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名臣列傳(18)

宗端修

按金史本傳端修字平叔汝州人章宗避睿宗諱上

一字凡太祖諸子皆加山為崇改宗氏為姬氏端修

好學喜名節中大定二十二年進士第明昌間補尚

書省令史承安元年監察御史孫椿年武簡職事不

修舉詔以端修及范鐸代之是年元妃李氏兄弟干

預朝政端修上書乞遠小人上遣李喜兒傳詔問端

修小人為誰其以姓名對端修對曰小人者李仁惠

兄弟仁惠喜兒賜名也喜兒不敢隱具奏之上雖責

喜兒兄弟而不能去也四年復上書言事宰相惡之

坐以不經臺官直進奏帖準上書不以實削一官囗

年后敘章宗知端修不為眾所容釋之改大理司直

泰和四年遷大理丞召見于香合上謂端修曰汝前

為御史以干能見用汝言多細碎不究其實嘗令問

汝亦不汝罪及為大理司直乃能稱職用是擢汝為

丞盡乃心力惟法是守勿問上位宰執所見何如汝

其志之知大興府紇石烈執中陳言下大理寺議端

修謂執中言事涉私治罪詔以端修別出情見不當

與司直溫敦按帶各削一官解職久之為節度副使

卒官端修終以直道不振于時自守愈篤妻死不復

更娶獨居二十年士論高之汝州司候游彥哲將之

官問為政端修曰為政不難治氣養心而已彥哲不

達端修曰心正則不私氣平則不暴為政之術盡于

此矣

王賁

按金史本傳賁字文孺其先自臨潢移貫宛平曾祖

士方正直敢言遼道宗信樞密使耶律乙辛之讒殺

其太子世無敢白其冤者士方擊義鐘以訴遼主感

悟卒誅乙辛厚賞士方授承奉官父中安擢進士第

坐田囗黨事廢世宗即位黨禁解終沂州防御使賁

性孝友勤敏好學第進士由復州軍事判官補尚書

省令史擢右三部檢法司正侍御史賈鉉舉賁安靜

有守不尚奔競政府亦言其廉素善論議擢河北東

西大名府路提刑判官選授尚書省都事以喪去用

薦者多起復刑部員外郎侍御史累遷南京路按察

使卒賁敦厚尚義篤于親朋不營產業比沒家甚窶

上聞憫惜之贈朝列大夫仍厚恤其家弟質字敬叔

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累官吏部主事以才干舉

遷昭義軍節度副使章宗問質臨事若何張萬公對

曰勝其兄賁章宗曰及其兄亦可矣后以禮部尚書

致仕終

聶天驥

按金史本傳天驥字元吉五臺人至寧元年進士調

汝陰簿歷睢州司候封丘令興定初辟為尚書省令

史時胥吏擅威士人往往附之獨天驥不少假借彼

亦不能害也尋授吏部主事權監察御史夏使賀正

旦互市于會同館外戚有身貿易于其間者天驥上

章曰大官近利失朝廷體且取輕外方遂忤太后旨

出為同知汝州防御使事未赴陜西行尚書省驛召

特旨遙領金安軍節度副使兼行尚書省都事未幾

入為右司員外郎轉京兆治中尋為衛州行尚書六

部事慶陽圍急朝廷遣宿州衛總帥牙古塔救之以

天驥充經歷官圍解從別帥守邠帥欲棄州而東天

驥力勸止之不從帥坐是被系逮天驥降京兆治中

尋有訟其冤者即召為開封簽事旬月復右司員外

郎丁母憂未卒哭奪哀復職哀宗遷歸德天驥留汴

中崔立變天驥被創甚臥一十余日其女舜英謁醫

救療天驥嘆曰吾幸得死兒女曹乃為謁醫尚欲我

活耶竟郁郁以死舜英葬其父明日亦自縊有傳天

驥沉靜寡言不妄交起于田畝能以雅道自將踐歷

臺省若素宦然諸人多自以為不及也

完顏絳山

按金史忠義傳絳山哀宗之奉御也系出始祖天興

二年十月蔡城被圍城中饑民萬余訴于有司求出

有司難之民大呼于道上聞之遣近侍官分監四門

門日出千人必老稚羸疾者聽其出絳山時在北門

憫人之饑出過其數命杖之四十然出者多泄城中

虛實尋止之三年正月己酉蔡城破哀宗傳位承麟

即自縊于幽蘭軒權點檢內族斜烈矯制召承御石

盞氏近侍局大使焦春和內侍局殿頭宋珪赴上前

曉以名分大義及侍從官巴良囗阿勒根文卿皆從

死斜烈將死遺言絳山使焚幽蘭軒火方熾子城破

大兵突入近侍左右皆走避獨絳山留不去為兵所

執問曰汝為誰絳山曰吾奉御絳山也兵曰眾皆散

走而獨后何也曰吾君終于是吾候火滅灰寒收瘞

其骨耳兵笑曰若狂者耶汝命且不能保能瘞而君

耶絳山曰人各事其君吾君有天下十余年功業弗

終身死社稷忍使暴露遺骸與士卒等耶吾逆知君

