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1)

  • 娛目醒心編
  • 玉山草亭老人
  • 4155字
  • 2015-12-26 14:57:21

走天涯克全子孝 感異夢始獲親骸

第一回

純孝由來出性天,三牲五鼎總徒然。

天涯走遍尋遺骨,留得芳名萬古傳。

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最是人生樂事。設不幸而父南子北,兄東弟西,生離猶如死別,豈非人生極苦之事?然或遭世亂,或為饑驅,好好一堂聚處的骨肉,弄得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生不能形影相隨,死不能魂魄相依者,比比而有。世人每說:人之生離死別,皆由天數注定,非人分成可挽回。不知數雖注定,挽回之力,全在乎人。果其仁孝之念,發于至性至情,一當骨肉分離,生必尋其蹤,死必求其骨,極艱難困頓之時,而此心不為少挫,則鬼神必為之呵護,夫地必為之周全,畢竟報其苦心,完其骨肉而后已。古語云:“孝可格天。”蓋育明明可驗者。古來如孟宗哭竹,王祥臥冰,俱是孝感動天的故事。我要說孝子萬里尋親遺骨。且先說尋兄弟的事,作一引子,與看官聽。

話說前朝崇禎末年,常州江陰縣有一舊家子弟、姓徐,名爾正。父親已故,母親陳氏,領著幼弟一人,年才十歲,學名爾嘉。爾正從幼讀書,專習舉業;年逾二十,已經娶妻。其如命運不通,未能入學。平日事母極孝,撫養幼弟尤加愛惜。家道雖非富足,尚可度日。奈其時正值明季鼎革時候,天下荒亂,百姓流離受苦,江陰一縣屢被兵火,城中安身不得,合家人口避往城西數十里外青一埭上居住。漸漸家計蕭條、用度日缺。要曉得當此世界,留得一家性命,便是僥幸的了。

那時大兵南下,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掃除余寇,兵馬塞途,鄉村僻處亦紛紛而來。雖軍令嚴肅,難免地方騷擾,以故兵馬所至,人人關門閉戶,不敢窺探。一日,有一騎馬軍士在青山埭上經過,下馬少息,將馬系在一棵大楊樹上,適當爾正門首。其時爾正不在家。爾嘉卻好走出門來,見有一匹馬系在樹上,小孩子家頑耍心重,心中大喜,借著傍邊石凳墊腳,小孩子身輕一扒就扒在那馬背上。恰好軍士到來,見一孩子騎在馬上,他便將韁繩解脫,牽了便走。爾嘉正在要馬行動,見他牽了走,以為得計,并不呼喝一聲。那人將馬牽遠,即便聳身上馬,把爾嘉用手挾定,加上幾鞭,竟一溜煙不知去向了。

再表陳氏要叫兒子讀書,屋里不見,走出門外來尋,左右觀望,見一相熱鄰人走來,便問道:“你見我家小官人么?”其人道:“我正要問。方才見一騎馬人挾一孩子,飛馬而走。馬背上抱的孩子,倒像你家小官人模樣。未知如何被他挾去。”陳氏大驚,忙尋爾正來告訴失去兄弟。爾正忙從去路飛步趕去,趕了十余里路,天色已晚,杳無影響,只得回來。母子相對悲泣。算計明日再去城中打聽。過了一夜,絕早抽身到城中探聽消息。有人說:“大營兵馬,今早五鼓起行,所掠人口,俱已帶去。”爾正聽了,便知兄弟去路已遠,猶如落在井里一般,含淚回家,告母知道。陳氏此時心如刀割,整整哭了一夜,越思越痛,日夕悲淚不止,漸漸兩目失明。

爾正一發愁悶,欲到遠路尋訪,又念家無隔宿之糧,老母何人看顧?適近處有一開油店的,覓一雇工人,爾正欲圖工食養娘,便雇與他家,日間幫他做生意,夜間溫理舊業,讀書往往達旦。

其年適值考期,爾正辭別店主,欲去赴考。主人笑而許之。那知縣府試后,宗師按臨,高高進了一名秀才。報到家中,陳氏也自歡悅。店主且駭且喜,也肯略為飭助,把入學事情料理過去。明年有人請他處館,束修頗厚。處了幾年館,家中漸有蓄積。一日,告陳氏道:“家中用度,一二年可以不缺,兒今日可以出門尋弟了。但須遠處遍訪,回來日子,遲早難定,母親須要寬心等候。”其母道:“兒此去尋得見,便是天從人愿了!”一面囑咐妻子善理婆婆,自己帶些盤費,徒步而行。

