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紀事二
- 明倫匯編交誼典請托部
- (清)陳夢雷
- 11410字
- 2015-12-26 15:42:59
南史王華傳琨華從父弟也孝建中為吏部郎吏曹
選局貴要多所屬請琨自公卿以下至士大夫例為
用兩門生江夏王義恭嘗屬琨用二人后復屬琨答
不許
褚裕之傳裕之兄子湛之湛之子彥回累遷吏部尚
書有人求官密袖中將一餅金因求請間出金示之
曰人無知者彥回曰卿自應得官無假此物若必見
與不得不相啟此人大懼收金而去彥回敘其事而
不言其名時人莫之知者
虞玩之傳玩之于人物好臧否宋末王儉舉員外郎
孔囗使魏玩之言論不相饒囗儉并恨之其后員外
郎孔瑄就儉求會稽五官儉方盥投皂莢于地曰卿
鄉俗惡虞玩之至死煩人
王諶傳諶從叔摛為秣陵令清直請謁不行羽林隊
主潘敞有寵婦弟犯法敞為之請摛摛投書于地更
鞭四十敞怒譖之明日而見代
庾杲之傳蓽字休野杲之叔父也為荊州別駕前后
紀綱皆致富饒蓽再為之清身率下杜絕請托布被
蔬食妻子不免饑寒齊明帝聞而嘉焉手敕褒美州
里榮之初梁州人益州刺史鄧元起功勛甚著名地
卑瑣愿名掛士流時始興忠武王憺為州將元起位
已高而解巾不先州官則不為鄉里所悉元起乞上
藉出身州從事憺命蓽用之蓽不能憺大怒召蓽責
之曰元起已經我府卿何為茍惜從事蓽曰府是尊
府州是蓽州宜須品藻憺不能折遂止
傅昭傳昭所蒞官常以清靜為政不尚嚴肅居朝廷
無所請謁
梁書蕭琛傳琛起家齊太學博士時王儉當朝琛年
少未為儉所識負其才氣欲候儉時儉宴于樂游苑
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儉坐儉與語大悅儉
為丹陽尹辟為主簿
劉勰傳勰為步兵校尉兼東宮通事舍人撰文心雕
龍既成未為時流所稱勰自量其文欲取定于沈約
約時貴盛無由自達乃負其書候約出干之于車前
狀若貨鬻者約便命取讀大重之謂為深得文理嘗
陳諸幾案
陸杲傳天監五年位御史中丞性婞直無所顧望時
山陰令虞肩在任贓污數百萬杲奏收劾之中書舍
人黃睦之以肩事托杲杲不答梁武聞之以問杲杲
答曰有之帝曰識睦之不答曰臣不識其人時睦之
在御側上指示曰此人是也杲謂曰君小人何敢以
罪人屬南司睦之失色
徐勉傳勉遷吏部尚書嘗與門人夜集客有虞皓求
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
事故時人服其無私
孔靖傳靖曾孫奐太建六年為吏部尚書八年加侍
中性耿介絕諸請托雖儲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
及終不為屈
蕭思話傳思話曾孫引后主即位為中庶子建康令
時殿內隊主吳琎及宦者李善度蔡脫兒等多所請
屬引一皆不許引囗族子密時為黃門郎諫引曰李
蔡之權在位皆憚亦宜少為身計引曰吾之立身自
有本末亦安能為李蔡致屈就令不平不過免職耳
吳琎竟作飛書李蔡證之坐免官
北史高閭傳閭在中書學生百余人有所干求者無
不受其賄及老為二州乃更廉儉自謹有良牧之譽
崔亮傳亮外雖方正內亦承候時情宣傳左右郭神
安頗被孝明識遇以弟托亮亮引為御史及神安敗
后因集禁中孝明令兼侍中盧昶宣旨責亮曰在法
官何故受左右囑請亮拜謝而已無以上對
光韶亮從父弟也遷廷尉卿秘書監祖瑩以贓罪被
劾光韶必欲致之重法太尉城陽王徽尚書令臨淮
王彧吏部尚書李神囗侍中李彧并勢望當時皆為
瑩求寬光韶正色曰朝賢執事于舜之功未聞其一
如何反為罪人言乎其執意不回如此
魏書高崇傳崇子恭之字道穆每謂人曰人生厲心
立行貴于見知當使夕脫羊裘朝佩珠玉者若時不
我知便須退跡江海自求其志御史中尉元匡高選
御史道穆奏記于匡曰道穆生自蓬檐長于陋巷頗
獵群書無純碩之德尚好章詠乏雕掞之工雖欲囗
影髦徒班名俊伍其可得哉然凝明獨斷之主雄才
不世之君無藉朽株之資求人屠鈞之下不牽暗投
之誚取士商歌之中是以聞英風而慷慨望云路而
低徊者天下皆是也若得身隸繡衣名充直指雖謝
周生騎上之敏實有茅氏就鑊之心匡大喜曰吾久
知其人適欲召之遂引為御史
酈范傳范子道約字善禮起家奉朝請再遷冠軍將
