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2章

《東嶠集》十五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李承芳撰。承芳字茂卿,嘉魚人,弘治庚戌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明史儒林傳》與其弟承箕同附《陳獻章傳》末。是集詩多俚俗,如《詠馮道》云:“地獄剉燒舂磨具,定將此賊謝天人。”《白頭吟》云:“恨殺相如非正氣,未曾焚卻白頭吟。”皆墮入下劣詩魔,文亦拙澀。曾玙《序》謂:其識類許魯齋,志類范叔子,睦族類范文正,而詩文則甚自類,蓋譏其無所師法也。

《戒菴文集》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靳貴撰。貴字充遂,號戒菴,丹徒人,弘治庚戌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謚文僖。是集乃吳郡蔡羽所編,凡文十八卷,詩二卷,大半皆應俗之作。

《集古梅花詩》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童琥撰。琥字廷瑞,蘭谿人,弘治庚戌進士,官至工部郎中。是編皆集句成詩,以詠梅花,得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各百首。又旁及紅梅,得七言律詩十首。所采上及六代,下及明初,排比聯貫,往往巧合。然非詩家正格,徒弊精神於無用之地耳。

《白露山人遺稿》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黃傅撰。傅字夢弼、蘭谿人,弘治庚戌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編詩文各一卷,其居在邑之白露山陽,故以山自號,因以名集。傅受業章懋之門,清苦自持,不愧其師。集中有“死臥溪山鬼亦清”句,可以見其志節。然年未四十而卒,文章則未成就也。

《鶴灘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錢福撰。福字與謙,松江華亭人,弘治庚戌進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家近鶴灘,因以自號。福少而穎悟,詩文以敏捷見長,故委巷鄙俚之詞,率以歸之。

今觀是集,實少俳諧之作,知小說多附會也。末為《鶴灘紀事》一卷,蓋后人綴緝遺聞,又多溢美,亦不盡可憑。

《勉齋遺稿》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鄭滿撰。滿字守謙,慈谿人。弘治壬子舉人,官至山東濮州知州。是集為其仍孫梁敬所編,凡文二卷,詩一卷。大旨不詭於正,而頗乏修詞之功。

《毛文簡集》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毛澄撰。澄號三江,太倉人,弘治癸丑進士第一,官至禮部尚書。嘉靖初,議大禮不合,致仕歸,道卒,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皆所作雜文,前有李維楨《序》,稱澄沒十馀年,其子希原裒所作詩文,為《三江集》,未及剞劂而散佚。后其從曾孫君明蒐拾鳩合,屬維楨校刊,更名曰《遺稿》,詩已無一存,文存者僅二卷耳,云云。此本題曰《毛文簡集》,與序不合,豈又經重刊歟?

《何燕泉詩》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簡疏議》,已著錄。孟春少游李東陽之門,傳其詩派,而才力不及其富贍,故往往失之平衍。是編乃嘉靖間署郴州事蔣文化選錄刊行,亦非其全集也。

《吳文端集》四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吳一鵬撰。一鵬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弘治癸丑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謚文端,事跡具《明史》本傳。一鵬力爭大禮,抗張璁、桂萼之鋒,頗著風節,而不以文章名。是集前有徐階《序》,稱其子純叔所編,而不著其名。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一鵬名位,與守溪王鏊,鼎峙吳中,詩品亦在伯仲間,然鏊不以詩名,即一鵬之詩,可知也。”

《姚東泉文集》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姚鏌撰。鏌字東泉,慈谿人,弘治癸丑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總督兩廣,中蜚語罷職。后復起為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辭不赴;以規避落職,卒於家。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序記”二卷,“奏疏”四卷,“雜文”一卷,“學政事宜”一卷。文皆啴緩,尤多吏牘之辭,蓋鏌本以武略見也。

《靜芳亭摘稿》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洪謨撰。洪謨有《治世馀聞》,已著錄。是集為洪謨所自定。以致仕之后,居高吾山下,筑亭山中,榜曰靜芳,故以名其集。又自稱高吾子,故亦曰《高吾摘稿》。其詩音節諧暢,而意境不深,蓋弘、正之間,風氣初變,漸趨七子之派,而未盡離三楊之體也。《明史藝文志》有《陳洪謨文集》二卷,不載其詩。今乃獨有詩集,而文集未見傳本。考此本卷首標題之下,俱有詩集二字,知尚別有文集,故以示別,非史誤也。

《矩洲集》十卷、附《樗亭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黃衷撰。衷有《海語》,已著錄。考《千頃堂書目》,衷有文集、詩集各十卷,是編乃其詩集也。凡《吳中稿》一卷,《南中稿》一卷,《閩中稿》一卷,《粵中稿》一卷,《湖中稿》一卷,《伐檀稿》一卷,《草堂前、后稿》二卷,《續稿》二卷。多描寫風景之作,末附《樗亭集》一卷,乃其弟褧所撰,篇帙不多,體格亦弱。

