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總論

書經

無逸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

自度治民祇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

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夕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

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

邦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

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

十有三年自時厥后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

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后亦罔

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周

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

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自朝

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文王不敢盤于

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

十年

呂氏曰嚴恭寅畏合而言之敬也治民祗懼不

敢荒寧皆敬也惟敬故壽也主靜則悠遠博厚自

強則堅實精明操存則血氣循軌而不亂收斂則

精神內固而不浮至于儉約克治去戕賊之類又

不待言凡此皆敬之力壽之理也自此至文王其

壽莫非此理李氏杞曰無逸必寡欲寡欲而不壽

者鮮矣逸樂必多欲多欲而能全生者亦鮮矣張

氏曰高宗不敢荒寧則志氣凝定精神純一此長

年之基民心大和導迎善氣又所以致長年也蓋

神氣耗散則根本不固厲氣外襲則天和日消有

一于此皆足致夭蘇氏曰人莫不好逸欲而其所

甚好者生也以其所甚好禁其所好庶幾必信然

猶有不信者以逸豫為未必害生也漢武帝唐明

皇豈無欲者哉而壽如此夫多欲不享國者皆是

也武帝明皇千一而已豈可專望乎此哉呂氏曰

憂勤者必壽逸豫者必夭此周公格言大訓非特

以戒成王實萬世人主之龜鑒也蓋人之一心茍

有所操存則精神思慮日由乎天理之中其壽固

可必孔子所謂仁者壽詩人所謂樂只君子萬壽

無期亦即其理而推之耳后世之君憚憂勤而恣

逸樂伐性傷生靡所不至乃欲慕神仙之術以求

長年何其愚之甚也歟

君奭

公曰君奭天壽平格保乂有殷

呂氏曰坦然無私之謂平格者通徹三極而無

間者也天無私壽惟至平通格于天者則壽之伊

尹而下六臣能盡平格之實故能保乂有殷多歷

年所

孔子家語

五儀解

哀公問于孔子曰智者壽乎仁者壽乎孔子對曰然

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

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

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以弱侮

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死非命

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

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莊子

齊物論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

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

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

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

凡乎

韓詩外傳

論壽夭

哀公問孔子曰有智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

命也者自取之也居處不理飲食不節勞過者病共

殺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欲無厭求索不止者刑共殺

之少以敵眾弱以侮強忿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故有

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詩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法言