軍司徒諮議參軍樸質遲鈍頗愛琴書性多造請好
以榮利干謁乞丐不已多為人所笑弄坎壈于世不
免饑寒
封懿傳懿族曾孫述外貌方正而不免請謁
段榮傳榮子孝言少警發累遷吏部尚書尚書右仆
射仍掌選恣情用舍請謁大行
北齊書魏蘭根傳蘭根從弟愷少抗直有才辯魏末
辟開府行參軍稍遷尚書郎齊州長史天保中聘陳
使副遷青州長史固辭不就楊愔以聞顯祖大怒謂
愔云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明日將過我自共語
是時顯祖以失德朝廷皆為之懼而愷情貌坦然顯
祖切責之仍云死與長史孰優任卿選一處愷答云
能殺臣者是陛下不受長史者是愚臣伏聽明詔顯
祖謂愔云何慮無人作官職苦用此漢何為放其還
家永不收采由是積年沉廢后遇楊愔于路微自披
陳楊答曰發詔授官咸由圣旨非選曹所悉公不勞
見訴愷應聲曰雖復零雨自天終待云興四岳公豈
得言不知楊欣然曰此言極為簡要更不須多語數
日除霍州刺史在職有治方為邊民悅服
崔劼傳和士開擅朝曲求物譽諸公因此頗為子弟
于祿世門之冑多處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為外任
弟廓之從容謂劼曰拱撝幸得不凡何為不在省府
之中清華之所而并出外藩有損家代劼曰立身以
來恥以一言自達今若進見與身何異卒無所求聞
者莫不嘆服
陽休之傳休之武定二年除中書侍郎時有人士戲
嘲休之云有觸藩之羝羊乘連錢之驄馬從晉陽而
向鄴懷屬書而盈把尚書左丞盧斐以其文書請謁
啟高祖禁止會赦不治
北史游雅傳雅從祖弟明根明帝即位遷中書令相
州刺史有惠政寵勢干請終無回撓方正之操時人
服之
隋書潘徽傳徽善屬文能持論陳尚書令江總引致
文儒之士徽乃詣總總甚敬之釋褐新蔡王國侍郎
開河記麻叔謀為開河都護至下馬村陶榔兒家以
祖塋傍河慮其發掘乃盜他人孩兒殺之去頭足蒸
熟獻叔謀咀嚼香美愛慕不已乃令置河曲以護其
塋自后貧民競竊子以獻虎賁郎將段達為中門使
掌四方表奏事叔謀令家奴黃金窟將金一埒贈與
凡有上表及訟食子者不訊其詞理并令笞背四十
押出洛陽道中
柳氏舊聞魏知古起諸吏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
崇頗輕之無何知古拜吏部尚書知東道選事以吏
部尚書宋璟門下過官知古心囗之思有以中之者
崇二子并分曹洛邑會知古至恃其蒙恩頗顧請托
知古歸悉以聞上召崇從容謂曰卿子才乎皆何官
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兩人分司
東都矣其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
及聞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征動崇意若崇
私其子或為之隱及聞所奏大喜且曰卿安從知之
崇曰知古微時是臣薦以至榮達臣子愚謂知古見
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明崇不私其子之過
而薄知古之負崇也欲斥之崇為之請曰臣有子無
狀撓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為幸大矣而由臣逐
知古海內臣庶必以陛下為私于臣矣非所以裨元
化也上久之乃許翼日以知古為工部尚書罷知政
事
見聞搜玉張說有門下生私寵婢將置之法生呼曰
公無緩急用人乎見色不能禁人之常情何靳一婢
耶說釋之且付以婢生忽一日直詣謂說曰聞公為
姚相所讒禍且不測愿得公雞林夜鳴簾獻九公主
且曰上獨不念在東宮時恩始終加惠而反以讒見
怒耶明日公主謁上具奏之得免書生亦不復見之
矣
摭言王泠然上時宰書曰公有文章時豈不欲文章
者見之公未富貴時豈不欲富貴者見之乎今貴稱
當朝文稱命代見天下有文章未富貴者宜何如哉
俊秀等科初以考功主之開元中員外李昂性剛急
集貢士曰文之美惡悉知之矣如有請托當首黜之
既而昂外舅與李權相善舉權于昂昂怒召權廷數
之又斥權章句之疵以辱之權拱而前曰鄙文不臧
