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淮軍計可以到臺,臣霨復于初四日馳赴鳳山,催督地方官將營棚薪米一切具備。南路得此大枝勁旅,可壯聲威。提臣羅大春已赴蘇澳。揚武往裝其原部楚勇一營。夏獻綸派朱名登所招楚勇,聞亦成軍,日內均可東渡。北路足資捍御。澎湖守備素虛,現借海關凌風輪船往彼教習,分閩廠六船隨之,合操陣法,并藉以兼顧地方。惟安平之炮臺,擬照西法興筑,所雇洋匠未至,致未施功。而臺地自六月以來,暴風猛雨迭作,通計臺城二千七百余丈,倒塌者千有余丈,圻裂者又三、四百丈。固由始基之不慎,亦緣臺地常震,土弱沙松,磚石又不易致,故至于此。現已發銀由臺灣府周懋琦等轉飭紳士,分段監修,多加蜃灰,厚砌基址,冀以外防沖突,內固人心。而役巨工繁,亦非一時可畢。電線之約,已有成言,近復翻異,屢經日意格駁詰,乃欲以舊線搪塞。臣等飭其不許遷就,致重款虛糜。然電線尚可緩圖,而鐵甲船必不可少。臣等曩派船政總監工葉文瀾同日意格赴滬定買,近據函稱,所議英國之船,非英使周旋其間,無從成購。日耳曼一船,有船無炮,制成且逾十稔,水缸只堪包用兩年。臣思國家擲此巨款,原為利用起見,倘費百余萬帑金,易一朽爛之船,將益為外人所侮。臣囑日意格勿憚往返之勞,務求堅致之物。倘議購不成,不如鳩工自造。雖三年求艾,要可計日程功。

南北撫番開路諸事,勇夫齊集,畚鍤日興。惟中路水沙連、秀姑巒山一帶,為全臺適中之區,腹背膏艘之壤,故洋人之在臺者,每雇奸民帶往,煽惑番眾。聞該處社寮,竟有教堂數處,深林迭嶂,罪人積匪,往往逋匿其間。如逆匪廖有富等,即恃以藏身。而彰化之集集街,近復有扎厝斃命之事,安保日后不受倭奴勾通,斷我南北之路?臣等與營務處黎兆棠商令募兵前往,一面撫番搜匪,一面開路設防。俟辦有端倪,當更詳悉具奏。

要之,倭將非不知難思退,而其主因貧成虐,不惜以數千兵民為孤注,謠言四布,冀我受其恫喝,遷就求和,倘入其殼中,必得一步又進一步。此皆屢試屢驗之覆轍,早在圣明洞鑒之中。議者以為臺地得淮軍、得鐵甲船則戰事起,臣等以為臺地得淮軍、得鐵甲船而后撫局成。夫費數百萬帑金,殲此貧主所陷溺之數千兵民,不特無以體皇上遍覆之仁,抑且不足示天朝止戈之武。臣等之汲汲于備戰者,非為臺灣一戰計,實為海疆全局計。愿國家勿惜目前之巨費,以杜后患于未形。彼見我無隙可乘,自必帖耳而去。但寬其稱兵既往之咎,已足見朝廷逾格之恩。倘妄肆要求,伏懇我皇上堅持定見以卻之。彼暴師于外,怨讟繁興,不待揮我天戈而內亂作矣。臣等恐局外議者急欲銷兵,轉成滋蔓,愚昧之見,未知當否。謹先將近日情形,合詞恭折,發交輪船到滬,交上海道由驛六百里馳奏,伏乞皇上圣鑒,訓示遵行。再此折系臣葆楨主稿,合并聲明。謹奏。

正繕折間,探聞本月十二日裝運淮軍輪船七號,均到澎湖,陸續用小輪船盤往旗后登岸。十三日,有日本兵船一號,從廈門到澎湖,本日開往瑯〈王喬〉矣。知關宸念,謹附片以聞,伏乞圣鑒。謹奏。

