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 三教偶拈
  • 七樂生
  • 4901字
  • 2015-12-24 14:57:18

卻說孽龍既不能滾沉豫章,其族黨變為瓜葫,一概被真君所滅,所生六子,斬了四子,只有二子一孫,猶未知下落。越思越惱,只得又往入揚子江中,見了火龍父親,哭訴其事。火龍曰:“四百年前,孝悌明王傳法與蘭公,卻使蘭公傳法與諶母,諶母傳法與許遜。吾知許遜一生,汝等有此難久矣,故我當時就令了黿師,統領蝦兵蟹將要問他追了金丹寶鑒、銅符鐵券之文,誰知那蘭公將我等殺敗。我彼時少年精壯,也奈何蘭公不得。今日有許多年紀,筋力憔悴,還奈得許遜何,這憑你自去。”孽龍嘆曰:“今人有說,父不顧子的世界,果然果然。”火龍罵曰:“畜生,我滿眼的孫子,今日被你不長進,敗得一個也沒了,還來怨我父親。”遂打將孽龍出來。孽龍見父親不與他做主,遂在江岸上放聲大哭,驚動了南海龍王熬欽第三位太子。

彼時太子領龍王鈞旨,同巡江夜叉全身披掛,手執鋼刀,正在此巡邏長江,認得是火龍的兒子,即忙問曰:“你在此哭甚事?”孽龍道:“吾族黨千余,皆被許遜誅滅,父親又不與我作主,我今累累然若喪家之狗,怎的由人不哭。”太子曰:“自古道家無全犯,許遜怎么就殺了你家許多人,他敢欺我水府無人么?老兄且寬心,待我顯個手段,擒他報取冤仇。”孽龍道:“許遜傳了諶母飛步之法,仙女所賜寶劍,其實神通廣大,難以輕敵。”

太子曰:“我龍宮有一鐵杵,叫做如意杵,有一鐵棍,叫做如意棍。這個杵,這個棍,欲其大就有屋桶般大,欲其小只如金針般小,欲其長就有三四丈長,欲其短只是一兩寸短,因此名為如意。此皆父王的寶貝。那棍兒被孫行者討去,不知那猴子打死了千千萬萬的妖怪,只有這如意杵兒,未曾使用,今帶在我的身邊,試把來與許遜弄一弄。他若擋抵得住,真有些神通。”

孽龍問道:“這杵是那一代鑄的?”太子道:“這杵是乾坤開辟之時,有一個盤古王,鑿了那昆侖山幾片棱層石,架了一座的紅爐,砍了廣寒宮一株婆娑樹,燒了許多的黑炭,取了須彌山幾萬斤的生鐵,用了太陽宮三昧的真火,叫了那煉石的女媧,煉了七七四十九個日頭。卻命著雨師灑雨,風伯扇風,太乙護爐,祝融看火,因此上煉得這個杵兒,要大就大,要小就小,要長就長,要短就短。且此杵有些妙處,拋在半空之中,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千變萬,更會變化哩。”孽龍問曰:“如今那鐵杵放在那里?”太子即從耳朵中拿將出來,向風中晃一晃,就有屋桶般大,晃兩晃,就有竹竿般長。孽龍大喜曰:“這樣東西,要長就長,要大則大,那許遜有些法力,尚可擋抵一二,徒弟們皆是后學之輩,禁得幾杵。”夜叉見太子欲與孽龍報仇,乃諫曰:“爺爺沒有鈞旨,太子怎敢擅用軍器,恐爺爺知道,不當穩便。”

太子曰:“吾主意已定,你肯輔我,便同去,如不肯輔我,任你先轉南海去罷。”夜叉不肯相助,自去了。那太子殺奔豫章,要拿許遜,與孽龍報仇。

卻怎生打扮,則見:重疊疊“鱉甲”堅固,整齊齊“海帶”飛斜,身騎著“海馬”號三花,好一似“天門冬”將軍披掛,走起了磊磊落落“滑石”,飛將來溟溟漠漠“辰砂”,索兒絞的是“天麻”,要把“威靈仙”拿下。

