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醴泉筆錄
  • 江休復
  • 6066字
  • 2015-12-25 16:07:37

圣節道場建起十三日,樞府學士以下皆赴。十四日,中書會,獨舍人與大卿監遙上下不過七八人。

審刑奏案,貼黃上更加撮白,撮白上復有貼黃。

國朝諸祠,牲牢之數不等。七室共一羊豕,后廟溫成料一羊豕。蠟享百神亦然。然行事有滑稽者,誚其分張之征,謂之迎貓也。

張瑰為禮官,議錢惟演謚文墨。錢氏諸子衰邀執政,訴其事。石中立指其幼者以告同列云:“此一寸金也。”諸錢數張二親在堂,十年入舍之語。

介甫云:輔嗣忠象謂馬者必顯之物。欽圣云:咸咸之義,自晦而上至心,則謂正吉悔亡。

紂作炮烙之刑,陳和叔云:“《韓詩》作烙,《漢書》作格。”

吳沖卿云:《莊子》姑射,今人盡讀作懌,音義,惟有夜射二切。

原甫云:《南陔》、《白華》六篇,有聲無詩,故云笙不云歌也。有其義,亡其辭,非亡失之亡,乃無也。

司馬君實說:據《禹貢》,河自大亻丕、大陸又北為九河,則是河循太行北流,乃東入海,兗州境也。今之河朔處,勢高地又堅,故少水患。又漢兗州界在今河陽,非《禹貢》舊境也。

王禹玉上言,請以正月為端月。正音與上名相近也。

馮章靖云:“昏字本從民,避唐文皇諱乃從氏耳。”孫文公云:“從高低之低。”馮證以《說文》,文始慚己說未博。

宋子京判國子監,進《禮記》石經本,并請邵不疑同上殿,以備顧問。無何,上問古文如何。邵不疑對:“古文不篆于六體義訓不通,今人之淺學,遂于一字之中偏旁上下雜用古文,遂致乖亂。”又順:“林氏《小說》所云,亦有長義,然亦有好怪處。”上一問之。對云:“許慎《說文》歸字從止歸,省A9聲,舉韋切;林氏云‘從追,于聲’為近,此長于許矣。許氏哭從口,獄省聲;林乃云‘眾犬嗥’。此怪也。”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原甫云:“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豈造文之意耶?”

李白詩:“君不見裴尚書,古墳三尺蒿棘居。”問修《唐書》,李縉叔云:“催又云冕。”宋次道云:“是檢校官與李北海作對,非齪齪人也。”

敬字,左紀力反,右普木反。避廟諱,改姓者為茍且之茍,文章之文誤矣。今雍相是也。

邯鄲公周陵詩:“才及春羔鼎祚移。”王介甫云:“舂羔鼎祚,天成詩語。”

王左丞濟州詩“汶陽歸客”。司馬君實云:其地則唐濟鄆州,今易地矣。又崇梵僧詩,初謂是僧名,乃寺名,近東阿覆釜村名。

司馬君實謂《詩》“奏假無言”為是,湯孫奏假為證。予以“鬲假無言”為是。據《傳》,晏子和興同異,引此詩,為證矣。

齊桓公以燕公迭出境,乃割地予燕。然專割地之罪重于出境矣。欲稱桓公之善,反毀之也。

張樞言太博云:“四明海物,江瑤柱第一,青蝦次之。”介甫云:“瑤字當作珧,柱即如蛤蜊柱,即韓文公所謂馬甲柱也。二物無海腥氣,鰒魚今之牡蠣是。王莽食鰒魚,常干省爾。”《褚彥回傳》:自淮屬北海,江南無鰒魚,有餉三十枚者,一枚直千錢,不以頭數之。又讀如鮑,非亂臭者也。

胡公謹云:登州成山出鰒魚,俗云決明可干食。

司馬君實云:《論語》博我以文,博學于文,此二文謂六藝之文。

《棫樸》詩云:“遐不作人。”毛:“遠不為人。”鄭:“初作人。”于義未安。《左氏》“欒武子能用善人”引此詩。杜預云:“作,用也。”言文王能用善人,合于能官人矣。

司馬遷誤以“子我”為“宰我”。又以燕簡公欲盡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作“寵姬”。

