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臺灣資料清穆宗實錄選輯
- 佚名
- 4876字
- 2015-12-23 17:38:36
諭軍機大臣等:『前因船政緊要,諭令沈葆楨守制百日后照常經理;茲據文煜、英桂奏稱:「沈葆楨具呈固辭,謂前丁母憂時,奉署理江西巡撫及總司船政之命,吁懇終制,皆邀允準;并引李鴻藻從前丁憂之事,仍請終制」等語。該前撫恪守禮經,陳情終制,原屬出于至誠;惟在籍辦理船政,仍可素服從事,非奪情釋服者比。李鴻藻侍從禁廷,亦與沈葆楨情形不同。該前撫丁母憂時,船政尚未動工,辦理本可從緩,故即允其所請。此時船政正在緊要,沈葆楨經理有年,辦有成效;若半涂而廢,設有參差貽誤,關系非輕。是總理船政,事尤重于墨绖從戎。著文煜、英桂傳知沈葆楨仍遵前旨,于百日后將船政事務照常經理。事非有悖禮經,毋再拘泥固辭;朝廷因船政牽涉洋務,未便明降諭旨宣布,諒沈葆楨必能領會也。將此各諭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五。
十一月二十四日(乙卯),命翰林院侍講學士孫毓汶提督福建學政。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八。
同治十年(一八七一、辛未)春正月十七日(丁未),諭軍機大臣等:『文煜等奏「船政大臣因病未能赴工,請派員接辦」一折,前因船政緊要,迭經諭令沈葆楨于百日孝滿后將船政事務照常經理;茲據文煜等奏稱:「沈葆楨百日孝滿后,以患病未能赴工,呈請代奏」等語。沈葆楨管理船政,已著成效;現當工程吃緊之時,豈可因病諉卸,致誤要工。即著文煜、英桂、王凱泰傳知沈葆楨趕緊調理;其船政事宜,仍督飭夏獻綸等認真妥辦,并令隨時稟商沈葆楨,以昭慎重。該前撫一俟病痊,即當迅速赴工,照常督率經理,用副委任。將此各諭令知之』。
二十五日(乙卯),閩浙總督英桂陛見,以福州將軍文煜兼署總督。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三。
二月二十一日(辛巳),閩浙總督英桂奏:『遵議輪船訓練章程十二條:一、統領外應派分統,以專責成;一、挑選水師弁兵,在船練習;一、弁兵人等技藝精通者,分別給予職銜;一、分泊各口輪船,按季互相更調,以期聯絡;一、每年春、冬定期操閱,以憑陟黜;一、水手、炮手彼此兼練,以求精熟;一、管駕官,每旬合操一次;一、廣搜輿圖,以資考證;一、頒定一色旗號,以分中外;一、口糧造冊請領,據實報銷;一、稽核煤斤,以省浮費;一、篷索、輪機雜件隨時修配,船身損壞應候勘驗修理』。下所司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六。
三月二十四日(甲寅),禮部以會試中額請;得旨:『滿洲取中八名、蒙古取中二名、漢軍取中五名、直隸取中二十四名、奉天取中三名、山東取中二十二名、山西取中十一名、河南取中十九名、陜甘取中二十四名、江蘇取中二十六名、安徽取中十八名、浙江取中二十五名、江西取中二十三名、湖北取中十四名、湖南取中十四名、福建取中二十名、臺灣取中二名、廣東取中十六名、廣西取中十三名、四川取中十五名、云南取中十一名、貴州取中十一名』。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七。
夏四月庚申朔,諭軍機大臣等:『文煜等奏「第六號輪船開工、第七號改造兵船情形」一折;另片奏:「船政大臣因病不能赴工,請旨遵行」等語。閩省第六號輪船現已購齊木料,克日開工;即著照文煜等所擬,命名「鎮海」。至輪船之設須炮位多而馬力大,方能利涉波濤,制勝較有把握;文煜等擬將第七號改造兵船,不為無見。著即督飭在事人員與日意格悉心講求,功歸實際,不得曠日持久,虛糜帑金。沈葆楨辦理船政,成效彰彰;現雖病未就痊,仍未可置身事外。著文煜等督飭夏獻綸等認真妥辦,并令該道等隨時稟商沈葆楨以昭慎重。沈葆楨著俟服闋后再行赴工,督率經理。此系朝廷曲體孝思,俯允所請;該前撫毋再因病固辭,以副委任。將此各諭令知之』。