既聞命矣執事昔有詩云耳臨清渭洗心向白云閑
唐堯衰耄厭倦天下將禪于許由由惡聞其言故洗
耳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遜于足下而洗耳何哉昂
皇駭訴于執政謂權風狂不遜遂下吏后有請囑無
不從者朝廷以郎官權輕自是改用禮部侍郎
唐書錢徽傳徽拜禮部侍郎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楊
渾之學士李紳以周漢賓并委徽求致第籍徽不能
如二人請文昌怒奏徽取士以私遂貶江州刺史
竇群傳群為左拾遺時張薦持節使吐蕃乃遷群侍
御史為薦判官入見帝曰陛下即位二十余年始自
草茅擢臣為拾遺何其難也以二十年難進之臣為
和蕃判官一何易帝壯其言不遣之
順宗實錄令狐峘為禮部侍郎楊炎為相有杜封者
故相鴻漸之子求補弘文生炎嘗出杜氏門下托峘
以封峘謂使者曰相公欲封成名乞署封名下一字
峘因得以記焉炎不意峘賣之署名屬峘峘明日疏
言宰相炎迫臣以威臣從之則負陛下不從即炎當
害臣德宗以問炎炎具道所以德宗怒曰此奸人不
可奈欲杖而流之炎救解乃黜為衡州別駕
幽閑鼓吹張正甫為河南尹裴中令囗命代淮西置
宴府西亭裴公舉一人詞藝好解頭張相公正色曰
相公此行何為也爭記得河南府解頭中令有慚色
朝野僉載鄭愔為吏部侍郎掌選贓污狼籍引銓有
選人系百錢于靴帶上愔問其故答曰當今之選非
錢不行愔默而不言
因話錄唐尚書特太和六年尉渭南為京兆府試進
士官杜丞相悰時為京兆尹將托親知間等第召公
從容兼命茶酒及語舉人則趨而下階俯伏不對杜
公竟不敢言而止
唐書李琪傳琪字臺秀昭宗時李溪父子以文學知
名于時琪年十八九袖賦一軸謁溪溪覽賦驚異倒
屣迎門因出琪啞鐘捧日等賦指示謂琪曰予嘗患
近年文士辭賦皆數句之后未見賦題吾子八句見
題偶屬典麗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
冊府元龜后唐明宗長興二年五月敕國賴賢良雖
務搜揚之道官繇請托實開僥幸之門蓋任不當材
則民將受弊稍乖掄擇大紊紀綱近聞百執事等或
親居內職或貴列廷臣或因宣達君恩或因勾當公
事經繇列鎮干擾諸侯指射職員安排親昵或潛申
意旨或顯發書題茍徇私情罔循公道爭能峻阻須
至強行遂使受命者負勢以臨人得替者銜冤而去
職既虧慎舉漸益躁求務要肅清當行厘革自今以
后應內外臣寮不計在朝出使并不得輒發書題及
行所屬于諸處亂安排人宜令三司兼諸道節度防
御團練刺史等或更有人不畏新敕猶躡舊蹤者并
仰密具姓名聞奏發薦人貶所在官求薦人配流邊
遠州縣常知所在如逐處長吏自徇人情顯違敕命
只仰被替本人詣闕上訴勘問不虛長吏罰兩月俸
罰薦人比前條更加一等被替人不準是何職掌卻
令依舊勾當仍從再勾當后三年內除別顯有罪名
外不得妄有替移其余長興二年五月一日已前所
犯不在上訴之限兼敕到后但是州府并于管驛處
粉壁具錄敕命曉示每令修護永便聞知況國家懸
爵待人惟賢是舉稍聞俊乂必令獎升其有端士正
人雄文大學言可以經綸王道行可以規矩人倫者
但當顯陳表章明具論薦名如得正工不棄財所務
絕彼幸人豈可滯諸賢者是月鴻臚卿柳膺將齊郎
文書兩件賣與同姓人柳居則其婢母論訴伏罪大
理寺斷罪當大辟錄遇恩赦合與減死奪見任官員
罰錮終身不齒敕旨訪聞諸色官員之中多有此色
之事須行厘革以塞弊源應諸色嘗調選人如有此
色文書便須焚毀如是元補正身曾受中興以來官
誥便許以近受文書敘理及諸色蔭補子孫如無虛
假不論庶嫡并宜敘錄如實無子孫別立人繼嗣已
出補身得者只許續蔭一人凡關資蔭皆系恩榮將
革弊訛須行憲法自本朝喪亂多士因循貪冒者敘
補無常彰敗者未聞嚴斷遂成隳紊莫識規程且一
人身名具三代名諱傳子同姓利以私財上則欺罔
人君下則貨鬻先祖行之不已罪莫大焉柳膺顯致
訟論合當誅殛偶逢恩囗特減死刑尚念承此弊來
年深同此罪者頗眾特矜已往各許自新別設嚴條
免令后犯今日已前并依前項條理其不合敘使文
書仍限一百日焚毀須絕如此后更敢公然將合焚
毀文書參選求事有人糾告及所司點勘彰露所犯
之人傳者受者并當極法其告事人如有官序別與
超擢任使如是百姓與免戶下差徭兼自此應合得
