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名臣列傳

梅福

按瑞州府志福字子真壽春人成帝時為南昌尉漢

政不綱王氏擅權福上書曰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奪

外戚之權日以益盛陛下不察其形愿察其景建始

以來日蝕地震三倍春秋水災無與比數陰盛陽微

金鐵為飛此何景也書上不報乃棄官隱于洪崖山

后攜妻子隱寓新昌天德鄉山中今因號其山曰尉

山田曰尉田墩曰梅墩有橋曰迎仙橋舊有子真宅

后即其地立觀奉之曰宅仙觀立祠祀之曰子真祠

蓋子真之風特立塵表所至人相敬慕以為神仙中

人故目曰梅仙而子真所在無一不寓其官名姓號

云有苗裔存

趙元

按唐書陳子昂傳趙元者字貞固河間人少負志略

好論辨來游洛陽士爭慕向所以造謝皆縉紳選武

后方稱制懼不容其高調宜祿尉到職非公事不言

彈琴蒔藥如隱者之操自傷位不配才卒年四十九

其友魏元忠孟詵宋之問崔璩等共謚昭夷先生

沈盈

按唐書顏杲卿傳沈盈者杲卿甥有行義明黃老學

解褐博野尉與杲卿同死難贈大理正官其二子遙

朱輅

按長沙府志輅字國器郴州人中太平興國第調湘

陰尉中書梁子美至輅以詩投之子美喜而論薦時

邑令魏洙以曠職獲罪輅曰令罪而尉薦人必以尉

賣令矣愿寢之梁卒薦輅而令亦不加罪遷桂陽監

使以母老即掛冠有二千石祿今皆有九十萱親古

亦稀之句

劉誼

按涇縣志誼字宜翁湖州長興人熙寧三年為涇尉

剛果疾惡凡豪強大姓痛繩以法既去而民思之后

以論新法被謫隱居三茅山辟囗至于無漏或疑其

得仙云

王端禮

按吉安府志端禮字懋甫吉水人登元佑三年進士

時黃庭堅為參詳官亟稱其試論初授連州桂陽尉

進富川今皆行其所學端禮平雅謹厚不妄言笑進

退動止皆有法度向慕濂洛之學慨然以斯道自任

探索究極思以身體之不徒為言語文字之工年四

十表求致仕筑別墅于南山延四方來學之士所著

有強仕集論語解易解疑欲集茶譜字譜

朱良

按宋史朱蹕傳朱良者字良伯吳郡人世儒科建炎

中為海鹽縣尉金兵入境良謂僚友曰今日乃忠臣

義士死國之時也披甲執戈集所部百余人奮而前

擊金兵數人死眾為披靡然力不敵竟死事聞官其

子思后守漢陽

孫暉

按宋史本傳暉為泗州招信縣尉建炎三年正月金

人陷泗州州守呂元閻瑾焚淮橋遁金人由招信將

渡淮暉將射士民兵御之沈其數舟會大霧蔽日金

人莫測其多寡相持逾半日以疑兵縻暉自上流渡

兵暉又戰且卻城破竟死于敕書樓

楊大異

按宋史本傳大異字同伯從胡宏受春秋大義登嘉

定十三年進士第授衡陽主簿有惠政調龍泉尉攝

邑令適歲饑提刑司遣吏和糴米二萬石于邑米價

頓增民乏食大異即以提刑司所糴如價發糶民甚

德之提刑趙與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

遠尉邑有峒寇擾民官兵致討積年弗獲檄大異往

治之大異以一仆負告身自隨肩輿入賊峒傳呼尉

至賊露刃成列以待徐諭以禍福皆伏地叩頭愿改

過自新留告身為質偕其渠魁數輩出降以賞遷吉

州戶曹歷提點廣西刑獄除秘閣修撰大中大夫

陳霖

按宋史王師道傳陳霖者字傅容泉州人嘉定十三

年進士為瑞金尉盜起江閩霖迎敵力戰盜系之以

去不屈遇害

喻南強

按金華府志南強字百強義烏人自少負奇節累貢

于鄉不得第用右科調富陽尉禮部侍郎真德秀舟

過富春江南強亟見且賦詩為餞人皆壯之其為文

善馳騁下筆數千言不煩繩削而自合大篇短章恣

人取去不甚愛惜惟梅隱筆談四卷藏于家

蘇澤

按瑞州府志澤字濟民東源人至元中尉新昌時長

貳缺員澤振飭縣綱衛民抑吏百廢具舉嘗修儒學

講堂建桂峰第一樓及尉廳士民至今稱之

曲惠

按延平府志惠字順卿真定人至正間任尤溪尉郡

守鄭文瑞重其才檄攝縣事旬日問決滯訟六十余

件黃巾寇壓境惠謂子師善曰臣死忠子死孝大節