君子篇

或問龍龜鴻鵠不亦壽乎曰壽曰人可壽乎曰物以

其性人以其仁或問壽可益乎曰德曰回牛之行德

矣曷壽之不益也曰德故爾如回之殘牛之賊也焉

得爾曰殘賊或壽曰彼妄也君子不妄有生者必有

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論衡

氣壽篇

凡人稟命有二品一曰所當觸值之命二曰強弱壽

夭之命所當觸值謂兵燒壓溺也強壽弱夭謂稟氣

渥薄也兵燒壓溺遭以所稟為命未必有審期也若

夫強弱夭壽以百為數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夫稟

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

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始生而死未產而傷稟之

薄弱也渥強之人不卒其壽若夫無所遭遇虛居困

劣短氣而死此稟之薄用之竭也此與始生而死未

產而傷一命也皆由稟氣不足不自致于百也人之

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囗弱充實堅強其年

壽虛劣囗弱失棄其身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

子子有不就物有為實枯死而墮人有為兒夭命而

傷使實不枯亦至滿歲使兒不傷亦至百年然為實

兒而死枯者稟氣薄則雖形體完具虛劣氣少不能

充也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

何則稟壽夭之命以氣多少為主性也婦人疏字者

子活數乳者子死何則疏而氣渥子堅強數而氣薄

子囗弱也懷子而前已產子死則謂所懷不活名之

曰懷其意以為已產之子死故感傷之子失其性矣

所產子死所懷子兇者字乳亟數氣薄不能成也雖

成人形體則易感傷獨先疾病病獨不治百歲之命

是其正也不能滿百者雖非正猶為命也譬猶人形

一丈正形也名男子為丈夫尊公嫗為丈人不滿丈

者失其正也雖失其正猶乃為形也夫形不可以不

滿丈之故謂之非形猶命不可以不滿百之故謂之

非命也非天有長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由此言

之人受氣命于天卒與不卒同也語曰圖王不成其

弊可以霸霸者王之弊也霸本當至于王猶壽當至

于百也不能成王退而為霸不能至百消而為夭王

霸同一業優劣異名壽夭或一氣長短殊數何以知

不滿百為夭者百歲之命也以其形體小大長短同

一等也百歲之身五十之體無以異也身體不異血

氣不殊鳥獸與人異形故其年壽與人殊數何以明

人年以百為壽也世間有矣儒者說曰太平之時人

民侗長百歲左右氣和之所生也堯典曰朕在位七

十載求禪得舜舜征三十歲在位堯退而老八歲而

終至殂落九十八歲未在位之時必已成人今計數

百有余矣又曰舜生三十征用三十在位五十載陟

方乃死適百歲矣文王謂武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

爾三焉文王九十七而薨武王九十三而崩周公武

王之弟也兄弟相差不過十年武王崩周公居攝七

年復政退老出入百歲矣邵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

之時尚為太保出入百有余歲矣圣人稟和氣故年

命得正數氣和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長壽人百歲

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

也物先秋后秋則亦如人死或增百歲或減百也先

秋后秋為期增百減百為數物或出地而死猶人始

生而夭也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于三

百也傳稱老子二百余歲邵公百八十高宗享國百

年周穆王享國百年并未享國之時皆出百三十四

十歲矣

無形篇

人稟元氣于天各受壽夭之命以立長短之形猶陶

者用土為簋廉冶者用銅為柈桿矣器形已成不可

小大人體已定不可減增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體氣

與形骸相抱生死與期節相須形不可變化命不可

減加以陶冶言之人命短長可得論也或難曰陶者

用土為簋廉簋廉一成遂至毀敗不可復變若夫冶

者用銅為柈桿柈桿雖已成器猶可復爍柈可得為

尊尊不可為簋人稟氣于天雖各受壽夭之命立以

形體如得善道神藥形可變化命可加增曰冶者變

更成器須先以火燔爍乃可大小短長人冀延年欲

比于銅器宜有若壚炭之化乃易形形易壽亦可增

人何由變易其形便如火爍銅器乎禮曰水潦降不

獻魚囗何則雨水暴下蟲蛇變化化為魚囗離本真

暫變之蟲臣子謹慎故不敢獻人愿身之變冀若蟲

蛇之化乎夫蟲蛇未化者不若不化者蟲蛇未化人

不食也化為魚囗人則食之

一有

見字

食則壽命乃短非

所冀也歲月推移氣變物類蝦為鶉雀為蜃蛤人

愿身之變冀若鶉與蜃蛤魚囗之類也人設捕蜃蛤

得者食之雖身之不化壽命不得長非所冀也魯公

牛哀寢疾七日變而成虎鯀殛羽山化為黃能(

能音奴來

反)

