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華佗治傷寒初起神方
傷寒始得一日,在皮當摩膏,火炙即愈。若不解者,至二日在膚可法針,服解肌散發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者,至三日在肌,復發汗則愈。若不解者,止勿復發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蘆丸,微吐則愈。若更困,藜蘆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則愈。視病尚未醒者,復一法針之。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則可下也。又傷寒初起時,用柴胡、白芍、茯苓、甘草、桂枝、麻黃各一錢、當歸二錢,陳皮五分,水煎服極效。
四○○二·華佗治傷寒不汗神方
凡患傷寒,一日至二日不汗者,宜用∶葛根半斤 烏梅十四枚 蔥白一握 豆豉一升(綿裹)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初一服便濃覆取汗,汗出粉之。
四○○三·華佗治傷寒譫語神方
大黃四兩 濃樸二兩(炙) 枳實三枚(炙)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若一服得利,譫語止,勿服之也。
四○○四·華佗治傷寒發狂神方
凡傷寒熱極發狂,驚悸恍惚。可急用∶石膏二錢 黃連一錢為末,煎甘草水冷服,有效。
四○○五·華佗治傷寒結胸神方
傷寒結胸者,謂熱毒瓦斯結聚于心胸也。此由病發于陽而早下,熱氣乘虛而痞結不散也。
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是也。可用∶蜀大黃半斤 葶藶子半升(熬)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令赤黑色) 芒硝半升上四味搗篩二味,杏仁合芒硝研如泥,和散合劑,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一兩,水二升同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要。或用栝蔞一枚(捶碎),甘草一錢,同煎服之,極神效。
四○○六·華佗治傷寒發斑神方
傷寒內發斑,身熱心如火,口渴呼水。氣喘舌燥,是謂陽火焚于胃口。宜用大劑寒涼撲滅之。方用∶元參三兩 黃芩一兩 麥冬三兩 升麻二錢 防風 天花粉 青黛 生甘草各三錢 生地一兩 桑白皮五錢 蘇葉一錢一劑即消大半,二劑全愈。
按∶此方雖傳自神仙,惟升麻用至二錢,余藥也用至數兩,用者大宜斟酌,不可泥古。
(孫思邈注)
四○○七·華佗治傷寒發黃神方
用麻黃一握(去節、綿裹) 陳酒五升煮取半升,頓服,取小汗。春月可用水煎。
四○○八·華佗治傷寒中風神方
丹砂十二銖 蜀椒 蜀漆 干姜 細辛 黃芩 防己 桂心 茯苓 人參 沙參 桔梗女萎 烏頭各十八銖 雄黃二十四銖 吳茱萸三十銖 麻黃 代赭石各二兩半上十八味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覆令汗出。
四○○九·華佗治傷寒吐血神方
青柏葉三兩 干姜二兩 艾三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別絞取新出馬通汁一升,相和合煎,取一升,綿濾之,溫分再服。馬通汁,是馬屎汁也。
四○一○·華佗治傷寒下血神方
釜灶下黃焦土半升(棉裹) 甘草三兩(炙) 干地黃三兩 白術三兩 附子三兩(炮研) 阿膠三兩(炙) 黃芩三兩先以水八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三服。忌海藻,菘菜,蕪荑,豬肉,桃李等。
四○一一·華佗治傷寒衄血神方
衄者,鼻出血也。此由五臟熱結所為。方用∶左顧牡蠣十分(熬) 石膏五分上二味搗末 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
四○一二·華佗治傷寒煩渴神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升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納諸藥,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
四○一三·華佗治傷寒食積神方
黃芩 大黃各五兩 梔子仁十六枚 黃連五兩(去毛)豆豉一升(熬) 甘遂三兩 麻黃五兩(去節) 芒硝二兩 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上九味搗篩,白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以吐下為度,若不吐利,加二丸。
四○一四·華佗治傷寒咳嗽神方
知母二兩 貝母 葛根 芍藥各三兩 石膏四兩 黃芩三兩 杏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 梔子仁三兩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蒜、面七日。
四○一五·華佗治傷寒目翳神方
秦皮 升麻 黃連各一兩上三味,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綿繞筋頭,取湯以滴眼中,如屋漏狀,盡三合止,須臾復,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
四○一六·華佗治傷寒口瘡神方
