永泰县| 香河县| 秭归县| 水富县| 靖江市| 景洪市| 嵊州市| 开远市| 九寨沟县| 江安县| 阿克| 石首市| 乌兰县| 金坛市| 无棣县| 临泽县| 观塘区|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