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子斌去后,將及一載,母子眼巴巴無日不望。那知子斌初到川中,只道一問便有著落,及至東尋西訪,毫無影蹤。擔擱二年,看看行囊將盡,留此無益,只得獨自回家。連著在路日子,準準三年。
士元見叔父回來,依舊尋不著父親骸骨,益發傷心大哭,向母親道:“兒此番生生死死,總要尋著父親遺骨。即盤費全無,求乞前去,也顧不得!”李氏與子斌再四阻留,士元去志益堅。
其時,甸村聞子斌歸家,正來問信。士元出見,哭訴道:“前承老伯厚贈,徒負盛德。侄今親往尋訪,就令走遍天涯,沿途乞丐,亦所甘心!萬望伯父看先人之面,照顧家中老母一二。”說罷,跪下痛哭。甸村一見慘然,即忙扶起,道:“你有如此孝心,吾也不好阻擋,想上天亦一定憐你的。如無盤費,吾再助你五十兩便了。”甸村一到家中,便送銀過來。士元留下三十兩作家中用度,自己帶了二十兩作路上盤費。臨行時,母子痛哭一場。士元自料此去路程難定,歸期未卜,盤費前后不夠,總要在外打算,多留些家中,好待母親過活。
且說士元別了母親、叔父,一徑起身。初尚搭船,行了數日,漸出江南疆界,心中想道:“吾日坐船中,怎能得見父骨?須在陸路尋訪,或者問得出來。”遂辭別船家,徒步而行。又思:“我只一張嘴,那里能逢人便問?”因而買一尺方的黃布,將父親年貌、履歷,自己尋取骨殖,求人指示的意思,備細寫明,負在背上,以便訪問。果然路上看見的人皆來相問。有的道:“是‘袁憐黨’假作孝子騙人的。”有的道:“看他容顏哀戚,實從心上發出,是個真孝子。”旁人談論,紛紛不一。又有人指點他道:“某處地方,徽州人作客最多,你應某處去訪問。”
士元聽了,不論遠近,便去探訪。或日行數十里,或日行百余里,遇不著宿頭,就在枯廟中過夜。走了半年有余,才至四川成都府。此處卻因子斌來尋訪過一番,士元一到,便有同鄉人告訴他道:“前日令叔到此,尋了二年,杳無影蹤,看來令尊遺骨不在此處。況四川一省,地有數千里大,還宜別處去尋。”士元便離了成都,向東尋去,直至滇南境上,并無蹤跡。退轉身來,又往金川一路尋覓。其處皆高山峻嶺,行走的路益發險絕,人煙絕少。
一日,行至黃昏時候,茫無宿處,路旁見一石洞,鉆身入去,宿了一宵。天明看時,只見滿地毛骨,血痕點點,起身便走。走過數里,才見人家。居人見他來得早,便問:“客人,昨夜宿在何處?”士元告他宿處。人皆吐舌道:“此是老虎洞,如何宿在里頭?”有的道:“此位客人,想是銅皮鐵骨的,老虎不要吃他。”有的道:“你看他背上所負的榜,是個尋親孝子,所以老虎不敢害他性命。”
又一日,貪走失路,尋不著宿店,遇一破寺,推門進去,見殿上十數個長大漢子坐在里頭飲酒,兩旁排列刀仗,一見士元,便喝道:“你是何人?敢來窺探!”士元戰兢兢答道:“是求宿的。”有人看見他背上有字,仔細一認,便對眾人道:“這人卻是個孝子,不要害他。”又道:“想你沒吃夜膳?”便與飯吃,教他宿在廊下。初更時候,只見眾人俱執刀仗而去,五鼓才回。又有人叫他道:“天色將明,你該去了。此處是小路,往南數里方是大路。”士元如言而行,果是大路。
又嘗于深山僻處見一婦人,通體精赤,長發數尺,散彼肩上,向士元看了一回,走入深林中去了。問之居人,居人道:“此是山魅,見孤身客人,便要馱去求合,能致人死!想你是個孝子,故不來相犯。”所遇奇奇怪怪可駭可怕之事,如此者甚多,不能殫述。士元一心尋骨,全無一些阻怯。
又行數日,有人道:“再走去不是中國界了。”士元只得回來,復到成都。未識其父骸骨究竟尋得著否,且聽下回分解。