升麻 炙甘草各一兩 竹葉五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牡丹一分 干棗二十枚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五服,含稍稍咽之為度。忌海藻,菘菜,胡荽等。
四○一七·華佗治傷肢痛神方
煮馬屎與羊屎汁漬之,日三度,或以豬膏和羊屎涂之亦佳。
四○一八·華佗治傷寒虛羸神方
本癥為其人血氣先虛,復為虛邪所中,其后經發汗吐下后,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獨虛,谷神未復,故其候為虛羸少氣,氣逆并嘔吐。方用∶石膏一斤 竹葉一把 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 生姜四兩 炙甘草二兩上藥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
四○一九·華佗治傷寒不眠神方
本病為陽獨盛陰偏虛之癥;其候為不得眠。反復顛倒,心內苦痛懊 。方用∶肥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綿裹)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去滓,納豉,更煮取一升半,去豉分溫再服。得吐止服。
四○二○·華佗治傷寒小便不利神方
滑石二兩 葶藶子一合(熬)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頓服之。
四○二一·華佗治傷寒下利神方
傷寒腹中微痛,下痢不止。方用∶秦皮三兩 黃連四兩 白頭翁二兩 阿膠三兩先以前三味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令烊。適寒溫,先食飲七合,日二服。忌豬肉,冷水。
四○二二·華佗治傷寒頭痛神方
干姜 防風 沙參 細辛 白術 人參 蜀椒 茯苓 麻黃 黃芩 代赭石 桔梗 吳茱萸各一兩 附子一枚上為末,先食,酒服一錢匕,日三。
四○二三·華佗治傷寒喉痛神方
此為下部脈不止,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經,毒瓦斯上熏,故喉咽不利,或痛而生瘡。
方用∶半夏 炙甘草 桂心三味等分,各搗篩畢,更合搗之,以白湯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四○二四·華佗治傷寒舌出神方
梅花片腦半分為末,搽之即收
四○二五·華佗治傷寒氣喘神方
紫蘇一把水煮稍稍飲之,其喘立止。或以∶防己 人參等分為末,桑白皮煎水,服二錢。
四○二六·華佗治傷寒便秘神方
大黃 濃樸(炙)各三兩 枳實(炙)六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體強者服一升,羸者服七合。
四○二七·華佗治傷寒呃逆神方
蓽澄茄 高良姜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沸,入醋少許服之。
四○二八·華佗治傷寒嘔噦神方
橘皮 炙甘草各一兩 人參二兩 生姜四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花。
四○二九·華佗治傷寒厥逆神方
其癥為面青,四肢厥冷,腹痛身冷。用∶大附子二枚(炮制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姜汁半盞送下,以臍下如火暖為度。
四○三○·華佗治傷寒搐搦神方
本癥為汗后覆蓋不密,致腰背及四肢搐搦。用∶牛蒡根十條 麻黃 牛膝 天南星各六錢銼細,再入陳酒一碗,于盆內同研,以新布絞汁,以炭火燒藥至黑色,每服一錢,溫酒下,日凡三服。
四○三一·華佗治傷寒脅痛神方
本癥為心下痞滿,痛引兩脅。以∶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為末,大棗十枚,水一碗半,煎取八分,去滓。身強者服一錢;弱者五分,宜平旦。
四○三二·華佗治傷寒血結神方
胸膈脹滿,痛不可近。用∶海蛤 滑石 甘草各一兩 芒硝五錢共為末,每服二錢,雞子白調下。
四○三三·華佗治傷寒腹脹神方
桔梗 半夏 陳皮各三錢 生姜五片水兩碗、煎服。
四○三四·華佗治傷寒中寒神方
生附子一兩(去皮臍炮) 干姜一兩每服三錢,水二碗,煎取一碗,溫服。
四○三五·華佗治陰癥傷寒神方
陰癥傷寒,即夾色傷寒;俗名夾陰傷寒。先因欲事,后感寒邪,陽衰陰勝,六脈沉伏。
小腹絞痛,四肢逆冷,男子腎囊或女子乳頭內縮,或手足彎曲紫黑,黑甚則牙緊氣絕。宜急下∶人參 干姜各一兩 生附子一枚(剖為八片)水四碗半,煎取一碗,頓服。須臾自脈出而身溫矣。
四○三六·華佗治傷寒陰陽易神方
本癥為男女傷寒病,新瘥未平復,與之交接而得病者,其在男子病新瘥未平復,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陽易;婦人病新瘥未平復,而男子與之交接者,名陰易。其狀身重,小腹里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能舉,眼內生曦,四肢拘急,不速治多死。婦人陽易,方宜用∶干姜四兩搗末,湯和一頓服;溫復汗出得解。
男子陰易,宜用∶薤白一大握 鼠糞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盡飲之。溫臥汗出便愈。
又男子陰易,可取女人中 近陰處燒之,取其灰為散,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也。若女人病,可取男子 如前法,酒水服。
四○三七·華佗治傷寒勞復神方