白馬寺后有李谷、蘇禹圭、李沆等十宰相墓。

退傳相公,光化軍人,少時薄游武當,村舍主人將殺以祀鬼。安臥室中,誦六天北帝咒。巫者見星宿覆其上,怖而卻走。退傳孫婿呂誨太傅云。白水縣堯山民掘得志石,是員半千墓,云:十八代祖凝自梁入魏,本姓劉氏,彭城人,以其雅正似伍員,遂賜姓員。

左馮龍興寺殿,陌氏所構。至和二年重瓦,柏椽大徑尺。寺僧守元八十三矣,云此本樹法官引盜,旁人得捕”。或以濰之于登不得為旁,又條有誤傷,旁人謂在旁,則判審刑。錢象先待制云:“旁求儒雅,胡竟坐自盜,將勒停,賓王落職知建昌軍。”

吳春卿葬新鄭,掘地深二丈五尺,中更掘坡子,才足容棺。既下棺于坑口,上布柏,團以遮之,即下土筑,不用磚甓。吳氏葬其先亦如此。

錢君倚學士說:江南王公大人墓,莫不為村人所發,取其磚以賣者,是磚為累也。曰:近江南有識之家,不用磚葬,唯以石灰和篩土筑,其堅如石。此言甚中理。

沈文通學士與高繼方同事賀北虜正旦,于幽州亦效中國排仗法服宮駕。

《史記歷書》云:“稊鴂先滜。”龐相云:“見夏英公文字中用滜,作陂澤之澤。”

余見宋子京謝:長安有寶貨,行搜奇物者,畢萃焉。唐諸陵經五代發掘,皆空。太平興國中,具衣冠掩塞,長老猶見之。

蘇ヘ言:綿州二歲斷大辟一人,鳳翔半年斷二十余人。

權文公不避諱,論子舉謨事。

劉師顏視月占旱,問之,云:“諺有之,月如懸弓,少雨多風;月如傾瓦,不求自下。”

同州民謂雨沾是為爛雨。

蒲城縣《胡珦神道碑》,韓文公撰,胡證書,在尉廄,近置夫子廟。訪墳,不獲矣。

趙龍圖師民自耀過同說礻殳礻羽,城有礻殳礻羽廟,疑礻殳礻羽亦是兵械,其秦禱兵之所乎?

江州琵琶亭詩板甚多,李卿孫惟留一篇夏英公詩:“流光過眼如車轂,薄宦拘人似馬銜。若遇琵琶應大笑,何須收淚濕青衫。”

趙師民罷華原,過左馮,同登排云樓,指中條山北,所謂襄山楊榮賦勿華踏衰。檢余靖初校《漢書》監本作襄,馳介問之云:“據《郊祀志》,襄字誤矣。”

薛俅比部待闕蒲中,出恰律郎蕭悅畫竹兩軸,乃樂天作詩者。薛蓄畫頗多,此兩畫尤佳也。

昭應溫泉,鄭文寶詩云:“只見開元無事久,不知貞觀用功深。”

安道侍郎云:趙安玉客長安,購唐太宗骨葬昭陵下。一豪姓蓄腦骨,比求得甚艱。吳宣徽自延州以宿疾求蒲中,乞免院職,改大資政。尚書左丞呼大資,不呼左丞。府僚識體者,門狀上添政字。

韓稚圭善飲,后以疾飲量殊減。吳資政云:“道書云人多用于所長,有旨哉。”

溫仲舒判開封府,一進士早出探榜。其妻續,有人報其父母船至水門,亟僦驢往省之,至東門為醉人毆擊。僦驢者又懼證左留滯,潛遁去。府中以醉人亦有指爪痕,俱杖而遣之。歸家號泣。夫自外歸,亦落第而泣,兩不相知其由。徐知妻被杖,詣所司訴冤,不聽。于州橋夫妻投河溺死。真宗聞之怒,知府已下悉罷去。吳春卿云:“小刑責,亦不可不慎也。”

就師西門外立尉專決斗競事,城里外悉府尹主之。每三大節,他官皆有休假,唯府事愈多,節日清明尤甚,斗競至數百件。

長安有寶貨行,有購得名玉魚者,亦名玉梁,似今所佩魚袋,有玉者、銅者。文丞相五千市一瑪瑙者,府中莫知何用,多云墓中得之。薛俅比部慶成軍觀太寧宮醮,見禮服劍室貫絳者,形正相似。

