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郡城西北隅 侯官縣

  • 閩都記
  • 王應山
  • 4087字
  • 2015-12-24 17:17:57

還珠門迤西,為右院巷、沿河西巷、萬壽寺巷、按察司、醫學、便民巷、西龍須河、兵馬司、大中寺、雅俗橋、巡海道、西河道院、眉壽坊、都倉巷、福州府、春臺館、甘棠院、雙松亭、威武堂、運鹽司、忠毅侯廟、崇真君祠、福州都督府儒學。

右院巷 宋右司理列署于此,今廢。

沿河西巷 虎節門之西。

萬壽寺巷 有寺,今廢。俗呼香巷,巷內有橫巷通按察司前及沿河西巷。

按察司 即宋提刑司也。明道二年,提刑劉立之建。乾道間,增置武臣提刑,寓轉運行司。淳熙三年,武提刑葉南仲始分建公宇為東、西廳視事。元初,改福建廣東道提刑按察司。復為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司,并以東廳視事,以西廳為南臺監察司。大德八年,憲使普化增筑東廳。國朝洪武二年,改為福建提刑按察司。堂曰“澄清?!苯ǜ幍烙谥虚T之東偏,以舊監察行司為察院,巡按御史居之。正統五年,移福寧道于錢局,移察院于西街,其地皆入本司。成化元年,按察使馬文升復鬻民居辟為通衢。經暦司、司獄司、寅賓館、土地祠,俱在司內。

醫學 即本府惠民藥局,屢建屢毀,萬歷二十五年重建。

便民巷 在按察司西,俗呼馬房巷,中有電光李夫人廟。西衙巷在其西。

西龍須河 在大中寺東。俗謂鼓樓龍頭、雙門龍鼻,九仙、烏石二塔龍角,龍須東、西河。橋其上者四:曰便民、曰宜興,并西;曰龍須(屯道西南)、曰仁愛,并東。

兵馬司 在大中寺東南。國朝初,三衛十七所各有兵馬司,司巡警。歲久傾圮,多為豪家侵沒,所存惟此。

雅俗橋 在子城清泰門外,今俗呼楊橋。有清泰樓,今廢。

大中寺 有山名鐘山,梁太守袁士俊居第內,時聞鐘聲,舍宅為寺。隋改為鴻業寺。唐上元中,更名福唐。大中四年,更今名。后梁開平中,王審知建定慧塔七級,今毀。有八百羅漢像、觀音像在寺西偏。

宋陳藻《宿大中寺》:“壯游初到鄭公鄉,與子吟哦古佛旁。老去同時人死盡,那知來此話僧房?!?

明曾仕鑑《宿鐘山寺》:“寶地深雙樹,鐘山匝一枝。蓮燈供夜讀,香積假晨炊。過懶僧留奕,消愁獨詠詩。無心與俗混,名姓恐人知。”屠本畯《大中寺》:“蕭寺過從數,攜樽晚更同??蛯で笾賯H,人羨謝家風。笑傲筵頻徙,追隨興不窮。無因陪竟夕,惆悵白頭翁。”陳椿《憩鐘山寺》:“微月淡娟娟,清風凈四禪。地疑靈鷲涌,山似巨鰲連。燭燼將分夜,鐘鳴欲曙天。上乘何處悟,愿借一燈傳?!?

巡海道 在大中寺西。正統五年建為西察院。嘉靖中,更為福寧道;三十年,改監軍道。后罷監軍,遂為巡海道。

眉壽坊 在遵義坊直街之南。元至治初,居民張安定一百五歲,總管吳繹建坊,今廢。

西河道院 在眉壽坊內,元大德九年建。旁有玄壇祠,今并廢。虎婆祠,在道院之南,架石為梁,建亭其上,祀江夫人,屢昭靈應。

定遠橋 在子城豐樂門外,舊名義和,今西門半街也。橋以東,為遵義坊;橋以西,晉時西湖。今湖凐塞,居民鱗次。

都倉巷 宋時積貯于此,今呼舊米倉。有三巷環繞相通。

福州府 在越王山之南,布政司之西。即宋安撫司、春臺館、忠義堂址也。元為亳州萬戸府。國朝洪武二年,改建福州府,大辟廨宇,中門外為寅賓館,其東為土地祠。列館于東者二,曰:總捕,曰清軍海防;于西者一,曰理刑。刑館之北為司獄司、經歷司、照磨所。正德間,知府王子言鑿東、西二井,曰青龍泉、白龍泉。先是,州治在今布政司,歷晉、唐、宋至元,始立總管府于譙樓。入國朝,改建今所。

春臺館 宋時,有州園在牙門之西,歲以二月啟鑰,縱士民游賞,閱月而止。今園館廢撤已久,讀蔡君謨、程公辟二守詩,其風致可想也。

宋蔡襄《開花園》:“風物朝來好,園林雨后清。魚游知水暖,蝶戲覺春晴。草軟迷行跡,花深隱笑聲。游觀聊自適,不用管絃迎?!背處熋稀洞猴L亭》:“為報尋芳沽酒客,年年到此且徘徊。”

