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門
金匱要略 【漢 張機】
禽獸魚蟲禁忌
凡飲食滋味,以養于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自非服藥煉液,焉能不飲食乎?切見時人,不閑調攝,疾災競起,若不因食而生。茍全其生,須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凡煮藥飲汁以解毒者,雖云救急,不可熱飲,諸毒病得熱更甚,宜冷飲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腎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腎,四季不食脾。辯曰:春不食肝者,為肝氣王,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敗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時,不可以死氣入肝,恐傷魂也。若非王時,即虛,以肝補之,佳。余臟準此。凡肝臟自不可輕啖,自死者彌甚。凡心皆為神識所舍,勿食之,使人來生復其報對矣。凡肉及肝落地不著塵土者,不可食之。豬肉落水浮者,不可食。諸肉及魚,若狗不食、鳥不啄者,不可食。諸肉不干,火炙不動,見水自動者,不可食之。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六畜肉,熱血不斷者,不可食之。父母及身本命肉,食之,令人神魂不安。食肥肉及熱羹,不得飲冷水。諸五臟及魚,投地塵土不污者,不可食之。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自死肉口閉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及疫死,皆有毒,不可食之。獸自死,北首及伏地者,食之殺人。食生肉飽飲乳,變成白蟲。疫死牛肉食之,令病洞下,亦致堅積,宜利藥下之。脯藏米甕中有毒,及經夏食之,發腎病。馬腳無夜眼者,不可食之。食酸馬肉,不飲酒則殺人。馬肉不可熱食,傷人心。馬鞍下肉,食之殺人。白馬黑頭者,不可食之。白馬青蹄者,不可食之。馬肉豚肉,共食飽醉臥,大忌。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馬肝及毛不可妄食,中毒害人。疫死牛,或目赤或黃,食之大忌。牛肉共豬肉食之,必作寸白蟲。青牛腸,不可合犬肉食之。牛肺從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蟲如馬尾,割去勿食,食則損人。牛羊豬肉,皆不得以楮木、桑木蒸炙,食之令人腹內生蟲。啖蛇牛肉殺人,何以知之?啖蛇者,毛發向后順者是也。羊肉其有宿熱者,不可食之。羊肉不可共生魚酪食之,害人。羊蹄甲中有珠子白者,名羊懸筋,食之令人癲。白羊黑頭,食其腦,作腸癰。羊肝共生椒食之,破人五臟。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豬肉以生胡荽同食,爛人臍。豬脂不可合梅子食之。豬肉和葵食之,少氣。鹿肉不可和蒲白作羹,食之發惡瘡。麋脂及梅李子,若妊婦食之,令子青盲,男子傷精。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痼疾人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愈。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食狗鼠余,令人發瘺瘡。婦人妊娠不可食兔肉、山羊肉及鱉雞鴨,令子無聲音。兔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令人面發黃。兔肉著干姜食之,成霍亂。凡鳥自死,口不閉,翅不合者,不可食之。諸禽肉肝青者,食之殺人。雞有六翮四距者,不可食之。烏雞白首者,不可食之。雞不可共胡蒜食之,滯氣。山雞不可合鳥獸肉食之。雉肉久食之,令人瘦。鴨卵不可合鱉肉食之。婦人妊娠食雀肉,令子淫亂無恥。雀肉不可合李子食之。燕肉勿食,入水為蛟龍所啖。魚頭正白如連珠至脊上,食之殺人。魚頭中無腮者,不可食,食之殺人。魚無腸膽者,不可食之。三年陰不起,女子絕生。魚頭似有角者,不可食之。魚目合者,不可食之。六甲日,勿食鱗甲之物。魚不可合雞肉食之。魚不得合鸕鶿肉食之。鯉魚鲊不可合小豆藿食之,其子不可合豬肝食之,害人。鯉魚不可合犬肉食之。鯽魚不可合猴雉肉食之,一云不可合豬肝食。鳀魚合鹿肉生食,令人筋甲縮。青魚鲊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麥中食之。鰍鱔不可合白犬血食之。龜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鱉目凹陷者,及厭下有王字形者,不可食之;其肉不得合雞鴨子食之。龜鱉肉不可合莧菜食之。鰕無須及腹下通黑,煮之反白者,不可食之。食膾飲乳酪,令人腹中生蟲為瘕。蟹目相向,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凡蟹未遇霜多毒,其熟者,乃可食之。蜘蛛落食中,有毒,勿食之。凡蜂蠅蟲蟻等多集食上,食之致瘺。
