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千金方》治風身體如蟲行方∶鹽一升,水一石,煎減半,澄清,溫洗三四遍,亦治一切風。

又方∶以大豆漬飯漿中,旦旦溫洗面頭,發不凈加少面,勿以水濯之。

又方∶成練雄黃,松脂分等,蜜和,飲服十丸如梧子,日三。慎酒、肉、鹽、豉。神秘不傳

治中風隱疹方

《病源論》云∶邪氣客于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隱疹。

若赤疹者,由涼濕折于肌中之熱,熱結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取冷則減也。

白疹者,由風氣折于肌中熱,熱與風相搏為白疹也。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溫則《素問》云∶赤疹忽起如蚊(亡云反,嚙人蟲也)蚋(竹合反,斑身小虻也),煩癢重沓壟起,《短劇方》白疹方∶宜煮蒴 湯,與(羊洳反,參也)少酒,以浴佳。

又方∶以酒煮石南草,拭之。

又方∶水煮礬石汁,拭之。

又云∶赤疹方∶宜生蛇銜草涂之,最驗。大法如治丹諸方。

《千金方》治隱疹百治不瘥方∶景天一斤,一名慎火,搗絞取汁,涂上。熱灸手摸之,再三度即瘥。

又方∶礬石二兩,末,酒三升漬令洋,拭上立瘥。

又方∶白芷葉煮湯洗之。

又方∶芒硝八兩,水一斗,煮取四升,濕綿拭。

又∶淋鍛石汁洗。

又方∶大豆三升,酒六升,煮四五沸,服一杯,日三。

《如意方》治隱疹術∶漏蘆作湯,以洗浴。

《效驗方》治風搔茱萸湯方∶茱萸(一升) 酒清(五升)凡二物,合,煮得一升五合,絞去滓,適寒溫洗,日三。

《錄驗方》黃連湯治風搔隱疹方∶芒硝(五兩) 黃連(五兩)凡二物,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去滓,洗風癢處,日二。良。

《本草稽疑》風搔隱疹方∶煮蠶砂汁,漬之。

又方∶檸莖單煮洗之。

又方∶茺蔚葉可作浴湯。

《孟詵食經》風搔隱疹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之。

治中風隱疹瘡方

《病源論》云∶人皮膚虛,為風寒所折,則起隱疹。寒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者癢痛,《葛氏方》卒得風搔隱疹,搔之生瘡汁出。初癢后痛,煩悶不可勘方∶燒石令赤,以少水中,納鹽數合,及熱的以洗漬之。

又方∶銼桑皮二斗許,煮令濃及熱,以自洗浴。

又方∶以鹽湯洗之, (大廉反)菜涂之。

又方∶以慎火合豉,搗以敷之。

《醫門方》云∶煮蒴 湯和少酒以浴之,極佳。

《劉涓子》方治耳體隱疹發瘡方∶地榆根(三兩) 黃連(二兩) 大黃(四兩) 黃芩(四兩) 苦參(八兩) 甘草(六兩) 芎 (上七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半,浴洗。

