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靈樞經

  • 舌門
  • (清)陳夢雷
  • 1090字
  • 2015-12-25 11:18:20

經脈篇

脾足太陰之脈,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注 舌本,舌根也。舌本強、食則嘔等證,皆脾經之所為病也。善噫者,脾氣上走心為噫也。得后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厥逆從上下散也。身體皆重,太陰之氣逆也。】

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

【注 夫腎主藏精,如主腎所生之病,則精液不能上滋而為口熱、舌干、嗌痛、煩心諸證,蓋水不上濟則火盛于上矣。】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陰器而脈絡于舌本也。故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也。

【注 足厥陰之氣主筋,故氣絕則筋絕矣。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謂厥陰之氣合于肝脈,肝臟之氣合于筋也。聚于陰器者,筋氣之會于宗筋也。筋聚于陰器而絡于舌本,故脈不榮于筋,則筋急而舌卷、卵縮矣。厥陰氣絕,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而肝臟之木氣絕也。】

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別而上行,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屬目系。其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

【注 手少陰之別絡,與經相干,名曰通里之間,去腕一寸半,別經而上行,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屬目系。其氣實,膈間若有所支而不暢,虛則不能言,蓋心主言而經別絡舌本也。】

經別篇

足太陰之正,直者系舌本。

足太陰之正,貫舌中。

經筋篇

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別入結于舌本。

手少陽之筋,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病舌卷。

經水篇

足太陰之正,上至髀,合于陽明,與別俱行上結于咽,貫舌中。

五閱五使篇

舌者,心之官也。

【注 心開竅于舌,故舌為心之官。】

脈度篇

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谷矣。心氣通于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注 口能辨五谷,舌能辨五味,心脾和則口與舌俱和,而五谷五味入口即辨矣。】

營衛生會篇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

【注 上焦出于胃上口者,上焦所歸之部署也,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出走腋下,循太陰之云門、中府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之天鼎扶突而上至舌,復下于足陽明之分也。】

衛氣篇

足少陰之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也。

足太陰之標,在背腧與舌本也。

憂恚無言篇

舌者,音聲之機也。

足之少陰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

口問篇

黃帝曰:人之自嚙舌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嚙舌,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矣。視主病者則補之。

【注 齒者,腎氣之所生也。少陰之脈挾舌本,少陽之脈循于頰,如腎之臟生氣厥逆走上,與中焦所生之脈氣相輩而至,則嚙舌。】

腸胃篇

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墨江| 桐梓县| 淅川县| 彩票| 聊城市| 富蕴县| 长春市| 象山县| 德庆县| 昔阳县| 穆棱市| 庆云县| 金塔县| 迁安市| 元氏县| 宣化县| 福清市| 灌南县| 长春市| 灵台县| 吉木萨尔县| 文安县| 德安县| 高陵县| 浏阳市| 宿迁市| 长岛县| 巴林右旗| 常熟市| 凤翔县| 玉环县| 合作市| 改则县| 临湘市| 尉犁县| 开封市| 富蕴县| 新沂市| 扶沟县|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