果實菜谷禁忌
果子生食生瘡。果子落地經宿,蟲蟻食之者,人大忌食之。生米停留多日,有損處,食之傷人。桃子多食,令人熱,仍不得入水浴,令人病淋瀝寒熱病。杏酪不熟傷人。梅多食壞人齒。李不可多食,令人臚脹。林檎不可多食,令人百脈弱。橘柚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梨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瘡、產婦,亦不宜食。櫻桃杏多食,傷筋骨。安石榴不可多食,損人肺。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動痰飲。生棗多食,令人熱渴氣脹,寒熱羸瘦者,彌不可食,傷人。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勿食。菌仰卷及赤色者,不可食。正月勿食生蔥,令人面生游風。二月勿食蓼,傷人腎。三月勿食小蒜,傷人志性。四月八日勿食胡荽,傷人神。五月勿食韭,令人乏氣力。五月五日,勿食一切生菜,發百病。六月七月,勿食茱萸,傷神氣。八月九月,勿食姜,傷人神,十月勿食椒,損人心,傷心脈。十一月十二月,勿食薤,令人多涕唾。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飲食不化,發百病;非但食中,藥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時病瘥未健,食生菜,手足必腫。夜食生菜,不利人。十月勿食被霜生菜,令人面無光目濇,心痛腰疼,或發心瘧,瘧發時手足十指爪皆青困委。蔥韭初生芽者,食之傷人心氣。飲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生蔥不可共蜜食之,殺人。獨顆蒜彌忌。棗合生蔥食之,令人病。生蔥和雄雞、雉、白犬肉食之,令人七竅經年流血。食糖蜜后,四日內食生蔥韭,令人心痛。夜食諸姜蒜蔥等,傷人心。蕪菁根多食,令人氣脹。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病,韭亦然。莼多食,動痔疾。野苣不可同蜜食之,作內痔。白苣不可共酪同食,作(上匿下蟲)蟲。黃瓜食之發熱病。葵心不可食,傷人;葉尤冷,黃背赤莖者勿食之。胡荽久食之,令人多忘。病人不可食胡荽及黃花茱。蕷不可多食,動病。妊婦食姜,令子余指。蓼多食,發心痛。蓼和生魚食之,令人奪氣,陰咳疼痛。芥菜不可共兔肉食之,成惡邪病。小蒜多食,傷人心力。扁豆,寒熱者不可食之。久食小豆,令人枯燥。食大豆屑,忌噉豬肉。大麥久食,令人作熱。白黍米不可同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蕎麥面多食之,令人發落。鹽多食,傷人肺。食冷物,冰人齒。食熱物,勿飲冷水。飲酒,食生蒼耳,令人心痛。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著身,及使扇,即成病。飲酒大忌灸腹背,令人腸結。醉后勿飽食,發寒熱。飲酒食豬肉,臥秫稻穰中則發黃。食飴多飲酒,大忌。凡水及酒照見人影動者,不可飲之。鲊合酪食之,令人血瘕。食白米粥,勿食生蒼耳,成走疰。食甜粥已,食鹽,即吐。犀角箸攪飲食沫出及澆地墳起者,食之救人。礬石生入腹,破人心肝,亦禁水。商陸以水服,殺人。葶藶子敷頭瘡,藥或入腦,殺人。水銀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銀著耳邊,水銀則吐。苦楝無子者,殺人。
風俗通 【漢 應劭】
論飲食諸毒
禽獸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魚無腮者有毒,腮大者亦有毒。鱉肚下有紅藻紋者,有毒。蟹腹下有毛者有毒。煮酒初出火者有毒,江南謂之火頭酒,飲之則生痔溢血。夏月飲食,但過宿者,即有毒。夏月酒在銅錫器中過夜,即有毒。銅氣蓋熱食,氣上蒸成汗,滴下食中,即有毒。炊湯過宿,飲之有毒,盥洗則生疥。桃杏仁雙仁者,毒能殺人。果未成核者,俱有毒,令人發瘡癤。夏秋果熟落地,蟲緣者有毒,人食之作漏。屋漏水有毒,人食之有脹而死者;用之沐手,則生浸淫之疥,屢驗。澤中死水有毒,飲之令人生瘕。湯池中溫泉水不可飲,令人脹悶;惟澡浴可以疏風愈疥癩,蓋其泉自硫黃中出,故溫也。患疥者宜飽食入浴之,連日數次,汗透而愈。體虛者不可輕浴。