《孟詵食經》云∶擰莖單煮,洗浴之。

又方∶茺蔚可作浴湯。

又方∶煮赤小豆取汁,停冷洗,不過三四。

又方∶搗蘩蔞,封上。

治中風癩病方

《病源論》云∶凡癩病,皆是惡風及犯觸忌害得之。初覺皮膚不仁,或淫淫苦癢如蟲行;或最又有烏癩、白癩,論諸癩(諸癩,或本無此字)形狀在本書依繁不載。

又云∶酒醉露臥,不幸生癩。

《錄驗方》云∶有人五癩八風之法∶一木癩、二石癩、三風癩、四水癩、五沸癩。

《葛氏方》云∶癩病乃有八種云云。

治白癩烏癩方∶苦參根皮干之粗搗,以好酒三斗,漬二十一日,去滓,服三合,日三。

又方∶干艾葉隨多少,濃煮以漬面及飯釀如常法,酒熟隨意飲,恒使熏。

又方∶取馬薪蒿,一名馬矢蒿,一名爛石草,搗末,末服方寸匕。日三,百日更赤起,一年又方∶搗好雌黃末,苦酒和,雞羽染以涂瘡上,干復涂之。

《僧深方》治癩方∶水中荷濃煮以自漬半日,用此方多愈。

又方∶水中浮青萍濃煮,自漬之。

《范汪方》治大風癩瘡方∶取 (音律)草一擔,二石水,煮取一石汁,以漬瘡,不過三漬愈。

《集要方》治癩方∶留黃,苦酒和涂之。

治中風言語錯亂方

《病源論》云∶風邪者,謂風氣傷于人也。人以身內血氣為正,外風氣為邪。若其居處失宜暑,悲《僧深方》五邪湯,治風邪入人體中,鬼語妄有所說,悶亂,恍惚不足,意志不定,發來往人參(三兩) 茯苓(三兩) 茯神(三兩) 白術(三兩) 菖蒲(三兩)凡五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先食,服八合,日三。

《范汪方》茯神湯,五邪氣入體中,鬼語妄言,有所見聞說,心悸慟,恍惚不定,發作有時茯神(三兩) 菖蒲(三兩) 赤小豆(三十枚) 人參(三兩) 茯苓(三兩)凡五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經心方》蔥利湯,治邪發無常,罵詈與鬼語方∶烏頭(一分,炮) 恒山(一分) 甘草(一分) 蔥利(一分) 桃花(一分)五味,好酒四升,煎取一升,頓服,大吐。

治中風癲病方

《病源論》云∶五癲者,一陽癲,二陰癲,三風癲,四濕癲,五馬癲也。人有血氣少則心虛氣并《千金方》云∶治癲疾者,視之,有過者即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范汪方》治五癲方∶鐵精(一合) 芎 (一兩) 蛇床子(五合) 防風(一兩)凡四物,合和,搗下篩,日三服,日用一錢,有驗即愈。

又方∶灸尺澤穴,在肘中動脈。

《效驗方》高風散治癲勞方∶蜀天雄(一分,炮) 山茱萸(一分) 薯蕷(十四分) 獨活(八兩,一方八分) 石南草(二分(十二分) 干姜(八凡十二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短劇方》治癲疾發作,僵仆不知人,言語妄見鬼方∶野狼 子三升,清酒五升,漬出曝干。復納汁盡,曝干,搗冶末,空腹服四分匕,日三。

《葛氏方》云癲病方∶灸陰莖上宛宛中三壯,得小便通便愈。

又方∶灸足大指叢毛中七壯。

又斷雞冠血,瀝口中。

《千金方》云∶風癲∶灸天窗,百會各三百壯狂癲吐舌∶灸胃脘百壯狂走癲疾∶灸大幽百壯。

狂走癲癇∶灸季肋三十壯。

狂言妄語∶灸間使三十壯。

狂走喜怒悲泣∶灸巨攬隨年壯。

治中風狂病方

《病源論》云∶狂病者,由風邪入并于陽所為也,風邪入人血脈使人陰陽二氣虛實不調,若一實一虛,則令血氣相并。并于陽則為狂發,則欲走。或自高賢,稱神圣是也。

《千金方》云∶狂發少臥,不饑,自高賢,自辨知,自貴,大善罵詈,目夜不休。

《短劇方》治卒發狂方∶用其人著地,以冷水淋其面,終日淋之。

又云∶卒狂言鬼語方∶以甑帶急合縛兩手父指,便灸左右脅下對屈肘頭,兩火俱起,灸七壯。須臾鬼語,自云姓名又云∶狂罵詈擲打人方∶灸口兩吻邊燕丸處赤白際各一壯,并灸。

背胛間名臣攬三壯,三日一報之。

又方∶灸陰囊下縫三十壯,女人者灸陰會也。

《葛氏方》治卒發狂方∶燒蝦蟆搗末,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煮三年陳蒲,去滓,服之。