又奏

為北路倭案辦結,追出旗件,取具供結,寄交上海日本領事,并飭銷執照,預杜釁端,恭折仰祈圣鑒事。竊臣等于六月十七、二十八等日,迭將查辦倭人在岐萊船破失銀一事奏明在案。本月初六日,復據臺灣道夏獻綸稟稱:此案該道前抵蘇澳時,即將情形詢之該處地方官,只得其大概。迨稅務司好博遜將船戶啤嚕帶至蘇澳,據供日本人破船之后,即將行李貨物及現銀三箱,均搬上岸,雇人看守,許給工資,并欲與生番租地,付定銀一百八十圓,又許再來時給引線者日辛十二圓,將帶去斧鋸等物留存該處。旋稱失銀千圓。以后實在如何,啤嚕已先回滬尾,并不知情。又提到啤嚕船上之幫工林周,所供與啤嚕相同。其失銀千圓,則云聞之成富清風,據稱無甚緊要。究竟有銀與否,則未眼見。六月十六日,派噶瑪蘭通判洪熙恬、委員張斯桂、李彤恩偕好博遜帶啤嚕坐輪船往花蓮港破船處所勘查,隨即駐扎新城。連日傳集該處頭人李振發、暨南勢番目潤瀾、加禮宛社番目八寶、附近居民曾生等,隔別研訊,僉供破船情形,大致相同,實無搶其對象。其曾否失去洋銀千圓,均不知情,亦無將地給租之事,惟受雇搬挑對象、看房引路,大家絡續得其工銀約計一百八十圓,并非租銀,均愿將日本前寄旗物等件繳呈,分具切結,如虛甘坐等語。再四研詰,矢口不移。隨將寄件繳出,內有日本人城主靜、兒玉利國、上田新助三人合其原單可憑。單外折扇一柄,則有成富清風題名為證。質其受租銀一百八十圓一節,據曾生堅供因番目來益不收,日本人亦即未給。來益辭銀之日,啤嚕并未在場。旋又質之猴猴社番目籠支孝禮云,五月間該船回泊南風澳,伊親見內有日本人三名,箱簍等物二十余件。則其未曾被搶,信而有征。合將取具供給、并追出旗件呈送前來等因。臣等查日本和約內第三條,即禁商民不準誘惑土人;第十四條,沿海未經指定口岸,概不準駛入;第二十七條,船只如到不準通商口岸私作買賣,準該處地方官查拿。今臺灣岐萊地方,固中國所轄,并非通商口岸。此次前赴岐萊之成富清風、兒玉利國、上田新助,雖準該國領事品川、請給游歷執照,何得潛往勾引土番?種種情節,均違和約,現確查岐萊各社,并無竊盜銀物,應毋庸議。其繳出旗扇各件,臣等當即發交蘇松太道沈秉成、轉給駐滬之日本領事收回。將前次所給游歷執照追銷。惟前聞到岐萊者為劉穆齋,此次番目所供,系成富清風。據洋行呈出成富清風名片,印其背曰字穆齋,其為一人無疑也。其違約妄行之處,應由該國自行查辦。以后該領事請發執照,應查明實在安分之人,方許發給。一面鈔錄城主靜等原單,暨各民番供給,咨呈總理衙門,照會其外務省,轉飭該國領事照章程辦理,以弭釁端。

至稅務司好博遜深明大義,踴躍從公,涉履危途,弭我邊患,除地方官及各委員俟匯案保獎外,合無仰懇天恩,飭總理衙門先將好博遜酌議獎勵,以答其效順之忱。是否有當,謹合詞具奏。伏乞皇上圣鑒訓示施行。再此折系臣葆楨主稿,合并聲明。謹奏。