千金方 【唐 孫思邈】
論五石
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惡瘡疥癬,溫疫瘧疾,年年常患,寢食不安,興居常惡,非止已事不康,生子難育,所以石在身中,萬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人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藥。若素肥充,亦勿妄服。四十已上,必須服之。五十已上,三年可服一劑。六十已上,二年可服一劑。七十已上,一年可服一劑。
又曰:人年五十已上,精華消歇,服石猶得其力。六十已上轉惡,服石難得力。所以常須服石,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消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是以大須服。凡石皆熟煉用之。凡石之發,當必惡寒頭痛心悶,發作有時,狀如溫瘧,但有此兆,無過取冷水淋之,得寒乃止,一切冷食,惟酒須溫。
又曰:凡服石人甚不得雜食口味,雖百品具陳,終不用重食其肉。諸雜既重,必有相賊,聚積不消,遂動諸石,如法持心,將攝得所,石藥為益,善不可加。余年三十八九,常服五六兩乳,自是以來,深深體悉。至于將息節度,頗識其性。養生之士,宜留意詳焉!然其乳石必須土地清白光潤,羅紋鳥翮,一切皆成白,可入服。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多皆殺人,甚于鴆毒。紫石白石,極須外內映澈,光凈皎然,非此亦不可服。寒石五石更生散方,舊說此藥方,上古名賢無此,漢未有何侯者行用,自皇甫士安已降,有進餌者,無不發背解體而取顛覆。余自有識性已來,親見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論解百藥毒
甘草解百藥毒,此實如湯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蘆毒,蔥湯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漿飲訖即止。如此之事,其驗如反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學,誠可嘆息。方稱大豆汁解百藥毒,余每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尤奇。有人服玉壺丸,致嘔不能已,百藥與之不止,藍汁入口即定。如此之事,皆須知之。此則成規,更不須試練也。解毒方中,條例極多,若不指出一二,學者不可卒知,余方例爾。石藥毒,用白鴨屎、人參汁。雄黃毒,用防己。鐵粉毒,用磁石。礜石毒,用大豆汁、白鵝骨。防葵毒,用葵根汁。大戟毒,用菖蒲汁。桔梗毒,用白粥。甘遂毒,用大豆汁。(艸蹢)(艸躅)毒,用梔子汁。雞子毒,用淳酢。馬刀毒,用清水。野芋毒,用土漿、人糞汁。杏仁毒,用藍子汁。百藥毒,用甘草、薺苨、大小豆汁、藍葉根實汁。金銀毒,用水銀服數兩即出;雞子汁及屎白,燒豬脂和服;水淋雞屎汁煮蔥汁。芫花毒,用防己、防風、甘草、桂汁。野葛毒,用雞子清、葛根汁、甘草汁、鴨頭熱血、豬膏、雞屎、人屎。藜蘆毒,用雄黃溫湯煮蔥汁。烏頭、天雄、附子毒,用大豆汁、遠志、防風、棗肉、飴糖。射罔毒,用藍汁、大小豆汁、竹瀝、大麻子汁、藕芰汁、六畜血、貝齒屑、蚯蚓屎。半夏毒,用生姜汁及煮干姜汁。莨菪毒,用薺苨、甘草、犀角、蟹汁、升麻。狼毒毒,用杏仁、藍汁、白蘞、鹽汁、木占斯。巴豆毒,用煮黃連汁、大豆汁、菖蒲汁、生藿汁【《肘后》云小豆藿。】 煮寒水石汁。蜀椒毒,用葵子汁、蒜桂汁、豉汁、人尿、冷水、土漿;雞毛燒吸煙及調水服。斑蝥、芫青毒,用豬膏、大豆汁、戎鹽、藍汁、鹽湯煮豬膏、巴豆。服藥過劑悶亂者,用水和胡粉、水和葛粉、地漿、蘘荷汁、粳米瀋、豉汁、干姜、黃連、飴糖、飲藍汁、吞雞子黃。
景岳全書 【明 張介賓】
解一切飲食毒
芝麻油,總能解一切飲食諸毒,不可不知。凡造肴饌,必先用真麻油于凈鍋熬熟,卻下肉炒過,然后入清水煮之,則并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惟制之有方,所以鮮有中毒。但犯一切飲食毒者,即用麻油一二杯飲之,得吐即毒釋,而無不愈者。
善解毒者無如火,蓋火能革物之性。
解一切藥毒
凡解諸藥毒者,宜以薺苨汁、白扁豆汁、菉豆汁、甘草汁、餳糖汁、米糖汁、蠶退紙燒灰,隨便用之,俱可解。
凡解毒藥湯劑不可熱服,宜涼飲之,蓋毒得熱而勢愈盛也。雖然,此特以熱毒為言耳。若解木鱉、菌蕈、黃連、石膏之類以中陰毒者,豈仍避熱而猶堪以寒飲乎?