輩必不遺吾吾是以留果瘞吾君之后雖寸斬吾不

恨矣兵以告其帥奔盞曰此奇男子也許之絳山乃

掇其余燼裹以敞衾瘞于汝水之旁再拜號哭將赴

汝水死軍士救之得免后不知所終

呂思誠

按元史本傳思誠字仲實平定州人六世祖宗禮金

進士遼州司戶宗禮生仲堪亦舉進士仲堪生時敏

時敏生釗為千夫長死國事釗生德成德成生允卒

平定知州致仕思誠父也母馮氏夢一丈夫烏巾白

襕衫紅囗束帶趨而揖曰我文昌星也及悟思誠生

目有神光見者異之及長從蕭學治經已而入國

子學為陪堂生試國子伴讀中其選擢泰定元年進

士第授同知遼州事未赴丁內艱改景州蓨縣尹差

民戶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學祀事每歲

春行田樹畜勤敏者賞以農器人爭趨事地無遺力

民石安兒等流離積年至是聞風復業印識文簿畀

社長藏之季月報縣不孝弟不事生業者悉書之罰

其輸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飲食若干多者責償其

直豪猾者竄名職田戶思誠盡祛其敝天歷兵興豫

貸鈔于囗民令下造軍器事皆先集民用不擾于后

得官價亟以還民翟彝自其大父因河南亂被掠為

人奴歲納丁粟以免作思誠知彝力學召其主與之

約終彝身粟三十石仍代之輸彝得為良民他日買

羊劉智社民李持酒來見訴其弟匿羊思誠叱之退

王青兄弟四人友愛彌篤思誠至其家取酒勸酬歡

同骨肉李之兄弟相謂曰我等終不敢見尹矣各具

酒食相切責悔前過析居三十年復還同爨鎮民張

復叔母孀居且瞽丐食以活恐思誠聞之即日迎養

思誠憐其貧令為媒互人以養之天旱道士持青蛇

曰盧師谷小青謂龍也禱之即雨思誠以其惑人殺

蛇逐道士雨亦隨至遂有年縣多淫祠動以百余計

刑牲以祭者無虛日思誠悉命毀之唯存江都相董

仲舒祠擢翰林國史院檢閱官俄升編修文宗在奎

章閣有旨取國史閱之左右舁匱以往院長貳無敢

言思誠在末僚獨跪閣下爭曰國史紀當代人君善

惡自古天子無觀閱之者事遂寢尋擢國子監丞升

司業拜監察御史與斡玉倫徒等劾中書平章政事

徹里帖木兒變亂朝政章上留中不下思誠納印綬

殿前遂出僉廣西廉訪司事巡行郡縣土官有于元

帥者恃勢魚肉人恐事覺陰遣其子迓思誠于道思

誠縛之悉發其陰私痛懲其罪一道震肅移浙西達

識帖睦邇時為南臺御史大夫與江浙省臣有隙嗾

思誠劾之思誠曰吾為天子耳目不為臺臣鷹犬也

不聽已而聞行省平章左吉貪墨浙民多怨之思誠

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復召為國子司業遷中書左司

員外郎盜殺河南省臣以偽檄呼廉訪使段輔入行

省事及事敗詿誤者三十余人將置于法思誠言于

朝皆釋之升左司郎中思誠素剛直人多嫉之遂以

言罷起為右司郎中拜刑部尚書科舉復行與僉書

樞密院事韓鏞為御試讀卷官改禮部尚書御史臺

奏為治書侍御史總裁遼金宋三史升侍御史樞密

院奏為副使御史臺留為侍御史會平章政事鞏卜

班不法監察御史劾之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曰姑

徐之思誠趣入奏鞏卜班罷大夫銜思誠將謀擠之

思誠即謁告朝廷知思誠無他遷河東廉訪使未幾

召為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出為湖廣行省參

知政事諸生抗疏留之不可道中授湖北廉訪使入

拜中書參知政事升左丞轉御史中丞劾奏清道官

不盡職罷之再任左丞知經筵事提調國子監兼翰

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加榮祿大夫總裁后

妃功臣傳會六條政類帝賜玉帶眷顧彌篤又為

樞密副使仍知經筵事復為中書左丞御史大夫納

麟誣參政孔思立受賕事或欲連中思誠納麟曰呂

左丞素有廉聲難以及之遂止拜集賢學士仍兼國

子祭酒吏部尚書偰哲篤左司都事武祺等建言更

鈔法以楮幣一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為母銅錢為

