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中暑方一十三道

  • 楊氏家藏方
  • 楊倓
  • 1145字
  • 2015-12-24 15:56:02

降氣丹

治伏暑傷冷,陰陽交錯,中脘痞塞,頭痛惡心。

硝石 硫黃 太陰玄精石上件各等分,同研勻細(xì),于銀、石器屬性武火上炒令鵝黃色,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滌煩丸

治積年伏暑,遇夏頭昏,肢體倦怠,不進飲食,煩渴多困。

茴香(一兩,炒) 檳榔(一枚) 大黃(一兩,濕紙裹煨)上件為細(xì)末,用白面與藥末等分,滴水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臨臥爛嚼,溫酒送下。

縮脾飲子

解伏熱、煩渴,去暑毒,止吐利。

葛根(銼) 白扁豆(炒) 生姜(切作片子。三味各二兩) 烏梅肉(銼) 甘草(炙銼) 草果子上件 咀。每服五錢,水一碗,煎八分,去滓,沉冷服。

水沉散

治伏暑傷冷,霍亂轉(zhuǎn)筋,虛煩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香薷葉(三兩) 白茯苓(一兩,去皮) 濃樸(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稱三兩)白扁豆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好酒半盞,同煎至一盞,水中沉冷服,不拘時候。

五圣湯

治暑積年深,每遇夏月不進食飲,疲倦少力,見日色則頭目昏痛,惡心多睡。

貫眾 黃連(去須) 甘草(微炙) 吳茱萸(湯洗七次) 白茯苓(去皮。以上五味并生用,各上件 咀,平分二服。每服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放冷,候日午時,先取香熟甜瓜一、

青金散

治中暑煩躁大渴,吐瀉不止。

生硫黃 寒水石(火 ) 元精石 焰硝 青黛(各等分)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廣順散

治中暑煩渴。

甘草(三兩半,炙) 肉桂(去粗皮,一兩) 干姜(炮。各一兩) 烏梅肉(一兩半,焙干稱)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冷水調(diào)下,沸湯調(diào)服亦得。

潑火散

治中暑煩躁發(fā)渴,口苦舌干,頭痛惡心,不思飲食。及治血痢,婦人熱崩。

青橘皮(去白) 赤芍藥 黃連(去須) 地榆(四味各等分)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漿水調(diào)下。熱瀉,用冷水調(diào)下,無時候。如蓄熱、血妄行,加甘草

茅根散

治伏熱傷冷,心神煩躁,大渴不止,腸鳴腹痛,不思飲食。

白茅根 人參(去蘆頭。二味各一分) 濃樸(去粗皮,半兩,姜制) 香薷(一兩,去土)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酒半盞,同煎至一盞,水中沉冷服,不拘時候。

冷香飲子

治伏暑煩躁,引飲無度。尊年人入夏宜常服之。

草果子仁(二兩) 甘草(一兩,炙) 陳橘皮(去白,半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分)上件 咀。每用半兩,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沉冷旋旋服之,不拘時候。

香連飲子

治霍亂、吐瀉轉(zhuǎn)筋,四肢厥冷。

草烏頭(不去皮臍,水浸七日,曬干,稱二兩,入鹽三兩同炒黃,去鹽不用) 黃連(入茱萸二兩,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 香薷葉 藿香葉(去土。以上三味各二兩)上件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同煎至一盞,水沉極冷,頓服,不拘時候。

防己湯

治伏暑吐瀉,陰陽不分。

防己(一兩) 香白芷(二兩)上件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清暑散

治伏暑傷熱,燥渴胃悶,嘔噦惡心,或發(fā)霍亂。

硫黃(二兩) 蛤粉(四兩)上件同研勻。每服一錢,新汲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密市| 贵阳市| 天门市| 剑河县| 新余市| 施秉县| 泗洪县| 靖西县| 金秀| 阜平县| 明光市| 永昌县| 民权县| 怀仁县| 晋江市| 临洮县| 榆树市| 南宫市| 安吉县| 固原市| 简阳市| 丰镇市| 麻栗坡县| 迁安市| 景洪市| 兰西县| 郴州市| 石狮市| 井研县| 德令哈市| 英山县| 修武县| 永和县| 南通市| 班戈县| 绿春县| 泗水县| 色达县| 宜黄县| 乐陵市|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