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附錄

  • 醫學三字經
  • 陳修園
  • 4215字
  • 2015-12-24 15:59:15

陰陽

識一字便可為醫說

客有問于余曰∶醫之為道,乃古圣人泄天地之秘,奪造化之權,起死回生,非讀破萬卷書,參透事事物物之理者不能。今非通儒而業此,亦能療人病獲盛名,何也?余曰∶天地間有理有數,理可勝數,則有學問之醫,遠近崇之,遂得以盡其活人之道。然仲景為醫中之圣,尚未見許于當時,觀《傷寒論》之序文可見,猶宣圣以素王老其身,天之意在萬世,不在一時也。仲景之后,名賢輩出,類皆不得志于時,閉門著書,以為傳道之計;而喻嘉言、柯韻伯二先生書,尤感憤而為不平之鳴,此理數之可言而不可言者矣。今之業醫者,無論不足為通儒,而求其識字者,則為良醫矣。無論其識多字也,只求其識一字者,亦可以為良醫矣。客曰∶此何字也,得毋所謂丁字乎?余曰∶亦其類耳。不必他求,即人字是也。人乃陰精陽氣合而成之者也,左為陽,左邊一 ,陽之位也;右為陰,右邊一 ,陰之位也。作書者,遇 處自然輕手揮之,陽主乎氣,輕清之象也;遇 處自然重手頓之,陰主乎精,重濁之象也。兩畫不相離,陰陽互根之道也;兩畫各自位置,陰陽對待之道也。 在左者不可使之右, 在右者不可使之左,陰陽不離之道也。左 由重而輕,萬物生于水,即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之義,由陰而陽也。右 由輕而重,形生于氣,即大哉干元,乃通統天,至哉坤元,乃順承天之義,陽統乎陰也。二者合之則成人,合之之義,醫書謂之曰抱,《周易》名之曰交,交則為泰矣。試以形景淺言之,人之鼻下口上水溝穴,一名人中,取人身居乎天地中之義也(天氣通于鼻,地氣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氣,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曰人中)。自人中而上,目、鼻、耳皆兩竅(偶畫),自人中而下,口與二便皆單竅(奇畫)。上三畫偶而為陰,下三畫奇而為陽,取天地之義,合成泰卦也。形景主外,猶必合陰陽之象而成人,況人之所以生之理乎,人之為義大矣哉!子若遇醫者,問此一字,恐高車駟馬,詡詡以名醫自負者,亦一字不識也。客聞予言,亦大笑而去。

十二官

《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按∶此以脾胃合為一官,恐錯簡耳。《刺法補遺篇》云∶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采此補入,方足十二官之數。

心說

心,火臟,身之主,神明之舍也。小篆嘗言,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字耳。蓋心,火也;不欲炎上,故顛倒之,以見調燮之妙也。祝無功曰∶庖氏一畫,直豎之則為 ,左右倚之則為為 ,縮之則為 ,曲之則 , 圓而神,一 方以直,世間字變化浩繁,未有能外一 架構之者。獨心字欲動欲流,圓妙不居,出之乎一之外,更索一字與作對不得。正以心者,新也。神明之官,變化而日新也。心主血脈,血脈日新,新新不停,則為平人,否則病矣。(其合脈也,其榮色也,開竅于舌)

肝說

肝,木臟,魂所藏也。肝者,干也,以其體狀有枝干也。又位于東方,而主生氣。時醫昧其理,反云肝無補法,宜涼、宜伐,只泥木克土之一說,而不知后天八卦配河圖之象。三八為木,居東,即后天震巽之位,巽上坤下則為觀,《易》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上坤下震則為復,《易》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為義大矣哉!(其合筋也,其榮爪也,開竅于目)

脾說

脾為土臟,藏意與智,居心肺之下,故從卑。又脾者,裨也,裨助胃氣以化谷也。經云“納谷者昌”,其在此乎。(其合肉也,其榮唇也,開竅于口)

