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嘉泰吳興志
  • 談鑰
  • 4200字
  • 2015-12-26 15:42:12

河瀆

州治

府以湖名近五湖也中有霅溪合四水也眾水群湊而太湖虛受坎流而不盈習險而無泛濫此郡所以立也舊書悉以太湖與四水分隸諸邑殊失古者建都之意今首敷敘以運河漕瀆給郡計而供公上次之其它潭匯洲浦池塘在城者鱗附焉支流旁瀆止系逐邑者系之各邑下震澤者水常震動之象或曰震東方澤在東也具區者大為之防五湖者張勃吳錄云太湖之別名以其舟行五百余里也吳郡圖經有小五湖悉屬太湖貢湖游湖胥湖梅湖梁湖金鼎湖也舊編謂固湖游湖胥湖菱湖太湖縱橫數百里苕霅眾水入焉越絕書云周三萬三千頃其二萬頃為烏程顏公石柱云四萬八千頃統記云縱廣二百八十三里兼接蘇宣常州之界臨安廣德之水亦入焉 【吳興郡圖經云接蘇常秀州之境按秀州之境不瀕湖統記云連德清武康長城臨平余姚義興晉陵無錫江陰吳縣常熟昆山華亭嘉興海鹽十五縣水入焉舊編亦從此記非也江陰自陷五瀉堰昆山常熟在吳江下流華亭海鹽水竟自入海不入太湖也新唐志云古湖宣蘇常四州境為是】

東為松江又東流二百余里 【吳郡圖經二百六十里】 以入于海舊沿湖之堤多為溇溇有斗門制以巨木甚固門各有(片臿)版遇旱則閉之以防溪水之走瀉有東北風亦閉之以防湖水之暴漲舟行且有所艤泊官主其事為利浩博不詳事始今舊(片臿)有刻元豐年號者則知其來遠矣后漸湮廢頗為郡害 【按舊編云今所有者止二十五今以烏程縣圖考之自外俎村至太湖村一帶有二十六溇皆有名曰諸溇比溇上水溇羅溇張港溇新涇溇幻湖溇金溇趙溇潘溇許溇王溇謝溇義高溇陳溇薄溇五浦溇蔣溇錢溇新浦溇石橋溇湯溇成溇宋溇喬溇胡溇紹熙中修胡溇記云湖溇三十六其九屬吳汪其二十七屬烏程者兼紀家港而言也此溇沂溪而闊獨不置(片臿)又二十六名有陽家溇無上水溇幻湖作宦湖】 紹熙二年知州事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溇名曰豐登稔熟康寧安樂瑞慶福禧和裕阜通惠澤吉利泰興富足固益濟皆冠以常字如常豐港即紀家港之類橋(片臿)覆柱皆易以石其(片臿)鑰付近溇多田之家寶文閣直學士程大昌撰記敷文閣待制沈樞書敷文閣待制賈選題蓋

霅溪起州治之南興寺前 【今為景德寺】 江子匯以其合四水為一溪故曰霅四水者舊謂自安吉浮玉山曰苕溪一自武康銅峴山曰前溪一自臨安府臨安縣天目山經德清之縣曰余不溪一自德清縣前曰北流水 【寰宇記舊圖經統記所載并同】 至江子匯而合直北至會溪亭 【今歸安主簿衙】 會運河水同過駱駝橋出臨湖門北經毘山入于太湖 【按唐韻曰霅水眾流之聲霅霅然顧長生三吳土地記云烏程縣東有霅溪水至深處徐陵孝義寺碑云清霅彌沵深窮地根又地書霅者四水擊射之聲故徐仲謀詩曰四水交流霅霅聲續圖經云嘗考自清源門入曰苕溪其流濁自定安門入曰霅溪其囗清不過二溪耳余不與苕溪皆出自天目山苕溪出其西余不出其東前溪雖出銅峴山然至德清縣東已與余不溪合而北流至定安門外通謂之霅溪不待與余不溪合然后名之也霅者以眾流合集為義而舊經按字書為四水激射之聲以其源則前溪與余不溪合其水尚小以其流則未與霅溪合者已名為霅矣安得有四水激射聲乎唐李直方白蘋洲記曰五溪盡流而霅具氣記者謂四水并霅水而五也鄭戩浮玉亭記云曰霅水合四水則四水為霅有自來矣古今名稱多有差互統記云興國寺在霅溪館西霅溪館今雙溪亭是也在烏程縣南浮玉亭舊名霅水堂縣西有霅水鄉二處所臨是苕水今余杭乃有苕溪館定安門內有四水亭皆相承之誤】

郡縣志運河湖州府入迎春門過望州至人依橋至駱駝橋南會霅水者也東接上塘官河其水自平望橋直西至震澤又西至潯溪又西至舊館東遷升山以入迎春門 【舊本州島界平望驛官塘此至吳江縣界二里南至嘉興縣界二十六里元和五年刺史范傳正奉敕重開見統記又唐地志烏程下亦載此塘及舊編諸書并載今以潯溪為界即不系本州島界分】