石室秘箓 【清 陳士鐸】
中砒毒
世人有服砒霜之毒,五臟欲裂者,腹必大痛,舌必伸出,眼必流血而死,最可憐也。方用瀉毒神丹,大黃二兩,生甘草五錢,白礬一兩,當歸三兩,水煎湯數碗飲之,立時大瀉則生,否則死矣。此砒毒已入于臟,非可用羊血、生甘草上吐而愈,我所以又變下法救之。飲之而不瀉,此腸已斷矣,又何救乎?倘用之早,未有不生者,不可執吐法而無變通。若初飲砒毒,莫妙用生甘草三兩,急煎湯加羊血半碗,和勻飲之,立吐而愈。若飲之不吐,速用大黃之方,則無不可救也。
方
潔古解毒丸 善治男子婦人及小兒一切積熱不解,停留作毒,上焦壅熱,咽喉不利,口干多渴,伏暑困悶,霍亂不寧;或山嵐瘴氣,及食毒酒毒,吐逆不定,避風丹毒,迷惑昏困,不省人事,虛煩發躁,目赤口瘡。善解四時傷寒之疾,發散瘟疫毒邪之氣,及四方人不服水土一切諸毒,并皆解之。常服,補真益氣,化毒除風,神效不可細述。
滑石 黃芩 貫眾 茯苓 山梔子 干姜 草龍膽 大豆 青黛 甘草 薄荷 寒水石各一兩 百藥煎 砂仁 大黃 山豆根 桔梗 生地 益智 紫河車即蚤休 菉豆粉 馬屁勃 板藍根 黃藥子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細嚼或噙化亦得。小兒半丸。如婦人血運不省,生姜薄荷水磨下一丸。
解毒丸 解世間一切不測毒。
山豆根 山慈菇 菉豆粉各三兩 板藍根 土馬棕 黃藥子 紫河車 續隨子仁 木通 盆硝 藿香 五味子 薄荷 貫眾 寒水石 白僵蠶 干葛 雄黃 百藥煎 茜草根 大黃 朱砂各二兩 麝香半兩 甘草臘月竹筒盛置糞清內,春月取出陰干,四兩
右為細末,蒸餅和丸如彈子大,以螺青三兩和勻,留一半為衣,每服半丸,用生姜蜜水化下。
三因解毒丸 治誤食毒草,并百物毒,救人于必死。
板藍根洗凈曬干,四兩 貫眾銼去毛 青黛研 生甘草各一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以青黛為衣。如稍覺精神恍惚,即是誤中諸毒,即取十五丸爛嚼,用新汲水送下即解。或用水浸蒸餅為丸,尤佳。常服三五丸,大解暑熱。
神仙散毒萬病丹 一名玉樞丹;一名紫金錠。治一切藥毒、菇子毒、鼠莽毒、惡菌蕈、金石毒、吃疫死牛馬肉毒、河豚毒,時行瘟疫,山嵐瘴瘧,忽喉閉纏喉風,脾病黃腫,赤眼瘡癤,沖冒寒暑,熱毒上攻;或自縊溺水,打撲傷損,癰疽發背未破,魚臍瘡腫,湯火所傷,百蟲鼠犬蛇傷;男子婦人或中顛邪狂走,鬼胎鬼氣,并宜服之。凡人居家或出入,不可無此藥,真濟世衛家之寶。如毒藥,嶺南最多,若適宦嶺,才覺意不快,便服之即安。二廣山谷間,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斷腸草,若人以急水吞之急死,緩水吞之緩死,又取毒蛇殺之,以草覆上,以水灑之,數日菌生其上,取為末,酒調以毒人,始亦無患,再飲酒即毒發立死。其俗淫婦人多自配合北人,與人情分相好,多不肯逐北人回,陰以藥置食中,北人還,即戒之曰:子某年來。若從其言,即復以藥解之,若過期不往,即死矣,名曰定年藥。北人屆彼,亦宜志之。若覺中毒四大不調,即便服之;或于雞豚魚羊鵝鴨等肉下藥,復食此物,即觸發其毒,急服此藥一粒,或吐或利,隨服便瘥。昔有一女子久患癆瘵病,為尸蟲所噬,磨一粒服之,一時久,吐下小蟲千余條,一大者正為兩段;后只服蘇合香丸,半月遂復如常。至牛馬六畜中毒,亦以此救之,無不效。
山慈菇去皮洗極凈焙 川文蛤捶破洗極盡炒干,各二兩。一名五倍子 麝香揀盡血毛皮殼細研,三錢 千金子去殼紙包裹以去盡油為度。一名續隨子 紅芽大戟去蘆根洗極凈焙干,各一兩
