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自無心無事間,此心祇有水云關。攜釣竹,混塵寰,喧靜都來離又閑。
晴川清瀨水橫流,瀟灑元同不系舟。長自在,任夷猶,將心隨逐幾時休。
歐冶铦鋒價最高,海中收得用吹毛。龍鳳繞,鬼神號,不見全牛可下刀。【以上三十九首,均見嘉慶間刻本《機緣集》,原為宋大觀四年風涇海會寺石刻。轉錄自《詞學》第二期刊施蟄存先生《船子和尚撥棹歌》。宋明間收錄船子和尚詩偈的著作,筆者所見有: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收第一首,宋釋慧明《五燈會元》卷五收其一、其二、其三、其七、其八、其九,共六首,宋吳聿《觀林詩話》收第三十九首,元至元《嘉禾志》卷三二收其一至其六,共六首,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收第三首,楊慎《藝林伐山》卷十七收第一至第三首,今即據諸書所引出校。】
偈
本是釣魚船上客,偶除須發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深依舊宿蘆花。【見明楊慎《藝林伐山》卷十七《船子和尚四偈》。】
裴通
通,字文元,士淹子。元和中嘗游越。后任戶部員外郎、金部郎中。長慶初為少府監,出使回鶻。寶歷中任汝州刺史。文宗時自國子祭酒改詹事。著《易書》一百五十卷。詩一首。【(《全唐詩續補遺》卷二十錄通詩一首,事跡失考。今據《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十二補傳)】
王右軍宅
寂寂金庭洞,清香發桂枝。魚吞左慈釣,鵝踏右軍池。此地常無事,沖天自有期。向來逢道士,多欲駕文螭。【見同治九年刊蔡以撰《鄞縣志》卷二四。】
齊安和尚
齊安和尚,嗣華巖智藏禪師。住黃州。詩一首。【(《全唐詩》無齊安禪師詩)】
偈
猛熾焰中人有路,旋風頂上屹然棲。鎮常歷劫誰差互,杲日無言運照齊。【見《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
神贊
神贊,嗣百丈懷海禪師,住福州古靈山。詩一首。【(《全唐詩》無神贊詩)】
偈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癡。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見《五燈會元》卷四。】
公畿和尚
公畿和尚,嗣章敬懷暉禪師,在河中府。詩一首。【(《全唐詩》無公畿和尚詩)】
偈
有名非大道,是非具不禪。欲識個中意,黃葉止啼錢。【《祖堂集》卷十七、《五燈會元》卷四。】
皇甫曙
再勸樂天酒【題擬】
且勸香醪一屈卮。【《白氏文集管見抄》載白居易《戲酬皇甫十再勸酒》題注引。】
全唐詩續拾卷二十七
李翱
洗墨池
剩有臨池興,人稱協律郎。至今蝌蚪跡,猶帶墨痕香。【見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湖廣通志》卷八九。】
朱慶余
惆悵詩
夢里分明入漢宮,覺來燈背錦屏空。紫臺日落關山曉,腸斷君恩信畫工。【見《才調集》卷八。】
張又新
永嘉百詠
滴水卷
滴水縣在華蓋山西北,流入郡城,涓涓不盈不竭。謝公與從弟書:「地無佳井,賴華蓋山北涌出一泉,名為滴水。」即此水也。
滴水泠泠徹碧紗,旱時無減雨無加。澄清好是為官侶,引入孤城一帶斜。
郭公山
昔賢登步立神州,氣象千年始一浮。南望州如列宿,北觀江水似龍(札去木改蟲)。