資蔭出身人并須依格令及天成三年十一月二十
日禮部起進條件施行如敢故違本司官員并本行
人吏別加嚴斷不許去任離司罪無寬恕事從發覺
理任澄清不惟正邦國典刑抑亦保縉紳家法有犯
無赦斷在的行
晉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
秋復癖于吟詠劉守光為連帥慘酷不喜文士希崇
乃擲筆入謁軍門以求自效守光納之漸升為裨將
晉高祖天福元年敕州縣之官俾其戢理錢谷之職
委以秉持須選廉勤豈容薦托一時茍從于私徇久
遠必紊于公方頃在唐朝曾有敕命貴杜僥幸之漸
明懸誡約之條時異理同再宜申舉自今后中外臣
寮或因差使出入并不得薦囑人于藩鎮希求事任
如有犯者并準唐朝長興二年敕條處分仍付所司
四月五日甲寅敕訪聞朝臣于外州侯伯求其表狀
奏薦交親朕以應天順人開基創業大化方流于區
宇至公必絕于澆訛私謁不容朝經具舉更茲告諭
止在依行今后文武庶官不可更行薦托如有狀書
便宜密具進呈觀察使散下諸州亦準此處分
周太祖廣順四年二月癸亥禁內外職官薦游客于
縣鎮干求財帛者
馬令南唐書韓熙載傳嚴續請熙載撰其父可求神
道碑欲茍稱譽遺珍貨巨萬仍輟未勝衣歌妓姿色
纖妙者歸焉熙載受之文既成但敘其譜裔品秩而
已續慊之封還熙載熙載郄其贈上寫一闋于泥金
帶云風柳搖搖無定杖陽臺云雨夢中歸他年蓬島
音塵斷留取樽前舊舞衣
游簡言傳簡言躬親簿領督責稽緩勵以威嚴寮吏
畏之于是六職辦集以執方不為群輩所附人有請
托者必固違戾不復顧其理道
遼史耶律隆運傳統和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諸鞫獄
官吏多因請托曲加寬貸或妄行榜掠乞行禁止上
可其奏
宋史李濤傳濤嘗奉詔為宋州括田使前雄州刺史
袁正辭赍束帛遺濤以田園為托濤表其事晉祖嘉
之正辭坐降一階
劉濤傳顯德初拜諫議大夫四年知貢舉樞密使王
樸嘗薦童子劉譜于濤濤不納樸銜之時世宗南征
在迎鑾濤引新及第人赴行在樸時留守上都飛章
言濤取士不精世宗命翰林學士李昉覆試黜者七
人濤坐責授太子右贊善大夫清泰初中書舍人盧
導受詔主文將鎖宿濤力薦薛居正以為文章器業
必至臺輔導取之后果為相世稱其知人
趙上交傳廣順初拜禮部侍郎會將試貢士上交申
明條制頗為精密始復糊名考校擢扈載甲科及取
梁周翰董淳之流時稱得士轉戶部侍郎明年再知
舉謗議紛然時樞密使王峻用事嘗薦童子上交拒
之峻怒奏上交選士失實貶商州司馬朝議以為太
重會峻貶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觀侯璨賦落韻改太
子詹事顯德初遷賓客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請告不
朝時出游別墅世宗因問陶谷曰上交豈衰老乎谷
對曰上交昔掌貢舉放鬻市家子李觀及第受所獻
名園多植花卉優游自適世宗怒免其官
崔頌傳頌字敦美河南偃師人判國子監建隆三年
夏始會生徒講說太祖遣中使以酒果賜之每臨幸
國學召頌與語因及經義頌應答無滯及郊祀以頌
攝太仆升車執綏上問以一時典禮頌占對閑雅上
甚重之未幾坐請托有司為所親求便官出為保大
軍行軍司馬
陶囗傳干德中命庫部員外郎王貽孫周易博士奚
嶼同考試品官子弟囗屬其子鄑于嶼鄑書不通以
合格聞補殿中省進馬俄為人所發下御史府案問
嶼責授干州司戶貽孫責授左贊善大夫奪谷奉兩
月
馬仁瑀傳仁瑀入宋歷官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領岳
州防御使移領漢州先是薛居正知貢舉仁瑀私囑
所與者榜出無其人聞喜宴日仁瑀酒酣所囑者
詣居正切責之為御史中丞劉溫叟所劾帝優容之
扈蒙傳宋初由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坐請托于同
年仇華黜為太子左贊善大夫
劉綜傳綜權知開封府以貴要交結富民為之請求
或托為親屬奏授試秩緣此謁見官司頗紊公政因
建議請加抑止
趙镕傳镕以刀筆事太宗于藩邸即位補東頭供奉