又云∶狂言鬼語方∶針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入小許即止。

治虛熱方

《病源論》云∶虛勞而生熱者,是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故內外生于熱,非邪氣從外來乘之《極要方》療一切虛熱氣壅滯結不通三黃丸方∶黃連(二兩) 大黃(二兩) 黃芩(三兩)上件三物,搗蜜,和丸如梧子,食后服三丸,日三。

又云∶療心膈間虛熱氣上迫咽喉口干方∶茯苓(五兩) 麥門冬(三升二合,去心) 烏梅肉(二兩)。

上,蜜丸如酸棗大,含消咽之。日夜含六七枚。若因食即口若者,加升麻三兩。

《廣濟方》療虛熱嘔逆不下食即煩悶地黃飲方∶生地黃汁(六合) 蘆根(一掘) 生麥門冬(一升) 人參(八分) 橘皮(六分) 生姜(八分) 白蜜(三合)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地黃汁,蜜,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不痢。

《經心方》大黃丸,治虛熱食飲不消化,頭眩引胸脅,喉仲介介口中爛傷,不嗜食方∶大黃(一兩) 黃芩(一兩) 黃連(三兩) 苦參(二兩) 龍膽(二兩)五味,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

又云∶生地黃煎治虛熱及血利方∶生地黃汁三升。上,納汁銅器中,于微火上煎令如飴服二合。

《效驗方》龍膽丸,治朝寒暮熱,手足煩,鼻張血青,不能飲食方∶龍膽(二分) 黃連(二分) 黃芩(二分) 人參(二分) 芒硝(二兩) 大黃(二分)凡六物,冶下篩,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不知可至七丸。

《葛氏方》云∶若胸中熱結,煩滿悶亂,狂言起走者方∶以芫(音元)花一升,水三升,煮取升半,以布漬湯中,拓胸中上,燥復易。

治客熱方

《病源論》云∶客熱者由人腑臟不調,生于虛熱。熱客于上焦,則胸膈生痰實,口苦舌干;《耆婆方》治人客熱方∶生地黃根一握,凈洗,搗絞取汁,納少許蜜,少少服之。

又方∶以竹瀝待冷,少少飲之。

又云∶治季夏月客熱方∶升麻(一兩) 甘草(一分,灸) 藍(二分) 人參(一分) 粟米(一升,一方一合)以水五升,煮取半升,去滓,夜露之,平旦一服之。

又云,治人舌澀不能食方∶薺 (十二分) 人參(二分) 防己(二分)切,搗篩為散,以飲服一方寸匕,日二。服此方至夏月。恒須早服之,無此病之。

《錄驗方》竹茹湯,治胸中客熱,口生瘡爛,不得食方∶生竹茹(四兩,去上青) 生姜(四兩) 甘草(二兩) 前胡(二兩) 茯苓(二兩)橘皮(一兩)凡六物,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半日盡。

《范汪方》陽逆湯,治胸中有熱,喘逆肩息方∶半夏(半升) 人參(一兩) 石膏(如雞子者一枚) 生姜(四兩) 飴(四兩)凡五物,以水一斗五升,煮得七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醫心方卷第三背記忘多∶(《病源論》曰∶多忘者,心虛也。心神虛損而多忘?!娥B生方》云∶丈夫頭勿北首∶(《病源論》云∶風 喉者,風邪之氣先中于陰。病發于五臟者,其狀奄忽不知人,喉(《病源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血氣與脈并上,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北海市| 石楼县| 隆化县| 元阳县| 临朐县| 德令哈市| 恩施市| 彩票| 招远市| 景谷| 白山市| 香格里拉县| 武鸣县| 马鞍山市| 罗江县| 达尔| 霞浦县| 阳新县| 永安市| 庄河市| 清苑县| 读书| 武乡县| 桓仁| 安塞县| 娄底市| 福安市| 绍兴市| 奉新县| 响水县| 新竹市| 城口县| 云霄县| 玉田县| 保康县| 紫阳县| 建湖县| 衡阳县| 库尔勒市|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