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傷寒脈舌(6)

  • 重訂通俗傷寒論
  • (清)俞根
  • 3094字
  • 2015-12-26 14:56:57

【廉勘】吳氏曰。暑邪直入心經。上蒙清竅則耳聾。乘于胞絡則神昏。宜清心開閉。紫雪、行軍散最妙。其次至寶丹、牛黃丸等。最忌柴、葛。

濕溫氣分流連久。舌赤中黃燥刺干??┭阌棺棠伻?。耳聾莫作少陽看。三焦并治通茹杏。金汁銀花膏滑寒。若得疹痧肌肉透。再清痰火養陰安。

【廉勘】吳氏曰。濕溫癥。初尚氣分郁結。肺氣不得宣暢。則釀成膿血。故咯血。

濕熱上蒙清竅。則耳聾無聞。重則三焦俱病。變癥百出。治當急清三焦。氣分一松。則疹痧得以外達。再議清火清痰。漸入養陰之品。以上七歌。統論舌色之紅絳。辨癥之溫暑濕溫。

舌絳碎生黃白點。熱淫濕 欲生疳。古名狐蜮皆同此。雜癥傷寒仔細探。

【廉勘】吳氏曰。狐蜮。即牙疳下疳之古名也。皆屬蟲癥。牙疳即蜮。上唇有瘡。

蟲食其臟。蝕唇則上唇內生瘡如粟。蝕齒則腐齦。甚則脫牙穿腮破唇。蝕肺則咳血唾血。心內懊 而痛。甚則失音聲啞。金匱統用甘草瀉心湯。(清炙草、黃連、黃芩、干姜、半夏、人參、大棗。)和胃殺蟲。外吹珠黃十寶散。(滴乳石八分、蘇薄荷兒茶各一錢二分、制川柏一錢、人中白六分、化龍骨五分、梅冰四分、飛辰砂一分五厘、牛黃珠粉各一分。)不論走馬牙疳。穿牙疔毒。及骨槽風。初生小兒胎毒口疳。頻吹皆妙。若黑腐。原方加真銅綠一錢二分。

燈草灰六分。胡黃連三分。下疳即狐。下唇有瘡。蟲食其肛。蝕爛肛陰。咽干便膿。如腸毒痔漏肛癰之類?!督饏T》用赤小豆當歸散。(赤小豆浸芽出三錢、當歸錢半。

)排膿活血。外用苦參湯(苦參一兩煎湯、乘熱熏洗三次。)洗之。雄黃(雄黃末二錢、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其癥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此皆蟲擾之候也。以上一歌。論舌絳碎而有黃白腐點。辨癥之濕熱蒸腐化蟲。為狐為蜮之害人。

舌絳不鮮枯更痿。腎陰已涸救之難。紫而枯晦凋肝腎。紅澤而光胃液干。

【廉勘】吳氏曰。舌形紫晦如豬肝色。絕無津液者為枯。舌形斂縮。伸不過齒者為痿。此肝腎已敗。不治。若舌色紅澤而光。其色鮮明者。屬胃陰干涸。猶可滋養胃陰。

甘涼純靜之品主之。如鮮生地、鮮石斛、蔗漿、梨汁之類。以上一歌。論舌紫枯痿。及舌紅潤而光。辨癥之不治可治。

苔形粉白四邊紅。疫入膜原勢最雄。急用達原加引藥。一兼黃黑下匆匆。

【廉勘】吳氏曰。凡時癥初起。苔形粉白而濃。四邊紅絳者。此疫癥也。邪在膜原。其勢最雄。頃刻傳變。診家不可輕視。吳又可用達原飲加引經表藥。透之達之。如兼太陽加羌活。陽明加葛根。少陽加柴胡。如舌變黃燥色。乃疫邪入胃。加大黃下之。如變黑色。入里尤深。用承氣加解毒藥下之。疫勢甚者。其舌一日三變。

由白變黃。由黃變黑。當速下之。

若見鮮紅純絳色。疫傳胞絡及營中。清邪解毒銀犀妙。菖郁金黃溫暑通。

【廉勘】吳氏曰。溫疫一癥。治分兩途。但看舌苔白而黃。黃而黑者。疫邪自表入里。汗之下之可也。如見舌苔鮮紅絳色。此疫邪入于營分及胞絡之間。汗下兩禁。惟宜清營解毒。逐穢開閉。如犀角、銀花、菖蒲、郁金、西黃、金汁、人中黃之類。與溫熱暑癥。治法相通。

疹 色白松肌表。血熱知丹犀莫遲。舌白荊防翹薄力。舌紅切忌葛升醫。

【廉勘】吳氏曰。疹 發于氣分。其色淡紅而白者。舌苔亦白。宜葛根、防風、蟬蛻、荊芥、連翹、薄荷、牛蒡等。松肌達表。若見赤 丹疹。邪在營分血分。舌必絳赤。宜犀角、連翹、鮮生地、人中黃、凈銀花等。透營解毒。大忌升、葛、足經之藥。以上三歌。統論舌色之紅絳。及舌苔之兼白兼黃。辨疫癥之分途。

凡屬正虛苔嫩薄。淡紅微白補休遲。濃黃膩白邪中蘊。診者須知清解宜。

【廉勘】吳氏曰。不拘傷寒雜癥。正氣虛者。其舌苔必嬌嫩而薄?;虻t。或微白。皆可投補。若見黃而白。濃而膩。總屬內邪未清。不可遽進補藥。以上一歌??傉撋噘|之老嫩。及舌苔之黃白濃薄。辨癥候虛實之要訣。統計吳氏三十二歌。最切時用。

