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雜錄
- 明倫匯編家范典子孫部
- (清)陳夢雷
- 2909字
- 2015-12-25 15:40:40
書經立政繼自今文子文孫
集
傳
成王之時法度章禮
樂著守成尚文故曰文
詩經小雅楚茨篇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子子孫孫勿
替引之
注
言君之祭祀甚順甚時無所不盡子子孫
孫當不廢而引長之也
大雅文王在上篇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文王有聲篇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注
詒遺燕安翼敬
也謀及其孫則子可以無事矣
既醉篇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注
孝子主人之嗣子也儀禮祭祀之終有嗣舉奠匱
竭類善也言汝之威儀既得其宜又有孝子以舉奠
孝子之孝誠而不竭則宜永錫爾以善矣呂氏曰君
子既孝而嗣子又孝其孝可謂源源不竭矣
假樂篇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
愆不忘率由舊章
注
言王者干祿而得百福故其子
孫之蕃至于千億適為天子庶為諸侯無不穆穆皇
皇以遵先王之法者
抑篇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魯頌有駜篇君子有谷詒孫子
注
谷善也或曰祿也
禮記郊特牲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
注
士之祭
稱孝孫孝子是以祭之義為稱也
左傳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國語嚴公丹桓宮之楹而刻其桷匠師慶言于公曰
臣聞圣王公之先封者遺后之人法使無陷于惡其
為后世昭前之令聞也使長監于世故能攝固不解
以久今先君儉而君侈之令德替矣公曰吾屬欲美
之對曰無益于君而替前之令德臣故曰庶可以已
乎公弗聽
列子子孫非汝有乃天地之委蛻也
呂氏春秋圜道篇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則
分定分定則下不相隱堯舜賢主也皆以賢者為后
不肯與其子孫猶若立官必使之方今世之人主皆
欲世勿失矣而與其子孫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
亂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遠而所知者之近也
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名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
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元孫元孫之孫為
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
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
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后宮蹈綺縠而士不得
裋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厭糟糠今君又尚厚積余
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
之于是嬰乃禮文使主家待賓客
三國志賈詡傳詡素知名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
遣人迎詡詡遂往繡執子孫禮
張范傳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
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世子執子孫禮
北齊書魏收傳收字伯起安德王延宗納趙郡李祖
收女為妃后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薦二石榴于
帝前問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
王新婚妃母欲子孫眾多帝大喜詔收卿還將來仍
賜收美錦二匹
野客叢談人在世間不必贏余粗足伏臘心下無事
子孫同樂此政樂耳茍為不然雖官尊年高何益于
事晉魏舒位司徒年八十二官非不尊壽非不高然
惟有一子一孫皆先逝煢然獨處愁苦無聊天子于
是下詔以安之曰舒告老之年處窮獨之苦每怛然
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養氣增滋味品物仍賜陽燧
安車出入觀省或以散憂寵則寵矣樂安在哉當此
之時不如一介之士無榮無辱優游蓬蓽之下仰事
俯育團囗笑語和氣滿懷有足樂者理有不可致詰
既與其貴又與其壽又何不與其后以慰其心豈非
傅其翼者去其角乎天茍如是又何不裁其有余補
其不足哉今與其貴又與其壽而不與其后使其悲
苦無聊則所與貴與壽者無補其為樂又不如不與
之為愈也不知天與其貴與壽者將榮之耶抑困之
邪殆不可致詰也
游宦紀聞泊宅編云越絕書曰慧種生圣癡種生狂
桂實生桂桐實生桐沙隨先生云以世事觀之殆未
然也齊民要術曰凡種梨一梨十子唯二子生梨余
皆生杜段氏曰鶻生三子一為禽經曰鵲生三子