初十日(己巳),諭軍機大臣等:『英桂、王凱泰奏「察看道員人地不宜,遵旨撤回」一折,據稱「署臺灣道黎兆棠到任已閱年余,治理地方意見偏執,袒庇同鄉,不洽輿評」等語。黎兆棠業經該督等撤回;該道本系江西補用人員,即著文煜等飭令交代清楚,仍回江省,毋庸留閩。該員回江西后,并著劉坤一留心察看,據實具奏。另片奏:「委定保接署臺灣道員缺」等語。臺灣孤懸海外,兼有交涉事件,非為守兼優之員不克勝任;定保于署理是缺,人地是否相宜?仍著文煜等隨時察看,以重地方。將此各諭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八。
五月初三日(壬辰),諭軍機大臣等:『福建按察使葆亨現已來京陛見,察其才具似近平庸,奏對亦不甚明晰;該臬司到任后,著文煜、王凱泰悉心察看,能否勝任?據實奏聞,毋稍遷就。將此各諭令知之』。尋文煜等奏:『遵查按察使葆亨到任后,勤懇吏治,辦事實心。其言語雖近口吃,若從容論事,條理尚屬分明;似堪勝任』。報聞。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十。
秋七月初九日(丁酉),諭軍機大臣等:『李鴻章奏:「日本議約漸有端倪,并將往返信函鈔錄呈覽」一折,日本與中土最近,又自托于同文之國;現在議立修好條規、通商章程,自不必沿襲泰西各國舊套。該督督飭應寶時、陳欽與該使臣反復辯論,大致均已允服遵照。惟章程內請添「凡兩國準予別國優恩及有裁革事件,無不酌照施準」一條,仍是「一體均沾」之意;亟宜相機開導,使之就我范圍。應寶時等覆該使臣信函,頗足折服其心;即著李鴻章飭令應寶時等力持定見,悉心開導。總期妥為酌定,以示區別而杜弊端;并將辦理情形,隨時具奏。將此諭令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五。
九月初七日(甲午),命閩浙總督英桂留京當差,以江蘇巡撫張之萬為閩浙總督。
初九日(丙申),諭內閣:『都察院奏:「福建職婦林戴氏以伊子林文明被林應時等挾嫌捏控,委員凌定國索銀未遂,與臺灣道黎兆棠潛謀陷害各節,遣抱向該衙門呈訴」等語。此案于上年五月間,經英桂奏稱:「查明福建在籍副將林文明恃強霸產、結黨滋事等情,當將該副將拿獲正法,脅從人眾分別辦理」;何以該職婦復以挾嫌陷殺赴京呈控?是否林文明被殺冤枉,抑或該職婦砌詞捏控?亟應徹底查明。著閩浙總督、福建巡撫確切詳查,奏明辦理』。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十九。
冬十月十六日(癸酉),諭軍機大臣等:『文煜、王凱泰奏「閩省前辦洋務密折現有泄漏,徹查嚴辦」一折,上年七月間英桂覆奏防范海口密折,曾經咨行沿海文武各員慎密籌辦;在事人員自應鄭重其事,不得稍有漏泄。何以漫不經心,致令美國領事李讓禮鈔錄,實屬不成事體!是否沿途驛站偷拆?抑系該省文武各衙門收藏不慎,以致泄露?著文煜、王凱泰徹底根查,嚴參懲辦,不準含糊了事。粵省匪徒散放藥粉一案,業經瑞麟奏結;閩省洋人,自不至再生疑懼。仍著文煜等隨時隨事按約妥辦,毋令滋生釁端。將此各諭令知之』。
二十四日(辛巳),閩浙總督張之萬開缺養親,仍以福州將軍文煜兼署總督。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二。
十一月初三日(己丑),以河南巡撫李鶴年為閩浙總督。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三。
二十三日(己酉),諭〔軍機大臣等〕:『李鴻章奏「請飭閩省采購米石解津,接濟春賑」一折,直隸被水災區較廣,迭經籌款撫恤;刻下天津河間低洼之處積水未涸,二麥已補種不及,來春青黃不接,窮民生計維艱,且前次截留采辦米石所余無多,自應先事豫籌。著文煜、王凱泰迅速采購閩米四萬石,或由閩廠官置輪船、或酌量添雇商船分批趕運,務于來春開河時解赴天津,俾資接濟,毋稍遲誤。將此各諭令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四。
十二月十四日(己巳),諭軍機大臣等:『宋晉奏:「閩省制造輪船經費已撥用至四、五百萬,名為遠謀,實同虛耗,且聞采買雜料委員四出,雖官為給價,民間不無擾動;江蘇上海制造輪船情形亦同。請飭暫行停止,其每年額撥之款即以轉解戶部;已經造成船只撥給殷商駕駛,收其租價以為修理之費」等語。制造輪船,原為綢繆未雨,力圖自強之策;如果制造合宜,可以御侮,自不應惜小費而墮遠謀。若如宋晉所奏,是徒費帑金,未操勝算;即應迅籌變通。著文煜、王凱泰通盤籌劃,應否將輪船局暫行停止之處?斟酌情形,奏明辦理。其上海輪船應否一律停造?并著曾國藩、張之萬、何璟妥籌熟計,據實奏聞。原折均著鈔給閱看。將此各諭令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五。