官河在烏程縣東一百二十二里唐元和五年太守范傳正重開

月河在湖州府貢院東前溪支流環繞形如初月

漕瀆在府州治南 【寰宇記舊編云在烏程縣南五十步即今儀鳳橋下溪】 晉咸和中都督郄鑒開 【按晉書本傳蘇峻反及陶侃為盟主遣鑒都督揚州八郡軍事】

烏程縣

官瀆在烏程縣西二十七里晉咸和中都督郄鑒開 【統記作五年舊經作元年按郄鑒以三年都督揚州八郡軍事舊經誤】

歸安縣

旱瀆在歸安縣西南一里三步亦在烏程界儀鳳橋西及舊編載余不溪荻塘白蘋洲各見郡志下

長興縣

楊瀆在長興縣東五里分苕溪北流二十里合余漁浦防瀆在縣西北六十二里一名范瀆

盛瀆在縣東五里

喬瀆在縣東四十里

武康縣

五官瀆在武康縣北二十里吳五官郎中沈衍居之因名 【余英志云今廞淤】

橫瀆在縣東南十八里

德清縣

內河在德清縣南三里余不溪之支流也

馬厄河在縣西南一里亦余不溪之支流吳越王乘馬過此而失因以為名

三文瀆在德清縣東二十里

大麻瀆在縣東六十七里

安吉縣

渾水瀆在安吉縣安福鄉去鄉東北二十里余水皆清此水獨濁故名

烏程縣

凡常湖在縣西二十七里

歸安縣

菱湖在歸安縣東南四十五里唐崔元亮開即凌波塘也其地產菱居人采而焙干之以備兇年號菱米 【見舊編】

長興縣

包洋湖在長興縣北一十五里

忻湖在縣東北一里 【圖經云一十五里】 周回十二里山墟名云分溪帶峰蓮菱之下鴛鴻所集所以浮泳寫人憂恨故名

西湖在縣西南五里周回七十里山墟名云一名吳越湖傍溉三萬頃有水門二十四所引方山源注焉 【湖見統記圖經舊編】 山墟名云昔吳王闔閭筑吳城使百姓輦土于此浸而為湖闔閭弟夫概因而創之吳興記云夫概所立吳志云孫皓封烏程侯就國有西湖人景養相皓當大貴此地人也湖中出佳莼嘗貢塘高一丈五尺唐刺史于(由頁)修亦呼于公塘后李詞立于公塘縣元和中范傳正復令縣令權逢吉去塘內田及決堰以復古跡咸通中刺史源重重建縣令滿虔重修 【見舊編又新唐志云西湖溉田三十頃其后堙廢貞元十一年刺史于(由頁)復之人賴其利】

武康縣

風渚湖在武康縣東南一十七里一名巽渚一名封渚一名九里湖一名下渚湖 【余英志云以防風氏得名故名風渚在封禺之兩閑故曰封渚在東南隅故曰巽渚其廣九里故曰九里湖湖在囗上渚故曰下渚統記云封渚者前代禁采捕也舊編載九里渚云亦號鄱陽汀按圖經諸書別出鄱陽汀不當合為一縣令毛滂游下渚湖詩有春渚達天闊春風夾岸香飛花渡水急垂柳向人長遠岫分蒼紫遙波寄渺茫之句】 渚旁土黏埴陶戶皆居之浙右陶器多出于此

安吉縣

楊子湖在安吉縣北二十八里舟楫不通吳興記云楊子湖出丹陽湖下共邸閣水分流合于苕水以其統楊子湖為名也

五湖在縣東南七里曰五龍湖在西南三里曰姚湖在南九里曰獲湖在北二里曰西畝湖在東二里曰四龍湖皆有灌溉之功四龍在龍清觀后吳越武王以望氣者言山有王氣使人鑿之忽有四鴿飛起煙云滃然化為四龍因以名湖

州治

蘇公潭在湖州府自貴涇東流三百五十步 【見舊經又統記云在霅溪東二百五步至駱駝橋下】 開元初蘇(壞去土改王)子蘇颋為烏程尉墜此溪水閑直至潭底 【統記云因醉舊經云因督縣事】 聞水中有人語云扶出蘇公俄出水上有記述其事颋后襲封許國公開元初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唐書颋初調烏程尉至駱駝橋下曰蘇公潭此水深不可測中有蛟螭代為人患】

長興縣

白馬潭在長興縣西四十三里梁陳故事云有白馬見于此潭故名

龍潭在縣東南三十一里卞山碧潭在縣和平鎮東吳興記云其水碧也伊洛相類今呼為天潭

金潭在縣西一十里山墟名云金潭金山金塘金渠皆漢樓船將軍曼倩之居故名

武康縣

永安潭在武康縣證道寺之南去縣治三百步

碧玉潭在縣西十里響應山之下本名響潭 【統記云響潭在縣八里山墟名山清虛洞澈每有聲響必隨應故以為名清泉怪石茂林修竹為邑中佳景元和七年五月不雨至于七月時刺史裴君合祭名山溪洞縣令利汭以此潭靈異遂率僚屬祈禱應時甘雨霧雹稼穡皆稔耆老謁賀請附圖籍八年符下從之】 又名玉石響 【余英志云響應山下有龍湫水色正碧舊傳山有二玉應人如谷之答響名玉石響】 正元十六年刺史于(由頁)以陂湖廞淤行縣至是因改今名 【唐人有詩刻巖上云水面平鋪映碧空夜深明月照龍宮猿啼未響潭先響一樹花開兩樹紅】