爾正料滿洲兵鎮守北路者多,遂渡江過淮,往山東、山西、北直一路尋去,逢人便問,遍貼招子。曉行夜宿,走過幾個省分,歷過萬里程途,杳無躥蹤跡,只得復往南來,以圖一遇。今且慢表。

且說爾嘉當日被人挾在馬上飛走,嚇得如醉如呆。一到營中,將他放下。小孩子離了家鄉,滿眼生人,便大哭起來。那人見他哭個不住,拔出刀來嚇他要殺。小孩子怕殺,就不敢啼哭了。過了幾日,派在某都司標下服役。每日廚下燒火,堂中掃地。其后年紀漸漸長大,放馬砍柴,一應下賤勾當,無一不使喚他了。幾次欲要逃歸,又聞逃走的捉轉來要問重罪,所以一步不敢走動。

其時,爾正適到金陵,偶在城下走過,背后猛然宵叫“哥哥”之聲,聲音頗熟。回轉頭來,見一砍柴漢子,在后趕來,扯住爾正的手,道:“哥哥,那里來?想得兄弟好苦也!”爾正道:“你是爾嘉兄弟么?尋得我好苦!今日方得見面,為何如此模樣’”遂相抱而哭。因問:“一向住在那里?”爾嘉道:“在某都司標下。主人拘管甚嚴,寸步難移。”爾正道:“既然如此,我且同你去見主人。”

看官,要曉得爾嘉失去時,年才十一,今隔十余年,已成一長大漢子,又且面目黧黑,形像多改了,爾正那里認得出來?若爾正年紀雖多了十年,形容原未改變,故爾嘉尚能認得。當日若非爾嘉叫應,竟要當面錯過了。

當下兄弟二人同到都司衙門。爾嘉先進內稟道:“小人有一哥哥,相尋到此,來叩見老爺。”都司便喚爾正進見。因是兄弟的主人,不免叩下頭去。都司便問:“你做甚么的?”答道:“是江陰縣秀才。”都司道:“既是秀才,是念書人了。你尋兄弟怎么?”爾正道:“兄弟外外多年,老母家中日夜懸望,哭泣不已,至于雙目夫明,故不憚遠來尋取。欲求老爺發一點慈心,放兄弟回去,見母親一面。此恩此德,沒世不忘!”都司道:“放他回去不難。但要身價銀五十兩。如無銀子,休想回去!”爾正再四懇求,都司只是不允,只得稟道:“老爺必要身價,此時卻未曾帶來。待我回家湊足銀兩交上,然后領歸,不知肯么?”都司道:“這卻使得。”

爾正辭了主人,別了兄弟,星夜趕回,稟知母親。家中無措,只得向親友告貸。親友重其孝友,各相資助。湊足了五十兩之數,趕到金陵,交還身價,才得兄弟同歸。

一到家中,爾嘉跪在膝前,叫母不絕。陳氏喜得涕淚交流,抱住兒子,如獲至寶,自頂至足,處處摸了一遍,忽問道:“吾兒,你的面孔怎么大異往日?”爾嘉道:“娘看得見我么?”陳氏道:“看見。”爾正亦忙上前道:“娘還看見我么?”答道:“也看得見。”兩人大喜,俱向天叩頭,道:“蒙上天鑒念,我母雙目復明!”合家喜個不了。

斯時,親戚鄰里聞爾嘉歸家,俱來道喜,又知其母雙目復明,益發稱賀不絕,俱嘆道:“此皆爾正孝友所感!可見天心佑善不爽。”其后徐氏子孫,讀書孝友,門第日盛,至今為江陰望族。

法昭禪師偈云:

同氣連枝各自榮,此此小事莫傷情。

一回相見一回者,能得幾時為弟兄?

此偈發人手足之愛。今看了徐爾正尋弟這段故事,就是鐵石人也該感化了。更有孝子尋親骨殖一事,其事愈難,其情愈苦。而天之所以報答孝子者,其跡愈奇。待在下細細說來,下回便曉。

同胞骨肉本相親,何事分張等路人?