甘棠院 在忠義堂之西。宋開寶九年,錢昱辟負郭隙地構亭,凡四:曰夢蝶,曰枕流,曰臨風,曰綺霞。又別創小齋,介于四亭。其南為門,榜曰“甘棠院”。天圣中,郡守陳絳重修。熙寧六年,郡守元秋中更名春臺館。其后四亭俱廢。紹興十年,郡守張浚理夢蝶亭故址為偃蓋亭。二十三年,郡守張宗元改創為秀野亭。又創清風亭于秀野之南,今并廢。

雙松亭 在秀野亭之東。宋嘉祐間,郡守蔡襄建,自隸匾。宣和七年,提刑俞向修。紹興二年,郡守程邁重修。今廢。

忠義堂 在逍遙堂之南,宋治平元年建。堂東、西壁繪像,周公以下四十有七人。宣和間,守黃裳更名“得像”,自為“記”。今廢。

都轉運鹽使司 在譙樓之西,即宋西外宗正司址。舊記,宋轉運行衙在威武門西南,東為運判司,西為轉運司。熙寧既筑子城,并二司為一。政和間,始并入提刑司,而遷轉運行司于迎仙館。靖康元年,又以廉訪使衙為之。左試院之西即舊駐泊廳地也。而迎仙館遂為轉運東行司,尋廢。元更置福建等處鹽課市舶轉運使司于福星坊內舊福星館?;实v元年始移今所。延祐四年,運使郭朶喜建。國朝洪武初,置福建運鹽使司。成化十四年,運使康驥重建經歷司,在堂之東,運使、同知、副使三署俱后堂北。

忠毅侯廟 在譙樓右百步許。元至正十四年建,祀副元帥陳君用。今廢。

唐福州都督府儒學 在今布政司右,鹽運司左。后移建于城南。初,閩人未知學,學宮廢墜。唐大歷八年,李椅以御史大夫都督福建,領觀察諸使,考頖宮之制為此學,由是海濱以不學為恥。獨孤及撰“記”,銘曰:“公之文,肅恭且仁,宣力事君,潤飭經術,底緩斯民;公之武,鰥寡不侮,剛亦不吐,率師勤王,戡厥丑虜。易俗移風,經始頖宮。百堵皆興,孔堂崇崇。四科以班,乃侯乃公。秩秩祀典,鏘鏘禮容。大昕鼓篋,學士萃止,褒衣方履,登降以齒。從公于邁,樂我泮水。我疆我理,講論資始。比屋為儒,俊造如林??z胡之纓,化為青衿。公宜難老,為學司南。斜日告兇,實天菲忱。翙翙和鸞兮,不聞遺音。愿言思君兮,如玉如金。鏤馀烈于此石,以塞罷市者之心?!?

崇真君祠 在譙樓之右。祀玄武。

自北街達于北門,為威武堂、西湖樓、蕃宣樓、新豐巷、沖真道觀、登云書院、錢唐巷、東峰巷、越峰社學、遺愛門。

北街 本舊西場巷,有登云坊。國朝重建越山寺,辟巷為衢,俗名新街,又呼土街。以新辟未及砌石,今坦然如砥。

威武堂 在忠義堂之西。宋嘉祐間,郡守蔡襄建并書額。前有教場,訓練士卒;西有敦教侯廟,今廢。

西湖樓 在蕃宣樓之西。宋淳熙,郡守趙汝愚重浚西湖,復即其地創澄瀾閣。

蕃宣樓 在子城西北,即碧峰亭。

以上二樓,并熙寧二年郡守程師孟修筑子城,創于城上,今并廢。

新豐巷 內有新豐庵,今廢。以通府治,俗呼府巷。

沖真道觀 元至正二十年建,有瀛航亭。國朝正統初,知府張徽修。成化十六年,知府唐珣重修,今廢。

登云書院 在府治西北街之東,舊靈官堂址。國朝成化十七年,知府唐珣建。中為正堂,塑宣圣及四配像。前為書室,凡二十馀,歲延師訓諸生,置田給之。其地在登云坊內,因名其書院。莆田黃仲昭“記”。今書院廢,田地并為豪右所蝕。

懷安縣 在府治北。國朝洪武初,建于芋原石岊。十一年,始移建城內。知縣薛武營創有勞,尚書林瀚為“記”。大門之內,樹榕二株,蓋數百年物云。萬歷八年,縣廢,并入侯官。二十五年,督撫軍門金公學曾更為軍器庫,像關壯繆,嚴祀之。