一為鶴造化權輿曰夏雀生鶉楚鳩生鶚南海記曰
鱷生子百數為鱷者才十二余或為黿為囗然則堯
之有丹朱瞽叟之有舜鯀之有禹文王之有周公又
有管蔡奚足怪哉先生又嘗謂桂生桂桐生桐者理
之常也生異類者理之變也先儒謂揚雄宜有后張
湯宜無后然則人之私智安得必之于天孟子曰莫
之為而為之者天也莫之致而致之者命也斯言盡
之矣
容齋五筆堯舜之子不肖等耳舜之后雖不有天下
而傳至于陳及田齊幾二千載惟堯之后當舜在位
時即絕故禹之戒舜曰毋若丹朱傲用殄厥世又作
戒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
滅亡原丹朱之惡固在所絕方舜禹之世顧不能別
訪賢冑為之立繼乎左傳載子產之辭曰唐人是因
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成王滅唐而封太叔
又蔡墨曰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劉累氏曰御龍范宣
子曰囗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御龍氏然則
封國雖絕尚有子孫武王滅商封帝堯之后于薊而
未嘗一見于簡策史趙言楚之滅陳曰盛德必百世
祀虞之世數未也臧文仲聞蓼與六二國亡曰囗陶
庭堅不祀忽諸堯之盛德豈出舜囗之下而爵邑不
能及孫何也
清波雜志借書一欷還書一欷后訛為癡殊失忠厚
氣象書亦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
廣人亦豈肯以未見者相假唐杜暹家書末自題云
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道鬻及借人為不
孝鬻為不孝可也借為不孝過矣然輝手抄書前后
遺失亦多未免往來于心
讀書雜鈔玉藻縞衣元武子姓之冠也注不解子姓
孔疏曰姓生也孫是子所生故謂孫為子姓父有服
未畢子雖已除猶未全吉也昭四年傳叔孫氏過庚
宗婦人獻雉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注問有子否
聞見前錄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
中曰后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臣主兵至真宗廟
始用閩人其刻不存矣烏乎以藝祖之明其前知也
漢高祖謂吳王濞曰后五十年東南有亂者非汝邪
然天下一家慎無反而已果然藝祖亦云
讀書鏡申屠嘉以蹶張武夫為相能辱鄧通張禹以
經學儒者為帝師而奉董賢留夢炎以狀元宰相
降元丁好禮以小吏至公卿死節人品無定分至此
而甚則有父子之間迥然相絕者唐來文濟父護兒
本隋驍將而濟以學行稱知政事時虞世南子昶無
才術歷將作少匠許敬宗曰護兒兒作相世南男作
匠文武豈有種耶然如敬宗奸邪而其孫許遠以忠
節著則奸邪又豈有種耶顧子孫何如耳
安得長者言金帛多只是博得垂死時子孫眼淚少
不知其他知有爭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死時子
孫眼淚多亦不知其他知有親而已
狂夫之言陶淵明命子篇曰夙興夜寐愿爾之才爾
之不才亦巳焉哉其責子篇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
紙筆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蓋先生即諸子皆不
欲其仕宋故作詩自污以晦其才才則必以陶氏門
地拔矣此苦心也善乎莊生曰以不才終其天年
枕譚昔人謂蔡邕無子邕傳亦不言有子無子書悉
以授王粲按羊祜傳祜蔡邕外孫景獻皇后同母弟
祜討逆有功將進爵土乞以賜舅子蔡襲詔封襲關
內侯然則邕實有子其女亦不止文姬一人可知此
可補傳缺
虎薈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
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
鹿蜀佩之宜子孫
歸有園麈談子孫亦是眾生顧戀不可太深責備不
可太重
玉笑零音有子如龍虎不須作馬牛有子如豚犬何
須作馬牛
耄余雜識堯之授舜舜之授禹不過命之以惟精惟
一允執厥中未嘗以一言及子孫也至商則曰有商
孫子周則曰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又曰本支百世
湯之罰桀猶有慚德恐來世以為口實至武王伐紂
則柴望祭告安之若以為常者故曰世有升降道有
污隆
日知錄唐太宗詔禁錮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裴虔通
等子孫不令齒敘武后令楊素子孫不得任京官及
侍衛至德中兩京平大赦惟祿山支黨及李林甫楊
國忠王子孫不原宋高宗即位詔蔡京童貫王黼
朱囗李彥梁師成譚稹皆誤國害民之人子孫更不
收敘而章惇子孫亦不得仕于朝明太祖有天下詔
宋末蒲壽庚黃萬石子孫不得仕宦饕餮之象周鼎
梼杌之名楚書古人蓋有之矣竊謂宜令按察司各
擇其地之奸臣一二人王法之所未加或加而未盡
者刻其名于獄門之右以為世戒而禁其后人之入
仕九刑不忘百世難改亦先王樹之風聲之意乎
養正書屋唾余教子孫守禮法卻不可導之退縮迂
緩戒子孫貪財貨卻不可縱之輕費暴殄
積金積粟積之數十年未有不散授田授宅授之四
五代未有不移惟殘書幾卷可使子孫誦讀良心一
點可為身后流傳
指月錄澧州龍潭崇信禪師渚宮人也其家賣餅師
少而英異初悟和尚為靈鑒潛請居天皇寺人莫之
測師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餅饋之天皇受之每食畢
常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