官擢東上合門使郭贄參知政事镕以同府之舊嘗
有所請托贄不從镕摭堂吏過失以聞贄見上白镕
私謁即召镕廷辯詞屈出為梓州都巡檢使
李昉傳昉居中書日有求進用者雖知其材可取必
正色拒絕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顏溫語待之
子弟問其故曰用賢人主之事若受其請是市私恩
也故峻絕之取怨之道也
張齊賢傳初王延德與朱貽業同掌京庾欲求補外
貽業與參政李沆有姻婭托之以請于沆沆為請于
齊賢齊賢以聞太宗以延德嘗事晉邸怒其不自陳
而干祈執政召見詰責延德貽業皆諱不以實對齊
賢不欲累沆獨任其責
王延德傳延德知慶州淳化三年代還監折博倉延
德與張齊賢善因國子博士朱貽業通言齊賢求免
掌庾希進用齊賢為言之上怒曰延德愿掌倉以自
效未逾月又禱宰相求免何也因召延德詰責自言
未嘗遣貽業詣相府有所求請上疑齊賢不實召貽
業至貽業又諱之齊賢恥自辨因頓首稱罪上怒即
以延德領懿州刺史以寵之
王沔傳沔性苛刻少誠信掌機務日凡謁見者必啖
以甘言皆喜過望而進退非允人胥怨之
宋琪傳琪在相位日百執事有所求請多面折之以
是取怨于人
王旦傳寇準罷樞密使托人私求為使相旦驚曰將
相之任豈可求耶吾不受私請準深憾之已而除準
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準入見謝曰非
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薦者準愧嘆以
為不可及
陳堯佐傳堯佐弟堯咨舉進士第一擢右正言知制
誥崇政殿試進士堯咨為考官三司使劉師道屬弟
幾道以試卷為識驗坐貶單州團練副使
董儼傳儼判吏部銓加工部侍郎時黃觀罷西川轉
運歸闕儼與知雜御史王濟姻家因托濟言于觀求
薦己知益州未幾觀復領陜西轉運得對便殿儼謂
其必薦己他日面陳自以孤直不為權要所容況黃
觀庸淺無操持恐為執政所使妄有論薦俾臣遠適
惟陛下察之真宗不之詰數日王濟得對因述儼嘗
有私托且言儼性本矯詐臣語觀不可許之真宗不
欲暴其事乃出儼知青州儼復請對言為權臣所擯
上慰遣之久而不去乃謂之曰爾自告黃觀求知益
州復有何人排斥乎儼即矍然且言觀濟嘗議益州
須得臣往彈壓之上以其詞不類因令條析以聞復
遣使陜西質問黃觀觀具述儼托王濟求薦之事且
言儼素待臣非厚初淳化中儼為計使觀為判官儼
知觀不飲酒一日聚食親酌以勸觀觀為強飲之有
頃都監趙贊召觀議事觀即往贊曰飲酒耶觀以實
對翼日儼與贊密奏觀嗜酒廢職故觀因是及之乃
詔樞密直學士劉綜與御史雜治之儼方引伏坐責
授山南東道節度行軍司馬不署州事
張耆傳帝命耆為駕前西面鈐轄令至澶州候契丹
遠近耆馳騎往改東面排陣鈐轄事平會曹州趙諫
告耆受金為人求薦禮部貶供備庫使潞州都監久
之事稍辨復官管勾皇城司
夢溪筆談許懷德為殿帥嘗有一舉人因懷德乳姥
求為門客懷德許之舉子曳襕拜于庭下懷德據座
受之人謂懷德武人不知事體密謂之曰舉人無沒
囗之禮宜少降接也懷德應之曰我得打乳姥關節
秀才只消如此待之
補筆談有一朝士與王沂公有舊欲得齊州沂公曰
齊州已差人乃與廬州不就曰齊州地望卑于廬州
但于私便爾耳相公不使一物失所改易前命當亦
不難公正色曰不使一物失所唯是均平若奪一與
一此一物不失所則彼一物必失所其人漸沮而退
厚德錄方諫議慎言為侍御史時謂貶遣慎言籍
其家得士大夫書多于請關通者悉焚之不以聞世
稱長者
宋史李京傳京為右正言直集賢院同管勾國子監
加史館修撰數上書論事宰相賈昌朝不悅京嘗屬
侍御史吳鼎臣薦推直官李實鼎臣希昌朝意以告
中丞高若納若納為鼎臣上京簡謫京太常博士監
鄂州稅既至引令狐峘錢徽事言臣為御史諫官首
尾五年凡六上章四親對自陳疾故懇求外補臣之
出處粗有本末向者在臺見入合圖三院御史立班
各異聞元日將入合而御史王贄何郯皆謁告歸會
推直官李實歲將滿因簡鼎臣宜留實補御史鼎臣
亦謂議協公望不意逾兩月乃誣臣與實為朋黨臣
初被黜閱諸橐中鼎臣所遺私書別紙故在臣令男
諶亟悉焚毀臣與實僚友鼎臣鄉曲之舊鼎臣為御
史臣延譽推引實有力焉待之不疑因以誠告豈謂
傾險包藏甘為鷹犬惟陛下察之未幾卒官
行營雜錄慶歷三年有李京者為小官吳鼎臣在侍