卻說真君同著弟子甘戰、施岑等,各仗寶劍,正要去尋捉孽龍,忽見龍王三太子叫曰:“許遜,許遜,你怎么這等狠心,把孽龍家千百余人,一概誅戮?你敢小覷我龍宮么?我今日與你賭賽一陣,才曉得我的本事。”真君慧眼一看,認得是南海龍王的三太子,喝曰:“你父親掌管南海,素稱本分,今日怎的出你們不肖兒子。你好好回去,免致后悔。”太子道:“你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孽龍是我水族中一例之人,我豈肯容你這等欺負。”于是舉起鋼刀就望真君一砍,真君亦舉起寶劍來迎,兩個大殺一場。

則見:一個是九天中神仙領袖,一個是四海內龍子班頭。一個的道法精通,卻會吞云吸霧;一個的武藝慣熟,偏能掣電驅雷。一個呼諶母為了師傅,最大神通;一個叫龍王做了父親,盡高聲價。一個飛寶劍前挑后剔,光光閃閃,就如那大寒陸地凜嚴霜;一個拋鐵杵,直撞橫沖,,就如那除夜人家燒爆竹。真個是棋逢敵手,終朝勝負難分。卻原來陣遇對頭,兩下高低未辨。

真君與那太子刀抵劍,劍對刀,自巳牌時分,戰至午時,不分勝負。施岑謂眾道友曰:“此龍子本事盡高,恐師父不能拿他,可大家一齊掩殺。”那太子見真君弟子一齊助戰,遂在耳朵中取出那根鐵杵來,晃了兩三晃,望空拋起。好一個鐵杵,一變作十,十變作百,百變作千,千變作萬,半天之中,就如那紛紛柳絮顛狂舞,滾滾蜻蜒上下飛,滿空撞得乒乓響,恰是潘丞相公子打擂槌。你看那真君的弟子們,才把那腦上的杵兒撇開,忽一杵在腦后一打,才把那腦后的杵兒架住,忽一杵在心窩一篤,才把心窩的杵兒一抹,忽一杵在肩膀上一錐。

那些弟子們怕了那杵,都敗陣而走。好一個真君,果有法術,果有神通,將寶劍望東一指,杵從東落,望西一指,杵從西開,望南一指,杵從南墜,望北一指,杵從北散。真君雖有這等法力,爭奈千千萬萬之杵,一杵去了,一杵又來,卻未能取勝。忽觀世音菩薩,空中聞得此事,乃曰:“敖欽龍王十分仁厚,生出這個不肖兒子,助了蛟精。我若不去收了他如意杵寶貝,許遜縱有法力,無如之何。于是駕起祥云在半空之中,解下身上羅帶,做成一個圈套兒丟將起來,把那千千萬萬之杵盡皆套去。那太子見有人套去他寶貝,心下慌張,敗陣而走。

孽龍接見,問曰:“太子與許遜征戰得大勝否?”太子曰:“我戰許遜,正在取勝之際,不想有一婦人,使一個圈套,把我那寶貝套去了,我今沒處討得。”孽龍曰:“套寶貝者,非是別人,乃是觀世音菩薩。”言未畢,真君趕至。孽龍望見,即化一陣黑風走了。太子心中不忿,又提著手中鋼刀,再來交戰。此是敗兵之將,英勇不加,兩合之中,被真君左手一劍,架開鋼刀,卻將右手一劍,來斬太子。忽有人背后叫曰:“不可,不可。”真君舉眼一看,見是觀音,遂停住寶劍。觀音曰:“此子是敖欽龍王的第三子,今無故輔助孽龍,本該死罪,奈他父親素是仁厚,今我在此,若斬了此子,龍王又說我不救他,體面上不好看。”真君方才罷手。