右,各研為細末和勻,以糯米粥為劑,每料分作四十粒,于端午、重陽、七夕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于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子、不具足人、雞犬之類見之。切宜秘惜,不可廣傳,輕之無效。如癰疽發背未破之時,用冷水磨涂痛處,并磨服,良久覺癢立消。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亂語,胸膈壅滯,邪毒未發,及瘟疫山嵐瘴氣,纏喉風,冷水入薄荷一葉同研下。急中癲邪,喝叫亂走,鬼胎鬼氣,并用暖無灰酒下。自縊落水死,心頭暖者,及驚死鬼迷死,未隔宿者,并冷水磨灌下。蛇犬蜈蚣傷,并用冷水磨涂傷處。諸般瘧疾不問新久,臨發時煎桃柳枝湯磨下。小兒急慢驚風,五疳八痢,蜜水薄荷葉同磨下。牙關緊急,磨涂一丸,分作三服,量大小與之。牙痛,酒磨涂,及含藥少許吞下。湯火傷,東流水磨涂患處。打撲傷損,炒松節、無灰酒下。年深日近,頭疼、太陽疼,用酒入薄荷葉磨紙花貼太陽穴上。諸般癎疾,口眼喎斜,眼目掣眨,言語謇濇,卒中風口噤,牙關緊急,筋脈攣縮,骨節風腫,手腳疼痛,行步艱辛,一應風氣疼痛,并用酒磨下。有孕婦人不可服。一方加山豆根、全蝎、朱砂、雄黃各一兩。
雞腸草散 【《千金方》,下同】 解諸毒。
雞腸草三分 薺苨 升麻各四分 芍藥 當歸 甘草各二分 坌土一分 藍子一合
右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多飲水為佳。若為蜂蛇等毒蟲所螫,以針刺螫上血出,著藥如小豆許于瘡中,令濕瘥。為射罔箭所中,削竹如釵股長一尺五寸,以綿纏繞,水沾令濕,取藥內瘡中,隨瘡深淺,令至底止,有好血出即休。若服藥有毒,水服方寸匕,毒解痛止愈。
解毒藥散
薺苨一分 藍并花二分
右二味,七月七日取藍陰干,搗篩,水和服方寸匕,日三。
礬灰散 治中諸物毒。
晉礬 建茶各等分
右件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得吐即效,未吐再服。
青黛雄黃丸 凡始覺中毒,及蛇蟲咬,癰疽才作,服此,毒氣不聚
青黛 雄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新汲水調下二錢。
又方 解砒毒。
巴豆半粒,用半邊,去殼不去白 白扁豆 青黛 甘草
右同為末,用沙糖一大塊,水化開,調一大盞飲之,砒毒隨利去,即服五苓散之類。
又方 解砒毒。
漢椒四十九粒 黑豆十四粒 甘草節二寸,碎 烏梅二個
右(口父)咀,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單方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黃蘗屑搗服方寸匕。 【《金匱》,下同】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郁肉密器蓋之,隔宿者是也;漏脯,茅屋漏下沾著者是也。燒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或飲生韭汁三升,亦得。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大豆濃煮汁,飲數升即解。亦治貍肉漏脯等毒。
治食生肉中毒方:掘地深三尺,取其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數沸,澄清汁,飲一升即愈。
治六畜鳥獸肝中毒方:水浸豆豉,絞取汁,服數升愈。
治馬肝毒中人未死方:雄鼠屎二七粒末之、水和,日再服。屎,尖者是。
又方:人垢取方寸匕服之佳。
治食馬肉中毒欲死方:香豉二兩,杏仁三兩,二味蒸一食頃,熟,杵之,日再服。
又方:煮蘆根汁飲之,良。
治噉蛇牛肉食之欲死方:飲人乳汁一升立愈。
又方:以泔洗頭,飲一升愈。
又方:牛肚細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暖飲之,大汗出者愈。
治食牛肉中毒方:甘草煮汁,飲之即解。
治食犬肉不消,心下堅或腹脹,口干大渴,心急發熱,妄語如狂,或洞下方:用杏仁一升,合皮研爛,以沸湯三升和取汁,分三服,利下肉片,大驗。
鳥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解之方:大豆煮汁及鹽汁服之解。