《仁峰文集》二十四卷、《外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汪循撰。循字進之,休寧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順天府通判。《江南通志》稱其游莊昶之門,與王守仁數相論辨,蓋亦講學之流。集中有《答程曈書》云:“朱子著書立言,皆欲使人明其理,反求於心,未嘗教人弄故紙糟粕,以資一己功利。后之習其學者,徒知排比章句,而擴充變化之無功;辨析詞理,而持守涵養之不力;專訓詁者,附會穿鑿,疊床架屋,汩心思、亂耳目;工文詞者,飾筌蹄,取青紫,龍斷罔利,中立為奸。朱子之學,果如是乎?”其持論亦頗中流弊。然於曈之囂爭門戶,不一糾正,則猶未破癥結也。其文第取疏暢,不事翦裁,詩亦不出“擊壤”一派。是集凡文十七卷,日錄二卷,詩五卷,末附詩話數則。《外集》一卷,附錄敕命、行實、墓銘、祭文之類。題嘉靖辛卯書林劉氏刊行。其子戩跋,謂先刻其強半,蓋尚非全稿。刻本亦頗多脫佚,失於校正云。

《渼陂集》十六卷、《續集》三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九思撰。九思字敬夫,鄠縣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坐劉瑾黨,降壽州同知,尋勒致仕。九思為“弘治七子”之一,《明史文苑傳》附見《李夢陽傳》中。是集前有《自序》,稱始為翰林時,詩學靡麗,文體萎弱。其后德涵、獻吉導予易其習。獻吉改正予詩稿,今尚在;而文由德涵改正者,尤多云云。是其平生相砥礪者,在李夢陽、康海二人,故其詩體文格與二人相似。而詩之富健不及夢陽,文之粗率尤甚於海。蓋樂府是其長技,他皆未稱其名也。正集十六卷,為嘉靖癸巳九思門人監察御史王獻所刊。《續集》三卷,乃九思晚年之作,嘉靖丙午,巡撫翁萬達,續刊行之。

《南川稿》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陶諧撰。諧字世和,號南川,會稽人。弘治丙辰進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以忤劉瑾,逮訊謫戍肅州,后起江南按察司僉事,官至兵部侍郎,總督兩廣軍務,謚莊敏,事跡具《明史》本傳。是編分為十集:曰《西行稿》、《北上稿》、《洪都稿》、《十州稿》、《再北上稿》、《題贈稿》、《行臺稿》、《草堂續稿》、《北游稿》、《歸閑稿》,各一卷。雜著奏疏二卷,正德三年,劉瑾所矯示奸黨《敕諭》一通,及諧下獄《自辨》一疏,亦附載於末。蓋其初刻之本,后乃重編為《莊敏集》也。

《陶莊敏集》八卷、附《蘭渚遺稿》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陶諧撰。是集凡詩六卷,文二卷。據諧《自序》,但自錄其詩;雜著、奏疏,蓋其后人所續入。后附《蘭渚遺稿》,則其孫尚寶司丞允淳所撰也。諧以風節震一世,詩文直抒胸臆,明白坦易,不甚镕鑄翦裁。允淳詩亦淺弱,而《同日冊六妃》四絕句,尤乖立言之體,以詩家之法言之,不當如是徑直;以臣子之禮言之,亦不容如是褻媟也。

《靜觀堂集》十四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顧潛撰。潛字孔昭,昆山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直隸提學御史,以伉直忤尚書劉宇,宇讒之於劉瑾,出為馬湖知府,未任罷歸。是集凡詩六卷,文八卷,俱平正樸實,不事修飾,蓋當時風氣類然。《蘇州府志》稱:所著尚有《讀史新知》、《林下記閑》、《湖堧醉韻》、《惇史》、《夢林》等集。方鵬《序》,又稱其有《稽古治要》若干卷,蓋亦多所著述者,今皆不可見矣。

《華泉集選》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邊貢撰。貢《華泉集》已著錄。此本乃國朝王士禎所刪定。其《序》謂濟南詩派,大昌於華泉、滄溟二氏,而蓽路藍縷之功,又以邊氏為首庸。其比之曹植、謝靈運,雖不免夸飾,然於《李攀龍集》終置不論,而獨加意於貢集,其去取之間,亦有微意也。

《陽明要書》八卷、《附錄》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守仁撰。葉紹容編。守仁有《保甲法》,已著錄。紹容,吳江人。是書成於崇禎乙亥,取守仁全書摘其要語,前有小序八首,及凡例四條,皆著其刪纂之大意。《浙江通志》載,宋儀望輯《陽明文粹》十一卷,王畿輯《陽明文選》八卷,而無此書之名,蓋偶未見也。

《王陽明集》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守仁撰,其五世孫貽樂重編。案守仁全集刻於明嘉靖中,久而版佚。國朝康熙初,貽樂為滕縣知縣,乃重為掇拾,定為此本。然視原集,已闕其半。其目分:《論學書》、《南贛書》、《平濠書》、《思田書》、《雜著書》,亦頗瑣屑。又因有李贄所作《年譜》,而遂以卓吾鑒定題其前,尤為依托。迥不及原本之完善也。

