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藝文一
- 明倫匯編交誼典嫌隙部
- (清)陳夢雷
- 3514字
- 2015-12-25 15:47:19
與少府孔融書 后漢曹操
獻帝嘗見郗慮及孔融問慮何所優長融曰可與
適道未可與權慮曰融昔宰北海政散人流其權
安在遂與融互相長短操以書解之
蓋聞唐虞之朝有克讓之臣故麟鳳來而頌聲作也
后世德薄猶有殺身為君破家為國及至其敝睚囗
之怨必讎一餐之惠必報故錯念國遘禍于袁盎
屈平悼楚受譖于椒蘭彭寵傾亂起自朱浮鄧禹威
損失于宗馮由此言之喜怒怨愛禍福所因可不慎
與昔廉藺小國之臣猶能相下寇賈倉卒武夫屈節
崇好光武不問伯升之怨齊侯不疑射鉤之鹵夫立
大操者豈累細故哉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
介當收舊好而怨毒漸積志相危害聞之憮然中夜
而起昔國家東遷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
學出于鄭元又明司馬法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
誠怪今者與始相違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于鴻豫
亦無恩紀然愿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
思協歡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構孤為人臣進不能風
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
浮華交會之徒計有余矣
報曹操書 孔融
猥惠書教告所不逮融與鴻豫州里比鄰知之最早
雖嘗陳其功美欲以厚于見私信于為國不求其覆
過掩惡有罪望不坐也前者黜退歡欣受之昔趙宣
子朝登韓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賀況無彼人之功而
敢枉當官之平哉忠非三閭智非錯竊位為過免
罪為幸乃使余論遠聞所以慚懼也朱彭寇賈為世
壯士愛惡相攻能為國憂至于輕弱薄劣猶昆蟲之
相嚙適足還害其身誠無所至也晉侯嘉其臣所爭
者大而師曠以為不如心競性既遲緩與人無傷雖
出胯下之負榆次之辱不知貶毀之于己猶蚊之
一過也子產謂人心不相似或矜埶者欲以取勝為
榮不念宋人待四海之客大壚不欲令酒酸也至于
屈囗巨瓠堅而無竅當以無用罪之耳它者奉尊嚴
教不敢失墜郗為故吏融所推進趙衰之拔郄縠不
輕公叔之升臣也知同其愛訓誨發中雖懿伯之忌
猶不得念況恃舊交而欲自外于賢吏哉輒布腹心
修好如初苦言至意終身誦之
與黃宗賢五 明王守仁
書來及純甫事懇懇不一而足足知朋友忠愛之至
世衰俗降友朋中雖平日最所愛敬者亦多改頭換
面持兩端之說以希俗取容意思殊為衰颯可憫若
吾兄真可謂信道之篤而執德之弘矣何幸何幸仆
在留都與純甫住密邇或一月一見或間月不一見
輒有所規切皆發于誠愛懇惻中心未嘗懷纖毫較
計純甫或有所疏外此心直可質諸鬼神其后純甫
轉官北上始覺其有恝然者尋亦痛自悔責以為吾
人相與豈宜有如此芥蒂卻是墮入世間較計坑陷
中亦成何等胸次當下冰消霧釋矣其后人言屢屢
而至至有為我憤辭厲色者仆皆惟以前意處之實
是未忍一日而忘純甫蓋平日相愛之極情之所鍾
自如此也旬月間復有相知自北京來備傳純甫所