鲙食之在心胸間不化,吐復不出,速下除之,久成癥病,治之方:橘皮一兩,大黃二兩,(石卜)硝二兩,三味以水一大升,煮至一小升,頓服即消。
食鲙多不消,結為癥病,治之方:馬鞭草搗汁飲之,或以姜葉汁飲之一升,亦消;又可服吐藥吐之。
食魚后食毒兩種煩亂,治之方:橘皮濃煎汁,服之即解。
食鯸鮧魚中毒方:蘆根煮汁,服之即解。
食蟹中毒,治之方:紫蘇煮汁,飲之三升;或紫蘇子搗汁飲之,亦良。
又方:冬瓜汁飲二升,食冬瓜亦可。
食諸果中毒,治之方:豬骨燒過,一味末之,水服方寸匕。亦治馬肝漏脯等毒。
食諸菌中毒,悶亂欲死,及食楓桂菌而笑不止,野芋煩毒欲死,治之方:人糞汁飲一升,或土漿飲一二升,或大豆濃煮汁飲之,或服諸吐利藥并解。
蜀椒閉口者有毒,誤食之,戟人咽喉氣病欲絕,或吐下白沫,身體痹冷,急治之方:肉桂煎汁飲之,或多飲冷水一二升,或食蒜,或飲地漿,或濃煮豉汁飲之,并解。
食躁方:豉濃煮汁飲之。
鉤吻與芹菜相似,誤食之殺人,解之方:薺苨八兩,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
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之,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治之方: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為病,發時手背腹滿,痛不可忍,名蛟龍病,治之方:硬糖二三升,日兩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瘥。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黍穰煮汁,數服之解。
飲食中毒煩滿,治之方:苦參三兩,苦酒一升半,二味煮三沸,三上三下服之,吐食出即瘥;或以水煮亦得。又服犀角湯亦佳。
貪食,食多不消,心腹堅滿痛,治之方:鹽一升,水三升,煮令鹽消,兩三服,當吐出食便瘥。
凡諸毒多是假毒以投,無知時,宜煮甘草薺苨汁飲之,通除諸毒藥。
中砒石烏啄毒:多飲新汲井水,得吐利佳。 【《集簡方》】
中蒙汗毒:飲井華冷水即愈。
中煤炭毒,一時運倒不救:急以清水灌之。
卒中水毒,初覺頭目微痛,惡寒骨節強急,旦醉夕劇,手足逆冷,三日則蟲蝕下部,六七日膿潰,食至五臟殺人也。搗蒼耳絞汁服一二升,并以綿染,導其下部。【《肘后方》】
中川烏草烏一切藥毒,及六畜肉毒:用多年塵壁東土泡湯服之,冷水亦可。 【《通變要法》】
中金石藥毒:黑鉛一斤镕化,投酒一升,如此十余次,待酒至半升頓飲。
中輕粉毒:出山黑鉛五斤,打壺一把,盛燒酒十五斤,納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錢,封固,重湯煮一日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任性飲。
中砒霜毒,煩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厥冷,命在須臾:黑鉛四兩,或錫器亦可,磨水一碗灌之。【《危病方》】
中硫黃毒:黑錫煎湯服即解。 【《集簡方》】
中諸藥毒:釵子股煮汁服,亦生研更烈,必大吐下;如無毒,亦吐去熱痰。
中飲食毒:雌黃、青黛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下。 【鄧筆峰方】
乳石發動煩悶:芒硝,蜜水調服一錢,日三服。 【《圣惠》】
飲食毒物:硼砂、甘草各四兩,真香油一斤瓶內浸之,遇有毒者,服油一小盞。久浸尤佳。【瑞竹堂】
山嵐瘴毒、瘡毒、并中諸毒:錦地羅根研,生酒服一錢匕即解。
中砒霜毒:白芷末,井水服二錢。 【《廣記》,下同】
中砒霜毒:郁金末二錢,入蜜少許,冷水調服。
一切食毒:砂仁末,水服一二錢。
