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思辨錄輯要
- 陸世儀
- 3766字
- 2015-12-26 15:37:53
小學類
古者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心質樸風俗淳厚孩提至七八歲時知識尚未開今則人心風俗逺不如古人家子弟至五六歲已多知誘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學即使父教師嚴已費一畨手腳況父兄之教又未必盡如古法乎故愚謂今之教子弟入小學者決當自五六歲始
小學之書文公所集備矣然予以為古人之意小學之設是教人由之大學之教乃使人知之今文公所集多窮理之事則近于大學又所集之語多出四書五經讀者以為重復且類引多古禮不諧今俗開卷多難字不便童子此小學所以多廢也愚意小兒五六歲時語音未朗未能便讀長句竊欲彷明道之意采擇禮經中之曲禮幼儀參以近禮斟酌古今擇其可通行者編成一書或三字或五字節為韻語務令易曉名曰節韻幼儀俾之即讀即教如頭容直即教之以端正頭項手容恭即教之以整齊手足合下便教他知行并進似于造就人材之法更為容易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古人教人自幼便教他禮樂所以徳性氣質易于成就今人自讀書之外一無所事不知禮樂為何物身子從幼便驕惰壞了愚意自節韻幼儀外更欲叅酌古今之制輯冠婚祭及郷飲郷射諸禮為禮書[喪禮不可豫習擬另輯為一卷俾學者居喪時讀之]文廟樂舞及宴飲升歌諸儀為樂書俾童子十數歲時仍讀四書兼習書數暇日則序于一處教升歌習禮如古人舞勺舞象之類務使之郁郁彬彬則涵養氣質熏陶徳性或可不勞而致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不但四書五經即如天文地理史學算學之類皆有歌訣皆須熟讀若年稍長不惟不肯誦讀且不能誦讀矣今人村塾中開蒙多教子弟念詩句直是無謂
凡弟子學寫仿書不獨教他字好即可兼識字及記誦之功
先儒教小兒習字先令影寫趙子昻大字千字文稍長習智永千字文毎板影寫十紙既畢后歇讀書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寫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如此一二月乃止必如此方能日后寫多運筆如飛不至走様亦是一法
四明程端禮有家塾分年讀書法教童子讀四書五經先令讀正文既畢然后卻讀注亦可蓋弟子讀書大約十歲以前有記性以后漸否若令先讀正文雖子弟至愚未有不于十歲以前完過者此亦讀書之一法況孟子一書分章甚長今子弟讀孟子連集注讀多不知首尾毎毎易于漏脫若先讀正文亦可免此病
文公有言古有小學今無小學須以敬字補之此但可為年長學道者言若童子則可由不可知定須教以前法
陽明先生社學法最好欲教童子歌詩習禮以發其志意肅其威儀蓋恐蒙師惟督句讀則學者苦于簡束而無鼓舞入道之樂也然歌詩則近于鼓舞習禮則便有簡束的意在古人十三學樂誦詩二十而冠始學禮蓋人當少年時雖有童心然父兄在前終有畏憚故法不妨與之以寛寛者所以誘其入道也年力既壯則智計漸生矣此時而純用誘掖則將有放蕩不制之患故法又當與之以嚴嚴者所以禁其或放也二者因其年力各有妙用故古時成就人多今之社學止以句讀簡束童子固失鼔舞之意矣若誤認陽明之意純用鼓舞又豈古人之意乎立教者當知所以善其施矣
近日人材之壞皆由子弟早習時文蓋古人之法四十始仕即國初童子試亦必俟二十后方許進學進學者必試經論飬之者深故其出之者大也近日人務捷得聰明者讀摘叚數葉便可拾青紫其胸中何嘗一毫道理知覺乃欲責其致君澤民故欲人材之端必先令子弟讀書務實昔人之患在樸今人之患在文文翁治蜀因其樸而教之以文也今日之勢正與文翁相反使民能反一分樸則世界受一分惠而反樸之道當自教子弟始有心世道者慎毋于時文更揚其波哉
教小兒不但是出就外傳謂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毎見人家飬子當其知識乍開時即戲教以打人罵人及玩以聲色玩好之具此等氣習沁入心腑人才何縁得成就
家庭之教又必原于朝廷之教朝廷之教以道徳則家庭之教亦以道德朝廷之教以名利則家庭之教亦以名利嘗有友人問建文時何多忠義予曰此父兄之教嚴耳友人問何以知之曰以朝廷之教知之蓋當時朝廷之教甚嚴其子弟茍或居官而不肖則累及父母累及宗族故孩提之時茍或不肖則其父兄必變色而訓之語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積累既深所以居官之時雖九死而靡悔也
灑掃應對進退此真弟子事自世俗習于侈靡一切以仆隸當之此理不講乆矣然應對進退貧士家猶或有之至于灑掃則貧士家亦絶無之矣偶過友人姚文初家見其門庭蕭然一切灑掃應對進退皆令次公執役猶有古人之風文初現聞先生之后也其髙風如此為貧士者可以媿矣
或問六藝童子十五以內恐未必能習曰玩禮樂射御書數之文文字則與義字有別文是習其事義是詳其理禮樂雖精微然禮記云十三學樂誦詩又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則知由粗以及精自有因年而進之法射御雖非童子事然北人與南人不同曹丕典論論文自言八歲即學騎射是射御亦非難事也至于書數尤易為力