梅摯、陳洎、劉湜假少常使虜,后俱作省造北使,宴閣門,從之萃坐朵殿。梅等以假官有升無降故事,副綴兩制坐殿上,逡巡不赴。閣門副使張得一奏嫌坐位,任不赴坐。遂貶。蘇盧袞上前端笏移南山,不誣矣。

張得一自閣門副求正,副使引曹佾;李璋列王貂作樞,吳龐為副,以曹、李中宮外舍之親,張未服,云:“公朝豈私親耶?”吳云:“閣副侍中子若孫,恩澤差別,疏親又差降,豈非用親耶?”小絀又引非親例,王云:“此邊任。”張左請邊任,遂正使名,除潞州,以潞州非人使路,改貝州,宣不候代到赴請河,又請不候代至貝王,貝王則據扶叛。張伏法京師。

夏守恩太尉作殿帥。舊例,諸營馬糞錢分納諸帥。夏既納一分,魚軒要一分。時王相德用作都虞候,獨不受。又章獻上仙內臣請坐甲,王獨以謂不當爾。興國寺東大樞貂張耆相宅,近須兵防衛,不與。以此數事,擢為樞密副使。

呂文靖說:作正字日,值旬休,丁晉公宅會客,忽來招,遂趣往。至則懷中出詞題,簾外草寇萊公雷州制。既畢,覽之不懌,曰:“舍人都不解作文字邪?”呂遜謝再三,乞化筆增損,遂注兩聯云:“當孽豎亂常之日,乃先皇違豫之初。”緣此震驚,遂至沈極。

曹貂利用將赴漢東,入內供奉官楊懷敏盡逐其左右。旦將上馬,坐驛廳,無人至。使數輩立屏后,時引首來窺,則揮手令去。曹夙懷憂懼,睹此疑將就刑。楊又徐進云:“侍中且宜歇息。”遂閉堂自經。

天圣中,后殿中欲放榜,王沂公作相,端笏立。時有論奏近歲陳龐作相案,前笏讀姓名,與百執無別。

制勝關山林舊饒雪霜,今墾辟為稼土,氣候與舊不同。

夏英公少年作詩,語意驚人,有“野花無主傍行人”之句。

李程畫像在開元寺,因雨摧壞,吳沖卿云:“寺僧不好事,可惜。”今云此有榻本,可令重畫,如此李程在里。”李程子廓從父過三亭渡,為小石隱足,痛以呼父,程云:“太華峰頭仙人手跡,黃河灘里爭如有隱人腳跟。”

高敏之以鐘乳飼牛,飲其乳,后患血痢卒。或以為冷熱相激所致。

川峽呼梢工篙手為長年三老。杜詩:“長年三老歌聲里,白晝攤錢高浪中。”得名舊矣。

府史胥徒乃四名,男臣女妾是兩號。都下吏人連名府史,婦女表狀皆稱臣妾,皆非也。

韓文公《談苑》說《樊南集》故事灰釘云:揚雄賦殊非,《南史徐勉傳》:屬纊方畢,灰釘已具。

楊文公內閣侍讀,占城進獅子,例進詩文,公云:“渡海鯨波息,登山豹霧消。”為時激賞。《司馬法》有虞城忄戒于中國《司馬法》:夏執元戈,殷執白戚,周左杖黃鉞。

教坊伶人嘲釣客直樂云:“釣客擊杖鼓百面如一,教坊不如他齊整,打一面如打百面。可謂婉而絞。

漢三輔縣谷,今醒泉、重泉。池陽,秦驪邑,漢新豐。新豐、平陵、槐里、茂陵、頻陽、美原、礻殳礻羽、蓮勻,在下邦東。

峽江船須土人撓水勢行之。周湛郎中作夔漕建宮,不得差擾,俄自沉一舟,眾頗怪之。

長安王瀆,任度支員外郎,妻高氏,節度使瓊第九女。前妻子經不教,供養殊闕。瀆卒后十余年,經二子皆成立,相繼卒,亦喪明。始首悔前咎,克己反善,云:“皆水邱婦并兄弟教經如此。”早夜策杖,不廢定省,上之不輟。卒后水邱婦病癱,其兄弟懼卒,水邱遂絕。人謂神理不可誣矣。