《陽明文鈔》二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守仁撰。是編康熙己巳江都張問達所編,以《傳習錄》、《大學》、《或問》為首,奏疏、序記、諸講學書,及論說、雜著、賦、詩、公移次之,而終以《陽明年譜》。

《陽明全集》二十卷、《傳習錄》一卷、《語錄》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守仁撰。此本為康熙中馀姚俞嶙所編,刪除錢德洪本正錄、外錄、別錄之目,并為一集,更其舊第,首載年譜,次以書、序、記、說諸體,而以《傳習錄》、《語錄》附焉。

《張伎陵集》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張鳳翔撰。鳳翔字光世,號伎陵子,洵陽人。弘治己未進士,官戶部主事。

是集前六卷為詩,附賦三篇,后一卷為雜文。鳳翔年僅三十而卒,文章本未成就,與李夢陽為同年。夢陽為作小傳,至比之王勃,當時頗以為黨。今觀集中所附夢陽評點,惟《白巖賦》一篇,稱揚過甚,其他詩文,率多譏彈之語,則夢陽實未嘗心滿之也。

《凌谿集》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應登撰,應登字升之,寶應人。弘治己未進士,官至云南布政司參政,宏治七子之一也。《明史文苑傳》附見《顧璘傳》中。是集凡賦二卷,詩十卷,文五卷,附錄碑文、傳銘、詩文一卷。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李、何并興,李目空諸子,自三秦而外,得其門者蓋寡,心摹手追,凌谿一人而已。其口占絕句云:文章康、李傳新體,驅逐唐儒駕馬遷。是其生平惟以北地為宗,故詩文格調相近,然沉著頓挫處,則才力不及夢陽。顧璘為作碑文,稱其詩上準《風》、《雅》,下采沈、宋,磅礴蘊藉,郁興一代之體,未免諛墓之辭矣。

《貞翁凈稿》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周倫撰。倫字伯明,晚號貞翁,昆山人。宏弘治己未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謚康僖。是集為趙士英所刪定,其詩沿臺閣舊派,不免膚廓。士英《序》謂:其有得於陶元亮、王摩詰兩家,非定論也。

《白齋竹里集》七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張琦撰。琦字君玉,鄞縣人。弘治己未進士,官至興化府知府,加布政使參政,致仕。是集前有嘉靖癸未自序,稱守莆陽日,既梓平生所作,積數年,又得若干首,有相知君子,贊予續梓之。文稿力綿,不能盡刻,姑芟摭數十篇,附詩之后,是琦尚有前集行世,此則歸田后所刻續集也。琦當何、李盛時,別以獨造為宗,自開蹊逕。王世貞《藝苑卮言》謂:其如夜蛙鳴露,自極聲致,然不脫於泥中;蓋其用思雖苦,煉骨未輕,有意生新,未免圭角太露。散體則縱筆所如,如《遺稽行實》一篇,至以案牘語入文,尤非體裁也。

《夢蕉存稿》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游潛撰。潛有《博物志補》,已著錄。是集凡詩三卷,文一卷。其詩工拙互見,七言如:“蘼蕪曉雨濕蝴蝶,楊柳晚風吹栗留”,“云深野岸客稀到,天閣斜陽鴉亂啼”等句,皆頗有作意。古詩則摹擬溫、李,而才力未至。散體不多作,僅二三十篇,亦未入格。其集曰“夢蕉”者,案集中有《夢蕉亭睡起》詩,自注云:亭在鐘城山隙處,蓋其別業云。

《對山集》十九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明康海撰。海有《武功縣志》,已著錄。海晚歲縱情聲伎,故樂府特為擅長,詩文皆不甚留意,不免利鈍互陳。今已以孫景烈刪定之本繕入四庫,此本即張太微所編之原集,附存其目,不沒其裒輯之功云爾。

《王氏家藏集》六十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一曰《浚川集》,明王廷相撰。廷相有《慎言》,已著錄。其詩文列名七子之中,然軌轍相循,亦不出北地信陽門戶,鄭善夫詩所謂:“海內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一時興到之言,非篤論也。王士禎《論詩絕句》曰:“三代而還盡好名,文人從古善相輕;君看少谷山人死,獨有平生王子衡。”蓋善夫歿后,廷相始見是詩,赒恤其家甚至也,亦頗有微詞矣。

《內臺集》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王廷相撰。是編刻於嘉靖丙申,凡詩二卷,詞一卷,雜著一卷,奏疏一卷,雜文二卷,又在《家藏集》之后者也。時廷相為都御史,故以“內臺”為名云。

《魯文恪存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新密市| 怀仁县| 石景山区| 茶陵县| 贞丰县| 云林县| 收藏| 杨浦区| 祁东县| 虞城县| 治县。| 清新县| 毕节市| 福泉市| 蓬安县| 德昌县| 小金县| 清镇市| 望城县| 龙游县| 三江| 东至县| 南涧| 亚东县| 永顺县| 甘南县| 花莲市| 红安县| 洮南市| 康马县| 东丰县| 正阳县| 邮箱| 湘潭县| 宜君县| 澳门| 华池县| 麻城市| 香格里拉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