大羅山
越王曾保此山巔,楊仆樓船幾控弦。猶有舊時懸冰在,鮫綃千尺玉潺湲。
白鶴山
白鶴山邊秋復春,文君宅畔少風塵。欲驅五馬尋真隱,誰是當年入竹人?【見永樂《樂清志》卷二、同治丙寅年刊齊召南纂《溫州府志》卷四。】
百里芳
時清游騎南徂暑,正值荷花百里開。民喜出行迎五馬,全家知是使君來。【光緒《永嘉縣志》卷二一《古跡》。】
周公廟
祠像已加唐袞冕,樂工猶服晉衣冠。【見光緒《永嘉縣志》卷四「橫山周公廟」條。】
中界山補序
木榴嶼、玉流山也,居海中,去郡城三百里。東晉居人數百家,為孫恩所破,至今湖田尚存。【見弘治《溫州府志》卷三。】
鄭居中
居中,歷任左司員外郎、郎中。寶歷初除監察御史,改分司東臺。后除中書舍人,不就,以疾辭官,恣游名山。開成二年卒。【(《全唐詩》無鄭居中詩,傳據《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
臨終作【題擬】
云山游已(彳扁)。【《太平御覽》卷二二二引《唐書》引。】
吳士矩
士矩,字方之,濮陽鄄城人。溆子。文學早就,喜與豪英游。歷任京兆司錄、主客員外郎、郎中。大和七年為江西觀察使,開成元年入朝為秘書監,次年因贓貶蔡州別駕,改流端州。【(《全唐詩》卷八八七收士矩詩一首,無傳,今據《元和姓纂》卷三、《新唐書》卷一五九、《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二五、卷二六、《〈白氏長慶集〉人名箋證》擬傳)】
獨酌謠
愚夫子不招。【見《白氏長慶集》卷三三《吳秘監每有美酒獨酌獨醉但蒙詩報不以飲招輒此戲酬兼呈夢得》自注引。】
贈元微之【題擬】
永慚沾藥犬,多謝出囊錐。【見《元氏長慶集》卷十《開元觀閑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自注引。】
開成朝士
句
幾人天上爭仙桂,一歲閩南折四枝。【見乾隆十九年刊魯曾煜等纂《福州府志》卷六十《文苑》。】
令狐楚
九日黃白二菊花盛開對懷劉二十八
西花雖未謝,二菊又初芳。鬢云徒云白,腰金未是黃。曙花凌露彩,宵艷射星芒。日正開邊樹,風清發更香。山椒應散亂,籬下倍熒煌。泛酒遙相憶,何由共醉狂。【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卷三五。】
酬蘇少尹中元夜追懷去年此夕鄙人與故李諫議郭員外見訪感時傷舊之作
直繼先朝衛與英,能移孝友作忠貞。劍門失險曾縛虎,淮水安流緣斬鯨。黃閣碧幢惟是儉,三公二伯未為榮。惠連忽贈池塘句,又遣羸師破膽驚。【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卷二八。】
社日早出赴祠祭
滿城人盡閑,惟我早開關。慚被家童問,因何別舊山?【見同書卷十。】
鄂州使至竇七副使中丞【《王》作「竇鞏中丞副使」】見示與元【《王》此下有「稹」字】相公獻酬之什鄙人【《王》作「余頃」】任戶部尚書時【《王》作「日」】中丞是當司員外郎每示【《王》作「有」】篇章多相唱和今因【《王》作「因題」】四韻以寄所懷
仙吏秦城別,新詩鄂渚來。才推八斗米【從《王》改】,職副舊三臺。雕鏤心偏許,緘封手自開。何年相贈答,卻得在中臺。【錄自《四部叢刊續編》影宋本《竇氏聯珠集》,以王安石《唐百家詩選》(簡作《王》)卷十四所錄詩相校。】
奉送李相公重鎮襄陽
海內埏埴(彳扁),漢陰旌旆還。望留丹闕下,恩在紫霄間。冰雪背秦嶺,風煙經武關。樹皆人尚愛,轅即吏曾攀。自惜兩心合,相看雙鬢斑。終期謝戎務,同隱鑿龍山。【見《文苑英華》卷二四五。】