從二人相與通家一日薦其友人于鼎臣求為聞達
于朝鼎臣即繳書具奏之京坐貶官未行京妻謁鼎
臣妻敘別鼎臣妻慚不出京妻立廳事召鼎臣干仆
語之曰我來雖為往還之久欲求一別以為乃公嘗
有數帖與吾夫祝私事恐爾家以為疑索火焚之而
去
宋史胥偃傳偃嘗與謝絳受詔試中書吏而大臣有
以簡屬偃者偃不敢發視遂焚之
章得象傳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獻太后臨朝宦官
方熾太后每遣內侍至學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
不交一言在中書凡八年宗黨親戚一切抑而不進
韓綜傳綜知許州殿前都指揮使許懷德從妹亡有
別產在陽翟以無子籍于官懷德欲私有之訟未決
因楊儀為書屬綜書至而轉運使已徙獄他州矣綜
坐得書不以聞奪集賢校理知袁州
歐陽修傳修生平與人盡言無所隱及執政士大夫
有所干請輒面諭可否雖臺諫官論事亦必以是非
詰之以是怨誹益眾
青箱雜記皇佑嘉佑中未有謁禁士人多馳騖請托
而法官尤甚有一人號望火馬又一人號日游神蓋
以其日有奔趨聞風即至未嘗暫息故也
宋史陳襄傳襄舉進士調浦城主簿攝令事縣多世
族以請托脅持為常令不能制襄欲稍革其俗每聽
訟必使數吏環立于前私謁者不得發老奸束手
舒亶傳亶知諫院張商英為中書檢正遺亶手帖示
以子婿所為文亶具以白云商英為宰屬而干請言
路坐責監江陵稅始亶以商英薦得用及是反陷之
竇卞傳卞歷官將作監始卞官汝時與殿直王永年
者相接頗厚及在京師永年求監金曜門庫卞為禱
提舉楊繪繪薦為之永年置酒于家延繪卞至出其
妻侑飲且時致薄餉永年以事系獄死御史發其私
卞坐奪職提舉靈仙觀
讀書鏡劉攽劉恕同在館中劉攽一日問恕曰前日
聞君猛雨中往州西何耶恕曰我訪丁君閑冷無人
過從我冒雨往見也攽曰丁方判刑部子得非有所
請求耶恕勃然大怒至于詬罵攽曰我偶與子戲耳
何忿之深也然終不解同列亦惘然莫測異時方知
是日恕實有請求于丁攽初不知誤中其諱耳
宋史劉摯傳摯性直自初輔政至為相修嚴憲法
辨白邪正專以人物處心孤立一意不受謁請子弟
親戚入官皆令赴銓部以格調選未嘗以干朝廷
蕭燧傳紹興十八年擢進士高第授平江府觀察推
官時秦檜當國其親嘗密告燧秋試必主文漕臺燧
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燧怒曰初仕敢
欺心耶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則員溢就院易一
員往漕闈秦囗果中前列
秦康惠王德芳傳安僖秀王子偁秦康惠王之后高
宗族兄也孫師夔為江東運判池州軍帥霍政與守
臣交上書相攻詔師夔究曲直政密遣人求庇師夔
斥之具言狀政坐罷去
晏敦復傳敦復素剛嚴居吏部請謁不行銓綜平允
揮麈余話鄭德象滋晚守京口怠于為政湯致遠鵬
舉為兩浙漕宣言俟應辦虜使至郡按治之時秦會
之當國德象求援于秦蓋宣和初秦赴試南宮鄭為
參詳官其所取也至是湯別秦以行秦云鄭德象久
不通問有少書信煩為攜達因面授之湯視緘題云
稟目申呈判府顯學侍郎先生門下具位秦檜謹封
湯得之幡然而改乃奏其治狀遂移帥江東
宋史袁樞傳樞為太府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分修國
史傳章惇家以其同里宛轉請文飾其傳樞曰子厚
為相負國欺君吾為史官書法不隱寧負鄉人不可
負天下后世公議時相趙雄總史事見之嘆曰無愧
古良史
李韶傳韶彌遜之曾孫也嘉定四年舉進士調南雄
州教授校文廣州時有當國之親故私報所業韶卻
之調慶元丞相史彌遠薦士充學職韶不與袁燮求
學宮射圃益其居亦不與燮以此更敬韶以廉勤薦
遷主管三省架文字
陳仲微傳仲微瑞州高安人嘉泰二年舉進士調莆
田尉會守令闕通判又罷囗不任臺閫委以縣事寓
公有誦仲微于當路而密授以薦牘者仲微受而藏
之逾年其家負縣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還
其牘緘封如故其人慚謝終其任不敢撓以私