解池鹽歲課愈多而不精,耆老云:“每風雨起,鹽結須以八翻轉,令風吹,則堅實。今任其自熟,其畦下者卒虛軟。”吳左丞春卿云:“初任臨安日,捕到鹽,令鋪戶驗之,外界官鹽則刑輕,私鹽則刑重。患為鋪戶所欺,于庭下各取數紙裹之,外用帖子題記,置案上,分鋪戶作兩番去帖隔驗之,然后絕欺弊。始靳其驗法細詰之,乃肯道云:“煮鹽用蓮子為侯,十蓮者官鹽也,五蓮以下,鹵水漓為私鹽也。私鹽色紅白,燒焰灰染其色,以效官鹽。于是嗅以辨之。”自是不用鋪戶,自能辨矣。

曹佾太尉,長秋母弟張貂耆之坦床。始成婚,貲裝甚盛,請衣帳者增二十縑。三月后盡斂持去,訊之,云:“本房臥制。未辦此,皆假借來。”推延五六年,竟不致一物。吳大資與曹宣猷同館伴話及此。

錢明逸知開封府,時都下婦人白角冠闊四尺,梳一尺余。禁官上疏禁之,重其罰,告者有賞。

京師風俗,將為婚姻者,先相婦,相退者,為女氏所告,依條決此婦人。物議云云,以為太甚。

京師上元放燈三夕。錢氏納士進錢買兩夜。今十七、十八兩夜燈因錢氏而添。

詩僧惠崇多剽前制,緇弟作詩嘲之云:“河分岡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不是師兄多犯古,古人言語犯師兄。”

陜府昭宗御詩:“何處有英雄,迎歸大內中。”在河中逍遙樓。與太宗詩“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氣象不侔矣。

王重盈陜府構寺,募巧工圖壁,悉沉于河。今建初院六祖等人多摸寫。

王文穆罷相,知杭州,朝士送詩,惟陳從易學士云:“千重浪里平安過,一尺竿頭穩下來。”冀公稱重之。楊文公在館中,文穆或繼至,必徑出,他所亦然,幾類爰、晁故事。文穆去,舉朝皆有詩,獨文公不作。文穆辭日,奏真廟傳宣令作詩,遷延不送。

吳春卿云:往年學中置一桑,螵蛸于筆格上亙樸緣者無數,檢月令視之,乃螳螂生月日也。

劉子儀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兩府,頗不懌,詩云:“蟠桃三竊成何味,上盡鰲頭跡轉孤。”稱疾不出朝。問候者繼至詢之,云:“虛熱上攻。”石八中立在坐云:“只消一服清涼散。”意謂兩府始得用青涼傘纟散也。

丁崖州雖險詐,然亦有長者言。真宗常怒一朝士,再三語之,不崖州輒稍退不答。上作色曰:“如此叵耐,問輒不應。”謂進曰:“雷霆之下,臣更加一言,劉齏粉矣。”真宗欣然嘉納。

丁晉公在崖州,方弈棋,其子哭而入,詢之,云:“適聞有中使渡海,將至矣。”笑曰:“此王欽若使人來嚇我耳。”使至謝恩畢,乃傳宣撫問也。

開封府尹大廳自周起侍郎奏真宗云:“陛下昔居此,臣不敢坐。”自爾遂空,不復居。

李囗兵部作陜西轉運使,嘗至一州,軍伶白語:“但某叨居兵部,謬忝前行。”李大怒。呂文靖相判許田,柳灝作漕府宴,優人云:“爾是防城舉人,有何文學。”柳即泣訴相:“坐此必宜真有怨嫌者,故令辱某。”不得已,送獄鞫問,遂至配。

