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傷燥病脈證并治

傷燥,肺先受之,出則大腸受之,移傳五臟,病各異形,分別診治,消息脈經(jīng)。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滿痛甚則唾血,脈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葉石膏杏子甘草湯主之;若移于大腸,則大便難,口渴,欲飲熱,脈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

竹葉石膏杏子甘草湯方

竹葉一把石膏半斤杏仁三十枚(去皮尖)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方

麻仁一升白蜜六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納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頓服之。

燥病,口爛,氣上逆,胸中痛,脈大而澀,此燥邪乘心也,梔子連翹甘草栝蔞湯主之。

梔子連翹甘草栝蔞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連翹二兩甘草二兩栝蔞根四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目赤,困苦,咽干,脅下痛,脈弦而數(shù),此燥邪乘肝也,黃芩牡丹皮栝蔞半夏枳實湯主之。

黃芩牡丹皮栝蔞半夏枳實湯方

黃芩三兩牡丹皮二兩栝蔞實大者一枚(搗)半夏半升(洗)枳實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色黃,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難,脈數(shù)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方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

右四味,一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燥病,咽干,喉痛,少腹急痛,小便赤,脈沉而急,此燥邪移腎也,地黃黃柏茯苓栝蔞湯主之。

地黃黃柏茯苓栝蔞湯方

地黃六兩黃柏三兩茯苓三兩栝蔞根四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南县| 寻乌县| 剑河县| 临潭县| 金川县| 肇源县| 惠水县| 思南县| 德江县| 乐昌市| 衡南县| 新乐市| 沙雅县| 青铜峡市| 西林县| 资阳市| 泰顺县| 乌拉特后旗| 柞水县| 安仁县| 任丘市| 军事| 老河口市| 泸水县| 渝中区| 汝州市| 邯郸市| 江门市| 清丰县| 吴川市| 南阳市| 东阿县| 海口市| 宝清县| 贺州市| 芜湖县| 铜鼓县| 龙井市| 高雄市| 洮南市|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