癸辛雜識馬裕齋光祖之再尹京也風采益振威望
凜然大書一榜揭之客次大意謂僚屬自當以職業
見知并從公舉若挾貴挾勢及無益儷語以屬者不
許收受達者則先斷客將于是客之至者掌客必各
檢點銜袖惟恐犯令得罪余時為帥幕一日以公事
至見有薛監酒方叔在焉薛雖進納出入福邸貴家
甚稔余因扣其何為薛笑而不見答覘袖間則有物
焉余指壁間文曰奈何犯初條乎薛笑曰非惟犯初
條將并犯所戒矣既而速客僚屬白事畢薛出袖中
函書馬公顰蹙不語既而又出儷卷傍觀皆悚懼而
典客面無人色謂受杖必矣及退乃寂然無所聞又
旬日余復以事至則薛又在焉余因扣其所投何如
薛笑曰已荷收錄矣余袖中乃謝啟也扣其所主則
南陽貴人也以是知人不可無勢以馬公峻峭壁立
亦不能不為流俗所移況他人哉
金史耨溫敦思忠傳思忠子謙本名乙迭累官御
史中丞世宗謂之曰省部官受請托有以室家傳達
者官刑不肅士風頹敝如此其糾正之
宗室越王永功傳永功判大宗正事應州僧與永功
有舊將訴事于彰國軍節度使移剌胡剌求永功手
書與胡剌為地胡剌得書奏之上謂宰臣曰永功以
書囑事胡剌此雖細微不可不懲也凡人小過不治
遂至大咎有犯必懲庶幾乃改是亦教也皆曰陛下
用法無私臣下敢不敬畏于是永功解職
鎬王永中傳前近侍局副使裴滿可孫嘗受永中請
托為石古乃求除官可孫已改同知西京留守猶坐
免
王翛傳翛改知大興府事時僧徒多游貴戚門翛惡
之乃禁僧午后不得出寺嘗一僧犯禁皇姑大公主
為請翛曰奉主命即令出之立召僧杖一百死京師
肅然
承暉傳豪民與人爭種稻水利不直厚賂元妃兄左
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屬承暉右之承暉即杖豪
民而遣之謂其人曰可以此報宣徽也
元史徹里帖木兒傳至元元年拜中書平章政事首
議罷科舉時詔已書而未用寶參政許有壬入爭之
翼日宣詔特令有壬為班首以折辱之有壬懼及禍
勉從之治書侍御史普化誚有壬曰參政可謂過河
拆橋者矣有壬以為大恥移疾不出
吳元珪傳元珪除吏部尚書選曹銓注多有私其鄉
里者元珪曰此風不可長川黨朔黨之興宋之所由
衰也請謁悉皆謝絕
輟耕錄三寶柱字廷珪色目人頗以才學知名雖湛
于酒色而能練達吏事剛正有守為浙省郎中日大
書四句于門屏之上曰逆刮蛟龍鱗順捋虎豹尾若
將二伎論尢比于人易其意蓋以杜絕人之求請耳
然亦隘矣哉終不顯達而死于難
畜德錄麻城李文祥將覆試大學士萬安欲托以孫
因許及第文祥以正對安怒其孫延于別館有畫鳩
屬題其末句云春來風雨尋常事莫把天恩作己恩
后以事左遷
明外史張悅傳悅字時敏松江華亭人成化中出為
江西僉事改督浙江學校力拒請托校士不糊名曰
我取自信而已
見聞搜玉弘治間寧波二貢士聽選次貢與冢宰有
親乃計先正貢欲順天儒學訓導冢宰許之即往
公廨議修理之方齋夫怪而詰之彼此詬詈齋夫乃
拈于吏部云次貢鉆刺冢宰聞而不與及后補其選
者乃正貢也
賢奕編韋澳兄溫與中丞高元裕友善溫請用澳為
御史一日謂澳曰高公持憲綱欲與汝相面必得御
史澳不答溫曰高君端士不可輕澳曰然恐無呈身
御史竟不詣元裕之門
劉忠宣公大夏自戶部侍郎告歸構草堂于先壟之
次讀書其中作東山賦以見志平生不為人通私書
請托藩臬司守令往造者不謁謝
陜西通志馬汝驥調知澤州澤故多王府王率聽用
邪小暴侵民利澤人苦之而莫能禁也汝驥因事稍
懲其左右不法數人為條告誡止又王以書來請汝
驥受之使去即投書櫝中封之所請或于法得釋王
使使謝汝驥乃令使者至櫝前啟原書還之實未發
函報曰法誠如是吾安敢低昂徇情乎自是王不敢
復請矣陵川令葛以賄聞御史以親故為葛解甚力
不聽竟置于法
見聞紀訓正德庚午余游學廣德忽本庠張掌教使
人呼回謂余曰歸安武大尹乃蔡虛齋高弟今科必
入簾吾介爾往拜其門以文字結知師友之情人孰
無之場中當必留意余唯而出私念窮通得失有命
在天進不以正識者所鄙遂托辭不往而是歲僥幸
中式乃恰由武公所取加溢美焉當時設從張師之
言則彼此無以自明終身含丑多矣可見人之出處
預定真不須分外求謀徒壞心術也
明昭代典則正德三年李夢陽代韓文草疏劉瑾已
謫出之猶未快于心也復以他事械至京下獄將置
之死時翰林修撰康海與夢陽同有才名瑾慕海欲
招至門下而海不往夢陽所親有左姓者謂夢陽曰
子殆無生路矣惟康子可以解之夢陽曰吾與康子