重修望京樓因登樓賦詩【題擬】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
元和初任禮部員外郎作
移石幾回敲廢印,開箱何處送【《吟》作「納」】新圖。【見《春明退朝錄》卷上。《吟窗雜錄》卷四十作初任員外郎作詩。】
蕭膺
膺,字次元,侯官人。開成三年登第,仕至大理司直。【(《全唐詩》無蕭膺詩。茲據《登科記考》卷二一引《大典》引《閩中記》、《三山志》錄其事跡)】
土圭詩
白日在重云,如何分曲直。【見宋陳應時《吟窗雜錄》卷二九。】
李滂
滂,字注善,閩縣人。開成三年及第,終大理評事。【(《全唐詩》無李滂詩。事跡出處同前人)】
詠愁
應緣心里難停住,化作新絲出鬢邊。【同前。】
陳嘏
嘏,字君錫,莆田人。開成三年進士。累官刑部郎中。詩一首。【(《全唐詩》無陳嘏詩,傳據《全唐文》卷七六○、《登科記考》卷二一)】
霓裳羽衣曲賦附歌
圣功成兮至樂修,大道葉兮皇風流。【《文苑英華》卷七四。】
裴丹
丹,開成三年為涇令。詩一首。【(《全唐詩》無裴丹詩)】
重建東峰亭有序
唐永泰元年春二月,江西帥御史中丞季公廣琛嘗游屬城,泊于涇水陵(上山下品)佛廟之東峰,始創亭臺焉。明年秋七月,御史中丞袁公(仃去丁改參)復為江淮招討使,盡殄江西之寇,回軍屯于涇上。命前鋒破洞賊方清于石埭,捷書始至,公命賓僚燕賀于斯亭,賦詩紀事,凡七首。從事則曰劉公太真為首序,王公緯、高公參、崔公何、陸公渭、郭公澹、蘇公(囗禹),皆當代之英髦,一時之名士。繼唱累累,存乎貞石,迄于今七十余年矣。蘿木斯郁,亭臺尋壞,人跡罕到,野麋徙游。顧丹不敏,作人茲邑,探幽余閑,杖履及此,乍陟樵巘,芳溪如線,探得遺趾,追琢可披,吁嗟吟哦,不知日夕。乃召緇徒之上首,謂之曰:「大夫官紀功之地,理當嚴飭,今曠歲蕪沒,過孰甚焉!矧茲寺也,工徒不匱,物力且完。」遂命深沉夷翳,薈架危檻,構小亭,頤指思圖,浹旬而就。木雖大材者必誅,草雖芳微者不薙,山翠匝野而盡出,溪光透靈而下窺。煙嵐忽開,日月先照,物外凝想,英豪耳少焉。山前靜吟,風韻猶在,以其湮沒浸遠,今復創理,宜有紀述,以永前休,乃為五言一首十六韻,刻于他石,以附碣側。開成三年龍集戊午仲秋十四日也。
大賢志勛略,琢石依崔嵬。聲容問古今,文字埋草萊。仰想駐旌戟,仍聞建亭臺。胡為積歲荒,密邇無人開。顧鄙作吏間,探幽來此隈。披尋忽驚喜,嘆詠空徘徊。盼睞得殊境,卑高怯冗材。薙蕪碧蘚出,芟竹鮮風來。危檻架幽谷,飛軒標勝垓。分明見城郭,畢竟拋塵埃。迭嶂天外展,長溪林際回。平原淡煙境,遠壑生云雷。物象寧極已,英靈信悠哉。凄清泛瑤瑟,放浪酣金杯。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永懷紫芝客,眺覽期相陪。【清嘉慶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
裴度
新開龍泉晉水二池
方塘含白水。【見《白氏長慶集》卷三四《又和令公新開龍泉晉水二池詩》注引。】
夏中雨后游城南莊示樂天八韻【題擬】
何處趁杯盤。【見《白氏長慶集》卷三二《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莊見示八韻》自注引。】
開成時儒
送義存出家【題擬】
光陰輪謝又逢春,池柳亭梅幾度新。汝別家鄉須努力,莫將辜負丈夫身。
鹿群相受豈能成,鸞鳳終須萬里征。何況故鄉貧與賤,蘇秦花錦事分明。
原憲守貧志不移,顏回安命更誰知?嘉禾未必春前熟,君子從來用有時。【見《祖堂集》卷七。】
法常
法常,俗姓鄭,襄陽人。嗣馬祖。貞元十二年自天臺移住明州大梅山,即梅子真隱所建僧院。開成初院成,徒侶可六七百人。四年卒,年八十八。詩二首。【(《全唐詩續補遺》卷十四之法常為另一人。今從《祖堂集》卷十五、《宋高僧傳》卷十一錄傳)】