石馬潭在縣西十八里中有石馬一名湛潭

德清縣

仙潭在德清縣東南新市鎮隋道士陸修靜嘗自此潭沒數月乃出故以為名宋葛書思嘗監鎮有仙潭雜詠刻石在墨妙亭

烏程縣

苕溪山海經南山次二經之首句余之山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苕水出于陰北流注于具區以今考之溪有二源西南一源發自天目山之陰金石鄉靈夾鄉東至安吉縣治南之邵渡又自縣東南至章渡又北至丘渡東南一源自獨松嶺西聚眾山水并浮玉山水折旋亦至丘渡二源合而東至倪渡又折而西復折而東北至梅溪鎮又至吳山北經彭匯入凡常湖又合長興之南烏程之西眾山之水至城下一自清源門入經漕瀆至江子匯為霅水一自清源門外徑趨釣魚灣沿壕經迎禧門又經奉勝門合霅水以入太湖

余不溪在湖州府出天目山之陽 【舊圖經云其水深澈余水則不故名不平聲讀】 經臨安縣又經余杭縣又東至安溪又東至奉口經德清縣折而東北至苧溪漾敢山牛墳戈亭又后林村又東北為菱湖又東北至湖趺漾經荻岡寺東直北折而西為大灣又西北會前溪水入峴山漾入定安門至江子匯為霅溪 【漢沈戎居余不鄉晉孔愉封余不亭侯 寰宇記在歸安縣東二十四里晉中興書孔愉字敬康少時曾買得一龜放余不溪中龜入流數反顧及愉封余不亭侯鑄印而印紐龜首左顧更鑄亦然印工以告愉愉悟昔放龜事乃取佩】

前溪在湖州府出武康之銅峴山合東小流南注折而東至慶安鄉寧境廟靜林寺又折而東又東至武康縣治前之千秋橋名前溪又東至縣學前分為二派其一北流經太原鄉黃壟山之東至沙村號沙溪與德清縣前北流水合以入定安門經前溪匯至江子匯為霅溪其一東流經崇仁鄉下渚湖之南以入余不溪 【統記云前溪者古永安縣前之溪也晉車騎將軍沈充家于此樂府有前溪曲充自制詞云當曙與未曙烏啼匆匆后宋少帝續為七曲其一云憂思出門戶逢郎前溪渡劉長卿詩云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武康縣有后溪今慈感寺西之溪灣曰前溪匯】

車溪續圖經諸書并載在烏程縣東南一百一十九里 【吳興記平望有車溪車溪諺云曲阿不食平望不羹謂之失味舊經云二百十九里誤蓋界至平望止一百三十二里耳今界 七十二里】 今為吳江縣界吳興諸塘及商浦當接歸安縣界仙潭 【舊經統記云在縣東百里隋道士陸修靜嘗自此潭沒數月始出俗因謂仙潭】 潯溪在烏程縣東七十二里有水自德清嘉興來與震澤(嬰去女改鳥)脰湖接焉

霅溪在縣東南一里自定安門入西合苕溪北入于太湖舊經云凡四水合為一溪自浮玉山曰苕溪自銅峴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自德清縣前至州曰霅溪誤矣自清源門入曰苕溪其流濁自定安門入曰霅溪其流清不過二溪耳其余不溪與苕溪皆出天目山前溪雖出銅峴山然至德清縣東已與余不溪合為北流至定安門外乃謂之霅溪不待與苕溪合然后名之也霅者以眾流合集為義而舊經按字書為四水激射之聲亦非也

歸安縣

東溪在歸安縣東南一百六十里 【又四至東至秀州嘉興縣一百六十三里以東溪水中分為界】

小溪即施渚溪在縣西北五十四里源出上強山東北會北流水

寶溪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即射村也太守葛勝仲卜居以昔有漁者每見溪上有光伺之見大蚌乘風而光從中出逐之即沈因以為名

思溪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見舊編】

練溪在縣東南七十五里即璉市也 【見舊編】

長興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嘉义县| 新宁县| 南开区| 横峰县| 高密市| 娄烦县| 葵青区| 嘉黎县| 洞口县| 南丰县| 吉林市| 黄骅市| 桐梓县| 嘉善县| 内乡县| 灵寿县| 杨浦区| 神木县| 呼玛县| 上栗县| 札达县| 太和县| 镇赉县| 广安市| 安国市| 涟源市| 望谟县| 阿坝县| 四川省| 青州市| 包头市| 康马县| 湖北省| 临海市| 凤冈县| 大渡口区| 河曲县| 博客| 库伦旗|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