精誠一線上通天。只恐尋求念不專。
歷盡艱危無變志,自然絕處有機緣。
第三回
為人只患不心堅,若使心堅石也穿。
試看尋親曹孝子。到頭畢竟裹尸旋。
話說士元走過程途,已逾萬里,盤纏欠缺,路上饑餓,不過求乞度日。是日,重到成都,有向日會過的同鄉,都來慰問。士元備訴苦隋,各人斂錢相助。有勸他且回家去的,又有說:“此處有關圣廟,最是靈驗,該去求討一簽,以卜行止。”
士元隨到廟中,跪在神座下,禱告一番,求得一簽:“利在南行。”遂辭別眾客,望南尋去。那知才過陳倉古道,錯了路頭,一直走到荒絕去處。行了數日,不見一人一屋,虧得身邊帶些干糧,聊以充饑。又走數日,連干糧都吃盡了。倘此時士元再行數十里,便達漢陽。無如時值隆冬,又降下一天大雪,路上積有一尺余厚,寸步難行。見一土穴,只得暫避其中,還望雪住再行。那知風雪越大了,本是饑餓困乏的人,在土穴中足足又凍餓了兩晝夜,弄得淹淹待盡,有一氣沒一氣了。
看官,你想地本偏僻少人往來的所在,又值此大風雪,那得有人走來搭救他?就是一百個,要死五十雙了。豈知天憐孝子,必不忍令其命絕于此,故當萬死一生之際,自然走出個人來保全他性命。
話說其時有兩個好善的人,一姓項,名秀章;一姓許,名遇義。皆休寧縣人,同在漢陽作客。偶被雪阻,擔擱在朋友人家,因有緊要事,冒雪而歸。走至中途,見許多寒鴉對著土穴哀叫,又飛到二人前吱吱喳喳噪了一回,回身又對了土穴哀鳴不已,似有求救意思。二人心疑,便走到穴口一望,只見有人凍死在內。走進細看,見有尋父榜文負在背上。秀章道:“是個孝子,吾們須要救他。”遇文把手摸他鼻下,氣尚未絕,向著秀章道:“看來尚是有救,但如此荒僻地面,卻從何處去尋熱湯來灌他才奸?”秀章道:“離此里許就有人家,我去取來。”不多時,便攜了一壺熱姜湯,在雪地上走一步滑一步,忙忙趕到。灌下幾口,手腳牽動,眼也微微的開了。又灌了幾口,便有聲息,說得一半句話出來了。兩人大喜,便扶他坐起,再與他姜湯吃。看他神氣漸復,便問道:“你可勉強行得幾步么’”士元點頭。兩人便左右扶持,一步一步,慢慢挨到家中。又將米湯與他吃,即忙鋪好被褥,把他安睡。
士元窩在里頭將息一夜,精神漸覺強健,一早起身,便向兩人跪謝。兩人扶起,細問行蹤,益相敬服。須臾,擺上早飯,兩人以肉相勸。士元謝道:“吾曾有誓,不見父骨,終不食肉。”二人見其出于真心,也不勉強他。士元是夜睡在床上,翻來覆去,只是睡不著。三更以后,剛剛睡去,夢至一處,平原曠野,滿目蕭條,路傍有白楊數株,悲風蕭瑟,只見父親坐在樹下。士元一見,忙即趨至父前,跪下抱住。其父道:“你來了么?我有十二個字念與你聽:‘月邊古,蕉中鹿,兩壬申,可食肉。’你須記著。”說罷,忽然不見。但見棺木累累,停在樹下。心上酸痛,大哭起來。醒來乃是一夢。緊記夢中之言,一等天明,即將夜間的夢述與二人知道,告別欲行。二人止住道:“天氣寒冽,冰凍未消,如何走得長路?倘再有土穴之事,性命就難保了!既有此夢,日后自有應驗,且莫性急。殘冬不多幾日了,明春我們要往酉陽,不如同到彼處尋覓,或者有遇,亦未可知。”
士元因二人堅留,只得住下,度日如年。過了殘冬,春氣漸溫,二人果然收拾行囊,往酉陽進發。士元同往。一到酉陽,借寓住下,二人各辦各人的事。士元日日尋覓父骨,探訪數日,亦無消息。