錢唐巷 通北門后街、拱辰坊巷內。(有乾元寺,今廢。)訛為錢唐。

東峰巷 內有東峰庵,今廢。

越峰社學 在華林坊口,今漸圮廢。

遺愛門 即今北門。宋郡守元絳數出城,登鳳池山,故名其門。

由遺愛門折而南為后街、佑圣宮、西湖坊、水晶宮、贊福廟、悅濟橋、熙然坊、北水關、晏公廟、毛胡橋、開化院、宜秋橋、懷安學(懷安縣學)、余府巷、西湖(湖西草堂)、林泮宅、通仙門、忠烈祠、迎仙道院、雙拋橋。

后街 在北門。迤南委巷經緯,悉達于土街。

佑圣宮 在府治西新營巷內,俗呼道堂。今廢。

西湖坊 舊為贊城坊,俗呼西峰巷。今廢。

贊福廟 在府治之西。漢閩越王郢開州西大路,積土成丘,后人即其地立廟祀之。今為里社。

水晶宮 五代偽閩建。王氏據有閩土,筑室百馀間,臨西湖上,擕后宮從子城復道中出游。其時,北街盡西湖也,歲久址失。閩人指湖中小山為水晶宮故址,非是。

悅濟橋 橋之東有巷,巷內有庵。橋廢。橋達于土街,橋下有溝,舊濱西湖,今為平陸,其橋猶存。

熙然坊 今廢。坊之東有巷達于土街。今塞。

北水關 舊為閘,引西湖水入城,其后多淤,民以為病。萬歷十七年,知府江鐸為葺治之,實于水利有關。事具葉相國向高“記”。

晏公坊 今名淳仁坊。其巷東達登云,迤西則后曹也。晏公,海神。義取海晏。閩濱海,多祀之。

毛胡橋 在北門后曹橋之西,有巷達懷安學后。

開化院 宋景祐四年建,在府治之西。又龍山院,宋端拱二年建,并廢。按:《三山志》:“開化院,宋初尚在城中侯官縣西北,閩人指西湖中小山為開化故址,非是?!?

宜秋橋 相傳閩時,鑿渠引西湖清水貫城而入,沿豐樂門城隅與浦尾潮接,為浴馬之所,且以滌穢云。

懷安縣學 宋時,在石岊舊縣治之東。國朝洪武十二年,徙縣入郡城,移今所,建講堂。正統二年,布政使周頤始市民地,建大成殿于講堂之西南。四年,布政使萬正復拓而新之。萬歷八年,學廢。二十二年,都御史許孚遠即學宮為共學書院。

余府巷 宋丞相余深宅。今懷安學皆其故址。

湖西草堂 在余府巷內。弘治間,有張都閫者居此,其孫萬里,官閫幕,有文名,尋卒。宅數易主。

明林炫《秋日飲湖西樓》:“張樓開宴湖水頭,山光蒼翠滿西樓。隔城荷芰臨風好,繞席松筠帶雨幽。肅肅三花云倚樹,迢迢一雁月橫秋。慚予醉甚虛良會,載酒期為十日留?!?

林泮宅 在通仙門內。泮,官大司徒,有冰蘗聲。當道廉其賢為營是宅。后式微,轉市其從孫藩伯懋舉居之。

通仙門 今城西門也。以梁時王霸升舉,故名。數堞巍峨,甲于七門。匾曰:“海濱鄒魯。”重關中,有義勇關武安王祠,最靈應。

忠烈祠 在善化坊內。嘉靖中,改懷安社學,祀忠烈孫燧。燧死宸濠之難,先官閩參政,閩人懷之。

迎仙道院 在浦尾官園前。宋時,迎白玉蟾居此。嘉定二年賜額,今闕敗,民混居之。玉蟾本閩清葛氏子,名長庚,隨大父官瓊管,祖、父淪逝,母改適白氏,遂從其姓。幼有奇姿,長通仙術,遍游名山,有文集行于世。

雙拋橋 與發苗橋縱橫。石刻“合潮流水河步?!背蹩こ氰徢?,通潮二派:東南自水部門入,經虎節河而西;西南自西水關入,經觀音橋至浦尾而東,俱會于雙拋橋。西水又自觀音橋而南,經常豐倉前至澳門橋,與東潮合。東潮又自津門樓經安泰橋與西潮合。二潮吐吞,繚繞若帶,會城一奇也。今民居殽雜,河渠多淤,潮亦罕接。治水使者當加之意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图们市| 会泽县| 涟水县| 洱源县| 永福县| 左贡县| 岳池县| 诸暨市| 潮安县| 响水县| 韶关市| 明星| 巫溪县| 弋阳县| 焦作市| 河西区| 铜陵市| 班戈县| 湖南省| 玉溪市| 英吉沙县| 行唐县| 武邑县| 犍为县| 犍为县| 板桥市| 丹凤县| 博乐市| 游戏| 东宁县| 黄石市| 石狮市| 洱源县| 交城县| 施甸县| 乌海市| 德格县| 富川| 布拖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