子命廷臣集議思誠曰中統至元自有母子上料為

母下料為子譬之蒙古人以漢人子為后皆人類也

尚終為漢人之子豈有故紙為父而立銅為子者乎

一座咸笑思誠又曰錢鈔用法見為一致以虛換實

也今歷代錢至正錢中統鈔至元鈔交鈔分為五項

慮下民知之藏其實而棄其虛恐不利于國家也偰

哲篤曰至元鈔多偽故更之爾思誠曰至元鈔非偽

人為偽爾交鈔若出亦為偽者矣且至元鈔猶故戚

也家之童奴且識之交鈔猶新戚也雖不敢不親人

未識也其偽反滋多爾況祖宗之成憲其可輕改哉

偰哲篤曰祖宗法弊亦可改矣思誠曰汝輩更法又

欲上誣世皇是汝與世皇爭高下也且自世皇以來

諸帝皆謚曰孝改其成憲可謂孝乎偰哲篤曰錢鈔

兼行何如思誠曰錢鈔兼行輕重不倫何者為母何

者為子汝不通古今道聽而涂說何足行哉偰哲篤

忿曰我等策既不可行公有何策思誠曰我有三字

策曰行不得行不得丞相脫脫見思誠言直頗狐疑

未決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獨曰呂祭酒之言亦有

是者但不當在廟堂上大聲厲色爾己而監察御史

承望風旨劾思誠狂妄奪其誥命并所賜玉帶復左

遷湖廣行省左丞遣太醫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

之初窘辱之不遺余力思誠不為動貽書參議龔伯

遂曰去年許可用為河南左丞今年呂思誠為湖廣

左丞世事至此足下得無動心乎抵武昌城下語諸

將曰賊據城與諸君相持經久必不知吾為此來出

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諸將不獲已隨其后竟不煩

轉斗而入詢其故賊倉卒無備盡驚走思誠大會軍

民官吏告之曰賊去示吾弱也規將復來于是申號

令戒職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謀自守徐議出

征苗軍暴橫侵辱省憲思誠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殺

呂左丞乎自是無敢復至曾未數日召還復為中書

左丞思誠去二日城復陷移光祿大夫大司農俄得

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誠

氣宇凝定素以勁拔聞不為勢利所屈三為祭酒一

法許衡之舊諸生從化后多為名士嘗病古注疏太

繁魏了翁刪之太簡將約其中以成書不果有文集

若干卷兩漢通紀若干卷謚忠肅

吳當

按元史本傳當字伯尚澄之孫也當幼承祖訓以囗

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侍其祖至京補國子

生久之澄既捐館四方學子從澄游者悉就當卒業

焉至正五年以父文蔭授萬億四庫照磨未上用薦

者改國子助教勤講解嚴肄習諸生皆樂從之會詔

修遼金宋三史當預編纂書成除翰林修撰七年遷

國子博士明年升監丞十年升司業明年遷翰林待

制又明年改禮部員外郎十三年擢監察御史尋復

為國子司業明年遷禮部郎中又明年除翰林直學

士時江南兵起且五年大臣有薦當世居江西習知

江西民俗且其才可任政事者詔特授江西肅政廉

訪使偕江西行省參政火你赤兵部尚書黃昭招捕

江西諸郡便宜行事當以朝廷兵力不給既受命至

江南即召募民兵由浙入閩至江西境建昌界招安

新城孫塔擒殄李三道路既通乃進攻南豐渠兇鄭

天瑞遁鄭原自刎死十六年調檢校章迪率本部兵

與黃昭夾攻撫州剿殺首寇胡志學進兵復崇仁宜

黃于是建撫兩郡悉定是時參知政事朵歹總兵撫

建積年無功因忌當屢捷功在己上又以為南人不

宜總兵則構為飛語謂當與黃昭皆與寇通有旨解

二人兵柄除當撫州路總管昭臨江路總管并供億

平章火赤軍火赤殺當從事官范淳及章迪將

士皆憤怒不平當諭之曰上命不可違也而火赤

又上章言二人者難任牧民尋有旨當與昭皆罷總

管除名十八年火赤自瑞州還龍興當昭皆隨軍

不敢去先是當與昭平賊功狀自廣東由海道未達

京師而朵歹火赤等公牘乃先至故朝廷責當昭

皆左遷及得當昭功狀乃始知其誣詔拜當中奉大