古者八歲入小學周官保氏掌飬國子教之六書漢興蕭何草律令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六體者古文竒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則知古人皆以字學為小學故人皆識字今俗崇尚制科人務捷得至貴為公卿而目不識古文竒字且并音畫亦多訛謬者少此一叚工夫也
人少小時未有不好歌舞者蓋天籟之發天機之動歌舞即禮樂之漸也圣人因其歌舞而教之以禮樂所謂因其勢而利導之今人教子寛者或流于放蕩嚴者或并遏其天機皆不識圣人禮樂之意欲蒙飬之端難矣
朱子蒙卦注曰去其外誘全其真純八字最妙童子時惟外誘最壞事如摴蒱博奕及看搬演故事之類極易使人流蕩忘返善教子者只是形格勢禁不使得親外誘樂記所謂奸聲淫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是也然其要尤在端本清源使父兄不為非禮之戲則子弟自無從得接耳目
人家教子弟固是要事教女子尤為至要蓋子弟失教至長大讀書知世事猶有變化氣質之時若女子失教終身無可挽回大則得罪姑嫜敗壞風俗小則隳壞家事貽譏親黨豈細故哉
教女子只可使之識字不可使之知書義蓋識字則可理家政治貨財代夫之勞若書義則無所用之古今以來女子知書義而又閑禮法如曹大家者有幾不然徒以導淫而已李易安朱淑真使不知書義未必不為好女子也
詩云無非無儀惟酒食是議二語真教女子良法少讀內則恠其多載酒漿籩豆之事由今思之知古人良有深意人家兒女教壞多由乳母婢仆此主人主母之所不及覺也故古人于乳母必曰擇于諸母與可者至于婢仆尤當時時切戒
大學類
古者十五入大學自稍有知識合下便教他為圣為賢故后來成就得大人物今則惟讀書取科第矣大字之義不知何居
玩朱注大人之學四字則知若不如此便是小人之學不知今之學者肯自居于小人之學否不肯自居于小人之學而于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何茫茫也
今人見人講學便指為道學不知人自十五入大學時已個個講道學矣習而不察反以為非笑盍反而自思乎
今之學校即古之大學古者入而后學今者學而后入古者之學主于修己治人今則口耳占畢而已不知于朝廷何補
今人好學佛學仙而不好學圣人不知圣賢大學之道也未嘗見人立地成佛而欲立地成佛未嘗見人白日升天而欲白日升天明明地放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而決不肯明德新民止至善此之謂大惑
西銘不可不讀不讀西銘不識萬物一體氣象學者心胸終不得開拓有語之以大學之道者乃反以為分外也
陸象山人物甚偉其語録議論甚髙氣象甚闊初學者讀之可以開拓心胸
陸象山曰此是大丈夫事么么小家相者不足以承當又曰大世界不享卻要占個小蹊徑大人不做卻要為小兒態直是可惜又曰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中須是做得人方不枉讀以上數語皆可令人感發興起志于圣人之道朱子曰人為學當如筑九層之臺須大做腳始得具此胸襟方可與入道今人自待甚薄何與語此
全仁義禮智之德而不能得位行道是為天地負我具耳目聰明之質而不能為圣為賢是為我負天地
此理上際天下際地皆須著人承當非大其心胸堅其骨力卻如何承當得
人處天地之間無不學而成其能者農學為耕工學為藝商賈學為轉移貿易無非學也惟士則學為圣賢所以謂之大學以此思之士而不為大學與農工商賈何以異乎或問不識字人亦可與言大學之道否予曰大在心性不在語言文字今者讀書之人借徑于語言文字所以復其心性也若不識字之人識得自己心性何不可與言大學之道陸象山有言若我則不識一字亦須堂堂地還我一個人正是此意
學而開章第一便說一學字在上古說這一個字不難在今日便須要認清這一個字蓋三代以上一道同風學出于一三代以下百家爭鳴學散為百自孔氏沒而或為楊或為墨或為申韓或為黃老馴至后世而為詞章為訓詁為功名為禪玄種種不一而學之一字敗壞分岐極矣且不特異學一途有以壞正學即正學一途又有無限分爭樹幟陽順陰逆為正學之蠧者學之一字至今日而遂不可復問舉世讀圣賢書不知圣賢之學為何物矣吾黨既讀圣賢書欲學圣賢之為人豈可不先認清這一個字
莫道做人是一様看書是一様作文又是一様只是一個道理如此做人則人便端正如此看書則書便親切如此作文則文章便有識力有議論都是一貫將去
為學之弊有五端而好異學攻時文者不與焉談經書則流于傳注鄭玄王弼之類是也尚經濟則趨于權譎管韓申商之類是也看史學則入于泛濫明道譏上蔡為喪志朱子以伯恭為眼粗是也務古學則好為竒博揚子云玄而無當張茂先華而不實是也攻文辭則溺于詞藻盧駱王楊皆名士畢竟稱為小才韓栁歐蘓為大家亦不免于夾雜是也要之只不知大道不知大道故胸無主宰到處差錯
問如何為道學曰道者天地自然之道學者學其所謂道也
一部中庸止說得一道字一部大學止說得一學字
天下無講學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也三代之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務躬行各敦實行庠序之中誦詩書習禮樂而已未嘗以口舌相角勝也嘉隆之間書院遍天下講學者以多為貴呼朋引類動輒千人附影逐聲廢時失事甚至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謂處士橫議也天下何賴焉
今人未嘗學道使先要立一個腔拍凡一言一動一巾一服必先要求異于人惟恐人不知為學道此皆是名心名心德之賊也道學畏人知固不可必求人知亦不可畏人知者必至半涂而廢必求人知者必至索隠行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