諭仆竊疑有浮薄之徒幸吾黨間隙鼓弄交構增飾
其間未必盡出于純甫之口仆非矯為此說實是故
人情厚不忍以此相疑耳仆平日之厚純甫本非私
厚縱純甫今日薄我當亦非私薄然則仆未嘗厚純
甫純甫未嘗薄仆也亦何所容心于其間哉往時見
世俗朋友易生嫌隙以為彼蓋茍合于外而非有性
分之契是以如此私竊嘆憫自謂我黨數人縱使散
處敵國讎家當亦斷不至是不謂今日亦有此等議
論此亦惟宜自反自責而已孟子云愛人不親反其
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自非履涉親切應未識
斯言味永而意懇也
內外不和疏 周怡
題為內外不和乞賜天語嚴責以敦國體共濟時艱
事臣惟人臣事君無分崇卑無分內外皆以盡心體
國為忠協力濟事為和舍己從人為虛忘讎序賢為
公自古及今未有不由此而臻治理者也況卿輔大
臣爭于朝撫總大臣爭于邊而求修內治御外侮萬
萬無是理也近如內閣大學士翟鑾嚴嵩與吏部尚
書許贊不和互相詆訐及查兵部先因大同總兵周
尚文奏討錢糧馬匹題覆疏內知巡撫總兵不相協
和近據督理糧餉右侍郎趙廷瑞之疏又知總兵張
鳳周尚文與總制侍郎翟鵬及督餉侍郎趙廷瑞俱
各不和人持己見各自為心此大不祥之事誤國大
禍目前立見臣請先論其理而后及其事易曰天地
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傳曰陰陽
和而雨澤降其論兵則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和之時義大矣天地陰陽不能違也近驗之一
身尤見親切今夫心志寧靜則目之所視耳亦聽焉
足之所至手亦從焉各從心所欲而效其職能然或
目視而耳不聽則見聞不相顧手持而足不行則物
位阻而事廢其于心志所欲曷克由濟人君猶心志
也內外群臣猶耳目手足也人臣茍知尊奉心志寧
肯耳目自相違手足自相賊耶故曰同寅協恭和衷
哉風教之大禮讓為先禮讓之行朝廷為大臣聞之
朝廷者萬方之所宗仰大臣者群臣之所楷模觀而
效焉必有甚者朝廷有違言之隙則讒譖之釁長于
外大臣有動色之爭則攻斗之禍流于下由今囗昔
未之或易也皇上臨御以來二十三年于茲矣由初
年求治之銳以及今日憂民之切宜乎天地位而萬
物育太平有象而四遠來王也今陛下日事禱祀而
四方之水旱災傷未能消也歲開納銀之例而府庫
未能充也歲頒蠲租之令而百姓未能蘇也時下選
將練士之命而邊境未能寧也此其故何也良由陛
下勞心焦慮于上而下未有肯將命之臣也今何時
也以內則財貨匱甚而百役繁興以外則兵將驕甚
而九邊虛耗為輔臣者宜如丙魏同心輔政房杜謀
斷相資夙夜匪懈畏天命而悲人窮凡可以利國家
惠小民安邊僥者無不精思詳畫上以啟君心下以
勵群工可也夫何大學士翟鑾嚴嵩憑借寵靈崇己
徇私播弄威福市恩修怨聞二輔臣在內閣有違言
失色入見陛下各有私陳背詆是二臣已不和矣何
望其同寅協恭和衷以事上而風下也輔臣以至九
卿百執事位有尊卑均之為耳目手足聽命心志以
共成一身者也宜相濟而不可以相賊也輔臣真知
人之賢不肖宜明告吏部進之退之則人心攸服不
宜挾勢徇私以不可服人者屬之進退吏部宜有真
心直節如貞女烈士使人望之知畏雖權貴不敢以
非義相干不宜依阿奉承一啟順端而后不可逆也
今嚴嵩威靈氣焰凌逼百司招權攬威使凡有陳乞
疑畏罔不奔走其門先得其意而后敢聞于陛下中
外之臣不畏陛下而惟知畏嵩也翟鑾則依阿委靡
不能張主而氣勢之弱猶不足以驅人之趨附名位
之先亦足以為嵩之妨礙尚書許贊兩世三居吏部
亦可謂世臣矣雖曰小心謹畏而直氣正色不能預
銷權位要求之心弱亦甚矣凡此皆陛下之洞照知