肺說

肺,金臟,魄所藏也。肺者,沛也,中有二十四孔,分布清濁之氣,以行于諸臟,使沛然莫御也。《內經》曰∶肺惡寒。又曰∶形寒飲冷則傷肺。勿只守火克金之一說也。(其合皮也,其榮毛也,開竅于鼻)

腎說

腎,水臟,藏精與志,華元化謂為性命之根也。又腎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強弱系之。《甲乙經》曰∶腎者,引也,能引氣通于骨髓。《卮言》曰∶腎者,神也,妙萬物而言也。(其合骨也,其榮發也,開竅于二陰)

胃說

胃,屬土,脾之腑也,為倉廩之官,五谷之府,故從田。田乃五谷所出,以為五谷之市也。又胃者、衛也,水谷入胃,游溢精氣,上出于肺,暢達四肢,布護周身,足以衛外而為固也。

膽說

字從詹,不從旦。膽音檀,乃口脂澤也,與膽不同。今從膽者,乃傳襲之訛也。

膽,屬木,肝之腑也。為中正之官,中清之府,十一經皆取決于膽。人之勇怯邪正,于此詹之,故字從詹。又,膽者,擔也,有膽量方足以擔天下之事。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膽附于肝之短葉間,仁者必有勇也。

大腸小腸說

大腸,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屬金,為肺之腑。小腸,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屬火,為心之腑。人納水谷,脾氣化而上升,腸則化而下降。蓋以腸者,暢也,所以暢達胃中之氣也,腸通暢則為平人,否則病矣。

三焦說

三焦者,上、中、下三焦之氣也。焦者,熱也,滿腔中熱氣布護,能通調水道也。為心包絡之腑,屬火。上焦不治,則水泛高源。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故曰決瀆之官。

手心主說(即心包絡)

心乃五臟六腑之主,其包絡為君主之外衛,相火代君主而行事也,所以亦有主名。何以系之以手?蓋以手厥陰之脈,出屬心包;手三陽之脈,散絡心包;是手與心主合,故心包絡稱手心主。五臟加此一臟,實六臟也。

膀胱說

膀胱,屬水,為腎之腑。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言其能得氣化,而津液外出,滋潤于皮毛也。若水道之專司,則在三焦之腑。故經云∶三焦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言其熱氣布護,使水道下出而為溺也。《內經》兩出字∶一為外出,一為下出,千古罕明其旨,茲特辨之。又膀者,旁也;胱者,光也。言氣海之元氣足,則津液旁達不窮,而肌腠皮毛皆因以光滑也。

命門說

越人指右腎為命門,諸家非之。余考《內經》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靈樞·結根篇》《衛氣篇》《素問·陰陽離合論》,三說俱同。后讀《黃庭經》云∶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后有幽門,前有命門。方悟其處。凡人受生之初,先天精氣聚于臍下,當關元、氣海之間。其在女者,可以手捫而得,俗名產門。其在男者,于泄精之時,自有關闌知覺。此北門鎖鑰之司,人之至命處也。又考越人七沖門之說謂∶飛門,唇也;戶門,齒也;吸門,會厭也;賁門,胃之上口也;幽門,大腸下口也;闌門,小腸下口也;魄門,肛門也,便溺由氣化而出。又增溺竅為氣門。凡稱之曰門,皆指出入之處而言也。況身形未生之初,父母交會之際,男之施由此門而出,女之受由此門而入。及胎元既足,復由此門而生。故于八門之外,重之曰命門也。若夫督脈十四椎中,有命門之穴,是指外 而言,如五臟六腑 一理。非謂命門即在此也。

經絡

經絡歌訣

江 庵《本草備要》后附此,宜熟讀之,無庸再著。

四診

望色

春夏秋冬長夏時,青黃赤白黑隨宜。

左肝右肺形呈頰,心額腎頤鼻主脾。

察位須知生者吉,審時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澤分新舊,隱隱微黃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舌上無苔為在表,鮮紅為火,淡白為寒(主無苔言,非謂苔之淡白也。)若有白苔為半表半里,黃苔為在里,黑苔病入少陰,多死。苔潤有液為寒,苔燥無液為火,舌上無苔如去油腰子為亡液,不治。

