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甲申忠佞紀事
- 遇變紀略
- 聾道人
- 1409字
- 2015-12-26 14:58:00
錢邦芑記
一曰殉節(jié)之臣,旌忠也。守城御賊砍死者,則有王章。投井而死者,則有范景文。投御河而死者,則有金鉉。衣冠坐堂上仰藥死者,則有李邦華。自縊死者,則有倪元璐、施邦曜、許直、吳甘來、吳麟征、周鳳翔。同妻縊死者,則有汪偉。同妾縊死者,則有馬世奇。同妻妾縊死者,則有劉理順。同父子、夫妻、姑媳縊死者,則有孟兆祥、章明。全家死者,則有成囗囗:此皆京職也。其在外任而死者得三人焉,曰朱之馮、衛(wèi)景瑗、周遇吉;而戚勛之中全家自焚者得四家焉,曰劉皇親、鞏駙馬、王皇親、惠安伯:真可謂與國同休戚者矣。
二曰遯跡之臣,美明哲也。君子不輕責人以死,死亦誠難;第能不投款、不報名,比跡緇黃、埋名樵牧,庶幾有不忘故主之思焉,共得十一人焉:曰汪惟效、周亮工、鄭三陽、曾櫻、曹鼎臣、宮偉镠、施囗〈火豦〉、史夏隆、王都、蔣臣、楊爾銘等。
三曰受刑之臣,志辱也。禮云:士可殺,不可辱。衣冠搒掠,君子恥之。最不可解者,首得四相焉。生為上柱國,就不能拚一死,意欲何為!其夾而不死者,方岳貢也;夾而死者,邱瑜、魏藻德、陳演也。其它若李遇知、沈惟炳、陳必謙、衛(wèi)允文、楊昌祚、林增志、李士淳、吳邦臣、金之俊、吳泰來、張忻、張端、陳純德、馮恒登、張嗚駿、彭登歷、方以智、宋之繩、劉廷琮、王某、劉若宜、鄒逢吉、朱芾煌、秦汧、潘同春、李逢申、吳履中、朱徽、謝于宣、彭管、龔懋熙、張元輔、劉中藻、聶一心、衛(wèi)貞固、趙士錦、沈自章、吳孳昌、申濟芳、鄭楚勛,或夾而死,或夾不死。總之,備極荼毒,囚虜為伍,辱至此極矣;尚可赧顏人世耶!尤可惜者,楊元錫一人,十三歲登科,十四歲登甲,人以為仙佛再世;乃亦包羞忍恥至此!至于張家玉,業(yè)已罵賊不絕口矣,綁出要剮,遽爾回心;為烈不終,君子惜之!
四曰受職之臣,志污也。讀吾朝之詩書、服吾朝之冠帶、受吾朝之封蔭,一旦反顏,竄名賊籍,靦面何施!如何瑞征,教習庶吉士;劉昌、薛所蘊,皆祭酒。共有愿用金二萬求為國子監(jiān)者,韓四維。侍郎三人:葉初春,刑部;楊觀光,禮部;梁兆揚,兵部。都御史一人,高翔漢。編修三人:楊廷鑒、高邇儼、陳名夏。簡討二人:周鍾、朱積;鍾則執(zhí)筆草詔者也。照原官為庶吉士者四人:劉余謨、何允文、史可程、王自超。原系庶吉士,改選外任者十一人:趙玉森、姚文然、劉肇國、白允謙、傅學禹、趙穎、張元錫、梁清標、成克鞏、李化麟、李長祥;惟魏學濂雖改外任,仍留京用為戶部司務。大理卿一人:吳家周。太常丞一人:項煜。諫議二人:光時亨、裴希度。吏部郎中四人:楊枝起,文選;郭萬象,考功;侯佐,驗封;熊文舉,稽勛。驗馬寺一人:宋學顯。直指一人:龔鼎孳。運使一人:王孫蕙。助教二人:繆沅、錢位坤。若柳寅東、高來鳳、耿章光、孫襄、方允昌、朱國壽、許作梅、程光貞、周蘭、郭充、姬琨、陳聯(lián)璧、李春先、吳道新、徐有聲、李逢申,俱為部屬。又蘇京、戴明說、孫承澤、林銘球、李際期、周壽期(壽期一作壽明)、歸起光,俱為防御使。姜金允、張之奇、劉世芳、施鳳議、劉廷議、顧芬,俱選知府。湯有慶、翁元益、時敏、徐敬時、黃國琦、呂兆龍、王顯、董復、黃昌允、熊世懿、劉有瀾、傅振鐸、胡顯、秦汧、黃繼祖、吳達、張琦,俱選為知縣用。其它已掛選而不知何衙門者,則有王永鰲、王正志、郝晉、趙京仕、黨崇雅、侯恂、張應麟、李元鼎、賀武盛。其官之大小不同,而總之皆事偽朝為偽官。查得大明會典:凡從逆諸臣,父母流三千里,妻子沒入功臣家為奴,田產(chǎn)、宅屋皆沒入官。立振干綱,大加天討,是在新天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