答鹽官齊安國師見招
摧殘枯木倚寒【《祖堂集》作「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祖堂集》作「見」】之猶不顧【《比事》作「采」】,郢人何事【《祖堂集》作「那更」,《傳燈錄》、《五燈會元》作「那得」】苦追【《比事》作「搜」】尋。【見《古今禪藻集》卷七。《祖堂集》卷八作曹山和尚引古人偈,《景德傳燈錄》卷七、《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七均作偈,《莆陽比事》卷七引《禪林寶傳》載唐末閩僧耽章稱引此偈,今取以對校。】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茆舍【《沅湘耆舊集》作「屋」】入深居。【見《五燈會元》卷四、《古今禪藻集》卷七。張靖龍云見董慶酉《四明詩干》卷下引《鄞縣志》、明李鄴嗣《甬上高僧詩》卷首。】
宗密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人。住圭峰,世稱圭峰大師、草堂和尚。為華嚴宗五祖。會昌元年卒,年六十二。詩四首。【(《全唐詩》無宗密詩,傳據《釋氏疑年錄》卷五、《祖堂集》卷六)】
偈
樂兒本是一形軀,乍作官人乍作奴。名目服章雖改變,始終奴主了無殊。【見《宗鏡錄》卷七四。】
座右銘
寅起可辦事,省語終寡尤。身安勤戒定,事簡疏交游。他非不足辨,己過當自修。百歲既有限,世事何時休。落發墮僧數,應須侔上流。胡為逐世變,志慮尚囂浮。四恩重山岳,錙銖未能酬。蚩蚩居大廈,汲汲將焉求。死生在呼吸,起滅若浮漚。無令方服下,番作阿鼻由。【《緇門警訓》卷二。】
答復禮禪師《真妄偈》【題擬】
本凈本不覺,由斯妄念起。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止處名有終,迷時號無始。因緣如幻夢,何終復何始?此是眾生源,窮之出生死。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妄止似終末,悟來似初始。迷悟性皆空,皆空無終始。生死由此迷,達此出生死。【《林間錄》卷上。】
劉禹錫
望賦附宮人憶月之歌
張衡側身愁思久,王粲登樓日回首。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見《劉賓客集》卷一。】
改高陵人頌劉仁師詩【題擬】
噫涇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水無心兮人多僻,錮上游兮干我澤。時逢理兮官得材,墨綬繠兮劉君來。能愛人兮恤其隱,心既公兮言既盡。縣申府兮府聞天,積憤刷兮沈痾痊。劃新渠兮百畝流,行龍蛇兮止膏油。遵水式兮復田制,無荒區兮有良歲。嗟劉君兮去翱翔,遺我福兮牽我腸。紀成功兮鐫美石,求信詞兮昭懿績。【見《劉賓客集》卷二《高陵縣令劉君遺愛碑》。】
祭韓吏部文附詩
岐山威鳳不復鳴,華亭別鶴中夜驚。畏簡書兮拘印綬,思臨慟兮志莫就。生芻一束酒一杯,故人故人歆此來。【見《劉賓客外集》卷十。】
聽軋箏
滿座無言聽軋箏,秋山碧樹一蟬清。只應曾送秦王女,寫得云間鸞鳳聲。【見《千載佳句》卷下《宴喜門箏》。】
贈樂天
唯君比萱草,相見可忘憂。【《白氏長慶集》卷三四《酬夢得比萱草見贈》自注引。】
貧居詠懷贈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