委員鄭秉機稟報

十九日據報:辰刻,有臺灣倭官水野遵、華山資紀二人由路至枋寮周圍游歷,于申刻仍由路往楓港。十八日,后灣營又死帶隊倭官一名。

二十三日已刻,據枋山莊民并大小龜紋社眾等公稟:剌桐腳莊民張天扶等與大龜紋諸社,因私仇勾引日本發兵駐扎刺桐腳,即要加兵,稟請保護。

倭營自二十三日起,連日運大銅炮拾尊,九門鐵炮十尊,安置龜山頂上。

營官王開俊稟報

十九日戍刻,據瑯〈王喬〉哨弁張鴻謨面稟:日兵現有一百余名前去刺桐腳駐扎,聞系該處自請來的,據云要打生番。

十八日,有倭兵五名,于生番內山四處踏勘。十九日午刻,分由北勢寮之后順山而走,二名由卑營前來玩視。

委員鄭秉機稟報

二十四日,大龜紋社生番到楓港與倭人議和,系竹坑、舍不易兩社。

二十五日,龜山頂炮臺,連日加工筑造。又于后灣營之南,土名后灣鼻山,亦派撥土匠伐木開路。

又倭營近日病故數十人。二十三、四、五等日死者十二人。

二十六日,到輪船內載倭兵三百余名。

二十六日晚,民人賴加禮、楊阿二、林阿九等,帶牡丹社番六名、加之來社番二名、高士佛社番一名,到后灣營內,倭人各給粗氈、白布、扇、鹽等物。

二十六日所到之輪船,于三十日開去,內載舊兵及病兵共六百余名,及病故倭兵木桶三十余具。倭人于三十夜,將龜山頂之炮車運回營。

欽差大臣沈葆楨等會奏

為續陳倭營動靜,并籌防開路情形,懇厚集餉需,以求實濟,恭折仰祈圣鑒事。竊臣于七月十七日,業將防務一切情形奏明在案。二十四日安瀾輪船自津回臺,奉到七月十六日上諭:日本兵船仍在龜山等處,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酌度情形,審慎籌劃,能使倭船迅離臺地,則諸務皆易為力。柳原前光在都,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與之剴切辯論,該使臣語意支吾,尚未就緒。沈葆楨等務宜乘此兵釁未開,速為布置,一面撫馭番眾,一面厚集兵力,俾壯聲威。所有商購船械等事,是否已有端緒,著即迅速籌辦,毋失機宜等因。臣等伏讀之下,敬謹遵循。

倭營之在龜山者,雖死病相繼,仍時有彼船接濟炮械軍糧。比據報稱,刺桐腳莊民有勾引倭兵往攻龜紋社之謠。臣等一面飭王開俊傳集該處民番令其解仇息事,一面照會倭將西鄉阻之。

淮軍頭起,陸續由澎湖小輪船盤抵鳳山。統兵提督唐定奎踩勘地勢,分扎老營。臣霨至鳳山視師,見其將領紀律精嚴,其士卒深明大義。唐定奎將各營安置后,即馳抵郡城。臣葆楨接晤三次,沈毅勇敢,深懷敵愾之心。臣等囑其蓄銳養精,以待朝命。

郡城業已興工。日意格雇來炮臺洋匠頭二人,曰帛爾陀、曰魯富;槍炮洋教習四人,曰都布阿、曰拉保德、曰蛤利孟、曰貝魯愛,業已到臺。臣等于本月二十五日帶往安平海口,督同相度要隘,現繪圖尚未畢也。鐵甲船、丹國一號,合約垂定,旋以不肯擔承一直駛入中國,又不肯換中國旗號出口,致復中變。

羅大春所調泉勇一營,業抵蘇澳。夏獻綸挈原帶一營,歸駐郡城。惟滬尾、雞籠均屬要口,兵力單薄。羅大春請再調募三營,扼扎海口,一面再招泉屬壯丁千人,以供開山之役。番社愈進愈險,施工亦愈深愈難。且開通一層,便須分扎一哨,衛以碉堡勇夫,方無意外之虞。雖營頭愈多,餉需愈巨,大局所系,何敢坐失機宜。臣葆楨、臣霨遠隔重洋,無從籌措,惟冀省門源源接濟,庶幾相與有成。謹將近日辦理情形,合詞恭折,附輪船到滬,交上海道由驛六百里馳奏,伏乞皇上圣鑒,訓示施行。再此折系臣葆楨主稿,合并聲明。謹奏。