素不相下今死生之際始托之獨不愧于心乎左曰
不謂李子而為匹夫之諒也夢陽乃以片紙書數字
曰對山救我惟對山為能救我海曰是誠在我我豈
敢吝惡人之見而不為良友一避咎也遂詣瑾瑾焚
香迎之延置上坐曰今日有何好風吹得先生來也
海曰昔唐明皇任高力士寵冠群臣且為李白脫靴
公能之乎瑾曰即請為先生脫之海曰不然今李夢
陽高于李白海固萬不及一者也公不為之援奈何
欲為白脫靴哉瑾曰即當斡旋之海遂與之痛飲達
曙夢陽得釋而海因與瑾密遂罹清議矣
列朝詩集康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狀元授
翰林院修撰正德初逆瑾恨李獻吉代韓尚書草疏
詔系獄必殺之獻吉獄急出片紙曰對山救我秦人
皆言瑾恨不能致德涵德涵往獻吉可生也德涵曰
吾何惜一官不救李死乃往謁瑾瑾大喜盛稱德涵
真狀元為關中增光德涵曰海何足言今關中自有
三才古今稀少瑾驚問曰何也德涵曰老先生之功
業張尚書之政事李郎中之文章瑾曰李郎中非李
夢陽耶應殺無赦德涵曰應則應矣殺之關中少一
才矣歡飲而罷明日瑾奏上赦李
明外史許進傳進為兵部左侍郎提督團營與劉瑾
同事每閱操談笑指揮意度閑雅瑾及諸將咸服一
日操畢忽呼三校前各杖數十瑾請其故進出權貴
請托書示之瑾陽稱善心不喜
進子贊加少保嚴嵩柄政多所請托郎中王與齡勸
贊發之嵩辨之強帝眷嵩反切責贊除與齡籍贊自
是大畏葸不敢與政府抗亦頗以賄聞矣
王畿傳畿嘗云學當致知見性而已應事有小過不
足累以故在官弗免干請
羅汝芳傳汝芳居官率以學為政而禪客羽流雜進
親故求請輒應被污名不辭
明通紀吏部尚書王翱為人端方嚴毅清白儉約第
宅三十余年不改于舊公余退宿朝房門無私謁權
勢囑托婉而拒之故人畏而不怨屢遭變故無他虞
恩讎不一介意嘗曰吏部豈報復恩讎之地耶
陜西通志閻溥字克周興平人嘉靖初進士授刑部
主事時光祿崔卿子忿殺鄰婦其子故宰相甥曲為
請釋之謝曰仆與相公均有官守光祿子罪應死朝
廷法顧為相公屈耶竟論如律
永陵編年史嘉靖二年閏四月太監崔文囗養李陽
鳳謀管城卒需索工值至有身在工所而復征役錢
者御史劉黼發其奸狀工部尚書逍璜執送刑部訊
之而崔文私囑林俊求免俊不從遂誑帝移獄鎮撫
司俊執不發文乃以抗旨劾俊帝怒切責俊謝過乃
免
嘉靖十年咸寧侯仇鸞令舅曹江通賄職萬華鑰為
父仇恩干進事泄敕械致詣京即訊
賢奕編待詔文公征明以行誼文翰重一時諸造請
戶外屨常滿然先生所與從請獨書生故人子屬為
姻黨而窘者雖強之竟日不倦其他即郡國守相連
車騎富商賈人珍寶填溢于里門外不能博先生一
赫
江南通志裴天佑字順之嘉靖庚辰進士令建安食
御如寒士為政務厚民巡按山東初出朝時一權貴
嗾之曰某州某判官墨且酷宜亟去既而廉知其賢
竟優獎之罪人持挾萬金賂免死籍其金于官置之
法
尢錫字孝征萬歷庚辰進士分校北闈執政以少宰
司空子為托謝絕之
顧錫疇字九疇昆山人年十二為諸生申文定公特
加器重曰名位不在吾輩下萬歷壬子入北雍會有
侍御以直言被譴錫疇率同舍生上書執政責以不
能論救執政怒禍幾叵測賴大司成趙某救免己未
成進士入翰林典福建試會政府以請托不從傅成
其罪削籍歸崇禎初召用歷升至禮部尚書會父卒
錫疇泣血披麻間關赴閩兵亂遇害葬溫州今有碑
在文信國祠傍
吉安府志夏夢夔號云屏安福人常為母市材于楚
時劉虞部榷荊州與夔夙契不一謁劉公揖之河干
欲有所屬夔正色曰某來為母須材非有所求也有
巨商以誣越關沒貨萬計商持千金來請夔曰吾生
平未嘗以私干人及歸劉餞之舟中因語劉曰某昨
夜舟中聞有越關得罪者實出于誣語畢解纜去劉
遂釋其人曰非江西夏某幾冤爾商赍數百金追謝
夔曰彼自恤爾吾未嘗言也堅弗受商感泣去
武進縣志丁辀字心淵參政致祥之孫也由郡庠生
入國學粵西大將李西垣聘之其麾下有以金三百
珍珠冠一為奉乞言于大將辀麾之后麾下以贓敗
大將檢其籍有前饋丁金三百珠冠一丁固卻之大
將拜服云今世所無也
江南通志曹可明字懋德句容人天啟壬戌進士始
為諸生受知于趙中丞終年無所請托適有大辟求
減可千金趙示于明明終不應趙益加敬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