也萬一不幸吾父子當闔門殉節乃行保甲編伍法

發常平賑民勸巨室出粟贍兵倡首拒賊邑賴以全

后承閫檄率兵抵晉安兵敗死賊聞者痛之

趙元齡

按紹興府志元齡字子年宛丘人為上虞尉先是縣

官收職米率三倍元齡獨無升勺過取土兵之隸于

司者每子視之秋毫無所擾邑人為之語曰縣尉不

要錢只有趙子年

馮堅

按明外史本傳馮堅不知何許人洪武中授南豐典

史縣民悅之為作德政謠一章二十四年上書言九

事一曰養圣躬以福民社王者綜理萬幾固當宵衣

旰食勵精圖治然而兆民之安宗社之固咸系于一

人陛下春秋高矣未見日而朝百官日晏而猶未罷

此非順時調護之道也臣愿清心省事不與細務以

為民社之福二曰擇老成以福諸王諸王方當英妙

壯盛其左右輔導不可不慎也臣愿擇取老成之臣

出為王官使得正色直言以時匡救庶幾謹守藩屏

以為諸王之福三曰攘要荒以福中國先王立綱陳

紀制禮作樂以成至治者由其懾服遠人然后中國

奠安得以施其政教也今天下一家四海一人而邊

鄙無備可乎臣愿務農講武屯戍邊圉以為中國之

福四曰勵有司以福生民方面諸臣所以表率守令

者也臣愿得廉正有守之士旌別所屬賢不肖具實

以聞于朝而黜陟之則為有司者率皆遷善改過而

勇于自治上下守法刑清訟簡家給人足足為生民

之福矣五曰褒崇祀典夫生而功業顯于當時則其

逝也聲華著于后世往往載在祀典崇德報功使民

慕思不忘者也臣愿備敕有司采訪歷代忠烈事跡

量加封謚俾末俗有所興勸六曰減省宦侍夫寺人

之役不過備使令給灑掃而已在昔人君多為所制

由其晨夕密邇故其言易入遂養成禍患而不自知

也以陛下鑒察之明萬萬無此臣愿上覽史籍裁去

冗員不惟嚴重朝廷實可杜異日威福凌替之漸七

曰調易邊將命將御邊國之大事在昔人君假以兵

權久在邊圉卒致放縱淫泆不可駕馭陛下圣謨廟

筭業已舉無遺策凡諸將帥必察其言行可托腹心

者然后置諸閫外又必時遷歲調不使久居其任不

惟保全勛臣實可防將驕卒惰內輕外重之漸八曰

采訪吏治先王以知人安民為急夫知人所以安民

也今有司未盡得人廉干之才或為上官所忌寮吏

所嫉其能自立不屈鮮矣故為善于下而上不加察

非激勸之善術也臣愿廣布耳目訪廉斥貪以明黜

陟九曰增置關防夫立法防奸有國所必務也陛下

既置勘合凡有征發必驗之使同然后得行可謂得

革弊之本矣近聞諸司惟以帖委胥吏俾督所部少

不如意輒加棰楚其害乃及于民臣愿增置勘合以

付諸司聽其填寫差遣既訖繳報如此則所司必不

輕發以病民而庶務亦不至屢曠也書奏帝覽而嘉

之稱其知時務達事變又謂侍臣曰堅言惟調易邊

將則未然邊將數易則兵力勇怯敵情出沒山川形

勝無以備知倘得若趙充國班超者又何取數易為

哉乃命吏部擢堅左僉都御史在院頗持大體明年

卒于任

青文勝

按明外史本傳文勝字質夫夔州人仕為龍陽典史

龍陽瀕洞庭歲罹水患積逋賦數十萬敲撲死者相

踵文勝慨然詣闕上疏為民請命再上皆不報嘆曰

何面目歸見父老復具疏擊登聞鼓以進遂自經于

鼓下太祖憐其為民殺身詔寬龍陽租二萬四千余

石定為額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貧不能歸養以公田

百畝萬歷十四年詔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隋吉

按江寧府志吉不知何郡人洪武中上元縣典史上

言農民之中有一夫一婦受田百畝或四五十畝者

當春夏耕種方殷或不幸夫病而婦給湯藥農務既

廢田亦隨荒及病愈則時已過矣上無以供國賦下

無以養室家囗困流離職此之由請命鄉里小民或

二十家或四五十家團為一社每遇農急之時有疾

病則一社協力助其耕耘庶田不荒蕪民無饑窘百

姓親睦而風俗厚矣上善其言命戶部通行曉諭

陽春

按紹興府志春洪武中為山陰尉清勤有干局晨起

視事日晏未罷唯啜粥而已隆冬無衣長官以衣衣

之受而不服其介如此

