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傷寒勞復
【因】大病瘥后。血氣津液未平復。余熱未盡。若因勞動。再發熱為勞復。孫真人云。新瘥后、當靜臥以養血氣。慎勿早起梳洗。以勞其體。亦不可多言語用心。使意勞煩。凡此皆令勞復。喻嘉言云。
勞復乃起居作勞。復生余熱之病。
【證】舌紅淡。或微有白苔。身發熱。肢體疲倦。懶于言語。或自汗出。神志雖清。沉迷欲睡。
飲食無味。陶氏云、勞役使血氣沸騰。而邪熱遂還于經絡而發熱也。謂之遺熱。
【脈】凡勞后發熱。在表脈浮。在里脈沉。氣弱脈細。
【治】大凡熱在表者。脈浮。宜汗解。熱在里者。脈沉。宜下解。小柴胡湯。隨證增損和解之。
或然汗出而解。或戰而汗解。氣弱脈細而復者。補中益氣湯。勞神而復者。宜歸脾湯。楊仁齋云。
《千金》治勞復。以麥門冬湯。(麥冬、甘草、粳米、人參、黃 、當歸、柴胡、知母、姜、棗、水煎服。)若身熱食少無力。以柴胡三白湯。(人參、茯苓、白芍、白術、柴胡、姜、棗、煎服。)心煩不安者。
加麥冬、五味。口渴加花粉、知母。陰火動。加黃柏、知母。走精加 牡蠣。心煩口苦痞滿。加枳實、黃連。不眠加遠志、竹茹、辰砂。吳又可云。勞復者。大病后因勞碌而復。復則復熱。諸癥復起。惟脈不沉實為辨。輕者靜養自愈。重者必大補。以調其營衛。待其表里融和方愈。誤用攻下清涼。必致不救。安神養血湯。(茯神、棗仁、當歸、遠志、桔梗、甘草、地黃、陳皮、龍眼肉引。)若身熱虛煩不寐。或食少無力。用參胡溫膽湯。
(人參、柴胡、茯苓、枳實、橘紅、半夏、甘草、姜、棗。)加棗仁、遠志。氣虛煩嘔。竹葉石膏湯。渴甚。去半夏、加知母。倍花粉、若虛熱不止者。《千金》麥冬湯。(方見前)【廉勘】勞復之證。吳坤安分挾邪勞復。氣虛勞復。陰虛勞復。更為清明。采錄于后。
一夾邪勞復 感癥瘥后。元氣未復。余邪余熱。留結于中。稍加勞動。或復受外邪。其熱復作。即或多語梳頭洗面更衣。皆能致復。既復復熱。宜枳實梔豉湯主之。以豆豉徹表邪。梔子清里熱。枳實開胸中余邪之結。凡治夾邪勞復。當以此方為主。如兼嘔惡痞滿。痰結胃府。加半夏、竹茹。如陽明胃熱。舌黃口渴者。加黃芩、連翹。如食滯中宮。胸脘飽悶者。加楂肉、麥芽。如復受表邪。必兼頭痛惡寒。加薄荷、蔥白。如兼寒熱。寒多加桂枝、蘇葉。熱多加柴、苓。一二劑后。必復汗而解。此屢試屢驗者。不可妄投補中。以致閉邪增病。
二氣虛勞復 亦有瘥后余火余邪已盡。止因正氣大虛。因勞復熱。微兼惡寒。四肢倦怠。無氣以動。脈虛右大。舌潤無苔。胸膈寬暢者。此真氣虛勞復也。宜補中益氣湯。甘溫補中。升柴須蜜炙。若汗多惡寒者。歸建中湯最妙。
三陰虛勞復 熱病傷陰。腎氣已虧。稍加勞動。微挾風寒。其病復作(熱傷陰液、腎精虧乏、勞動即復、受外邪亦是勞復)。癥仍頭痛。發熱惡風。舌燥口渴。六脈浮數者。此陰虛勞復也。凡復癥必兼風寒外邪。仍宜梔子豉湯。加蔥白、薄荷、鮮生地、淡竹葉、麥冬、骨皮之類。微汗之。如見太陽。加羌活。陽明。加葛根。少陽。加柴胡。
第二節·傷寒食復
【因】熱病熱退之后。胃氣尚虛。余邪未盡。先進清粥湯。次進濃粥湯。次進糜粥。亦須少少與之。切勿任意過食也。若納谷太驟。則運化不及。余邪假食滯而復作也。名曰食復。大抵強人足兩月。虛弱人足百日。則無復病矣。
【證】發熱頭痛。煩悶不納。輕則日暮微煩。此食谷早。或多食故也。胃虛弱不能消谷食。宜損谷則愈。
甚則發熱。大便難。譫語。
【脈】輕者脈滯緩。若重者。煩渴。譫語。大便閉。關脈實。