夫江西行省參知政事昭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命未

下而陳友諒已陷江西諸郡火赤棄城遁當乃戴

黃冠著道士服杜門不出日以著書為事友諒遣人

辟之當臥囗不食以死自誓乃舁囗載之舟送江州

拘留一年終不為屈遂隱居廬陵吉水之谷坪逾年

以疾卒年六十五所著書有周禮纂言及學言囗

蔡子英

按明外史擴廓帖木兒傳子英永寧人元至正中進

士察罕開府河南辟子英參軍事累薦至行省參政

元亡從擴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擴廓軍敗子英單

騎走關中亡入南山太祖聞其名使人繪形求得之

傳詣京師至江濱亡去變姓名賃舂關中久之復為

有司所跡械過洛陽見湯和長揖不拜抑之跪不肯

和怒火焚其須不動其妻適在洛請與相見子英

避不肯見至京太祖命脫械以禮禮之授以官子英

不受退而上書曰陛下乘時應運提三尺劍削平群

雄薄海內外莫不賓貢臣鼎魚漏網假息南山曩者

見獲傳送京師垂及渡江復得脫亡七年之久重煩

有司追跡既忤陛下又忤大臣揆之常情萬死莫贖

而陛下以萬乘之尊全匹夫之節不降天誅反療其

疾易冠裳賜酒饌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臣感恩無極非不欲自竭犬馬上報深仁但名義所

存不敢輒渝初志自惟身本韋布遭值亂離操戈行

伍智識淺陋過蒙主將知薦仕至七命躍馬食肉十

有五年愧無尺寸功以報國士之遇及國家破亡又

復失節何面目見天下士所以寧死不敢有他志蓋

聞臣之事君猶女之適人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一食

其祿終身無貳是故不正之女中士羞以為家不貞

之士中君羞以為臣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

維不張國乃滅亡方今金城湯池兵極其精將極其

猛府庫充實米粟紅腐國家之盛古未有也陛下猶

以為未足于是興學校明人倫褒死節獎忠義蓋以

治天下之本莫大乎禮義廉恥也以今天下之廣人

物之眾不以臣一人而加少不以臣一人而加多授

臣以官何益于國舍臣不用何損于事陛下創業垂

統正當挈持大經大法昭示子孫臣民不宜以無禮

義廉恥之俘囚而廁諸維新之朝賢士大夫之列也

臣自被獲以來日夜思維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

惟一死可以塞責乃陛下待臣以禮加臣以恩臣固

不敢賣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茍祿若察臣之愚全臣

之志禁錮海南畢其余命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陛

下威加海內不患不伸于匹夫之賤然臣聞仁者不

中道而改節義者不毀志以徇時故王蠋閉戶以自

縊李芾闔門以自屠彼非惡榮利而樂死亡顧義之

所在雖湯鑊有不得避也眇焉之軀上愧古人死有

余恨惟陛下裁察帝覽其書益重之館之儀曹忽一

夜大哭不止人問其故曰無他思舊君耳帝知不可

奪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從故主于和

明一

劉諶 趙善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尤溪县| 朝阳区| 错那县| 湘乡市| 孟州市| 远安县| 卢氏县| 金坛市| 密云县| 资阳市| 集贤县| 讷河市| 华宁县| 磐石市| 普兰县| 汤原县| 苏尼特右旗| 阜新| 扶绥县| 哈密市| 南宁市| 高尔夫| 舒兰市| 同心县| 波密县| 城步| 九江市| 开鲁县| 罗平县| 西宁市| 寿阳县| 台州市| 天镇县| 偃师市| 常熟市| 加查县| 澄城县| 左权县| 平乡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