萬里相尋全至性,子孫榮盛合家春。

第二回

謀生無計遠鄉閭,妻也暌違,子也暌違。山川迢遞病支聞,生不能歸,死不能歸。思親孝子淚沾衣,朝也含悲,暮也含悲。艱危歷盡父骸回。天也維持,人也維持。右調《一剪梅》

話說明季末年,吳門有一孝子,姓黃,名向堅,字端木。其父字含美,為云南大姚令。時值天下大亂,干戈四起,據土稱王者紛紛不一,滇南一路幾成異域。含美義不從逆,埋名隱姓,遁跡民間。孝子徒步萬里,歷盡艱苦,尋其二親以歸。聞者爭相敬慕,或作傳紀,或為詩歌,甚至演為傳奇。至今優人演唱,雖婦人孺子,莫不痛哭一回,欣喜一回,盡知黃孝子之名。

其時,有一名士計甫草,執贄孝子門下。有人道:“孝子無文采,你何故師事之?”甫草道:“吾師其行,非師其文也。天下的人,有能只身徒步,走萬里蠻瘴之鄉,虎豹虺蛇盜賊也不怕,風波險阻也不懼,饑寒疾病也不恤,奉其二親以歸者乎?天地鬼神且敬之,吾何敢不敬?且世之拜人為師者,大抵通聲氣,樹黨援,不問其人之實行何如,依草附木,以出門下為榮。不此之非,而轉疑孝子為不足師乎?”人皆服其高論。可見人莫重于實行,而實行尤莫重于孝!

后百余年,而又有昆山曹孝子事。孝子名起風,字士元,原籍徽州。父名子文,母李氏。子文以貨殖為業,后來遷居昆山縣,家道漸消,用度覺得艱難了。俗語說得好:“坐吃山空”。子文本系經營人,焉肯束手坐困,因思出外做些生意以為一家活計。聞得藥料多出四川地方,販賣者每獲厚利,所以決計欲往四川。兒子年幼,托弟子斌熙管門戶。又向妻子叮囑一番,約定歸期,多則三年,少則二年,帶些資本,孑身獨往。

常言道:“鉆天洞庭,遍地徽州。”故徽州人作字最多,出門不憂無伴的。即家中妻小亦以遠行為常,絕不阻留。那知子文出門之后,不知不覺過了數載,音問杳然,家中不免著急,求簽問卜,幾無虛日,凡有在四川作客人家,皆去打聽消息。或言在某處曾會過一面的,或言從未會見的,捕風捉影,總無的確的信。家中用度一日窘一日,再遲下去,漸漸有絕糧之厄了,因此懸望益切。

一日,聽見有一徽客新從四川歸來,李氏命叔子斌急往探信。那客道:“聞令兄于幾年前已經病故,故同鄉客人盡皆知道。只因相去路途尚遠,故未曉得死的月日,死的地方。死信則是確的。”子斌疾忙回家報知嫂侄,合家大哭,掛孝招魂。

其時,士元年才十六,對母哭道:“父親已經身死,骸骨不知拋落何處,孩兒欲要親到四川尋取父骨回來,望母許我出門。”李氏哭道:“這里到四川有五六千里路,你年紀尚小,又無行李盤費,怎生去得?”士元見母不允,自忖道:“父即不得生還,難道骸骨也不能歸里?但家中實無余積,盤費一無所措,如何去法?”想到此處,淚如泉涌,呼天搶地,大哭不止。

一日,忽有一故人到士元家來。其人姓潘,名甸村,原籍徽州,住居蘇郡。與子文莫逆之交,常相往來,士元亦曾見過幾次。聞子義身故,特來吊問。子斌陪坐堂中。士元出來叩謝。甸村見了,蹉嘆不已。士元坐在地下,只是哭泣。甸村問道:“如今你家作何算計?”子斌道:“吾的侄兒思欲趕到川中尋父遺骨,一則憐他年小,未可出遠:二來家中用度日極艱難,那有盤費出門?所以在家朝夕啼哭。”甸村道:“少年有些孝思,卻也難得。若論盤費,吾與令兄平日情同骨肉,亦不忍聽其骸骨不返。如若要往,愿以百金相助。但令侄年小,積途萬里,孤身獨去,卻不放心。”子斌道:“甸兄有此義舉,這是吾家生死感戴的!吾侄年小,弟愿代他前去,尋取骨殖回來。”甸村道:“兄肯代去,最好的了。吾即送銀到來。”說罷,起身別去。斯時,士元感激,李氏心中稍寬。

不上兩日,甸村果送盤費百兩過來。子斌便收拾起行。母子諄諄致囑:“尋見遺骨,速即歸來。”子斌諾諾而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奉贤区| 皋兰县| 正安县| 黔西| 讷河市| 友谊县| 吴江市| 镇平县| 新蔡县| 罗田县| 绥宁县| 汨罗市| 太仆寺旗| 常州市| 康乐县| 弥渡县| 滨州市| 郑州市| 黄骅市| 家居| 通城县| 大石桥市| 房产| 钦州市| 汾阳市| 兴宁市| 淮北市| 佳木斯市| 彭山县| 邯郸县| 封丘县| 仁化县| 馆陶县| 洪泽县| 年辖:市辖区| 太康县| 长泰县| 昆明市| 恭城|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