章相在翰林日,嘗差知權開封府。二十七日,請僧在家設七晝夜道場,懼冤濫也。

近歲都下裁翠紗帽,直一千。至于下俚恥戴京紗帽。御帽例用京紗,未嘗改易也。

宋子京說許相公序開《西湖詩》:“鑿開魚鳥忘機地,展盡江湖極目天。”長安北禪寺筍石,鄭天休資政題十字“春至不擇地,路旁花自開”刊之。

李丕緒少卿說:師頡作永興重進果客時,府前有十余堵大墻蔽荒隙。軍府蕭條,寂無民事,因搜訪碑碣,凡打三千余本。姜遵知府日,內臣曾繼華來造塔。遵希明肅旨,近城碑碣盡輦充塔基,繼華死于塔所。人謂之鬼誅也。

紫閣山老僧文聰說:晏相來游山,獼猴萬數,遍滿山谷。僧言未嘗如此多也。晏詩尋添獼猴之句。

鳳翔李茂正幽昭宗于紅泥院,制度殊褊小,自據使宅,令其家供養真衫衣赭袍龍鳳扇。民獻善田,令薄出租以佃之,稱秦王戶。后子孫以券收田,有二孫府西土腴各余頃,不十年蕩費盡,今丐于市。

岐府使齋前有百葉桃,谷雨十日后,結實大如拳。

猴部頭,猿父也,衣以緋優服,韋布昭宗側。梁祖受禪,張御筵,引至坐側,視梁祖,忽奔走號,躑褫其冠衣。全忠怒叱,令殺之。唐之舊臣無不愧怍。

安轡初,唐教坊優人,事李茂正。一日,作意將戲之,遂逃遁,經年復來,茂正云:“無容身處,還卻來邪?”時茂正燔長安,絕還都之望,答云:“暫來看大王耳,歸長安賣孚炭,足過一生,豈無容身地耶?”

儀州,唐神策義寧軍置使統之。

太和年,姚說充使李茂正,墨制義州主公寺碑。魏晉秦年,督護漢熾太守王寶貴。此即漢熾城矣。又有白馬令,某碑所在,亦名白馬寺。按《圖經》并不載,恐后湮滅,聊書記之。

吳春卿殿試《圣有謨訓賦》,用“答揚”二字,自謂頗工。考官張希顏不曉,云:“只有對揚休命,豈有答揚者耶?”旁一人云:“答即對也,乃及時文耳。”遂加一抹。宋宣獻公綬編排卷子,知其誤,不敢移易。向相《延州詩》:“四時常有煙棚合,三月猶無菜甲生。”又有人嘲《同州詩》:“三春花發惟樗樹,二月鶯啼是老鴉。”

晏相言:作知制誥,誤宣入禁中,真宗已不豫,出一紙文字,視之,乃除拜數大臣。奏臣是外制,不敢越職領之。須臾,召到學士錢惟演。晏奏臣恐泄漏,乞宿學士院。翌日,麻出,皆非向所見者,深駭之,不敢言。

真宗上仙,明肅召兩府諭之,一時號泣,明肅曰:“有日哭在,且聽處分。”議畢,王文正曾作參政,秉筆至淑妃為王太妃,卓筆曰:“適來不聞此語。”丁崖州曰:“遺詔可改耶?”眾亦不敢言,明肅亦知之,始惡謂而嘉王之直。

宋相與高饣束同發天府,解日月為常賦象字韻之押狀者,以落韻,先剝放,近百人投牒云:“某不落韻。”乃取卷視之,狀下有可想二字,然賦亦紕繆,其如落韻剝放。舉人不伏,高與甲憂問或醉或睡,伯庠更點檢,詩只五韻,急呼二人起視之。二君歡欣,舉子慚怍而已。

嘉二年,歐陽永叔主文省,試《豐年有高廩》詩,云出《大雅》,舉子喧嘩。為御史吳中復所彈,各罰金四斤。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克什克腾旗| 罗平县| 榆树市| 淮安市| 珲春市| 江津市| 明水县| 兴化市| 石首市| 潼关县| 图们市| 沈丘县| 林芝县| 汉中市| 图木舒克市| 遂平县| 新安县| 饶平县| 汨罗市| 波密县| 上蔡县| 阳西县| 荃湾区| 清徐县| 龙岩市| 行唐县| 平顺县| 汤阴县| 博爱县| 崇礼县| 福鼎市| 宣恩县| 固镇县| 玉林市| 丹寨县| 万宁市| 江北区| 六枝特区| 安龙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