解輕粉毒,齒縫出血臭腫:貫眾、黃連各半兩,煎水,入冰片少許,時時漱之。 【積德堂方】
中烏頭、天雄、附子、芫花、野菌毒:并用防風煎汁飲之。 【《千金》】
中諸毒藥已死,只要心中溫暖者,乃是熱物犯之,只用防風一味擂,冷水灌之。 【積善堂方】
金石藥發:麥門冬六兩,人參四兩,甘草炙二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飲下,日再服。【《圖經》】
食丹藥毒:萱草根研汁服之。 【《廣記》】
丹石發動后,干咳嗽者:每食后飲冬月葵虀汁一盞,便臥少時。 【《食療》】
馬汗毒氣入腹:葶藶一兩,炒研,水一升浸湯服,取下惡血。 【《十全方》】
卒中水毒:搗藍青汁傅頭身令匝。 【《肘后方》,下同】
服藥過劑,煩悶及中毒欲死:搗藍汁服數升。
誤吞水蛭:青靛調水飲,即瀉出。 【《普濟方》】
中鼠莽毒:金線重樓根,磨水服即愈。 【《集簡方》】
一切菌毒,因蛇蟲毒氣熏蒸所致: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錢,以利為度。
食雉中毒,吐下不止:用生犀角末方寸匕,新汲水調服即瘥。 【《圣惠》,下同】
食物中毒:貝子一枚,含之自吐。又治漏脯毒,面臛毒,及射罔在諸肉中有毒,并用貝子燒研,水調五分服。
中河豚及砒石毒,倉卒無藥,急以麻油灌之,多灌取出毒物即愈。 【《易簡方》】
丹石毒發,發熱者,不得食熱物,不用火為便,但著厚衣暖臥,取麻油一匙含咽,戒怒二七日也。
中野菌毒:急采鴛鴦草啖之,即今忍冬草也。 【《夷堅志》】
中一切毒:石菖蒲、白礬等分為末,新汲水下。 【《廣記》】
中水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即是:以浮萍日干為末,飲服方寸匕良。 【《集驗方》】
中鼠莽毒:鏡面草取自然汁,青油各一杯,和服,即下毒三五次,以肉粥補之,不可遲。【《醫說》】
解雄黃毒:防己煎汁服之。
中砒石毒:稻草燒灰淋汁,調青黛三錢服。 【《摘要》】
一切毒藥,及鴆毒,煩懣不止:用甘草三兩,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渣入黍米粉一兩,白蜜三兩,煎如薄粥食之。【《外臺》,下同】
乳石發熱:烏豆二升,水九升,銅器煮五升,汁熬稠一升,飲之。
中巴豆礬砒魚肉酒食毒:大豆煮汁飲之。 【《肘后方》】
六畜肉毒:小豆一升燒研,水服三方寸匕,神良。 【《千金》】
解燒酒毒:菉豆粉蕩皮,多食之即解。
解鴆酒毒,并諸藥毒已死,但心頭溫者:用菉豆粉三合,水調服。 【《易簡方》】
解砒石毒:菉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藍根汁調服三五錢。
服石毒發:胡豆半升搗研,以水八合絞汁,飲之即愈。 【《外臺》】
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絞汁飲。 【《永類方》】
六畜肉毒:白扁豆燒存性研,水服之,良。 【《廣記》】
諸鳥肉毒:生扁豆末,冷水服之。
小蝦蟆有毒,食之令人小便秘濇,臍下悶痛,有至死者:以生豉一合,投新汲水半碗,浸濃汁頓飲之,即愈。【《茅亭客話》】
服藥過劑悶亂者:豉汁飲之。 【《千金方》】
服藥過劑悶亂,并中草烏、天雄、附子毒;并食飴糖即解。 【《總錄》】
中砒石毒:飲釅酢得吐即愈,不可飲水。亦治食雞子毒。 【《廣記》】
狼煙入口:以酢少許飲之。 【秘方】
解金銀毒:蔥白煮汁飲之。 【《外臺》】
解鉤吻毒,面青口噤欲死:以蔥涕啖之即解。 【《千金》】
郁肉脯毒:杵薤汁服二三升,良。 【葛洪方】
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飲之。 【《集驗方》】
閉口椒毒:氣閉欲絕者,煮蒜食之。
食諸肉毒,吐下血不止,痿黃者:胡荽子一升,煮令發裂,取汁冷服半升,日夜各一服即止。【《食療》】
食魚中毒:冬瓜汁飲之,良。 【《小品方》】