卻說那巡江夜叉,回轉龍宮,將太子助孽龍之事,一一稟知龍王。龍王頓足罵曰:“這畜生恁的不肖!”彼時東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廣,北海龍王敖潤,同聚彼處亦曰:“這畜生今日去戰許遜,就如那葛伯與湯為仇。輔助孽龍,就如那崇侯助紂為虐,容不得他。”敖欽曰:“這樣兒子,要他則甚。”遂取過一只利劍,敕旨一道,令夜叉將去叫太子自刎而亡。夜叉領了敕旨,赍了寶劍,徑來見著三太子。太子聞知其故,唬得魂不附體,遂跪求觀音,收道:“善菩薩,沒奈何,到我父王處討過這次。”觀音道:“只怕你父親難饒你死罪。你不如到蛇盤谷中鷹愁澗躲避,三百年后等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罰你變做個騾子,徑往天竺國馱經過來,那時將功贖罪。我對你父親說過,或可留你。”太子眼淚汪汪,拜辭觀世音,往鷹愁澗而去。觀音復將所收鐵杵付與夜叉,教夜叉交付與龍王去訖。真君亦辭了觀音,回轉豫章。不在話下。

卻說觀音菩薩,別了真君,欲回普陀巖去,孽龍在途中投拜,欲求與真君講和,后當改過前非,不敢為害,言辭甚哀。觀音見其言語懇切,乃轉豫章,來見真君。真君問曰:“大圣到此,復有何見諭?”觀音曰:“吾此一來,別無甚事,孽龍欲與君講和,今后改惡遷善,不知君允否??真君曰:“他既要講和,限他一夜滾百條河,以雞鳴為止。若有一條不成,吾亦不許。”觀音辭真君而去。弟子吳猛諫曰:“孽畜原心不改,不可許之。”真君曰:“吾豈不知,但江西每逢春雨之時,動輒淹浸,吾欲其開成百河,疏通水路耳,非實心與之和也。

吾今吩咐社伯,阻撓其功,勿使足百條之數,則其罪難免,亦不失信于觀音矣。”卻說孽龍接見觀音,問其所以。觀音將真君所限之事,一一說與。孽龍大喜,是夜用盡神通,連滾連滾恰至四更。社伯扣計其數,已滾九十九條。社伯心慌,乃假作雞鳴,引起眾雞皆鳴。孽龍聞得大驚,自知不能免罪,乃化為一少年,未及天明,即遁往湖廣,躲避去訖。真君至天明,查記河數,只欠一條,雞聲盡鳴,乃知是社伯所假也,遂令弟子計功受賞。真君急尋孽龍之時,已不知其所在,后來遂于河口立縣,即今之南康湖口縣是焉。

卻說孽龍遁在黃州府黃岡縣地方,變作個少年的先生求館。時有一老者姓史,名仁,家頗饒裕,有孫子十余人,正欲延師開館。孽龍至其家,自稱豫章曾良,聞君家有館,特來領教。史老見其人品清高,禮貌恭敬,心竊喜之,但不知其學問何如,遂謂曰:“敝鄉舊俗,但先生初來者或考之以文,或試之以對,然后啟帳。卑老有一對,欲領尊教何如?”孽龍曰:“愿聞。”史老曰:“曾先生腰間加一點,魯邦賢士。”孽龍曰我就把令孫為對,遂答曰:“史小子頭上著一橫,吏部天官。”史老見先生對得好,不勝之喜,乃曰:“先生高才邃養,奈寒舍學俸微少,未可輕屈。”孽龍道:“小子借寓讀書,何必計利。”史老遂擇日啟館,叫諸孫俱贄見之儀,行了拜禮,遂就門下授業。孽龍教授那些生徒,辨疑解惑,讀書說經,明明白白,諸生大有進益。不在話下。

卻說真君以孽龍自滾河以后,遍尋不見,遂同甘戰、施岑二人,徑到湖廣地面,尋覓蹤跡。忽望妖氣,在黃岡縣鄉下,姓史的人家。乃與二弟子徑往其處,至一館中,知是孽龍在此,變作先生,教訓生徒。真君乃問其學生曰:“先生那里去了?”學生答云:“先生洗浴了。”真君曰:“在那里洗浴?”學生曰:“在澗中。”真君曰:“這樣十一月天氣,還用冷水洗浴?”學生曰:“先生是個體厚之人,不論寒天熱天,常要水中去浸一浸,若浸得久時,還有兩三個時辰才回來。”真君乃與弟子坐在館中,等他回時,就下手拿著。

忽舉頭一看,見柱壁上有對聯云:

趙氏孤兒,切齒不忘屠岸賈。

伍員烈士,鞭尸猶恨楚平王。

又壁上題有詩句云:

自漢年來運不濟,子孫零落卻無遺。

心懷東海波瀾闊,氣壓西江草樹低。

怨處咬牙思舊恨,豪來揮筆記新詩。

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真君看詩對已畢,大驚,謂弟子曰:“此詩此對,皆是復仇之詩,若此孽不除,終成大患。

汝等務宜勉力擒之。”言未畢,忽史老來館中,看孫子攻書。時盛冬天氣,史老身上披領羊裘,頭上戴頂暖帽,徐徐而來。及見真君豐姿異常,連忙施禮,問曰:“先生從何而來?”真君曰:“小生乃豫章人,特來訪友。”史老謂孫子曰:“客在此,何不通報。”遂邀真君與二弟子至家下告茶。茶畢,史老問真君姓名。真君曰:“小生姓許,名遜。此二徒,一姓施名岑,一姓甘名戰。”史老曰:“聞得許君者,法術甚妙,誅滅蛟精,敢是足下否?”真君曰:“然。”史老遂下拜。真君以其年老,連忙答禮。史老問曰:“仙駕臨此,欲何為?”真君曰:“尊府教令孫者,乃孽龍精也,變形于此。吾尋蹤覓跡,特來擒之。”史老大驚曰:“怪道這個先生無問寒天暑天日從澗中洗浴,浴水之處,往時淺淺的,今成一潭,深不可量。”真君曰:“老翁有緣,幸遇小生相救,不然今日是個屋舍,后日是個江河,君家且葬魚腹矣。”史老曰:“此蛟精怎的拿他?”真君曰:“此孽千變萬化,他若提防于我,擒之不易。幸今或未覺,縱要變時,必資水力,可令公家凡水缸水桶洗臉盆及碗盞之類,皆不可注水,使他變化不去,我自然拿了他。”史老吩咐已畢,孽龍正洗浴回館。

真君見了,大喝一聲:“孽畜走那里去?”孽龍大驚,卻待尋水而變,遍處無水,惟硯池吸一點余水未傾,遂從里面變化而去,竟不知其蹤跡。

后人有詩嘆曰:

堪嘆蛟精玄上玄,墨池變化至今傳。

當時或肯心歸正,卻有金書取上天。

史老見真君趕去孽龍,甚是感謝,乃留真君住了數日,極其款曲。真君曰:“此處孽龍居久,恐有沉沒之患,汝可取杉木一片過來,吾書符一道,打入地中,庶可以鎮壓之。”真君鎮符已畢,感史老相待殷勤,更取出靈丹一粒,點石一片,化為黃金約有三百余兩,相謝史老而去。施岑曰:“孽龍今不知遁在何處,可從此湖廣上下,遍處尋覓誅之。”真君曰:“或此孽瞰我等在此,又往豫章,欲沉郡城土地,未可知也。莫若且回家中,覓其蹤跡。如果不在,再往外獲之未晚。”于是師徒們一路回歸。

卻說孽龍精硯池變去,又化為美少男子,逃往長沙府。聞知刺史賈玉家生有一女,極有姿色,怎見得:眉如翠羽,肌如凝脂,齒如瓠犀,手如柔荑,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春筍纖纖嬌媚姿。說甚么漢苑王嬙,說甚么吳宮西施,說甚么趙家飛燕,說甚么楊家貴妃。柳腰微擺鳴金,蓮步輕移動玉肢。月里嫦娥難比此,九天仙子怎如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泽普县| 清苑县| 贺州市| 奎屯市| 聂荣县| 黄龙县| 青岛市| 张北县| 库车县| 新宁县| 台东县| 西贡区| 阳城县| 崇信县| 黔西| 新乐市| 松江区| 旌德县| 竹溪县| 桦南县| 共和县| 保康县| 邵阳县| 沂南县| 黑龙江省| 旬邑县| 长岛县| 巴彦淖尔市| 固始县| 朝阳县| 河池市| 丹巴县| 三穗县| 和顺县| 龙南县| 乌鲁木齐市| 嵊泗县| 偏关县| 祁阳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