聞聲

肝怒聲呼心喜笑,脾為思念發為歌,肺金憂慮形為哭,腎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氣衰言微者為虛,氣盛言厲者為實,語言首尾不相顧者神昏,狂言怒罵者實熱,痰聲漉漉者死,久病聞呃為胃絕。大抵語言聲音以不異于平時者吉,反者為兇。

問癥

(出《景岳全書》。張心在增潤之)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短語告兒科,天花麻疹虔占驗。

切脈

微茫指下最難知,條緒尋來悟治絲(舊訣以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以沉、微、遲、緩、濡、伏、弱、澀為八里,以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為九道,李瀕湖、李士材加入數、革、散三脈,共二十七字,實難摸索。必得其頭緒如治絲者,始有條不紊)。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關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兩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腸、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脛中事也。此照《內經》分發之法),八綱易見是良規(浮主表,沉主里,二脈于指下輕重辨之,易見也。遲主寒,數主熱,二脈以息之至數分之,易見也。大主邪實,細主正虛,二脈以形之闊窄分之,易見也。長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脈以部之長短分之,易見也。以此八脈為綱。其余諸脈,辨其兼見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起四句,總提切脈之大法也)。胃資水谷人根本(脈屬肺而肺受氣于胃),土具沖和脈委蛇(不堅直而和緩也,脈得中土之生氣如此,此以察胃氣為第一要)。臟氣全憑生克驗(審臟氣之生克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則與臟氣無害)。天時且向逆從窺(推天運之順逆為第三要。如春氣屬木脈宜弦,夏氣屬火脈宜洪之類。反是,則與天氣不應)。陽為浮數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動、滑、數為陽,凡脈之有力者俱是,陰則沉遲勢更卑(仲景以沉、澀、弱、弦、遲為陰,凡脈之無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陰陽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脈病之宜忌,為第四要)。外感陰來非吉兆(外感之證,脈宜浮洪,而反細弱,則正不勝邪矣),內虛陽現實堪悲(脫血之后,脈宜靜細,而反洪大,則氣亦外脫矣)。諸凡偏勝皆成病(偏陽而洪大,偏陰而細弱,皆病脈也),忽變非常即弗醫(舊訣有雀啄、屋漏、魚翔、蝦游、彈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說,總因陰陽離決,忽現出反常之象)。只此數言占必應,《脈經》鋪敘總支離(病之名有萬,而脈象不過數十種,且一病而數十種之脈無不可見,何能診脈而即知為何病耶?脈書欺人之語,最不可聽)。

附錄運氣

張飛疇運氣不足憑說

諺云∶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所以稍涉醫理者,動以司運為務。曷知《天元紀》等篇,本非《素問》原文,王氏取《陰陽大論》補入經中,后世以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其實無關于醫道也。況論中明言,時有常位,而氣無定然,猶諄諄詳論者,不過窮究其理而已。縱使勝復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時之化;百步之內,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異。豈可以一定之法,而測非常之變耶?若熟之以資顧問則可,茍奉為治病之法,則執一不通矣。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武汉市| 九寨沟县| 玉山县| 杂多县| 池州市| 新泰市| 百色市| 青海省| 宁河县| 乐业县| 辉县市| 卢湾区| 灌南县| 灯塔市| 临江市| 溧阳市| 文安县| 长治市| 白山市| 洛扎县| 特克斯县| 体育| 将乐县| 新郑市| 闵行区| 元谋县| 扎鲁特旗| 清镇市| 西丰县| 石屏县| 舟山市| 安龙县| 大冶市| 哈尔滨市| 开江县| 哈尔滨市| 绥德县| 资中县| 兰溪市|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