解狼毒毒:杏仁搗爛,水和服之。 【《千金》】
硫黃毒發,令人背髆疼痛,目暗漠漠:烏梅肉焙一兩,沙糖半兩,漿水一大盞,煎七分呷之。【《總錄》】
中水毒病,初起頭痛惡寒,心煩拘急,旦醒夕劇:梅葉搗汁三升飲之良。
食椒閉氣:京棗食之即解也。 【《百一》】
中水毒病,初起頭痛惡寒,拘急心煩:用梨葉一把搗爛,以酒一盞攪飲之。 【《篋中集》】
中桐油毒:干柿餅食之。
中砒毒,心腹絞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用楊梅木皮煎湯二三碗,服之即愈。 【《易簡方》】
解諸中毒:芽茶、白礬等分碾末,冷水調下。 【《簡要方》】
食蟹中毒:生藕汁飲之。 【《圣惠方》】
中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
鼠莽砒毒:烏桕根半兩,擂水服之。 【《醫方大成》】
解中藥毒:巴豆去皮不去油,馬牙硝等分研細,冷水服一彈丸。
解百毒氣:桑白皮汁一合服之,須臾吐利自出。 【《肘后方》】
解丹石毒,發熱困篤:肥豬肉五斤,蔥、薤各半斤,煮食,或作臛食,必腹鳴毒下,以水淘看沙石盡,則愈。【《千金翼》】
服石發熱:豬腎脂一具,勿中水,以火炙取汁,每服三合,日夜五六服,毒隨大便下。【《總錄》】
食金中毒已死:取雞矢半升,水淋取汁一升,飲之,日三。 【《肘后方》】
解野葛毒已死者:挖開口灌雞子三枚,須臾吐出野葛,乃蘇。 【《肘后方》】
胡蔓野毒即斷腸草,一葉入口,百竅流血,惟急取鳳凰胎,即雞卵抱未成雛者,已成者不用,研爛和麻油灌之,吐出毒物,乃生,少遲即死。【《衛生方》】
閉口椒毒氣欲絕,或出白沫,身體冷:急煎桂汁服之,多飲新汲水二三升。 【《梅師方》】
乳石熱毒壅閉,頭痛口干,便漩赤少者: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乳石末從小便中下大效。《圖經》云:用十二分炙,以水二升煮八合,分服。
藥毒上攻:如圣散。用蜂房、甘草等分,麩炒黃色,去麩為末,水二碗,煎八分,臨臥頓服,明日取下惡物。【經驗方】
中諸菜毒,發狂吐下欲死:用雞矢燒末,水服方寸匕。 【葛氏方】
解一切毒:母豬屎水和服之。 【《千金》】
丹石發毒,頭眩耳鳴,恐懼不安:淡竹頻服二三升。 【《錄驗》】
硫黃毒發氣悶:用羊血熱服一合,效。 【《圣惠》】
解蜀椒毒:雞毛燒煙吸之,并水調一錢服之。 【《千金》】
諸毒卒惡熱悶欲死者:新屎汁,水和服;或干者燒末,漬汁飲。名破棺湯。 【蘇恭】
合口椒毒:人尿飲之。 【《肘后方》】
解諸菜毒:小兒尿和乳汁,服二斗。 【《海上方》】
自死肉毒:故頭巾中垢一錢,熱水服取吐。
鷓鴣肉,主治嶺南野葛菌子毒,生金毒,及溫瘧久病欲死者,合毛熬酒漬服之,或生搗汁服,最良。【《唐本》】
食蟹致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 【《證治要訣》】
中河豚毒:五倍子、白礬末等分,以水調下。 【《廣記》】
中諸藥毒:用蠶紙數張,燒灰,冷水服。 【《易簡方》】
有人服伏火丹藥,多腦后生瘡,熱氣冉冉而上,一道人教灸風市數十壯而愈。仍時復作,又教以陰煉秋石,用大豆黃卷煎湯下遂愈,和其陰陽也。【《清明余話》】
飲食中毒煩滿:苦參三兩,(口父)咀,以酒二升半,煮取一升,頓服即吐,愈。【《千金》,下同】
食百物中毒:掘廁旁地深一尺,以水滿坑中,取廁籌七枚,燒令煙,以投坑中,乃取水汁飲四五升即愈。急者不可得,但掘地著水,即取飲之。
又方:含貝子一枚,須臾吐食物,瘥。
食六畜肉中毒:各取六畜干屎為末,水服佳。若是自死六畜肉毒,水服黃蘗末方寸匕,須臾服與佳。
諸食中毒:飲黃龍湯及犀角汁無不治也。飲馬尿亦良。
中藥毒者:取秦燕毛二七枚燒灰服。
中野葛毒已死口噤者:取青竹去兩節,注兩脅臍上,內冷水注之,暖即易。須臾口開,開即服藥,立活。惟須數易水。
腹中有鐵,取白折鐵刮取末,井華水服三錢,不過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