八月初二日上諭

軍機大臣密寄,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二日奉上諭:沈葆楨等奏,臺灣近日情形,力籌防務,并北路倭案辦結,暨屯番槍傷生番,現飭嚴辦,及閩廠輪船懇準續造各折片。覽奏均悉。日本兵船在后灣、楓港一帶,日以蓋兵房、掘濠溝、豎竹圍為事,意圖招誘番眾,恫喝村民,日久相持,情形漸怯。現在淮軍業經到臺,羅大春已抵蘇澳,夏獻綸招募游勇亦已成軍,澎湖地方現借海關凌風輪船駛彼教習,閩廠六船隨同操練,防務漸臻嚴密,彼族自無隙可乘。惟中路水沙連、秀姑巒一帶,為全臺適中之區,地方最為緊要,刻下該處社寮竟有教堂數處,并有逃匪逋匿其間,難保倭族不暗為勾通,肆其煽惑。沈葆楨等現擬募兵前往,即著與文煜、李鶴年、王凱泰、潘霨迅速籌商,妥為調派,一面撫綏番眾、搜捕匪徒,一面開路設防,力求固守,毋使倭族得售其奸,斷我南北之路。

安平炮臺,并著沈葆楨等設法興筑。臺城倒塌千余丈,現經發款分修,著即飭令周懋琦等認真經理,務期修筑鞏固,不準草率從事。電線雖可緩圖,鐵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議購有成,將來仍應鳩工自造,目前尤須講求駕駛之法。沈葆楨等惟當切實籌辦,力圖自強。閩廠輪船,即照所請,準其續行興造得力兵船,以資利用。

北路倭案已經辦結。沈葆楨等請將稅務司好博遜酌給獎勵之處,著該衙門議奏。屯番槍傷生番,亟宜速行查辦。張其光正在下淡水一帶辦理招撫事宜,何以聞信不即行馳往拿辦?迨回郡城后,復不與沈葆楨言及,實屬不知緩急。此案關系撫番全局,豈容置若罔聞?著沈葆楨嚴飭張其光將屯番拿獲懲辦,以安人心。倘該總兵再復辦理顢頇,即著沈葆楨等據實奏明,從嚴參處。將此由六百里密諭沈葆楨、文煜、李鶴年、王凱泰,并傳諭潘霨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

委員鄭秉機探報

倭人巡洋兵船,于初二日辰刻在后灣外海操演大炮,置浮球于海面,距船約二十里,演放二十余次,間有中浮球者。

后灣倭營,于初四日晚給粵莊民人賴加禮、林阿九、楊阿二、陳阿三等,每人銀一百元,又給阿九等數人銀三百余元,以酬招和生番及截取琉球人首級之煩勞。

楓港倭人第二次所蓋營房,查大小共二十六、七間。又于東面半山頂另筑望樓一所,豎倭旗一面,聲言不日尚有大兵可到。

臺灣道稟省憲

倭營派會計官大崎長寬等五名前來投文,經職道偕同黎道接見。詢其僅止投文,并無別事。照會兩件,大致謂柳原、大久保業已進京,退兵之事,應由其商酌定議。張來生傷已平復,滋事倭兵業已由其懲辦。中國派令郵遞之人,并不敢阻止等語。該倭人五名,一、二日內即回瑯〈王喬〉。察其情形,似在探聽我之虛實。欽憲前責其不應擅攻大龜紋社,并未照覆也。

淮軍二起,已于八月初五日行抵澎湖,陸續用小號輪船駁載,前赴旗后。計三起抵臺,全隊齊集,恐須遲至九月矣。

委員鄭秉機探報

初十日,刺桐腳倭人數名,至枋山莊外土名檳榔子埔地方,勘定營地。聞將(在)此月半動工起蓋。后灣倭營,逐日死亡相繼。又其營內傳揚,楓港莊民王馬首不日將投倭營,隨同回國。

十一日酉刻,大龜文總社長布拉里煙耶艾,并內外文,忠心侖各社頭人取類、死辣等,統帶社番五十余名,到楓港倭營約和。倭人共給白旗四面、倭刀四枝、嗶吱四匹、白布八匹。其帶領生番出和者,皆楓港、刺桐腳兩處無賴莊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曲县| 湛江市| 前郭尔| 申扎县| 越西县| 稻城县| 博客| 上饶县| 南岸区| 彩票| 七台河市| 上栗县| 南召县| 夏津县| 黄大仙区| 栾川县| 东平县| 西安市| 泸定县| 根河市| 乌苏市| 绥阳县| 汨罗市| 梁河县| 固安县| 武冈市| 定西市| 潮安县| 洱源县| 观塘区| 视频| 思茅市| 金坛市| 桃园县| 上犹县| 农安县| 武强县| 山阳县| 罗定市| 永昌县|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