【治】若邪食上蒸。發熱頭痛。此傷食而兼有外邪。宜枳實梔豉湯。加生楂肉、麥芽、連翹、萊菔子等。
涼疏之。無火。舌潤不渴者。調中湯。香砂枳術湯。皆可用。若發熱燥渴譫語。大便閉。關脈實者。
用枳實梔子豉湯。(枳實、梔子、豆豉、石膏、鼠屎。)加大黃下之。如熱不解。大便如常者。參附三白湯、加減治之。心下痞滿。加枳實、黃連、桔梗。有痰嘔。加半夏、竹茹。米食不化。加神曲、麥芽。肉食不化。
加生楂肉。草果。
【炳章按】熱病瘥后。飲酒而復熱。蓋酒味辛而大熱。傷寒前熱未已。而又飲酒。則轉加熱甚而增劇。
必兼煩悶干嘔。口燥不納等癥。急用川連、葛花、連翹、生梔、枳實、烏梅、銀花解之。林瀾用小柴胡湯。加葛根、黃連、烏梅。脈洪大者。人參白虎湯。加葛根、黃連。或竹葉石膏湯。加雞距子、亦妙。《千金》方云。大病瘥后食豬肉及羊血肥魚油膩等。必大下利難治。食餅、餌、粢、黍、飴、 、 、饈、棗、栗、諸果。堅實難消之物。胃氣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熱。不下必死。下之復危。皆難治也。瘥后食一切肉面者。病更發。飲酒又食蒜韭菜者。病更發。食生魚 下利不止。食生菜及瓜。令顏色終身不復。食生棗羊肉。膈上作熱蒸。食犬羊等肉。作骨蒸。新汗解后。飲冷水者。損心胞。令人虛。雖補不復。《金匱》云。
時病新瘥。食生菜者。手足必腫。此皆瘥后食物之禁也。
第三節·傷寒房復
(附陰陽易)【因】喻嘉言云。傷寒瘥后。熱毒遺于精髓中者。無由發泄。驟難消散。故新瘥人與不病患交媾。
而無病之人反得病也。男病新瘥。婦人與之交合而得病。名曰陽易。婦人病新瘥。男子與之交合而得病。
名曰陰易。所以呼為易者。以陰陽相感動。其毒遺著于人。如換易然也。若新瘥人。因交合而自病復發。
不遺傳與人。謂之房勞復。錢天來云。男女一交之后。自然元氣空虛。余邪錯雜于精氣之中。走入精隧。
溢入經絡。乘其交后虛隙之中。入而浸深于藏府筋骨脈絡俞穴之間。則正氣因邪而益虛。邪氣因虛而益盛。
故有此陰盛陽衰之諸證也。邪入陰經。身體必重。真陽虧虛。三焦不運。宗氣不行。所以少氣。邪從陰竅而溜入少陰厥陰。故少腹里急。若里急之甚。或引陰中拘攣。皆陰邪之所致也。陰邪在下。而虛陽上走。故熱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下焦虛冷。所以膝脛拘急也。此真所謂陰陽之患。故以燒散主之。
【證】其候身重氣乏。百節解散。頭重不舉。目中生花。熱上沖胸。火浮頭面。憎寒壯熱。在男子則陰腫。少腹絞痛。在婦人里急。連腰胯內痛。甚者。手足冷攣蜷。男子卵陷入腹。婦人痛引陰中。皆難治也。其有不即死者。筋脈緩弱。血氣虛。骨髓竭。恍恍翕翕。(《千金方》作噓噓吸吸。)氣力轉少。著床不能動搖。起止仰人。或牽引歲月方死矣。舌出數寸者死。若卵縮入陰。手足拳亦死。
【脈】虛弱者。脈微。四肢逆冷者。脈沉。離經脈見者死。
【治】《傷寒蘊要》云。房勞復。陰陽易。仲景治以燒 散。(治男子病、用婦人 襠近陰處、一般樣、剪取一塊、燒灰、調入藥服、或白湯下、亦治婦人、取男子 襠如前法。)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此為愈矣。(方義)錢天來云。男女之交媾。易所謂二氣感應。以相與也。
以未凈之邪隨交合之情。精神魂魄。無不動搖。翕然而感。感而遂通。混入于少陰之里。故以近陰處之 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