顧身變者冀牛哀之為虎鯀之為能乎則夫虎能

之壽不能過人天地之性人最為貴變人之形更為

禽獸非所冀也凡可冀者以老翁變為嬰兒其次白

發復黑齒落復生身氣丁強超乘不衰乃可貴也徒

變其形壽命不延其何益哉且物之變隨氣若應政

治有所象為非天所欲壽長之故變易其形也又非

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人恒服藥固壽能增加

本性益其身年也遭時變化非天之正氣人所受之

真性也天地不變日月不易星辰不沒正也人受正

氣故體不變時或男化為女女化為男由高岸為谷

深谷為陵也應政為變為政變非常性也漢興老父

授張良書已化為石是以石之精為漢興之瑞也猶

河精為人持璧與秦使者秦亡之征也蠶食桑老績

而為又化而為蛾蛾有兩翼變去蠶形蠐螬化

為復育復育轉而為蟬蟬生兩翼不類蠐螬凡諸命

蠕蜚之類多變其形易其體至人獨不變者稟得正

也生為嬰兒長為丈夫老為父翁從生至死未嘗變

更者天性然也天性不變者不可令復變變者不可

不變若夫變者之壽不若不變者人欲變其形輒增

益其年可也如徒變其形而年不增則蟬之類也何

謂人愿之龍之為蟲一存一亡一短一長龍之為性

也變化斯須輒復非常由此言之人物也受不變之

形不可變更年不可增減傳稱高宗有桑谷之異悔

過反政享福百年是虛也傳言宋景公出三善言熒

惑卻三舍延年二十一載是又虛也又言秦穆公有

明德上帝賜之十九年是又虛也稱赤松王喬好道

為仙度世不死是又虛也假令人生立形謂之甲終

老至死常守甲形如好道為仙未有使甲變為乙者

也夫形不可變更年不可減增何則形氣性天也形

為春氣為夏人以氣為壽形隨氣而動氣性不均則

于體不同牛壽半馬馬壽半人然則牛馬之形與人

異矣稟牛馬之形當自得牛馬之壽牛馬之不變為

人則年壽亦短于人世稱高宗之徒不言其身形變

異而徒言其增延年壽故有信矣形之血氣也猶囊

之貯粟米也一石囊之高大亦適一石如損益粟米

囊亦增減人以氣為壽氣猶粟米形猶囊也增減其

壽亦當增減其身形安得如故如以人形與囊異氣

與粟米殊更以苞瓜喻之苞瓜之汁猶人之血也其

肌猶肉也試令人損益苞瓜之汁令其形如故耐為

之乎人不耐損益苞瓜之汁天安耐增減人之年人

年不可增減高宗之徒誰益之者而云增加如言高

宗之徒形體變易其年亦增乃可信也今言年增不

言其體變未可信也何則人稟氣于天氣成而形立

則命相須以至終死形不可變化年亦不可增加以

何驗之人生能行死則僵仆死則氣減形消而壞稟

生人形不可得變其年安可增人生至老身變者發

與膚也人少則發黑老則發白白久則黃發之變形

非變也人少則膚白老則膚黑黑久則黯若有垢矣

發黃而膚為垢故禮曰黃無疆發變異故人老壽

遲死骨肉不可變更壽極則死矣五行之物可變改

者唯土也埏以為馬變以為人是謂未入陶更火

者也如使成器入更火牢堅不可復變今人以為

天地所陶冶矣形已成定何可復更也圖仙人之形

體生毛臂變為翼行于云則年增矣千歲不死此虛

圖也世有虛語亦有虛圖假使之然蟬蛾之類非真

正人也海外三十五國有毛民羽民羽則翼矣毛羽

之民土形所出非言為道身生毛羽也禹益見西王

母不言有毛羽不死之民亦在外國不言有毛羽毛

羽之民不言不死不死之民不言毛羽毛羽未可以

效不死仙人之有翼安足以驗長壽乎

中論

夭壽

或問孔子稱仁者壽而顏淵早夭積善之家必有余

慶而比干子胥身陷大禍豈圣人之言不信而欺后

人耶故司空潁川荀爽論之以為古人有言死而不

朽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身歿

矣其道猶存故謂之不朽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德

義令聞者精魄之榮華也君子愛其形體故以成其

德義也夫形體固自朽敝消亡之物壽與不壽不過

數十歲德義立與不立差數千歲豈可同日言也哉

顏淵時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耶詩云萬有

千歲眉壽無有害人豈有萬壽千歲者皆令德之謂

也由此觀之仁者壽豈不信哉傳曰所好有甚于生

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比干子胥皆重義輕死者也以

其所輕獲其所重求仁得仁可謂慶矣槌鐘擊磬所

以發其聲也煮鬯燒熏所以揚其芬也賢者之窮厄

戮辱此槌擊之意也其死亡陷溺此燒煮之類也北

海孫翱以為死生有命非他人之所致也若積善有

慶行仁得壽乃教化之義誘人而納于善之理也若