予曾刊入于感證寶筏中。茲又重為增刪。附錄于此。以便學人記誦。近惟劉氏吉人。亦多所發明。試為之節述其說曰。(二)白苔類總論。白苔有濃薄疏密之殊。其形似亦有淺深間雜之異。有薄白如米飲敷舌者。此傷寒中寒之初候也。無表癥者飲停膈上也。有白滑如豆漿敷舌者。此傷寒中寒濕邪痰飲等病也。當以脈癥分別斷之。白而濃如豆腐腦鋪舌者。痰熱癥也。白而疏如米粉鋪舌者。傷寒傷暑初傳之候也。白如粟米成顆粒者。熱邪在氣分也。白如銀色光亮者。熱癥誤補之變苔也。白如旱煙灰色者。不問潤燥。皆熱癥誤燥之變苔也。白如銀錠底而有孔者。此熱癥誤補誤燥。津液已傷。元氣欲陷。邪將深入之候也。白如腐渣堆者。此熱癥誤燥。腐濁積滯胃中。欲作下癥也。

如中心開裂。則為虛極反似實癥之候。當補氣。須以脈癥分別之。似白非白。如畫工以脂調粉者為雪青色。有深淺二種。淺者如雪青湖縐色。此乃熱邪入營初候。深者如雪青杭縐色。此乃暑熱二邪已入血分之候。(此苔類似薄白、但青質紅而細看有乳頭微點者、故以雪青色名之、為血分癥必有之苔、常見之苔也、但人以白苔視之、多誤作寒病、故特提出以醒眉目、古人但以舌絳二字了之、后學何從解悟、故以細心體認比例法直告之、俾無誤認之弊。)舌質深紅如紅蘿卜干有鹽霜者。乃熱邪深入久留。誤投攻燥之藥。胃陰大傷之候。溫熱末傳危癥也。(三)黃苔類總論。黃色有深淺老嫩之殊。其形似亦有燥潤滑澀之異。有正黃色。老黃色。黃如炒枳殼色。黃如鍋焦粑而兼微黑者。有嫩黃色。牙黃色。有色如表心紙而兼灰青色者。有黃如粟米染黃者。有黃如魚子者。有黃如虎斑紋者。有黃如黃蠟敷舌上者。有水黃如雞子黃白相兼染成者。此皆黃色之類。而癥候之殊。及分別診斷法。已詳前六經舌苔勘語中。

(四)舌質無苔類總論。舌質無苔。亦有分別。如舌質紫而無苔者。熱在陰分也。舌質紅而無苔者。熱邪初入陰分?;蚶先藗场N笟獠荒苌仙??;驊n思郁抑。陽氣不能上升。須以脈癥參斷。舌光如鏡。為胃陰胃陽兩傷。腸胃中之茸毛貼壁。完谷不化。饑不受食之候。亦有頑痰膠滯胃中。茸毛不起。皆有此候。須以脈癥診斷。前癥完谷陰傷。脈必細澀。后癥痰滯。脈必洪滑而大。質干如刺無苔。紫而干者。熱傷陰液。紅而干者。

氣不化津。須以脈癥參斷。舌質無苔。中凹如駁去者。胃有燥結傷陰?;蛎つc有燥結久留不去之候。舌質無苔。中有直溝如刀背印成者。陰液元氣皆虛也。舌中橫裂。素體陰虧也。舌生裂紋如冰片者。老年陰虛常見之象也。少年罕見。有此不吉。前半光滑無苔。后根有肉瘤二粒如舌肉色者。陰虛勞癥之象也。表面無苔。而皮肉有一塊如錢大。或黃或白者。正氣不足。血液又虛?;蛴刑的?。須以脈證參斷。苔上見圓暈分二三色者。燥氣內結。燥屎不下之候。其癥必險。苔見青綠二色。必死之癥也。(五)苔色變換吉兇總論??傊S苔為正。白次之。無論何癥。若用藥當。皆由白而黃。由黃而退。由退須生新薄白苔。此為順象,無論何癥。若用藥不當。則由黃而白。由白而灰。由灰而黑。由活苔變為死苔。此逆象也。驟退驟無。不由漸退。此陷象也,更有氣聚苔聚。氣斂苔斂。

氣化苔化。氣散布苔亦散布。氣凝結苔亦凝結。氣結于一邊。苔亦結于一邊。故氣郁之癥。苔邊整齊。如石階之起邊線。線內有苔。線外無苔。但紅邊而已。若氣化則散布。

內密而疏散。則不似斬然齊一之邊矣。故苔有邊齊如斬者。皆氣聚也。有積滯抑郁者也。若苔之真退真化。與駁去驟退有別。真退必由化而后退。何謂化退。因苔由濃而漸薄。由板而生孔。由密而漸疏。由舌根外達至舌尖。由尖漸變疏薄。由退而復生新苔。此皆吉兆。若驟然退去。不復生新苔?;蛉珩g去。斑斑駁駁。存留如豆腐屑鋪舌上。東一點西一點。散離而不連續。皆逆象也。皆因誤攻誤消或誤表所致。胃氣胃汁俱傷。故有此候。

【榮齋按】劉吉人察舌辨證法第一條,已見于本章第二節何廉臣先生勘語中,故此處僅從第二條“白苔總論”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高雄市| 东兰县| 屯昌县| 张家川| 定陶县| 竹溪县| 嘉黎县| 双牌县| 陆良县| 土默特左旗| 林甸县| 元氏县| 将乐县| 神农架林区| 武城县| 株洲县| 双柏县| 从江县| 宜兴市| 泰来县| 二连浩特市| 延寿县| 巴林左旗| 宜兰市| 甘肃省| 博白县| 大港区| 井冈山市| 枣庄市| 故城县| 满洲里市| 鄂温| 长泰县| 阿克| 衢州市| 伊宁市| 耒阳市| 平潭县| 和田市|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