何聰

按明外史循吏傳聰淮安海州人宣德中為四川長

壽典史有能聲以父憂去服闋改除山東長清正統

八年長壽缺知縣民五十余人走數千里至京師言

聰前為典史勤敏公廉民皆悅服乞即以為縣正帝

曰聰小吏去長壽已十年民猶思之不置此非循良

選耶其即命之聰再赴長壽恤孤貧興學校息訟弭

盜端務惠民民益愛戴

楊貢

按明外史何聰傳聰同時楊貢為交河典史得民心

會知縣林俊遷去父老奏貢清正勤能乞代其職章

下吏部尚書王直以貢發身掾史格之帝曰民既奏

保宜順其情若拘以資格用人之途狹矣卿等其體

朕意遂之任果以稱職聞

安郁

按明外史何聰傳聰同時又有安郁者字從周臨潼

人為四川蒲江典史歲大旱郁齋沐吁天積薪紫極

觀下誓不雨即自焚至朝果大雨民為之歌曰安從

周政何優感天雨歲有秋昔無衣今有裘正統十年

部民群赴闕下稱郁廉能堪任縣令帝即從之其后

政聲益著

杜濩

按明外史何聰傳聰同時又有杜濩官沾化典史為

民所愛嘗坐事當徒沾化人詣闕言濩廉干得民心

帝嘆曰典史小吏耳得民心如此良吏也其即還之

顧昂

按嘉興府志昂字文颙成化中嘗仕為新泰典史家

澉鎮數上疏請鎮城事皆報可一請浚城東南地為

河載土筑黃家塘捍海一請豁澉所公占城池軍

營田地稅糧一請以城濠空地海上新漲沙地為牧

馬場毋令鎮軍縱牧民田一請免所軍運艘減馬軍

舊額百匹為六十匹免遠漕及孳牧等苦至今人利

賴之

李鳳

按金溪縣志鳳昆山人由吏員任金溪縣典史正德

間宸濠反東鄉遺孽煽動流劫入縣境鳳到任甫月

余聞賊已逼即奮勇倡義部領民兵出御之與賊戰

死于陳鳳之抵任也未挾妻孥惟一仆隨及其死囗

懸衣垢無以為殮長吏諱不以實聞未沾恤典溪人

哀之

丁益高

按宣城縣志益高號襄明少囗敏能文任余杭縣少

尹維時武林兵寇交集邑無正令益高獨攜一病躄

老胥晝夜綏輯民情因之而大定又復忘死生冒白

刃奔走會城請兵解餉往來供頓不敢言疲杭郡屬

邑惟余杭城郭獨存不遭焚掠之慘益高之力也他

善政尤多

張澄

按四川總志澄安岳人任平江典史流賊寇平江澄

與知縣宋鑒率民兵出境對敵賊氣稍沮鑒曰宜退

保城東澄曰保城東則西南虛矣吾當以死格之已

而賊前鋒突赴城西民兵潰澄力戰而死事聞旌表

其門錄其子

蕭景腆

按蘇州府志景腆晉江人以掾授定遠尉丁憂服除

補長洲尉時織造太監張志聰恣睢橫索縣令郭波

持法挫之志聰誣波撓御造龍衣執而倒曳之車后

景腆率所部弓兵直前手批志聰落其帽市民盡為

景腆張氣梯屋飛瓦擲志聰竟奪波歸志聰還都訴

于上械詔下獄時波已升工部主事與景腆并下鎮

撫司拷訊廷臣壯其義會疏救之波落五級景腆調

尉永徙巡撫吳廷舉為景腆立仗義英風之碑今斷

碑猶在長洲縣堂側

胡天錫

按太平縣志天錫號圣泉龍乙人以郡掾選山東單

縣尉剛方清敏各憲皆知其能檄令治河河潰決不

常前官引罪去者相接踵且越境運石費不貲天錫

易石以土筑之惟堅且厚歲捐帑金若干而河瀾晏

如時萬眾猬集岸窄人稠酷暑疫大作天錫家豐于

財兼精岐黃術買黃連百余斤并諸藥材計價可千

金炮治如方日以給病者所活不可勝數漕河兩臺

交薦議超升管河同知以瘋證告休蓋亦馳驅河干

所致也單人祀之名宦不以卑秩遺之其功不可泯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东光县| 左云县| 延寿县| 丹棱县| 德钦县| 尼勒克县| 常熟市| 荆门市| 绿春县| 眉山市| 监利县| 察雅县| 岐山县| 加查县| 仁怀市| 博罗县| 治县。| 土默特左旗| 延川县| 临泽县| 都江堰市| 临颍县| 遂平县| 宣恩县| 泗水县| 方山县| 甘泉县| 如皋市| 新疆| 灌云县| 隆子县| 静海县| 原平市| 南宁市| 新绛县| 南阳市| 罗定市| 大新县| 定西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