曰積善不得報行仁者兇則愚惑之民將走千惡以

反天常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身體發膚受

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至也若夫求名之徒殘疾厥

體冒厄危戮以徇其名則曾參不為也子胥違君而

適讎國以雪其恥與父報讎悖人臣之禮長畔弒之

原又不深見二主之異量至于懸首不化斯乃兇之

大者何慶之為干以為二論皆非其理也故作辯夭

壽云干聞先民稱所惡于知者為鑿也不其然乎是

以君子之為論也必原事類之宜而循理焉故曰說

成而不可間也義立而不可亂也若無二難者茍既

違本而死又不以其實夫圣人之言廣矣大矣變化

云為固不可以一概齊也今將妄舉其目以明其非

夫壽有三有王澤之壽有聲聞之壽有行仁之壽書

曰五福一曰壽此王澤之壽也詩云其德不爽壽考

不忘此聲聞之壽也孔子曰仁者壽此行仁之壽也

孔子云爾者以仁者壽利養萬物萬物亦受利矣故

必壽也荀氏以死而不朽為壽則書何故曰在昔殷

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

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實舊勞于外爰

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惟言乃雍不

敢荒寧嘉靖殷國至于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

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

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庶民不侮鰥寡肆祖甲

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后立王生則逸不知稼

穡之艱難不知小人之勞苦惟囗樂是從自時厥后

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者周公不知夭壽之意乎故言聲聞之壽者不可同

于聲聞是以達人必參之也孫氏專以王教之義也

惡愚惑之民將反天常孔子何故曰有殺身以成仁

無求生以害仁又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欲使

知去食而必死也昔者仲尼乃欲民不仁不信乎夫

圣人之教乃為明允君子豈徒為愚惑之民哉愚惑

之民威以斧鉞之戮懲以刀墨之刑遷之他邑而流

于裔土猶或不悛況以言乎故曰惟上智與下愚不

移然則荀孫之義皆失其情亦可知也昔者帝嚳已

前尚矣唐虞三代厥事可得略聞乎自堯至于武王

自稷至于周召皆仁人也君臣之數不為少矣考其

年壽不為夭矣斯非仁者壽之驗耶又七十子豈殘

酷者哉顧其仁有優劣耳其夭者惟顏回據一顏回

而多疑其余無異以一鉤之金權于一車之羽云金

輕于羽也天道迂闊暗昧難明圣人取大略以為成

法亦安能委曲不失毫芒無差跌乎且夫信無過于

四時而春或不華夏或隕霜秋或雨雪冬或無冰豈

復以為難哉所謂禍者己欲違之而反觸之者也比

干子胥已知其必然而樂為焉天何罪焉天雖欲福

仁亦不能以手臂引人而亡之非所謂無慶也荀令

以此設難而解以槌擊燒熏于事無施孫氏譏比干

子胥亦非其理也殷有三仁比干居一何必啟手然

后為德子胥雖有讎君之過獨有觀心知仁懸首不

化固臣之節也且夫賢人之道者同歸而殊途一至

而百慮或見危而授命或望善而遐舉或被發而狂

歌或三黜而不去或辭聘而山棲或忍辱而俯就豈

得責以圣人也哉于戲通節之士實關斯事其審之

云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南省| 垫江县| 黔江区| 商河县| 石嘴山市| 恩施市| 苏尼特右旗| 牙克石市| 咸宁市| 会泽县| 嘉禾县| 甘洛县| 长顺县| 沂南县| 顺昌县| 安阳市| 淮安市| 吉木乃县| 景德镇市| 耒阳市| 夏津县| 秦皇岛市| 白水县| 闸北区| 定襄县| 麦盖提县| 太保市| 界首市| 喀喇沁旗| 都江堰市| 阿城市| 马龙县| 龙井市| 中卫市| 衢州市| 阿瓦提县| 建阳市| 滨州市| 嘉荫县| 额尔古纳市|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