一日,項、許二人有事要到郊外,約士元同行。走到一處,路道曲折,奸像曾經走過的一般。見一片平地,白楊數株,樹下停棺累累,與夢中所見無二。士元立住,下淚不止,對二客道:“此間風景,恍如夢中所歷,父骨在此,也未可知。”遇文道:“既然如此,我們且到近處人家問一聲看。”秀章指道:“你看,那邊不有一老人走來了么?想是近處居人,去問他一聲,看是如何。”
老人走近,見仙三人立著觀望,先問道:“三位是那里來的?這位客官為可在此下淚?”遇文道:“這位敝友是個尋父孝子,正有一事,欲求指示。”老人道:“指示什么?”遇義向士元道:“你尋父榜文帶在身邊么?”士元即忙取出,送與老人觀看。蓋此榜本負背上,因今日與兩人同行,所以上暫時收起。老人看了,道:“果是孝子!”士元又將所做的夢,父親夢中所囑咐的十二個字,一一念與老者聽,指道:“此處幾株白楊,幾口棺木,皆我夢中見過,故疑父親遺骨在此。老丈倘有見聞,幸求指教!”說罷,又痛哭起來。老人道:“你且不要哭,好與你說。老漢姓胡,住在此地已久。外路客死者,往往停棺于此。如你夢中所言,或有應驗。但此地已是瑤人界土,必須稟過官府,標有檄文,瑤人方不攔阻。據老漢愚見,你們先去稟知官府,檄查各棺,有主無主,就可分別識認了。”秀章、遇文俱點頭道:“老丈所見不差。我們今日且別,明日稟過官府再來。”問明老者住址,別了回城。
士元忙即寫明情節,稟求縣主檄查。縣主知其不遠萬里尋父骸骨,深嘉其孝,即與發檄細查。當日,縣差同了秀章、遇文尋著胡老人,齊到停棺之所,如集有主者俱來識認。一一認遍,皆有本主,單單存下一口破敗棺木,并無人認。仔細一看,棺已朽爛,白骨多露出在外。士元一見慘傷,即欲刺臂滴血。只見骨旁有牙牌一扇,共取觀看,上刻“蕉鹿”二字。胡老人拍手道:“夢中所言應駿了!”眾人問其緣故。胡老人道:“‘月邊古’,是老漢的姓:‘蕉中鹿’,牙牌上所刻的字不是么?”遇文、秀章亦一齊拍手道:“后二句也應了!前在土穴相遇是壬申日,今日也是壬申日,豈非‘兩壬申’乎’前孝子說不見父骨,誓不食肉,今日尋著,豈非‘兩壬申,可含肉’乎’”眾人俱各稱異。
士元帶淚刺血,滴在骨上,直沁進去,因撫骨大慟,忙脫下著肉布衫,將骨細細檢齊,包藏衣內,叩謝胡老人,又拜謝眾人,即便負骨回城,隨同原差覆謝縣主。縣主也褒獎了幾句。
士元自獲父骨后,又思起母親在家,巴不得一步跨到家中。許、項二人見他歸心似箭,也不去挽留,各贈盤費,灑淚而別。一路歸程不必細說。到家拜見母親,又見叔父子斌,俱各悲喜交集。供好父骨,旋將許、項所贈盤纏剩下銀兩,叩制辦衣衾棺槨,擇土安葬。葬時,合家痛哭一場。親友俱來吊問,皆贊嘆不已。又往吳郡叩謝潘甸村。甸村道:“吾侄有志竟成,可謂難得!人家生子如此,不愁客死他鄉了!”
士元歸后,孝養老母,寸步不離,以慰數年遠離之苦。此系乾隆初年事。孝子身故,去今不滿十年。一時文人皆作詩歌以美之。有長歌一篇,言質易曉,附錄于后:
迢迢蜀道音書絕,萬里游魂歸不得。
麻衣赤腳走天涯,到處逢人淚流血。
尋之不得死不體,石棧天梯遍游歷。
辛苦征途思渺然,自傷小小遭口口。
故人仗義壯行色,今朝遠去還無年。
兒生歸兮父尸骨,兒不歸兮母眼穿。
父兮母兮兩地懸。我生不辰悲顛連!
天陰風雪斷行旅,老翁古道周饑寒。
父魂識得兒心苦。指點迷途淚如雨。
果然野外見遺棺,隱隱相符夢中語。
三巴六詔杳無蹤。此日方知埋骨所。
瑣尾流離劇可憐,背負遺骸歸故土。
我聞此事心暗悲。古稱純孝今見之。
累累白骨滿道路,天涯地角尋者誰?
孤貍叫號野鬼哭。商耶賈耶人莫知。
安得盡如曹孝子,萬古千秋名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