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壬申)春正月十六日(辛丑),諭軍機大臣等:『文煜、王凱泰奏「采購米石運京濟賑」一折,直隸春賑需用米石,文煜等現已派員分赴臺灣、上海買足米四萬石,于今春開河時用官置輪船分批運津,并擬添雇商船配運以資周轉;此項米石克日抵津,著李鴻章將收米事宜早為豫備,遴派干員經理,飭令隨到隨收,不得勒索稽延,致滋流弊。其米船經過各省,并著曾國藩、文煜、何璟、楊昌浚、丁寶楨、王凱泰、海緒分飭各該地方官于此項米船過境,概免厘稅,查驗放行。文煜等此次購米動用款項,著準其查照上屆成案辦理。將此由四百里諭知曾國藩、李鴻章、文煜、何璟、楊昌浚、丁寶楨、王凱泰,并傳諭海緒知之』。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七。
二月三十日(甲申),諭軍機大臣等:「前因內閣學士宋晉奏:「制造輪船糜費太重,請暫行停止」;當諭文煜、王凱泰斟酌情形,奏明辦理。茲據奏:「閩省制造輪船,原議制造十六號;定以鐵廠開工之日起,立限五年,經費不逾三百萬兩。現計先后造成下水者六號,具報開工者三號;其撥解經費截止上年十二月止,已撥過正款銀三百十五萬兩、另解過養船經費銀二十五萬兩,用款已較原估有增。造成各號輪船雖均靈捷,較之外洋兵船尚多不及;其第七、八號船只計本年夏間方克蕆工,第九號出洋尚無準期。應否即將輪船局暫行停止?請旨遵行」等語。左宗棠前議創造輪船,用意深遠。惟造未及半,用數已過原估,且御侮仍無把握;其未成之船三號,續需經費尚多。當此用款支絀之時,暫行停止,固節省帑金之一道;惟天下事創始甚艱,即裁撤亦不可草率從事。且當時設局,意主自強;此時所造輪船,即據奏稱較之外洋兵船尚多不及,自應力求制勝之法。若遽從節用起見,恐失當日經營締造之苦心。著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通盤籌劃,現在究竟應否裁撤?或不能實時裁撤,并將局內浮費如何減省以節經費?輪船如何制造,方可以御外侮各節,悉心酌議具奏。如船局暫可停止;左宗棠原議五年限內應給洋員、洋匠辛工并回國盤費加獎銀兩及定買外洋物料勢難退回應給價值者,即著會商文煜、王凱泰酌量籌撥。該局除造輪船外,洋槍、洋炮、火藥等件是否尚須制造?及船廠裁撤后,局中機器物料應如何安置存儲之處?并著妥籌辦理。已經造成船只,文煜等以超給殷商駕駛殊為可惜,擬將洋藥票稅一款仍作為養船經費,酌留兩號出洋訓練;即著照所議辦理。其余各船俟各省咨調時,分別派往。將此由五百里各密諭知之』。
又諭:『文煜、王凱泰奏:「臺灣道員缺調補無員,請旨簡放」一折,福建遇缺提奏道夏獻綸既據該署督等奏稱熟悉該處情形,可期勝任,所有臺灣道員缺,即著夏獻綸先行署理。該處地方緊要,且時有交涉外國事件;非體用兼優之員,辦理易滋貽誤。夏獻綸到任后,仍著文煜等隨時察看。如不能勝任,或于辦理交涉事務未能剛柔合宜,即著據實奏聞;不得以保奏在前,稍存回護。將此各諭令知之』。
——以上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九。
夏四月二十日(癸酉),諭〔軍機大臣等〕:『前因文煜等奏:「閩省制造輪船,未能克期蕆工,應否暫行停止」?當經諭令李鴻章等妥籌具奏。茲據沈葆楨縷陳船政情形,不可遽行停辦等語;著俟李鴻章奏到,再降諭旨。文煜、王凱泰、沈葆楨仍將該廠未成船只,督飭委員照常辦理,毋稍玩忽。沈葆楨所請籌撥訓練經費,即著文煜、王凱泰按月籌給銀五百兩,作為李成謀出洋操費;即飭該統領認真訓練,無論留閩及分撥外省輪船,均應隨時校閱,俾臻嫻熟。且駛用日久,船只易生損壞;應如何分年點驗、修理之處?并著文煜、王凱泰、沈葆楨斟酌會商,奏明辦理。另片奏:「船政委員未便驟易生手,請飭夏獻綸暫緩交卸」等語。船政經理需員,而臺灣道員缺亦關緊要,夏獻綸應否暫緩赴任或另行遴員署理?著文煜等會商具奏。將此由五百里各諭令知之』。尋奏:『夏獻綸應俟沈葆楨服闋到工,再飭赴任。臺灣道員缺,查有署興泉永道潘駿章明白諳練,堪以調署』。報聞。
——見「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二。