臣言之非誣也詩曰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辟公
天子穆穆此盛世之氣象也今卿輔大臣陰擠陽排
互相詆訐以陛下為何如主當此之時不思培植元
氣愛護人材共圖折沖御侮之計而務修私怨果何
心哉臣恐大臣不和則憸邪細人乘間抵隙互相黨
比媒孽啟釁非國之福可懼之甚也往時論劾輔臣
御史如謝瑜童漢臣相繼假公事而罪謫之去矣其
伊敏生喻時等亦已露于聲色直言敢諫之臣于權
貴雖不利于朝廷則大有力也今皆假以公事奉有
明命罪之謫之臣恐自是無言者矣陛下之臣雖有
如梼杌歡兜誰復言之非國之福可懼之甚也今入
秋宣大已報聲息而文武總制大臣各立門戶各持
意見平時既藩籬捍格不相和協則必無長馭遠駕
之策臨敵掣兵按伏對壘將見甲可乙否彼是此非
正臣所謂目視而耳不聽手持而足不行其不誤事
敗謀臣不敢言也初設總制總督大臣欲其權力足
以制三軍之命如頤氣指使可無不如意也今乃以
相抗各自為大而恥相下各自為是而恥相用是假
之權位以相角而非為衛國御寇謀也大敵在前而
文武構釁非國之福可懼之甚也臣又見總督兩廣
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蔡經舉劾方面守令官員內
舉布按兩司而劾一都指揮僉事又以去任逾年逾
月二知府劾以塞責舉文劾武茍且欺罔殊負朝廷
簡命重臣撫綏遐方之心殊失鼓舞文武經略地方
之術今于忠勇將官宜折節優禮下之結其死心庶
可得死力也使韓淮陰無蕭相國國士之知終于遁
去岳武穆不有內制其擒兀朮強宋室當無難也今
誠有韓岳之將寧肯低眉俯首受制于文墨刀筆之
吏耶務須推赤心置人腹中明大義激其烈志有所
異同明白曉諭不宜輒為裁抑以挫辱之為將臣者
亦宜乘時立功奮勇先登以作三軍之倡不宜妄自
尊大自取悔辱也臣又聞近日邊事內外掣肘文武
諸臣誠喜于被論而退信如是則上負朝廷推轂之
心下解三軍死綏之志庸懦不忠召敵人輕視之侮
為國大辱誤事非小也臣愚無知伏乞陛下大明離
照赫施干斷無惑近論無忽遠圖戒輔臣毋務修怨
以竊威福戒吏部毋務依阿以輕黜陟戒撫臣毋辱
將官以離士心戒將官毋懷小忿以誤大事此皆目
前緊要不可一日緩者也更望陛下優容言官博采
群策虛心聽納先務和德于上則大臣自爾公忠為
國虛己忘讎各務和讓于下群臣肅雍百姓泰和人
和熏蒸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區區外侮有不足攘矣
此皆系于陛下建中和之極以先之臣微小無知竊
見時事大傷國體私切憤郁恨力不能排闥以號訴
于扆前誠得天聽而見之施行則亦可以報陛下祿
養洪恩萬分之一即日賜死所甘心也他日曖昧制
于輔臣之手如謝瑜童漢臣輩陛下能知之乎臣愚
無任戰栗隕越之至惟圣明覆照宗社幸甚天下幸
甚緣系內外大臣不和乞賜天語嚴責以敦國體共
濟時艱事理未敢擅便謹題請旨
答茅知縣鹿門 唐順之
兄始至邑而巽峰公有所齟齬仆深疑于兩賢之不
相厄故嘗懇懇以下交之說勸之巽峰以上交之說
為吾兄言之既而同心共濟歡然無間則既免于睽
孤之吝而果獲遇元夫之吉矣不謂中路乃復猜嫌
如兄所示令人太息則是既脫之弧而又張之弧也
若有鬼神焉交斗其間奈何雖然在巽峰則不免為
不能容才在吾兄則不失為動心忍性之大助也自
古上下相順則為益猶少惟上下相忤則操心慮危
委曲相濟為益尢多此昔人以愛惡比之藥石美疢
而益之為卦益用兇事反勝于益之以十朋之龜也
兄更參透此關則何往而非受益之地哉乞歸一節
雖所謂冷暖自知非人所能勸阻然愿兄更忍性其
間而審處焉勿輕為去就也不能得一面談耿耿何
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