本癥為傷寒病新瘥,津液未復,血氣尚虛,若勞動早,更復成病,故云復也。宜用∶鼠屎二十一枚 香豉一升 梔子七枚 大黃三兩以水五升,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微取汗,數試異驗。
四○三八·華佗治傷寒食復神方
本癥為傷寒病新瘥,脾胃尚虛,谷氣未復,若食豬肉、腸、血、肥魚及油脂物,必大下利,醫所不能治,必至于死。若食餅餌、粢飴脯、膾炙、棗、栗諸果物,堅實之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熱,適以藥下之,則胃氣虛冷,大利難禁。不下必死,下之又復危險,不可不慎。宜用∶香豉五合 炙甘草 桂心各二兩 大黃四兩 芒硝半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先食,適寒溫飲一升,日再。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四○三九·華佗治傷寒百合病神方
百合病者,謂無經絡百脈,一宗悉致病也。皆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后,不平復,變成斯病也。其狀如欲食復不能食,欲臥不得臥,欲出行而不能出行,如有寒復如無寒,如有熱復如無熱,諸藥不能療,得藥則劇而吐利,行持坐臥,神靈式憑。治法以百合為主,而佐以知母者,為治已經發汗后,更發之法。方用∶百合七枚 知母三兩先用泉水洗漬百合一宿,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次以水二升,煮知母得一升;與百合汁和,復煮取一升半,分二次服。若已經下后,更發者則如前法浸煮百合七枚外,可更以滑石三兩、代赭一兩,用水二升,煮取一升,和百合汁復煮,得一升半,如前法服之。又百合病已經吐后更發者,亦如前法,先浸煮百合七枚,乃以雞子黃納汁中,攪勻分再服。又若百合病始,不經發汗、吐、下,其病如初者,可仍如前法,先浸煮百合,次以生地黃汁一升,與百合汁相和,再煮取一升半,溫分再服。一服中病可,勿更服,大盒飯出惡沫。
四○四○·華佗治中風神方
凡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宜急用∶麻黃 防己 人參 黃芩 桂心 白芍藥 甘草 川芎 杏仁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 附子一枚 生姜五兩先以水一斗一升,煮麻黃三沸,去沫,乃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極效。
四○四一·華佗治中風口噤神方
淡竹瀝一斗 防風 葛根 菊花 細辛 芍藥 白術 當歸 桂心 通草 防己 人參炙甘草 炮附子 茯苓 玄參各一兩 秦艽 生姜各二兩 桑寄生三兩以淡竹瀝煮諸藥,得四升,分四次服之,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菜、生蔥、醋、桃、李、雀肉等物。
四○四二·華佗治中風口神方
取葦筒長五寸,以一端刺耳孔中,四面以面密塞,勿令泄氣;一端納大豆一粒,并艾燒之令燃,灸七壯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
四○四三·華佗治中風失音神方
羌活十分 炙甘草 人參各二分 荊瀝 竹瀝 生地黃汁各二升 大附子一枚(炮)以諸藥納三汁中,煎取一升六合,去滓,分二次服。未瘥,四、五日更進一劑,取微利。
忌
四○四四·華佗治中風不語神方
取人乳汁半合,以著美酒半升中合攪,分為再服。
四○四五·華佗治中風舌強神方
雄黃 荊芥穗等分為末,豆淋酒服二錢。
四○四六·華佗治中風痰厥神方
生川烏頭 生附子各半兩(去皮臍) 生南星一兩 生木香二錢半每服五錢,生姜十片,水煎一盞,溫服。
四○四七·華佗治中風痰壅神方
旋復花(洗凈、焙干)為末,蜜為丸大如梧子,臥時茶下五丸至七丸或十丸。
四○四八·華佗治中風氣厥神方
治法略同于中風痰厥,可略為加減。
四○四九·華佗治中風發熱神方
大戟 苦參各四兩用白醋漿一斗煮沸洗之。
四○五○·華佗治中風掣痛神方
凡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隨處者,取干艾葉一糾許丸之。納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處著甑目下,燒艾以熏之,一時間愈矣。
四○五一·華佗治中風腹痛神方
取鹽半斤,熬令盡,著口中飲熱湯二升,得便、吐愈。
四○五二·華佗治中風角弓反張神方
雞屎二升 大豆一升 防風三兩以水三升,先煮防風取三合汁,納豆、雞屎二味,熬之令黃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后用防風汁和,分為再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衣覆取汗,忌風。
四○五三·華佗治中風口眼歪斜神方
皂角末陳醋調涂口上。右 涂右,左 涂左,俟干即換,數次即愈;或以生烏頭,青礬搐鼻亦效。
四○五四·華佗治中風頸項直硬神方
此肝腎受風寒所致也。
將宣木瓜去瓤,入乳香、沒藥于其中,以線縛定,飯鍋上蒸三、四次,研成膏,入生地黃汁,熱酒沖服。
四○五五·華佗治中風手足不遂神方
白術 地骨皮 荊實各五升 菊花三升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釀米二石,用曲如常法,以酒熟隨量飲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四○五六·華佗治中風半身不遂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